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经济学能够成为硬科学吗?:方法论视角的研究》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汪毅霖,理论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系副主任。2010年博士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目前主持和完成省级课题一项、博士后面上项目一项、国家社会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在《财贸经济》、《财经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天津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学术著作两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经济学的价值维度及其方法论含义
第一节 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价值维度
第二节 价值视野下经济学的方法论特殊性
一、还原论模型在经济学中的非适用性
二、在经济学中引入价值维度的哲学依据
三、价值维度与经济学解释力
四、事实与价值的“缠结”的哲学含义
第三节 对事实与价值的“缠结”的福利经济学论证
一、分配与社会福利的简单模型
二、分配模型中的价值维度
第四节 价值因素的经济学方法论含义
一、经济学与复杂现象
二、经济学与经验检验
三、经济学与模式预测
四、经济学与实验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经济学的情境分析与复杂现象
第一节 情境分析的缘起
一、波普尔与哈耶克之间的学脉渊源
二、情境分析的科学哲学实质
第二节 对情境分析的批评与超越
一、伪问题与真问题
二、波普尔与哈耶克的异与同
三、哈耶克对复杂性的定义
四、复杂现象与价值
第三节 面向复杂现象的经济学
一、涌现与宏观经济学
二、证伪与复杂现象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经验检验与经济学的科学性的判断
第一节 经济学是如何成为一门实证科学的
一、古典经济学与先验方法
二、新古典经济学与实证方法
第二节 以经验检验为压倒性准则要面对的普遍困难
一、非经验的科学理论检验标准
二、经验检验不是科学发现的必要前提
三、不存在完备的判决性检验
第三节 经济学中的经验检验所要面对的特殊困难
一、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多元性
二、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与模式预测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经济学预测与大数据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预测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经济学预测的性质与预测为什么会失准
一、预测为什么重要
二、什么是经济学的预测
三、经济学的预测何以频频失准
第三节 大数据的经济学含义与大数据预测的方法论
一、大数据预测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二、大数据预测与经济学预测的方法论差异
第四节 大数据的反思及其对经济学预测的影响
一、大数据预测存在的问题
二、大数据对经济学预测的可能影响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对经济学中的实验的科学哲学阐释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实验室实验的基本性质
一、对实验方法的排斥及其后果
二、经济学中缺失严格证伪检验的原因
第二节 实验经济学方法论与技术视角的严格检验
一、实验中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二、实验经济学的检验步骤
第三节 实验经济学方法论与哲学视角的严格检验
一、经济学实验中的“迪昂一奎因论题”
二、实验经济学家对“迪昂一奎因论题”的回应
第四节 实验方法的功能拓展
一、作为建模方式的实验经济学
二、两种实验经济学功能的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实验视角下经济学两种传统的综合及其制度含义
第一节 两种传统的消长与作为工程学的实验
一、经济学的两种传统
二、工程学视角下的经济学实验
第二节 实验方法与经济学伦理传统的复兴
一、实验中的亲社会偏好
二、对亲社会偏好的模型化
第三节 两种传统的综合与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
一、制度为什么重要
二、实验室中的制度
三、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专家推荐表
文摘
版权页:
很明显,在如何看待经济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的问题上,波普尔与哈耶克这对挚友之间存在本质的分歧。波普尔把社会情况当作简单现象来研究,而哈耶克则认为社会科学所涉及的对象是典型的复杂现象。这一本体论上的分歧影响了两者对社会科学研究策略的设定。那么,为什么说情境分析代表了对于简单现象的还原论研究方法呢?这要从情境分析的科学哲学实质说起。
二、情境分析的科学哲学实质
情境分析在方法论上有如下特征:在基于情境分析的模型中,理性原则(Rationality Principle)是作为不可动摇的基础方法论前提而存在的。在波普尔的框架中,对“理性”的规定是一个相对较弱的版本,或者用波普尔自己的话说是所谓的“最低原则”(Minimum Principle),这一版本的理性只要求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采取适当的行动,而不涉及个人是否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和适当行为是否意味着最优化决策等问题。按照情境分析的规定,理性假设在性质上是先验的(A Priori),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假设先验有效(A Priori Valid)或先验为真(A Priori True)。波普尔坦然承认,理性原则明显是种虚假(False)的假设。于是,波普尔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立场更接近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工具主义”,从而既不同于任何经济学界的归纳主义者,如很多热衷于追求“真理”(Truth)的主流经济学家(如萨缪尔森),也不同于受康德主义影响甚深的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塞斯。前者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认为逻辑推理的前提假设必须在事实上客观为真;后者则认为前提假设属于公理命题,其天然的先验为真。
