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陆地表层系统模型模拟与分析》基本反映了陆地表层系统模型模拟与分析戍用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陆地表层系统模型模拟与分析》可供大学及以上程度地球科学相关领域各类人员作为科研、教学和学习参考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篇地球系统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1章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拟
1.1地球系统
1.2地球系统科学
1.3全球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2.1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拟
2.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历程
2.3地球系统模式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地球系统模式简介
3.1模式的主要构成
3.2典型地球系统模式介绍
参考文献
第二篇陆地表层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第4章陆地表层系统及其构成
4.1陆地表层系统简介
4.2陆地表层系统构成
参考文献
第5章陆地表层系统过程及其定量表述
5.1物质能量循环
5.2土壤水热过程
5.3城市系统湍流过程
5.4植被动力学过程
参考文献
第6章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及模型发展历程
6.1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原理
6.2陆地表层模式发展历程
6.3陆地表层模式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典型陆面过程模式介绍
7.1CLM模式
7.2SiB模式
7.3BATS模式
7.4CLASS模式
7.5COLM模式
7.6AVIM模式
7.7IBIS模式
7.8LPJ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章模型优化
8.1模型参数优化
8.2模型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第9章模型验证与评价
9.1模型认识上的常见谬误
9.2模型验证的对象
9.3模型验证的要素
9.4模型验证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篇DLM模式
第10章模式概述与结构
10.1概述
10.2DLM发展过程
10.3DLM模式结构
10.4DLM植物个体结构
参考文献
第11章能量平衡模块
11.1辐射
11.2潜热通量
11.3感热通量
参考文献
第12章土壤水热模块
12.1土壤能量平衡和热过程
12.2积雪过程
12.3上壤水
12.4DLM高寒地区土壤湿度参数优化与模拟实验
参考文献
第13章地球化学循环模块
13.1光合作用
13.2呼吸作用
13.3碳氮循环
参考文献
第14章植被物候模块
14.1植被生长季指数(GSI)模型
14.2DLM物候策略
14.3DLM物候碳氮通量
14.4模式模拟实验
14.5结果分析及模型评价
14.6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15章动态植被模块
15.1植被生存和萌发
15.2生物量分配及输送
15.3植被光竞争
15.4胁迫干扰
参考文献
第16章城市模块
16.1模块结构
16.2能量通量传输过程
16.3人为热通量过程
参考文献
第17章DLM模式运行
17.1运行环境搭建
17.2输入数据制备
17.3模式初始化方案
参考文献
第四篇DLM模式应用
第18章陆面过程模式中不同蒸散发算法的比对
18.1引言
18.2材料和方法
18.3模拟结果
18.4讨论
18.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9章陆面—大气耦合模式尺度转换研究
19.1耦合模式空间尺度转换方法
19.2模式描述
19.3结果和讨论
19.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1981~2005年中国东部土地覆盖变化对陆表能量分配的影响
20.1输入数据与参数化方案
20.2结果和讨论
20.3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集成陆面过程模式(DLM)在区域尺度上的物候模拟评估
21.1引言
21.2材料和方法
21.3结果和讨论
21.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2章北半球落叶植被物候变化时空特征模拟与分析
22.1引言
22.2材料和方法
22.3结果和讨论
22.4结论
参考文献
彩图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生态学研究中,尺度效应是最为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不确定性源之一。这是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组)为脱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在研究中,尺度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从宏观到微观之间存在不同层次的分析单位。例如,物种的分布格局,在50 m2的范围内,森林里的乔木可能表现为均匀的分布,但是在500m2的范围内来看,森林内乔木的分布就可能是密集分布。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宏观分析得到的统计结果只说明宏观情况,并不能用宏观情况直接应用到微观。如果应用,就意味着其中必须借助一个假设条件,即宏观行为与微观行为的模式相同。而这一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中并不能普遍成立,所以用宏观环境解释微观行为在方法论上要冒生态学谬误的危险。
另一种是根据较低层次研究单位的分析结果推断较高层次单位的运行规律。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如果研究时间尺度短,可能会发现森林是一直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但是如果时间够长,又可能发现它是循环变化的,总是会变回来的。这样的话,用微观行为去解释宏观的行为在方法论上也会冒生态学谬误的危险。
