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研究(2016) 978756059126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湿地研究(2016)》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
西安泸灞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渭南市湿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保护建议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探讨
农业湿地可持续发展初探
基于K—T和K—L方案提取洽川湿地的水体信息
汉中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生态规划的卤阳湖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渭南城市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渭河下游地区花生各生长期温度适应状况分析
湿地芦苇的热值及灰分含量动态分析
渭南湿地植物芦苇的热值分析
湿地植物香蒲的热值测定分析
湿地植物火棘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繁殖技术
湿地野生植物夏枯草的研究进展
湿地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必要性分析
影响鲜切莲藕的褐变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黄河西岸大荔黄花菜中元素含量的测评分析
安康湿地蝶类调查
第二篇湿地污染与修复
汉中市南湖湿地公园的污染研究
湿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修复研究
膜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膜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复合膜对水中Cu2+的吸附研究
秦东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硅溶胶改性羧甲基纤维素一聚丙烯酸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研究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沈河底泥中微量金属离子
第三篇湿地生态与环境
陕西省靖边县芦河湿地水质分析
陕西黄河湿地的生态变迁及其保护对策
湿地生态农业发展
浅谈湿地的功能及面临的问题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陕西省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黄渭洛三河交汇流域湿地水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
沈河水库水源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沈河流域下游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渭河滩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渭南湿地降雨量与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湿地沙质土土壤人渗研究
渭河中游近50年的气温变化分析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越冬栖息地特征研究
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洪涝胁迫下湿地植物的生存策略
陕西黄河湿地植物常夏石竹组织培养方法的优化
H2S与其它信号分子影响湿地植物气孔的研究进展
黄、渭、洛三河汇流区湿地土壤微生物的检测分析
第四篇湿地研究方法
韩城澽水国家湿地公园水样中灭菌丹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陕西黄河湿地研究文献调查统计分析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有实验在以NaHS作为H2S的供体,以扬麦158为供试材料研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时发现使用H2S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有效提高总淀粉酶活性,同时当H2S浓度为0.4 mmol/L时,处理时间为9h最佳,此时总淀粉酶中的β—淀粉酶活力增高而α—淀粉酶却不受影响。使用不同硫化物处理小麦种子9h,H2S处理过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高于其他含硫化合物,结果表明,H2S可以提高小麦种子体内β—淀粉酶活性,可见,H2S与植物气孔运动有关。
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认为,保卫细胞的渗透式是由钾离子(K+)浓度调节的。1967年日本的M.Fujino观察到,在照光漂浮于KCl溶液表面的鸭跖草保卫细胞K+浓度显著增加,气孔也开放,由此可见,气孔的运动与K+浓度有关。苹果酸生成学说认为,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由淀粉转化的葡萄糖经过糖酵解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保卫细胞内由CO2转化成的碳酸氢盐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合,得到被还原的苹果酸,其会产生H+,此时三磷酸腺苷使H—K交换泵打开,K+进入保卫细胞,气孔张开。大量研究已表明,H2S对K+参与植物气孔运动有影响,但对其是否与H+的浓度有关以及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3H2S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3.1H2S与NO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NO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其结构简单,具有易扩散、反应性强等特点,性质活泼而很不稳定,生物半衰期很短(约2~3s)等特性。研究表明,NO可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保持整体植物水分含量,影响植物叶片和根的生长。在绿色植物气孔运动的过程中,H2S和NO通过一个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对其进行调控,刘菁等以拟南芥野生型和突变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O介导的H2S合成参与乙烯(Ethylene)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
ISBN9787560591261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卢爱刚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