《经济学能够成为硬科学吗?:方法论视角的研究》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汪毅霖,理论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系副主任。2010年博士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目前主持和完成省级课题一项、博士后面上项目一项、国家社会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在《财贸经济》、《财经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天津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学术著作两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经济学的价值维度及其方法论含义
第一节 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价值维度
第二节 价值视野下经济学的方法论特殊性
一、还原论模型在经济学中的非适用性
二、在经济学中引入价值维度的哲学依据
三、价值维度与经济学解释力
四、事实与价值的“缠结”的哲学含义
第三节 对事实与价值的“缠结”的福利经济学论证
一、分配与社会福利的简单模型
二、分配模型中的价值维度
第四节 价值因素的经济学方法论含义
一、经济学与复杂现象
二、经济学与经验检验
三、经济学与模式预测
四、经济学与实验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经济学的情境分析与复杂现象
第一节 情境分析的缘起
一、波普尔与哈耶克之间的学脉渊源
二、情境分析的科学哲学实质
第二节 对情境分析的批评与超越
一、伪问题与真问题
二、波普尔与哈耶克的异与同
三、哈耶克对复杂性的定义
四、复杂现象与价值
第三节 面向复杂现象的经济学
一、涌现与宏观经济学
二、证伪与复杂现象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经验检验与经济学的科学性的判断
第一节 经济学是如何成为一门实证科学的
一、古典经济学与先验方法
二、新古典经济学与实证方法
第二节 以经验检验为压倒性准则要面对的普遍困难
一、非经验的科学理论检验标准
二、经验检验不是科学发现的必要前提
三、不存在完备的判决性检验
第三节 经济学中的经验检验所要面对的特殊困难
一、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多元性
二、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与模式预测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经济学预测与大数据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预测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经济学预测的性质与预测为什么会失准
一、预测为什么重要
二、什么是经济学的预测
三、经济学的预测何以频频失准
第三节 大数据的经济学含义与大数据预测的方法论
一、大数据预测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二、大数据预测与经济学预测的方法论差异
第四节 大数据的反思及其对经济学预测的影响
一、大数据预测存在的问题
二、大数据对经济学预测的可能影响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对经济学中的实验的科学哲学阐释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实验室实验的基本性质
一、对实验方法的排斥及其后果
二、经济学中缺失严格证伪检验的原因
第二节 实验经济学方法论与技术视角的严格检验
一、实验中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二、实验经济学的检验步骤
第三节 实验经济学方法论与哲学视角的严格检验
一、经济学实验中的“迪昂一奎因论题”
二、实验经济学家对“迪昂一奎因论题”的回应
第四节 实验方法的功能拓展
一、作为建模方式的实验经济学
二、两种实验经济学功能的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实验视角下经济学两种传统的综合及其制度含义
第一节 两种传统的消长与作为工程学的实验
一、经济学的两种传统
二、工程学视角下的经济学实验
第二节 实验方法与经济学伦理传统的复兴
一、实验中的亲社会偏好
二、对亲社会偏好的模型化
第三节 两种传统的综合与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
一、制度为什么重要
二、实验室中的制度
三、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专家推荐表
文摘
版权页:
很明显,在如何看待经济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的问题上,波普尔与哈耶克这对挚友之间存在本质的分歧。波普尔把社会情况当作简单现象来研究,而哈耶克则认为社会科学所涉及的对象是典型的复杂现象。这一本体论上的分歧影响了两者对社会科学研究策略的设定。那么,为什么说情境分析代表了对于简单现象的还原论研究方法呢?这要从情境分析的科学哲学实质说起。
二、情境分析的科学哲学实质
情境分析在方法论上有如下特征:在基于情境分析的模型中,理性原则(Rationality Principle)是作为不可动摇的基础方法论前提而存在的。在波普尔的框架中,对“理性”的规定是一个相对较弱的版本,或者用波普尔自己的话说是所谓的“最低原则”(Minimum Principle),这一版本的理性只要求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采取适当的行动,而不涉及个人是否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和适当行为是否意味着最优化决策等问题。按照情境分析的规定,理性假设在性质上是先验的(A Priori),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假设先验有效(A Priori Valid)或先验为真(A Priori True)。波普尔坦然承认,理性原则明显是种虚假(False)的假设。于是,波普尔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立场更接近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工具主义”,从而既不同于任何经济学界的归纳主义者,如很多热衷于追求“真理”(Truth)的主流经济学家(如萨缪尔森),也不同于受康德主义影响甚深的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塞斯。前者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认为逻辑推理的前提假设必须在事实上客观为真;后者则认为前提假设属于公理命题,其天然的先验为真。
ISBN | 9787509646496,7509646499 |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 汪毅霖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