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理论及其应用》在总结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完善的应急响应决策的结构化方法对于供应链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点关键的问题:一是忽视应急响应决策的非结构化特征;二是应急响应决策问题的结构化机制仍然不完善。《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理论及其应用》所研究的非结构化决策是指,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决策者难以清楚、明了的确定决策情景,决策过程十分复杂,决策问题的定量化分析及表述困难。决策者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型,也没有解决问题的通用规律。决策者通常是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理论及其应用》从探索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结构化方法入手,针对制造业供应链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应急响应决策方法的结构化流程。
作者简介
李孟刚,1967年4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人。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工程和理论经济学双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现任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CCISR)主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产业安全论坛秘书长。2009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郑康宁,中共党员,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一直从事供应链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决策方法、以及决策优化方法的研究。后进入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产业安全预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文章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横向澡题2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内容与本书逻辑框架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三)本书逻辑框架
第二章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应急响应决策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实时决策研究现状
(二)信息紧急更新研究现状
(三)面向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相关研究
(四)供应链应急响应的博弈关系及协调策略研究现状
(五)有限理性决策的相关研究
(六)响应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二、决策中非结构化问题解决方法研究现状
(一)决策的结构化方法研究现状
(二)面向模糊决策信息的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三)基于可拓理论的非结构化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三、应急响应决策中的案例推理方法研究现状
(一)案例推理方法在决策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二)案例推理系统在非结构化决策领域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章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基本理论
一、决策中的行为博弈
(一)行为博弈论
(二)行为博弈的实验研究
(三)行为博弈的模型研究
二、决策中的矛盾问题转化方法
(一)策略生成与关键策略
(二)转换桥方法
(三)可拓评价方法
三、模糊决策的关键技术
(一)模糊决策中的一致性关系
(二)模糊决策中的一致矩阵
(三)模糊决策中的去模糊机制
第四章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情景分析
一、供应链突发事件的特点
二、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响应决策的内部影响因素
(二)响应决策的外部影响因素
三、应急响应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扩散因素分析
(一)供应链突发事件扩散方式分析
(二)影响突发事件扩散的因素分析
(三)扩散规律对决策情景分析的作用
四、应急响应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供应链利益相关者角色及关系图
(二)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分析
(三)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
五、应急响应决策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一)非结构化响应决策的含义
(二)应急响应决策结构化的构成要素
(三)非结构化应急响应决策的研究界定
第五章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问题的结构化及方案生成
一、响应决策问题的结构化表述
二、响应决策问题的界定
(一)确定响应决策的情景
(二)确定响应决策问题的求解目标
(三)确定实现响应决策目标的条件
三、响应决策的可拓结构化方案生成分析
四、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可拓结构化方案生成方法
(一)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形式化描述
