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大陆层控构造论文选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湖北枫林矿区褶曲构造中断裂系统力学成因研究1
压剪性正断层的成因机制与能量破裂理论——以枫林矿区等为例25
论正断层上盘逆牵引构造的成因机制——与W.K.汉布林等的不同认识36
论纵弯褶曲构造应力场及其断裂系统的分布47
On the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of the Longitudinal Bend Fold and its Distribu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Fault System5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成因机制新模式74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Cenozoic Down—Faulted Basins in Eastern China87
弧后盆地成因机制新模式91
A New Model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bout Back—Arc Basin96
论辽东—吉南地区硼矿床控矿构造及找矿方向100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断裂系统成因的探讨11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山系及有关地质现象的成因机制118
大陆层控构造论——盆—山系与造山带成因及演化新模式126
Continental Layer—Bound Teetonies—A New Model for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asin—Mountain System and Orogen131
层控构造与板块构造136
大陆层控构造论——个新的大地构造学说141
关于厄尔尼诺成因的新认识144
解开厄尔尼诺成因之谜150
论秦岭造山带及其立交桥式构造的动力学与流变学154
略论地台区的海进、海退与相邻地槽区的造盆、造山运动伴生的原因173
大陆层控构造与油气资源182
大陆层控构造学说的内容、由来及意义202
沿着玄武岩找油——访李扬鉴高级工程师216
论陨击事件与全球性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诞生的关系——大地构造动力学的重大新进展222
陨星撞击事件与全球性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诞生关系的思考231
论松辽盆地形成及演化的动力学和流变学234
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与流变学247
冲绳海槽弧后盆地成因机制新认识263
南海晚白垩世—新生代地质构造及其油气成因机制新认识275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地球转速减慢时,距离地球自转轴最远的赤道岩石圈向东惯性力最大。由于南北向的东太平洋海隆东翼岩石罔向东倾斜,其东缘又与上述海沟应变空间相邻,这时赤道地区的海隆东翼岩石圈的向东运动速度,将大大超过其向西倾斜的西翼岩石圈,从而使赤道地区的东太平洋海隆扩张中心,发生比中纬度地区更为强烈的东西向拉张作用。
东太平洋赤道地区东西向转换断层和南北向海隆扩张中心强烈的拉张活动,引起该地区海底热水和岩浆的大量上涌,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主要热能来源。所以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增温,大多从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开始,随后才向西传播。
由于该地区海底热水和海底熔岩的大量加入,以及海水受热膨胀,其洋平面在厄尔尼诺年可以高出西太平洋赤道地区洋平面30cm。
在地球自转变慢过程中,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大气和海水获得了较多的向东纬向惯性力,造成该地区的信风、向西流动洋流和东太平洋冷水上翻流衰弱。从而加速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增温,助长厄尔尼诺的形成。
《大陆层控构造论文选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湖北枫林矿区褶曲构造中断裂系统力学成因研究1
压剪性正断层的成因机制与能量破裂理论——以枫林矿区等为例25
论正断层上盘逆牵引构造的成因机制——与W.K.汉布林等的不同认识36
论纵弯褶曲构造应力场及其断裂系统的分布47
On the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of the Longitudinal Bend Fold and its Distribu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Fault System5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成因机制新模式74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Cenozoic Down—Faulted Basins in Eastern China87
弧后盆地成因机制新模式91
A New Model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bout Back—Arc Basin96
论辽东—吉南地区硼矿床控矿构造及找矿方向100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断裂系统成因的探讨11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山系及有关地质现象的成因机制118
大陆层控构造论——盆—山系与造山带成因及演化新模式126
Continental Layer—Bound Teetonies—A New Model for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asin—Mountain System and Orogen131
层控构造与板块构造136
大陆层控构造论——个新的大地构造学说141
关于厄尔尼诺成因的新认识144
解开厄尔尼诺成因之谜150
论秦岭造山带及其立交桥式构造的动力学与流变学154
略论地台区的海进、海退与相邻地槽区的造盆、造山运动伴生的原因173
大陆层控构造与油气资源182
大陆层控构造学说的内容、由来及意义202
沿着玄武岩找油——访李扬鉴高级工程师216
论陨击事件与全球性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诞生的关系——大地构造动力学的重大新进展222
陨星撞击事件与全球性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诞生关系的思考231
论松辽盆地形成及演化的动力学和流变学234
东海陆架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与流变学247
冲绳海槽弧后盆地成因机制新认识263
南海晚白垩世—新生代地质构造及其油气成因机制新认识275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地球转速减慢时,距离地球自转轴最远的赤道岩石圈向东惯性力最大。由于南北向的东太平洋海隆东翼岩石罔向东倾斜,其东缘又与上述海沟应变空间相邻,这时赤道地区的海隆东翼岩石圈的向东运动速度,将大大超过其向西倾斜的西翼岩石圈,从而使赤道地区的东太平洋海隆扩张中心,发生比中纬度地区更为强烈的东西向拉张作用。
东太平洋赤道地区东西向转换断层和南北向海隆扩张中心强烈的拉张活动,引起该地区海底热水和岩浆的大量上涌,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主要热能来源。所以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增温,大多从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开始,随后才向西传播。
由于该地区海底热水和海底熔岩的大量加入,以及海水受热膨胀,其洋平面在厄尔尼诺年可以高出西太平洋赤道地区洋平面30cm。
在地球自转变慢过程中,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大气和海水获得了较多的向东纬向惯性力,造成该地区的信风、向西流动洋流和东太平洋冷水上翻流衰弱。从而加速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增温,助长厄尔尼诺的形成。
ISBN | 9787030526250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李扬鉴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