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趣味漫画插图版)+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套装共2册)?》围绕资本、贫富差距、虚拟货币展开,讲述世界的贫富差距、虚拟货币功用与意义等等问题,是了解世界经济和投资理财的首选。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安部彻也深入解读《21世纪资本论》,丰富的漫画插图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快速、全面、透彻把握原书观点精髓。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是日本经济学专家野口悠纪雄的作品,《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及比特币首富推荐好书。 2017年6月,1比特币=人民币,比特币问世8年以来,首次超过2万元人民币,再次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它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的热点,也是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具备巨大的升值空间。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中,比特币自诞生起就拥有万众瞩目的魅力,它究竟有何价值?会引起金融世界的风暴吗?作者从货币革命开始,系统介绍了比特币的诞生与兑换支付、追逐比特币的其他货币、比特币的结构与功用等,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比特币的价值及风险,结合社会应用分析它存在的意义,同时预言比特币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是一部了解比特币的知识宝典,是一个把握热点、了解新型理财方式的捷径!
名人推荐
像这样的一本介绍比特币方方面面的书,对于我们了解现代经济和货币体系都有所帮助。比特币不是神话,不是妖法,是一场金融的风暴。
——日本读者评论
野口悠纪雄在当前的日本财经界影响力非常大,他的言论值得人思考和学习。
—— 池田(日本作家《理财先学习收纳》
作者简介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作者:【日】安部彻也
安部彻也毕业于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大学期间攻读马克思经济学,大学毕业后进入太阳神户三井银行(今三井住友银行),负责企业融资等业务。1997年离开银行,赴美攻读MBA,在全美国际经济领域排名第一的雷鸟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后加入该校校友会βγΣ成为会员,而该校友会仅限于成绩优秀的MBA学位获得者加入。
获得MBA学位后,安部彻也创立MBA Solution, Inc公司并出任总裁,该公司主要业务正是为企业经营提供咨询服务以及普及工商教育。安部彻也还创立了“商务人士最强项目”,旨在通过创造一个无门槛的MBA学习环境,消除商务人士的贫富差距。目前已有约25000名商务人士通过网络参加该项目。
同时,他还担任日本一般社团法人——日本MBA协会代表理事,该协会的目标正是在日本普及MBA理论。
此外,他还曾出演《世界商业卫星》WORLD BUSINESS SATELLITE等电视节目。
主要著作有《最强的“创新理论”集中课程》(日本实业出版社)、《为何‘有仇必报’是最强的战略》(SB Creative)等。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作者:【日】野口悠纪雄
1940年生于东京,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次年进入大藏省工作,并于1972年取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历任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今,任职于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财经研究所。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日本经济论。
目录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目录:
第1章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
第2章读懂《21世纪资本论》的前提知识储备
PART1资本与劳动的分配问题
PART2经济增长
第3章资本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变迁
PART121世纪资本与收入之比
PART221世纪资本与劳动的分配
第4章贫富差距的构造与机制
PART1劳动差距
PART2资本差距
PART3两个世界
第5章解决贫富差距的宏观方法
第6章读完皮凯蒂教授的《21世纪资本论》,我们能做些什么?
……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文摘:
皮凯蒂是何方神圣?
皮凯蒂是一名经济学家,他对贫富差距问题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
皮凯蒂的全名是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1971年5月7日,他出生于法国巴黎郊外的克里奇地区。皮凯蒂自学生时代起就优秀出众,22岁时发表博士论文《财富分配理论再思考》,同时拿到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和伦敦经济学院(LSE)的双博士学位。他的成果得到认可,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
大学副教授。
然而,在美国的研究并未能够满足皮凯蒂追求知识的好奇心。在美国,主流的经济学缺乏实践性,主要通过利用数学及纯理论导出答案,对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没有借鉴意义。皮凯蒂对其在美国的经济学研究感到失望,25岁重返巴黎,开始潜心研究自己深信不疑的经济学领域。
这就是20世纪库兹涅茨以来再也无人触及过的领域——基于贫富差距相关历史数据的考察以及使用经济学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皮凯蒂基于极其大量的数据进行研究,这在经济学家当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皮凯蒂借助许多人的帮助,历经十五年收集了众多显示财富与收入历史性变化的数据。他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了《21世纪资本论》。2013年,该书首先在法国出版。2014年,在美国一经发售,仅仅半年间销量就超过50万册,荣登最畅销书籍宝座,而皮凯蒂本人也成为最受人瞩目的经济学家之一。
《21世纪资本论》是什么?