(二)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转换桥共存度函数
(三)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转换桥可拓变换函数
(四)用例
五、变条件响应决策问题的可拓结构化方案生成方法
(一)确定响应决策的情景
(二)建立响应决策问题的可拓模型
(三)建立响应决策问题的关联函数
(四)响应决策问题的拓展分析
(五)响应决策策略的生成
(六)用例
六、目标和条件同时改变的应急方案生成方法
第六章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案例推理方法
一、应急响应决策的案例推理问题
二、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响应决策关键技术
(一)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响应决策过程
(二)非结构化决策案例的描述
(三)非结构化案例的相似性度量
(四)案例检索
(五)基于可拓变换的案例修正
(六)案例学习与存储
(七)基于k—means算法供应链应急案例库的建立
三、可拓一高斯一案例推理系统
(一)响应决策案例的描述及表征
(二)响应决策案例检索
(三)响应决策方案的调整
第七章应急决策方案的启动与评价
一、响应决策的结构化机制分析
二、结构化方案生成的准备阶段
(一)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情景分析原则
(二)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原则
三、结构化方案的生成阶段
(一)“经济”性的原则
(二)“有限”结构化的原则
四、结构化方案执行阶段——应急方案启动时机分析
(一)应急方案的启动原则
(二)启动应急方案的关键问题分析
(三)单个企业启动应急方案的时机确定
(四)两个企业启动应急方案的时机确定
(五)基于“声誉博弈”模型的企业“搭便车”行为的规避
(六)两个企业启动应急方案的可拓变换模型
(七)讨论
五、结构化方案执行阶段——应急方案实施的多级可拓评价
(一)应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基于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的应急方案评价模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精确性。
由于博弈论的研究结果表现为对未来的明确预测,因此,研究者不难发现对标准理论背离的实例。许多实验文献都报出了与博弈模型的标准研究结论相背离的实验数据,而困难之处在于以这些实验数据为基础构建与标准博弈论精确性相当的理论。行为博弈研究希望用1~2个自由参数表示差异化行为人的行为灵活性(Behavioral Flexibility),同时用具体数据(而不是主观直觉)来说明参数价值。
(2)一般性。
标准博弈论均衡分析广泛影响和应用的原因是其使用通用数学语言并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博弈类型,行为博弈研究也试图获得与标准博弈论类似的一般性。虽然许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行为与特定情景相关,不可能用一种普遍理论说明所有情景,行为博弈研究仍然致力于探寻一种适应尽可能多的博弈类型的一般行为理性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求一般性的过程中,符合多个不同数据类型的典型模型并不一定已具备一般性,而仅能够部分完成一个一般性模型所要达成的目标。
(3)实验规则。
行为博弈研究的基础数据基本都是经由实验取得的。博弈实验对博弈预测的敏感因素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包括博弈参与者知道什么、什么时候行动、各自的支付是多少等。如其他的实验室科学一样,博弈实验的关键在于通过实验控制来区别哪种理论更加有效,然后再使用该理论来进行一般事件的研究。行为博弈研究就是要在标准均衡概念失效的情况下,以实验控制为主要手段,以实验数据为基本依据,通过不断地试错与修正建立能够对博弈参与者的未来行为进行准确预测的理论。
2.模型性质
标准博弈论的推导立足于严格的经济理性假定,这对于一般参与者而言是一个过高的要求。更现实的情形是,博弈参与者具有追求理性的动机,但是却面临着理性边界的限制和经济理性与最优化结果矛盾的尴尬。因此,博弈参与者只是处于向纳什均衡收敛的过程之中,他们的选择至少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纳什均衡。而行为博弈模型的主要目标就是说明博弈参与者逐步向纳什均衡收敛的过程和步骤。由于受到有限理性的约束,博弈参与者在现实中很难按照标准博弈论的分析路径求得纳什均衡,但是他们追求“更好的结果”的努力不会停止,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逐渐向纳什均衡逼近。实际上,现实行为人追求的均衡是“内在一致性”条件下的相对“较优”,并且,由于行为人的学习过程是具有延续性的,他们追求的均衡从长期来看必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现实行为人追求均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和学习过程,因此行为博弈模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博弈学习模型。
3.模型内容
行为博弈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一次性博弈中,有限理性条件下,构建博弈参与者的思考模型(thinking—model),发展一个有限理性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博弈参与者的思考步骤,并且使用一个参数来说明博弈参与者的异质性。与最优反应相联系,该指标系可以对任何一个一次性博弈中的行动进行了唯一的统计预测。第二,在思考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学习运算法则EWA(experience weighted attraction)来估计博弈参与者的行为均衡路径。这一运算法则既包括了虚拟的博弈和强化模型,也具有很强的经验预测能力。因此,EWA可以作为经验性工具去寻求表现为初始函数形式的行为静止点(behavioral resting points)。第三,提出如何将有限理性指标系和学习运算法则应用于分析重复博弈中的博弈参与者行为,为利用行为博弈论分析价格竞争、专利竞赛等现实经济活动奠定基础。
