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实证与应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国内外学者围绕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争论
第二节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第三节利润率下降与经济危机发生机制
第四节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家有关论点的批判
第二节利润来源
第三节一般利润率的形成
第四节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含义
第五节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内在动力
第六节利润率下降的反作用因素
第七节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八节资本主义生产的悖论和局限性
第四章中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利润率计算方法
第二节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利润率长期走势及原因分析
第四节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利润率短期波动研究
第五节中国工业利润率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
第六节对利润率长期走势和短期变动的小结
第五章对中国实体经济利润率的另一种透视:基于莫恩的方法
第一节利润率的分解
第二节实体经济和工业部门利润率的初步分析
第三节利润份额的变化趋势及其决定因素
第四节产出资本比的变动趋势及其决定因素
第六章中美实体经济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一节1966年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演变轨迹
第二节中关实体经济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七章利润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分析
第一节利润率下降与投资结构失衡
第二节利润率下降与消费需求不足
第三节利润率下降与出口依存度攀升
第四节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蕴含的风险
第八章中国经济发展困境与动力转换
第一节实体经济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
第二节扩大消费需求,防范产能过剩
第三节推进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利润被看作是总资本的产物,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真实起源,模糊了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尽管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数量上不同,但是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是一回事,并且数量上也相等,利润作为总额,就是剩余价值总额,但是这一价值总额是与资本总价值相比,而不是与价值会实际增长的那部分资本,即同活劳动相交换的那部分资本相比。直接形式上的利润无非是以对资本总价值的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剩余价值总额。但是,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式之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三 利润率的平均化
资本主义各不同生产部门,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以及商品都按价值出售,但是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存在差别。“它们所推动的活劳动不等,因而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利润也不等,所以,它们的利润率,即剩余价值和总资本的百分比也就不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利润率高,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利润率低。不过,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每个资本家都按照他在社会总资本中占有的份额而分享这种权力”。资本的现实运动和发展趋势要求资本不管投入到哪个部门,均可获得相等的利润率,因此拥有较低利润率的资本必然同拥有较高利润率的资本展开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抽出并转入另一个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这样,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持续流出和流入,导致价格和价值发生偏离,引起利润率上升和下降的运动,这种运动会或多或少地互相平衡,占统治地位的个别利润率最终会趋向平均化,“一般利润率是由各特殊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平均化而形成”。
《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实证与应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国内外学者围绕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争论
第二节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第三节利润率下降与经济危机发生机制
第四节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家有关论点的批判
第二节利润来源
第三节一般利润率的形成
第四节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含义
第五节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内在动力
第六节利润率下降的反作用因素
第七节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八节资本主义生产的悖论和局限性
第四章中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利润率计算方法
第二节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利润率长期走势及原因分析
第四节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利润率短期波动研究
第五节中国工业利润率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
第六节对利润率长期走势和短期变动的小结
第五章对中国实体经济利润率的另一种透视:基于莫恩的方法
第一节利润率的分解
第二节实体经济和工业部门利润率的初步分析
第三节利润份额的变化趋势及其决定因素
第四节产出资本比的变动趋势及其决定因素
第六章中美实体经济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一节1966年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演变轨迹
第二节中关实体经济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七章利润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分析
第一节利润率下降与投资结构失衡
第二节利润率下降与消费需求不足
第三节利润率下降与出口依存度攀升
第四节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蕴含的风险
第八章中国经济发展困境与动力转换
第一节实体经济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
第二节扩大消费需求,防范产能过剩
第三节推进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利润被看作是总资本的产物,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真实起源,模糊了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尽管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数量上不同,但是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是一回事,并且数量上也相等,利润作为总额,就是剩余价值总额,但是这一价值总额是与资本总价值相比,而不是与价值会实际增长的那部分资本,即同活劳动相交换的那部分资本相比。直接形式上的利润无非是以对资本总价值的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剩余价值总额。但是,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式之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三 利润率的平均化
资本主义各不同生产部门,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以及商品都按价值出售,但是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存在差别。“它们所推动的活劳动不等,因而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利润也不等,所以,它们的利润率,即剩余价值和总资本的百分比也就不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利润率高,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利润率低。不过,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每个资本家都按照他在社会总资本中占有的份额而分享这种权力”。资本的现实运动和发展趋势要求资本不管投入到哪个部门,均可获得相等的利润率,因此拥有较低利润率的资本必然同拥有较高利润率的资本展开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抽出并转入另一个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这样,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持续流出和流入,导致价格和价值发生偏离,引起利润率上升和下降的运动,这种运动会或多或少地互相平衡,占统治地位的个别利润率最终会趋向平均化,“一般利润率是由各特殊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平均化而形成”。
ISBN | 9787516177174,7516177172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鲁保林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