验证“富人更加富裕”的著作简单来说,皮凯蒂在其经济学巨著《21世纪资本论》中通过大量数据对贫富差距问题进行验证,提出了世界范围内的解决措施。
皮凯蒂收集的数据涵盖了五个大洲各个国家数百年来关于资产及收入的历史数据,阐明了财富及收入分配的情况。同时,皮凯蒂针对很多国家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这一社会问题,提议各国合作一同采取解决措施。
通过多年的研究,皮凯蒂得出两大主要结论。一是财富分配不是对经济机制的反映,它常常是对政治决策的反映。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发达国家中的贫富差距在逐渐缩小,然而与其说是经济机制自我调节的结果,不如归功于政府政策。
同时,在1980年以后贫富差距反而呈扩大趋势,这也是政府政策带来的结果。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贫富差距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同时体现了社会及政治主导力量对比。
另一个结论是,存在一些能够缩小或扩大贫富差距的强力机制在发挥作用。
首先,可以说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机制就是“普及知识以及对培训和技能进行投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如果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掌握较高的技能,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一定的提升。如果能够提高能力,就可以相应地缩小贫富差距。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多年的数据可以得出,还存在一个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机制,而它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机制。这就是r>g这项不等式。在这里,r表示从财富中获取利润时的收益率(例如投资股票等获得的利润),g表示的是收入增长率(例如公司薪酬的年增长率)。从皮凯蒂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历史上从财富中获益的收益率恒常高于收入增长率。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财富拥有者越来越富有,他们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一种机制能使贫富差距扩大现象自然消失。皮凯蒂主张,为了防止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应该人为干预,探讨将财富从富人向穷人再分配的政策。例如,可以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实行累进税制、征收所得税及继承税等措施来调节贫富差距。
诸如此类,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论述了贫富差距的历史、贫富差距的机制,并提出了缩小贫富差距的政治方案。
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李嘉图、马克思的悲观理论
皮凯蒂认为,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机制十分强劲有力,自然消除贫富差距是十分困难的。同样的,此前也曾有很多经济学家研究贫富差距问题。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论调最悲观的当属李嘉图和马克思。李嘉图是一位活跃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的经济学家,他关注大地主的土地价格与小农缴纳地租的关系,对贫富差距展开了相关研究。李嘉图的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土地相对短缺,地价会因土地稀缺性凸显开始上涨。地价上涨后,小农需向地主缴纳的地租也相应增长。对此,李嘉图指出,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土地拥有者将越来越富裕,没有土地的人会因缴纳连年增长的地租愈加贫穷。因此,他主张为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应当上调地租税。
此外,马克思同样对贫富差距持悲观论调。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1818年—1883年),由于产业革命的兴起,经济中心从农业向工业转变。当时的社会问题在于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劳动者不得不长时间劳动,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
关于资本家与劳动人民的贫富差距,马克思的观点认为资本家通过榨取利润越来越富有,而劳动人民却一味被剥削,导致贫富差距无限扩大。他指出,在农业时代,农业土地是有限的,而在工业时代,工厂等一系列资本是无限的,资本家能够无限获取财富,最终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不过,幸好李嘉图及马克思对于贫富差距现象的悲观论调并未实现。皮凯蒂认为,他们的错误之处在于构建理论时没有依据统计数据。根据李嘉图的理论,伴随人口增长及经济稳定增长,确实出现了地租长期持续增长的局面,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从事农业的人口不断减少,农业用地价格下降,财富并未集中在大地主手里。同时,随着19世纪后半叶劳动者工资开始增长,马克思具有毁灭性的预测“贫富差距会极端扩大,劳动人民将发起革命,资本家将会灭亡”并没有出现。马克思本人也没有想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劳动者的待遇也得到了改善。
关于李嘉图与马克思对贫富差距的悲观预测,皮凯蒂表示否定。他认为,这些理论虽然在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但是这种理论是无意义的。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趣味漫画插图版)+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套装共2册)?》围绕资本、贫富差距、虚拟货币展开,讲述世界的贫富差距、虚拟货币功用与意义等等问题,是了解世界经济和投资理财的首选。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安部彻也深入解读《21世纪资本论》,丰富的漫画插图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快速、全面、透彻把握原书观点精髓。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是日本经济学专家野口悠纪雄的作品,《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及比特币首富推荐好书。 2017年6月,1比特币=人民币,比特币问世8年以来,首次超过2万元人民币,再次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它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的热点,也是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具备巨大的升值空间。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中,比特币自诞生起就拥有万众瞩目的魅力,它究竟有何价值?会引起金融世界的风暴吗?作者从货币革命开始,系统介绍了比特币的诞生与兑换支付、追逐比特币的其他货币、比特币的结构与功用等,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比特币的价值及风险,结合社会应用分析它存在的意义,同时预言比特币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是一部了解比特币的知识宝典,是一个把握热点、了解新型理财方式的捷径!