《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理论及其应用》在总结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完善的应急响应决策的结构化方法对于供应链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点关键的问题:一是忽视应急响应决策的非结构化特征;二是应急响应决策问题的结构化机制仍然不完善。《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理论及其应用》所研究的非结构化决策是指,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决策者难以清楚、明了的确定决策情景,决策过程十分复杂,决策问题的定量化分析及表述困难。决策者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型,也没有解决问题的通用规律。决策者通常是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理论及其应用》从探索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结构化方法入手,针对制造业供应链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应急响应决策方法的结构化流程。
作者简介
李孟刚,1967年4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人。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工程和理论经济学双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现任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CCISR)主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产业安全论坛秘书长。2009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郑康宁,中共党员,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一直从事供应链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决策方法、以及决策优化方法的研究。后进入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产业安全预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文章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横向澡题2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内容与本书逻辑框架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三)本书逻辑框架
第二章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应急响应决策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实时决策研究现状
(二)信息紧急更新研究现状
(三)面向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相关研究
(四)供应链应急响应的博弈关系及协调策略研究现状
(五)有限理性决策的相关研究
(六)响应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二、决策中非结构化问题解决方法研究现状
(一)决策的结构化方法研究现状
(二)面向模糊决策信息的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三)基于可拓理论的非结构化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三、应急响应决策中的案例推理方法研究现状
(一)案例推理方法在决策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二)案例推理系统在非结构化决策领域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章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基本理论
一、决策中的行为博弈
(一)行为博弈论
(二)行为博弈的实验研究
(三)行为博弈的模型研究
二、决策中的矛盾问题转化方法
(一)策略生成与关键策略
(二)转换桥方法
(三)可拓评价方法
三、模糊决策的关键技术
(一)模糊决策中的一致性关系
(二)模糊决策中的一致矩阵
(三)模糊决策中的去模糊机制
第四章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情景分析
一、供应链突发事件的特点
二、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响应决策的内部影响因素
(二)响应决策的外部影响因素
三、应急响应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扩散因素分析
(一)供应链突发事件扩散方式分析
(二)影响突发事件扩散的因素分析
(三)扩散规律对决策情景分析的作用
四、应急响应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供应链利益相关者角色及关系图
(二)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分析
(三)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
五、应急响应决策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一)非结构化响应决策的含义
(二)应急响应决策结构化的构成要素
(三)非结构化应急响应决策的研究界定
第五章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问题的结构化及方案生成
一、响应决策问题的结构化表述
二、响应决策问题的界定
(一)确定响应决策的情景
(二)确定响应决策问题的求解目标
(三)确定实现响应决策目标的条件
三、响应决策的可拓结构化方案生成分析
四、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可拓结构化方案生成方法
(一)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形式化描述
