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漫画全集》 罗伯特·曼考夫, 邓楚阳 978751391320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54422 类别: 图书 青春动漫 漫画
编辑推荐

一本漫画集,轻松读懂整个美国的历史文化

1925-2006《纽约客》创刊80周年经典作品
100多位漫画大师,2200幅漫画杰作
记录《纽约客》历史上那些令人捧腹、值得回味的经典作品

以每十年作为分界线,从大萧条、裸体主义到互联网时代,收录《纽约客》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漫画作品。
每个章节都由知名作家撰写短文,为读者介绍漫画的时代背景和亮点。
这些漫画作品,正如杂志主编大卫?雷姆尼克所言,是“美国文化中至为长久的流行品”。

全书700页,高清大图呈现,漫画细节尽显无遗

?1925-1934 大萧条的众生百态
?1935-1944 第一件事就是可以翻看杂志
?1945-1954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讽刺可以这样轻松有趣
?1955-196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俏皮对决
?1965-1974 动物们开始说话了
?1975-1984 什么都比不上漫画家的手
?1985-1994 不再只是喋喋不休的妇女了
?1995-2006 总统绯闻和9?11

媒体推荐

本书不仅是一本为睿智的人量身定做的咖啡读物,更是一本记录美国文化的历史集。——《时代》周刊

一本不可或缺的书……它细察美国社会习俗、礼仪文化,又恰巧包含了无尽欢笑……——《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美] 罗伯特?曼考夫

“漫画银行”的创始人和主席,任《纽约客》漫画编辑近30年,也是一位杰出的漫画家、作家。
他画过900多幅漫画。其中,1993年他创作的漫画,“永远不做怎么样?——你觉得永远不做好吗?”成为《纽约客》历史上受欢迎的漫画之一。这句话还被广泛引用,出现了各种衍生产品。
2016年,他离开《纽约客》,创立了“漫画银行”,帮助更多漫画家获得工作机会。
现在和家人一起住在纽约市。

目录

编辑手记|罗伯特·曼考夫
前言|大卫·雷姆尼克
简介|亚当·高普尼克
第一个十年 1925—1934
简介|罗杰·安杰尔
大萧条
彼得·阿尔诺
第二个十年 1935—1944
简介|南希·富兰克林
乔治·普赖斯
酒精
詹姆斯·瑟伯
第三个十年 1945—1954
简介|莉莲·罗斯
裸体
查尔斯·亚当斯
电视
第四个十年 1955—1964
简介|约翰·厄普代克
威廉·斯泰格
汽车
索尔·斯坦伯格
第五个十年 1965—1974
简介|卡尔文·特里林
太空计划
乔治· 布思
第六个十年 1975—1984
简介|伊恩·弗雷泽
穿拖鞋的狗
杰克·齐格勒
第七个十年 1985—1994
简介|马克·辛格
罗兹·查斯特
商业文化
第八个十年 1995—2006
简介|丽贝卡·米德
互联网
政治
中英人名对照表

后记

……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有趣的绘画。尽管卡通和漫画的历史并不像人们有时认为的那么悠久,但自从17世纪开始,它们确实就已经成了流行娱乐的通用语言。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其受欢迎的幽默绘画形式,也都有——或者说,曾经都有——用来刊载它们的杂志。既然这个世界充满了有趣的绘画和古老的杂志,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就值得一问:为什么留下的是这些漫画?为什么刊载它们的是这些杂志?这一幅漫画和其他漫画到底有什么区别?是什么能让人们一眼就认出这是《纽约客》的漫画,而不是《笨拙报》或者《花花公子》的漫画(那些对于《纽约客》来说太活泼的漫画通常都“失落”且“愉快”地刊登在了这些杂志上)?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本书里的漫画解放出来。这些漫画历史悠久,从杂志诞生之初,一切都在疯狂发酵的20世纪20年代,到如今狂躁不安的新世纪,它们曾经不偏不倚地反映社会历史,现在却成为了塑造时代的一部分。回想起《纽约客》的漫画,它们大多都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宏大的主题。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很明显地画出了人们在大萧条时期的状态,而20世纪60年代的漫画则充分表现了社会走向经济繁荣的过程。但这些都只是时代变迁中几乎微不足道的变化,而上千幅漫画作品集中在一起则反映了历史车轮驶过时留下的车辙。当我们想起《纽约客》漫画的时候,没有人会想起其中的某一期、某一幅画,甚至某一句配文。