名人推荐
像这样的一本介绍比特币方方面面的书,对于我们了解现代经济和货币体系都有所帮助。比特币不是神话,不是妖法,是一场金融的风暴。
——日本读者评论
野口悠纪雄在当前的日本财经界影响力非常大,他的言论值得人思考和学习。
—— 池田(日本作家《理财先学习收纳》
作者简介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作者:【日】安部彻也
安部彻也毕业于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大学期间攻读马克思经济学,大学毕业后进入太阳神户三井银行(今三井住友银行),负责企业融资等业务。1997年离开银行,赴美攻读MBA,在全美国际经济领域排名第一的雷鸟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后加入该校校友会βγΣ成为会员,而该校友会仅限于成绩优秀的MBA学位获得者加入。
获得MBA学位后,安部彻也创立MBA Solution, Inc公司并出任总裁,该公司主要业务正是为企业经营提供咨询服务以及普及工商教育。安部彻也还创立了“商务人士最强项目”,旨在通过创造一个无门槛的MBA学习环境,消除商务人士的贫富差距。目前已有约25000名商务人士通过网络参加该项目。
同时,他还担任日本一般社团法人——日本MBA协会代表理事,该协会的目标正是在日本普及MBA理论。
此外,他还曾出演《世界商业卫星》WORLD BUSINESS SATELLITE等电视节目。
主要著作有《最强的“创新理论”集中课程》(日本实业出版社)、《为何‘有仇必报’是最强的战略》(SB Creative)等。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作者:【日】野口悠纪雄
1940年生于东京,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次年进入大藏省工作,并于1972年取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历任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今,任职于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财经研究所。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日本经济论。
目录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目录:
第1章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
第2章读懂《21世纪资本论》的前提知识储备
PART1资本与劳动的分配问题
PART2经济增长
第3章资本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变迁
PART121世纪资本与收入之比
PART221世纪资本与劳动的分配
第4章贫富差距的构造与机制
PART1劳动差距
PART2资本差距
PART3两个世界
第5章解决贫富差距的宏观方法
第6章读完皮凯蒂教授的《21世纪资本论》,我们能做些什么?
……
《虚拟货币革命:比特币只是开始》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皮凯蒂与21世纪资本论》文摘:
皮凯蒂是何方神圣?
皮凯蒂是一名经济学家,他对贫富差距问题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
皮凯蒂的全名是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1971年5月7日,他出生于法国巴黎郊外的克里奇地区。皮凯蒂自学生时代起就优秀出众,22岁时发表博士论文《财富分配理论再思考》,同时拿到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和伦敦经济学院(LSE)的双博士学位。他的成果得到认可,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
大学副教授。
然而,在美国的研究并未能够满足皮凯蒂追求知识的好奇心。在美国,主流的经济学缺乏实践性,主要通过利用数学及纯理论导出答案,对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没有借鉴意义。皮凯蒂对其在美国的经济学研究感到失望,25岁重返巴黎,开始潜心研究自己深信不疑的经济学领域。
这就是20世纪库兹涅茨以来再也无人触及过的领域——基于贫富差距相关历史数据的考察以及使用经济学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皮凯蒂基于极其大量的数据进行研究,这在经济学家当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皮凯蒂借助许多人的帮助,历经十五年收集了众多显示财富与收入历史性变化的数据。他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了《21世纪资本论》。2013年,该书首先在法国出版。2014年,在美国一经发售,仅仅半年间销量就超过50万册,荣登最畅销书籍宝座,而皮凯蒂本人也成为最受人瞩目的经济学家之一。
《21世纪资本论》是什么?