(二)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转换桥共存度函数
(三)变目标响应决策问题的转换桥可拓变换函数
(四)用例
五、变条件响应决策问题的可拓结构化方案生成方法
(一)确定响应决策的情景
(二)建立响应决策问题的可拓模型
(三)建立响应决策问题的关联函数
(四)响应决策问题的拓展分析
(五)响应决策策略的生成
(六)用例
六、目标和条件同时改变的应急方案生成方法
第六章制造业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案例推理方法
一、应急响应决策的案例推理问题
二、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响应决策关键技术
(一)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响应决策过程
(二)非结构化决策案例的描述
(三)非结构化案例的相似性度量
(四)案例检索
(五)基于可拓变换的案例修正
(六)案例学习与存储
(七)基于k—means算法供应链应急案例库的建立
三、可拓一高斯一案例推理系统
(一)响应决策案例的描述及表征
(二)响应决策案例检索
(三)响应决策方案的调整
第七章应急决策方案的启动与评价
一、响应决策的结构化机制分析
二、结构化方案生成的准备阶段
(一)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情景分析原则
(二)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原则
三、结构化方案的生成阶段
(一)“经济”性的原则
(二)“有限”结构化的原则
四、结构化方案执行阶段——应急方案启动时机分析
(一)应急方案的启动原则
(二)启动应急方案的关键问题分析
(三)单个企业启动应急方案的时机确定
(四)两个企业启动应急方案的时机确定
(五)基于“声誉博弈”模型的企业“搭便车”行为的规避
(六)两个企业启动应急方案的可拓变换模型
(七)讨论
五、结构化方案执行阶段——应急方案实施的多级可拓评价
(一)应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基于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的应急方案评价模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精确性。
由于博弈论的研究结果表现为对未来的明确预测,因此,研究者不难发现对标准理论背离的实例。许多实验文献都报出了与博弈模型的标准研究结论相背离的实验数据,而困难之处在于以这些实验数据为基础构建与标准博弈论精确性相当的理论。行为博弈研究希望用1~2个自由参数表示差异化行为人的行为灵活性(Behavioral Flexibility),同时用具体数据(而不是主观直觉)来说明参数价值。
(2)一般性。
标准博弈论均衡分析广泛影响和应用的原因是其使用通用数学语言并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博弈类型,行为博弈研究也试图获得与标准博弈论类似的一般性。虽然许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行为与特定情景相关,不可能用一种普遍理论说明所有情景,行为博弈研究仍然致力于探寻一种适应尽可能多的博弈类型的一般行为理性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求一般性的过程中,符合多个不同数据类型的典型模型并不一定已具备一般性,而仅能够部分完成一个一般性模型所要达成的目标。
(3)实验规则。
行为博弈研究的基础数据基本都是经由实验取得的。博弈实验对博弈预测的敏感因素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包括博弈参与者知道什么、什么时候行动、各自的支付是多少等。如其他的实验室科学一样,博弈实验的关键在于通过实验控制来区别哪种理论更加有效,然后再使用该理论来进行一般事件的研究。行为博弈研究就是要在标准均衡概念失效的情况下,以实验控制为主要手段,以实验数据为基本依据,通过不断地试错与修正建立能够对博弈参与者的未来行为进行准确预测的理论。
2.模型性质
标准博弈论的推导立足于严格的经济理性假定,这对于一般参与者而言是一个过高的要求。更现实的情形是,博弈参与者具有追求理性的动机,但是却面临着理性边界的限制和经济理性与最优化结果矛盾的尴尬。因此,博弈参与者只是处于向纳什均衡收敛的过程之中,他们的选择至少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纳什均衡。而行为博弈模型的主要目标就是说明博弈参与者逐步向纳什均衡收敛的过程和步骤。由于受到有限理性的约束,博弈参与者在现实中很难按照标准博弈论的分析路径求得纳什均衡,但是他们追求“更好的结果”的努力不会停止,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逐渐向纳什均衡逼近。实际上,现实行为人追求的均衡是“内在一致性”条件下的相对“较优”,并且,由于行为人的学习过程是具有延续性的,他们追求的均衡从长期来看必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现实行为人追求均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和学习过程,因此行为博弈模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博弈学习模型。
3.模型内容
行为博弈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一次性博弈中,有限理性条件下,构建博弈参与者的思考模型(thinking—model),发展一个有限理性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博弈参与者的思考步骤,并且使用一个参数来说明博弈参与者的异质性。与最优反应相联系,该指标系可以对任何一个一次性博弈中的行动进行了唯一的统计预测。第二,在思考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学习运算法则EWA(experience weighted attraction)来估计博弈参与者的行为均衡路径。这一运算法则既包括了虚拟的博弈和强化模型,也具有很强的经验预测能力。因此,EWA可以作为经验性工具去寻求表现为初始函数形式的行为静止点(behavioral resting points)。第三,提出如何将有限理性指标系和学习运算法则应用于分析重复博弈中的博弈参与者行为,为利用行为博弈论分析价格竞争、专利竞赛等现实经济活动奠定基础。
ISBN | 9787514127454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郑康宁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