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机制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梁力军,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74年10月生。2003年9月获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获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现河北银行)、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博士挂职),2010年9月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业操作风险管理、合规风险管理、税务风险管理及银行国际并购等,在《管理评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财会通汛》、《管理学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等经济类核心期刊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性文章20余篇。
目录
总序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竞争力及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本章小结
第2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与特征
2.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基础
2.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内涵分析
2.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识别与关键特性
2.4本章小结
第3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构成
3.2核心竞争力能力影响因素调查设计与实施
3.3核心竞争力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4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作用关系模型构建
4.1影响因素作用关系模型构建
4.2核心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3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5.1 核心竞争力评价对象确定
5.2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核心竞争力评价过程与结果
5.4本章小结
第6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构建
6.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理论基础
6.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构建
6.3金融生态环境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
6.4知识吸收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
6.5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路径依赖性分析
6.6本章小结
第7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分析
7.1 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建模原理及过程
7.2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变量分析
7.3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分析
7.4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与展望
8.1研究结论
8.2创新成果
8.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情况
附录B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冈素作用关系SEM模型
附录C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数据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波特(Porter,1984)曾说过:“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从波特的价值链分析阐述中可以揭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某个流程或环节上的竞争,而是整体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即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只有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能够真正创造价值,而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即为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或“核心环节”。企业所要保持和实现的核心竞争优势,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和核心环节上的优势。
运用价值链理论和分析方法来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分析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竞争资源状态,并且重点研究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和关键环节,分析这些环节上竞争资源的实际应用和能力转化情况,以及这些关键环节和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6.1.2.2知识价值链模型理论
基于波特(Poter,1985)的价值链理论,马蒂厄和魏格玛(Mathieu&Weggema,1997)提出了知识价值链模型,突出了知识管理的四个方面,主要包括:知识需求要在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的指导下进行;需要确定组织的知识需求和已获取和拥有的知识之间的定量和定性差距;确定采取弥补知识差异的手段,如开发新知识、购买知识、改进或剔除不适宜的知识;明确知识使用的对象和目的,实现知识共享,并被用于为客户和股东的利益服务。提姆·鲍威尔(Tim Powell,2002)利用知识管理学派所认为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一种价值链关系的思想,亦提出了知识价值链模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机制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梁力军,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74年10月生。2003年9月获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获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现河北银行)、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博士挂职),2010年9月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业操作风险管理、合规风险管理、税务风险管理及银行国际并购等,在《管理评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财会通汛》、《管理学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等经济类核心期刊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性文章20余篇。
目录
总序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竞争力及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本章小结
第2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与特征
2.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基础
2.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内涵分析
2.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识别与关键特性
2.4本章小结
第3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构成
3.2核心竞争力能力影响因素调查设计与实施
3.3核心竞争力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4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作用关系模型构建
4.1影响因素作用关系模型构建
4.2核心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3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5.1 核心竞争力评价对象确定
5.2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核心竞争力评价过程与结果
5.4本章小结
第6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构建
6.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理论基础
6.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构建
6.3金融生态环境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
6.4知识吸收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
6.5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路径依赖性分析
6.6本章小结
第7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分析
7.1 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建模原理及过程
7.2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变量分析
7.3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分析
7.4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与展望
8.1研究结论
8.2创新成果
8.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情况
附录B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冈素作用关系SEM模型
附录C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仿真数据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波特(Porter,1984)曾说过:“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从波特的价值链分析阐述中可以揭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某个流程或环节上的竞争,而是整体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即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只有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能够真正创造价值,而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即为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或“核心环节”。企业所要保持和实现的核心竞争优势,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和核心环节上的优势。
运用价值链理论和分析方法来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分析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竞争资源状态,并且重点研究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和关键环节,分析这些环节上竞争资源的实际应用和能力转化情况,以及这些关键环节和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6.1.2.2知识价值链模型理论
基于波特(Poter,1985)的价值链理论,马蒂厄和魏格玛(Mathieu&Weggema,1997)提出了知识价值链模型,突出了知识管理的四个方面,主要包括:知识需求要在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的指导下进行;需要确定组织的知识需求和已获取和拥有的知识之间的定量和定性差距;确定采取弥补知识差异的手段,如开发新知识、购买知识、改进或剔除不适宜的知识;明确知识使用的对象和目的,实现知识共享,并被用于为客户和股东的利益服务。提姆·鲍威尔(Tim Powell,2002)利用知识管理学派所认为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一种价值链关系的思想,亦提出了知识价值链模型。
ISBN | 7504665088,9787504665089 |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作者 | 梁力军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