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穆根胥, 李锋, 闫文中, 李成, 等 978711609829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可供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热能等领域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热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地层岩性
第三节 地质构造
第四节 水文地质
第二章 地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
第一节 地热储层
第二节 地温场
第三节 地热流体赋存特征
第四节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节 同位素特征
第六节 地热流体动态特征
第七节 地热资源形成模式及分布
第三章 地热资源评价
第一节 地热资源量
第二节 地热流体资源量
第四章 地热资源勘查技术
第一节 水化学同位素技术
第二节 地热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技术
第三节 关中盆地子维可视化技术
第五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
第一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及方向
第二节 岩溶热水开发利用技术
第三节 咸阳斜坡热水开发利用技术
第四节 西安、固市凹陷开发利用技术
第五节 秦岭山前斜坡开发利用技术
第六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地热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环境
第四节 地热开发对温度的影响
第五节 地面形变
第七章 地热开发区地质环境保护的回灌技术
第一节 地热水回灌技术思路及工程实践
第二节 地热尾水回灌试验分析
第三节 地热水回灌物理堵塞多级过滤技术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三节 地热水回灌物理堵塞多级过滤技术
地热尾水回灌中物理堵塞因素对回灌的效果影响很大,本次试验过程中采取了针对物理堵塞的多级过滤技术,降低了物理堵塞因素对回灌试验的影响,从实际回灌效果来看,明显提高了地热尾水的回灌效率。该项技术在2013年12月11日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回灌地热水处理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一、地热水回灌物理堵塞多级过滤技术简介
地热采暖之后,尾水由于具有高矿化或部分有毒有害元素,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热储层地热流体天然补给量少,径流迟缓,只有通过回灌才能减缓储热层压力下降,延长地热井寿命,使得地热资源能长久开采,走循环开采道路。
地热尾水回灌不下去,主要原因是储层堵塞,堵塞类型分物理(碎屑物)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另一个原因是储层压力顶托。物理(碎屑物)堵塞主要由于回灌水中碎屑粉粒粒径大于储层孔隙直径、流速减慢沉淀等原因堵塞回灌储层中孔隙而引起。化学堵塞产生的原因是不同水质地热流体混合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沉淀、析出)及与储热层岩石矿物之间反应后形成的固体或胶状物的堵塞;另一种情况是回灌的低温流体由于储层的温度升高而形成的化学反应从而引起的堵塞。生物堵塞主要是抽出地热流体经过输送管道、热交换器再通过管道输入回灌井过程中,一些污染细菌在有利环境繁殖而造成的堵塞。针对这些不同堵塞因素,疏理影响回灌的关键因素,通过一些设施、工艺、流程来增加回灌量是可行的。
采用本次的实用新型设备能够基本处理物理(碎屑物)堵塞,基本防止了化学堵塞,采用加压的方法解决储层顶压问题,通过现场大型试验证实回灌效果显著,并在西安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技术方法
本次设计的对井同层回灌,抽水井与回灌井间距260m,开采和回灌热储层均为新近系蓝田—灞河组,储层埋深为1600—2900m,岩性为河湖相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中砂岩不等厚互层,砂厚比为0.166—0.265,抽水井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TDS为3498.0mg/L,回灌井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TDS为4164.0mg/L,两井水质在实验室进行配伍试验,结果显示基本配伍,这样,两井化学堵塞仅限在温度降低(换热器)斗升高(进入储层)的影响范围内。
ISBN9787116098299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作者穆根胥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