《陆地表层系统模型模拟与分析》基本反映了陆地表层系统模型模拟与分析戍用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陆地表层系统模型模拟与分析》可供大学及以上程度地球科学相关领域各类人员作为科研、教学和学习参考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篇地球系统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1章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拟
1.1地球系统
1.2地球系统科学
1.3全球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2.1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拟
2.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历程
2.3地球系统模式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地球系统模式简介
3.1模式的主要构成
3.2典型地球系统模式介绍
参考文献
第二篇陆地表层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第4章陆地表层系统及其构成
4.1陆地表层系统简介
4.2陆地表层系统构成
参考文献
第5章陆地表层系统过程及其定量表述
5.1物质能量循环
5.2土壤水热过程
5.3城市系统湍流过程
5.4植被动力学过程
参考文献
第6章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及模型发展历程
6.1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原理
6.2陆地表层模式发展历程
6.3陆地表层模式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典型陆面过程模式介绍
7.1CLM模式
7.2SiB模式
7.3BATS模式
7.4CLASS模式
7.5COLM模式
7.6AVIM模式
7.7IBIS模式
7.8LPJ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章模型优化
8.1模型参数优化
8.2模型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第9章模型验证与评价
9.1模型认识上的常见谬误
9.2模型验证的对象
9.3模型验证的要素
9.4模型验证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篇DLM模式
第10章模式概述与结构
10.1概述
10.2DLM发展过程
10.3DLM模式结构
10.4DLM植物个体结构
参考文献
第11章能量平衡模块
11.1辐射
11.2潜热通量
11.3感热通量
参考文献
第12章土壤水热模块
12.1土壤能量平衡和热过程
12.2积雪过程
12.3上壤水
12.4DLM高寒地区土壤湿度参数优化与模拟实验
参考文献
第13章地球化学循环模块
13.1光合作用
13.2呼吸作用
13.3碳氮循环
参考文献
第14章植被物候模块
14.1植被生长季指数(GSI)模型
14.2DLM物候策略
14.3DLM物候碳氮通量
14.4模式模拟实验
14.5结果分析及模型评价
14.6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15章动态植被模块
15.1植被生存和萌发
15.2生物量分配及输送
15.3植被光竞争
15.4胁迫干扰
参考文献
第16章城市模块
16.1模块结构
16.2能量通量传输过程
16.3人为热通量过程
参考文献
第17章DLM模式运行
17.1运行环境搭建
17.2输入数据制备
17.3模式初始化方案
参考文献
第四篇DLM模式应用
第18章陆面过程模式中不同蒸散发算法的比对
18.1引言
18.2材料和方法
18.3模拟结果
18.4讨论
18.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9章陆面—大气耦合模式尺度转换研究
19.1耦合模式空间尺度转换方法
19.2模式描述
19.3结果和讨论
19.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1981~2005年中国东部土地覆盖变化对陆表能量分配的影响
20.1输入数据与参数化方案
20.2结果和讨论
20.3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集成陆面过程模式(DLM)在区域尺度上的物候模拟评估
21.1引言
21.2材料和方法
21.3结果和讨论
21.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2章北半球落叶植被物候变化时空特征模拟与分析
22.1引言
22.2材料和方法
22.3结果和讨论
22.4结论
参考文献
彩图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生态学研究中,尺度效应是最为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不确定性源之一。这是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组)为脱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在研究中,尺度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从宏观到微观之间存在不同层次的分析单位。例如,物种的分布格局,在50 m2的范围内,森林里的乔木可能表现为均匀的分布,但是在500m2的范围内来看,森林内乔木的分布就可能是密集分布。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宏观分析得到的统计结果只说明宏观情况,并不能用宏观情况直接应用到微观。如果应用,就意味着其中必须借助一个假设条件,即宏观行为与微观行为的模式相同。而这一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中并不能普遍成立,所以用宏观环境解释微观行为在方法论上要冒生态学谬误的危险。
另一种是根据较低层次研究单位的分析结果推断较高层次单位的运行规律。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如果研究时间尺度短,可能会发现森林是一直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但是如果时间够长,又可能发现它是循环变化的,总是会变回来的。这样的话,用微观行为去解释宏观的行为在方法论上也会冒生态学谬误的危险。
ISBN | 7030520033,9787030520036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报章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