当然,有些配文确实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比如“我说它是菠菜,见鬼,它就是菠菜”,还有“要不‘永远也不’吧?‘永远也不’可以吗?”,以及“在网上,没有人会知道你是条狗”。但我们不会在深夜突然醒来,回想这些有趣的段子;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浮现在眼前的是画面。当我们想起《纽约客》的漫画时,我们想到的是双眼可及的人像和社会形态。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纽约客》的漫画是没有什么主题可言的,不过这些漫画却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角色。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海伦?霍金森笔下庄重、警惕的女护士长;彼得?阿尔诺笔下瘦骨嶙峋的狂欢者;詹姆斯?瑟伯笔下秃顶、苍白的丈夫和阴森森的康涅狄格州健硕的女子;爱德华?科伦笔下穿着大衣张牙舞爪、活泼欢快、极度乐观的母亲;罗兹?查斯特笔下耸着肩膀、上气不接下气、毫无希望的后现代怪胎。但我们同时也不会忘记那些相对来说更古怪、小众的漫画家:詹姆斯?史蒂文森笔下帕克大道与南汉普顿沾沾自喜的人;李?洛伦茨笔下好色的广告商;肖恩?戴笔下忧心忡忡的公司经理和他们成对角线似的眉毛;巴尼?托比笔下机智的孩子们。还有一些漫画家能够仅仅利用建筑来反映社会形态,比如说弗兰克?莫德尔笔下拥有优美比例的黑白博物馆,以及查尔斯?塞克逊笔下令人震撼的国际化大楼。还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因为画面中的气氛而记住它们:小怀特尼?达罗对光影的微妙处理呈现出了小说家约翰?契弗笔下的黑暗世界和光明希望;罗伯特?曼考夫的精致、柔软的点画,偶尔夹杂着其锋利的幽默语句。

以上所提到的每一位艺术家所做的事情都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发笑而已——或者说,如果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那也不是漫画本身让我们发笑。他们用铅笔在纸上落下的痕迹总结了人们的思想和历史的瞬间。《纽约客》的漫画家们在一页页的纸张中,包裹了——也可能是埋葬了——现实社会的所有一切,而又不会让我们看得精疲力竭。与那些要用两千多个单词才能表达思想的作家不一样,这些漫画家们能够依靠抓取某一个瞬间、某一种风格,几笔勾勒就表达出同样的思想。而我们这些笨手笨脚的门外汉就只能惊讶地欣赏着这些不被人歌颂,甚至都没办法养家糊口(他们通常都会对你抱怨这件事情)的世间百态“速记员”的作品,想象着上个世纪曼哈顿岛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

《纽约客》漫画的风格,尽管不是一成不变,却能在全世界的漫画风格中独具一格。因为无论《纽约客》的风格如何变换、简化,它总是蕴藏着一颗现实主义的种子;总是通过真相,而不是奇思妙想,来传递信息;总是更注重真实,而不是标新立异。哈罗德?罗斯对于漫画要“真实”的这种坚持时刻跟随着他——“那不是管家,那是银行家。”“书架上的那个女人是活着,还是窒息了,还是死了?”——他的继任者也一直守护着这份坚持,这可不仅仅是吹毛求疵。罗斯的直觉告诉他,一幅好的漫画应该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扇窗户。
……
《纽约客》的漫画最擅长发扬虚构小说的特点:将风格和特点像木乃伊一样封存下来,展示给我们真实的生活。说到底,这是一种对我们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记录,而不仅仅是插图;是用多种多样的风格来塑造多种多样的世界的能力,我们正因为如此才一次又一次地寻回那些已经埋藏在我们记忆中的绘画。《纽约客》的漫画朴实无华,只为给读者带来欢乐,但是翻阅本书,读者也会不禁思考,这些艺术家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风趣或严肃的艺术形式,他们还给予了我们思想的棱镜,折射出时光的流逝。
……
ISBN9787513913201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罗伯特·曼考夫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