
编辑推荐
《呼伦湖水量动态演化特征及水文数值模拟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呼伦湖水量动态演化特征及水文数值模拟研究》可供资源、地理、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及从事相应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水文时间序列研究的主要进展
1.3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
1.4气候预测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
1.5呼伦湖现有研究的主要进展
参考文献
第2章呼伦湖概况及流域水系特征研究
2.1地理位置及其形态概况
2.2湖泊的形成与周边地貌概况
2.3区域气候特征
2.4呼伦湖水系特征
2.5基于DEM的呼伦湖流域特征研究
2.6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基于小波理论的流域水文序列随机分析
3.1呼伦湖流域水文序列复杂性分析
3.2小波分析在水文系统多时间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3.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基于混沌理论的流域水文序列预测分析
4.1基于混沌理论的水文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4.2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4.3基于ARIMA模型的流域水文序列预测研究
4.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湖面演化及多波段水深反演研究
5.1呼伦湖湖面演化遥感解译研究
5.2多波段遥感水深反演模型研究
5.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TIN模型的湖泊水量动态演化研究
6.1呼伦湖湖盆三维模型分析
6.2多年水量平衡分析及演化规律研究
6.3呼伦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6.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呼伦湖流域水文数值模拟
7.1HydroGeoSphere模型
7.2基于HydroGeoSphere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
7.3未来气候下流域水文特征预测
7.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根据表6.3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看出,与库容差相关性最好的项为入湖的河川径流量,结合前面的分析,可得出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湖面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为河川径流量的减少即克鲁伦河与乌尔逊河的河水减少。在降雨量减少26.5%、蒸发量增加7.1%的情况下,河川径流量的减少却达74.6%,虽呼伦湖周边的降雨数据不能代表克鲁伦河与乌尔逊河产流区的降雨情况,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局部地区的气候情况,由此可大致判断克鲁伦河与乌尔逊河的河水减少可能存在上游河道截流用水。综上所述,呼伦湖地区的气候呈干化趋势发展,呼伦湖的持续萎缩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综上所述,呼伦湖的保护与拯救已刻不容缓,否则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将受到严重损害,此后引起的其他生态恶化现象和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6.2.5呼伦湖生态需水量探讨
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保证特定发展阶段的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发挥其正常功能而必需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其范围并存在两个阈值,一是湖泊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超过此值,湖泊将水漫堤岸,发生洪涝灾害;二是湖泊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低于此值,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将受到不可逆的损害。正常状态下,湖泊的蓄水量在此范围内波动(帅红,2012;吴佳曦,2013;张华等,2014)。
湖泊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针对目前湖泊生态环境现状,从保护淡水资源和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功能的角度,为保证湖泊生态系统能够持续供给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淡水资源,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给湖泊生态系统自身的最小阈值,以期遏制日益恶化的湖泊生态环境。此概念是基于环境科学角度提出的,适用于受损严重的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现阶段国内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和探讨多基于此(崔保山等,2005;燕文明等,2012)。
《呼伦湖水量动态演化特征及水文数值模拟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呼伦湖水量动态演化特征及水文数值模拟研究》可供资源、地理、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及从事相应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水文时间序列研究的主要进展
1.3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
1.4气候预测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
1.5呼伦湖现有研究的主要进展
参考文献
第2章呼伦湖概况及流域水系特征研究
2.1地理位置及其形态概况
2.2湖泊的形成与周边地貌概况
2.3区域气候特征
2.4呼伦湖水系特征
2.5基于DEM的呼伦湖流域特征研究
2.6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基于小波理论的流域水文序列随机分析
3.1呼伦湖流域水文序列复杂性分析
3.2小波分析在水文系统多时间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3.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基于混沌理论的流域水文序列预测分析
4.1基于混沌理论的水文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4.2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4.3基于ARIMA模型的流域水文序列预测研究
4.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湖面演化及多波段水深反演研究
5.1呼伦湖湖面演化遥感解译研究
5.2多波段遥感水深反演模型研究
5.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TIN模型的湖泊水量动态演化研究
6.1呼伦湖湖盆三维模型分析
6.2多年水量平衡分析及演化规律研究
6.3呼伦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6.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呼伦湖流域水文数值模拟
7.1HydroGeoSphere模型
7.2基于HydroGeoSphere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
7.3未来气候下流域水文特征预测
7.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根据表6.3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看出,与库容差相关性最好的项为入湖的河川径流量,结合前面的分析,可得出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湖面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为河川径流量的减少即克鲁伦河与乌尔逊河的河水减少。在降雨量减少26.5%、蒸发量增加7.1%的情况下,河川径流量的减少却达74.6%,虽呼伦湖周边的降雨数据不能代表克鲁伦河与乌尔逊河产流区的降雨情况,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局部地区的气候情况,由此可大致判断克鲁伦河与乌尔逊河的河水减少可能存在上游河道截流用水。综上所述,呼伦湖地区的气候呈干化趋势发展,呼伦湖的持续萎缩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综上所述,呼伦湖的保护与拯救已刻不容缓,否则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将受到严重损害,此后引起的其他生态恶化现象和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6.2.5呼伦湖生态需水量探讨
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保证特定发展阶段的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发挥其正常功能而必需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其范围并存在两个阈值,一是湖泊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超过此值,湖泊将水漫堤岸,发生洪涝灾害;二是湖泊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低于此值,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将受到不可逆的损害。正常状态下,湖泊的蓄水量在此范围内波动(帅红,2012;吴佳曦,2013;张华等,2014)。
湖泊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针对目前湖泊生态环境现状,从保护淡水资源和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功能的角度,为保证湖泊生态系统能够持续供给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淡水资源,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给湖泊生态系统自身的最小阈值,以期遏制日益恶化的湖泊生态环境。此概念是基于环境科学角度提出的,适用于受损严重的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现阶段国内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和探讨多基于此(崔保山等,2005;燕文明等,2012)。
ISBN | 9787030509741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李畅游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