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地质调查》是结合国内外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及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范例,在作者已有的科研和实践积累基础上编著而成。可供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和煤田地质工作者参考,同时,对沉积、岩相古地理、地层和油气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引言
1.1页岩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页岩气国外研究现状
1.1.2页岩气国内研究现状
1.2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现状
1.2.1国外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1.2.2国内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1.2.3岩相古地地理学在页岩气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1.3本章小结
第2章页岩气富集影响因素分析
2.1页岩气的定义
2.2页岩气地质特征
2.3页岩气富集影响因素
2.3.1有机碳含量
2.3.2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
2.3.3含气页岩厚度
2.3.4矿物组分
2.3.5储层特征
2.3.6埋深和地层压力
2.3.7保存条件
2.3.8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3章页岩气地质调查
3.1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
3.2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方法
3.2.1沉积盆地与页岩气
3.2.2沉积相(环境)与页岩气
3.2.3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
3.2.4具体的方法步骤
3.3本章小结
第4章实例——以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
4.1区域地质概况
4.1.1研究区位置
4.1.2区域地质背景
4.1.3地层划分对比
4.1.4研究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质背景
4.1.5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
4.2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4.2.1岩石学特征
4.2.2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4.2.3沉积相对比
4.2.4龙马溪组下段岩相古地理
4.2.5本节小结
4.3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3.1有机质类型
4.3.2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
4.3.3黑色岩系的有机质成熟度
4.3.4有机质最高热解峰温异常探讨
4.3.5本节小结
4.4岩石矿物组分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影响
4.4.1矿物组分类型及特征
4.4.2矿物岩石类型划分
4.4.3脆性矿物的分布特征
4.4.4黏土矿物特征
4.4.5矿物组分对页岩气的影响
4.4.6本节小结
4.5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
4.5.1储层物性特征
4.5.2储集空间类型
4.5.3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4.5.4本节小结
4.6成岩作用研究
4.6.1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矿物
4.6.2成岩序列
4.6.3成岩作用对页岩气的影响
4.6.4本节小结
4.7沉积相对页岩气的影响
4.7.1岩相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4.7.2沉积环境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4.7.3沉积相对页岩气有利区的划分
4.7.4本节小结
4.8页岩气选区评价
4.8.1页岩气选区评价指标
4.8.2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选区评价
4.8.3本节小结
4.9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7.北美页岩气藏特征及评价
从石油地质观点看,烃源岩经过一系列地质条件作用生成大量天然气,并在持续压力作用下大量排出,向渗透性地层如砂岩和碳酸盐岩运移、聚集成构造或岩性气藏,而残留在细粒沉积岩层系中的部分形成页岩气资源(田文广等,2005)。页岩气既生又储的模式,相对简化了其成藏过程,也使得气藏特征分析与储层评价合二为一,成为异于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或气藏分析的综合分析过程。
北美页岩气藏为大面积连续成藏,以吸附气、溶解气和游离气3种状态赋存,主要为吸附气与游离气;来源于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3种成因类型,以热成因为主(杜金虎等,2011;肖贤明等,2013)。同一盆地中的同一套页岩层,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气藏类型,例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晚泥盆一早密西西比世的WoodFord页岩,不同地区的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不同,具生物成因气与热成因气藏不同类型(Cardott,2012)。研究表明,热成因型页岩气藏主要受页岩热成熟度控制,生物成因型页岩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地层水盐度和裂缝(李登华等,2009)。
《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地质调查》是结合国内外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及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范例,在作者已有的科研和实践积累基础上编著而成。可供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和煤田地质工作者参考,同时,对沉积、岩相古地理、地层和油气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引言
1.1页岩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页岩气国外研究现状
1.1.2页岩气国内研究现状
1.2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现状
1.2.1国外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1.2.2国内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1.2.3岩相古地地理学在页岩气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1.3本章小结
第2章页岩气富集影响因素分析
2.1页岩气的定义
2.2页岩气地质特征
2.3页岩气富集影响因素
2.3.1有机碳含量
2.3.2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
2.3.3含气页岩厚度
2.3.4矿物组分
2.3.5储层特征
2.3.6埋深和地层压力
2.3.7保存条件
2.3.8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3章页岩气地质调查
3.1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
3.2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的方法
3.2.1沉积盆地与页岩气
3.2.2沉积相(环境)与页岩气
3.2.3岩相古地理与页岩气
3.2.4具体的方法步骤
3.3本章小结
第4章实例——以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
4.1区域地质概况
4.1.1研究区位置
4.1.2区域地质背景
4.1.3地层划分对比
4.1.4研究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质背景
4.1.5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
4.2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4.2.1岩石学特征
4.2.2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4.2.3沉积相对比
4.2.4龙马溪组下段岩相古地理
4.2.5本节小结
4.3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3.1有机质类型
4.3.2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
4.3.3黑色岩系的有机质成熟度
4.3.4有机质最高热解峰温异常探讨
4.3.5本节小结
4.4岩石矿物组分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影响
4.4.1矿物组分类型及特征
4.4.2矿物岩石类型划分
4.4.3脆性矿物的分布特征
4.4.4黏土矿物特征
4.4.5矿物组分对页岩气的影响
4.4.6本节小结
4.5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
4.5.1储层物性特征
4.5.2储集空间类型
4.5.3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4.5.4本节小结
4.6成岩作用研究
4.6.1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矿物
4.6.2成岩序列
4.6.3成岩作用对页岩气的影响
4.6.4本节小结
4.7沉积相对页岩气的影响
4.7.1岩相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4.7.2沉积环境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4.7.3沉积相对页岩气有利区的划分
4.7.4本节小结
4.8页岩气选区评价
4.8.1页岩气选区评价指标
4.8.2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选区评价
4.8.3本节小结
4.9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7.北美页岩气藏特征及评价
从石油地质观点看,烃源岩经过一系列地质条件作用生成大量天然气,并在持续压力作用下大量排出,向渗透性地层如砂岩和碳酸盐岩运移、聚集成构造或岩性气藏,而残留在细粒沉积岩层系中的部分形成页岩气资源(田文广等,2005)。页岩气既生又储的模式,相对简化了其成藏过程,也使得气藏特征分析与储层评价合二为一,成为异于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或气藏分析的综合分析过程。
北美页岩气藏为大面积连续成藏,以吸附气、溶解气和游离气3种状态赋存,主要为吸附气与游离气;来源于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3种成因类型,以热成因为主(杜金虎等,2011;肖贤明等,2013)。同一盆地中的同一套页岩层,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气藏类型,例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晚泥盆一早密西西比世的WoodFord页岩,不同地区的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不同,具生物成因气与热成因气藏不同类型(Cardott,2012)。研究表明,热成因型页岩气藏主要受页岩热成熟度控制,生物成因型页岩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地层水盐度和裂缝(李登华等,2009)。
ISBN | 9787030518750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牟传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