验证“富人更加富裕”的著作简单来说,皮凯蒂在其经济学巨著《21世纪资本论》中通过大量数据对贫富差距问题进行验证,提出了世界范围内的解决措施。
皮凯蒂收集的数据涵盖了五个大洲各个国家数百年来关于资产及收入的历史数据,阐明了财富及收入分配的情况。同时,皮凯蒂针对很多国家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这一社会问题,提议各国合作一同采取解决措施。
通过多年的研究,皮凯蒂得出两大主要结论。一是财富分配不是对经济机制的反映,它常常是对政治决策的反映。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发达国家中的贫富差距在逐渐缩小,然而与其说是经济机制自我调节的结果,不如归功于政府政策。
同时,在1980年以后贫富差距反而呈扩大趋势,这也是政府政策带来的结果。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贫富差距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同时体现了社会及政治主导力量对比。
另一个结论是,存在一些能够缩小或扩大贫富差距的强力机制在发挥作用。
首先,可以说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机制就是“普及知识以及对培训和技能进行投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如果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掌握较高的技能,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一定的提升。如果能够提高能力,就可以相应地缩小贫富差距。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多年的数据可以得出,还存在一个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机制,而它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机制。这就是r>g这项不等式。在这里,r表示从财富中获取利润时的收益率(例如投资股票等获得的利润),g表示的是收入增长率(例如公司薪酬的年增长率)。从皮凯蒂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历史上从财富中获益的收益率恒常高于收入增长率。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财富拥有者越来越富有,他们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一种机制能使贫富差距扩大现象自然消失。皮凯蒂主张,为了防止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应该人为干预,探讨将财富从富人向穷人再分配的政策。例如,可以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实行累进税制、征收所得税及继承税等措施来调节贫富差距。
诸如此类,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论述了贫富差距的历史、贫富差距的机制,并提出了缩小贫富差距的政治方案。
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李嘉图、马克思的悲观理论
皮凯蒂认为,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机制十分强劲有力,自然消除贫富差距是十分困难的。同样的,此前也曾有很多经济学家研究贫富差距问题。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论调最悲观的当属李嘉图和马克思。李嘉图是一位活跃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的经济学家,他关注大地主的土地价格与小农缴纳地租的关系,对贫富差距展开了相关研究。李嘉图的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土地相对短缺,地价会因土地稀缺性凸显开始上涨。地价上涨后,小农需向地主缴纳的地租也相应增长。对此,李嘉图指出,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土地拥有者将越来越富裕,没有土地的人会因缴纳连年增长的地租愈加贫穷。因此,他主张为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应当上调地租税。
此外,马克思同样对贫富差距持悲观论调。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1818年—1883年),由于产业革命的兴起,经济中心从农业向工业转变。当时的社会问题在于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劳动者不得不长时间劳动,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
关于资本家与劳动人民的贫富差距,马克思的观点认为资本家通过榨取利润越来越富有,而劳动人民却一味被剥削,导致贫富差距无限扩大。他指出,在农业时代,农业土地是有限的,而在工业时代,工厂等一系列资本是无限的,资本家能够无限获取财富,最终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不过,幸好李嘉图及马克思对于贫富差距现象的悲观论调并未实现。皮凯蒂认为,他们的错误之处在于构建理论时没有依据统计数据。根据李嘉图的理论,伴随人口增长及经济稳定增长,确实出现了地租长期持续增长的局面,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从事农业的人口不断减少,农业用地价格下降,财富并未集中在大地主手里。同时,随着19世纪后半叶劳动者工资开始增长,马克思具有毁灭性的预测“贫富差距会极端扩大,劳动人民将发起革命,资本家将会灭亡”并没有出现。马克思本人也没有想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劳动者的待遇也得到了改善。
关于李嘉图与马克思对贫富差距的悲观预测,皮凯蒂表示否定。他认为,这些理论虽然在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但是这种理论是无意义的。
ISBN | 9789900398912 |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安部彻也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