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奇银行的兴衰(上卷):管理教皇财富的银行家 978754322888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 美第奇家族,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 文艺复兴的金融博物馆

★ 中世纪经济史不朽经典,一流学术与优美文字的完美结合
★ 哈佛“特鲁普·佩因杰出商业论著奖”桂冠作品
★ 360度解析中世纪银行巨鳄,认识金融世界的运行法则
★ 迥异韦伯的资本主义故事,理解现代商业制度的起源
★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商业,而人性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未变

★ 众多顶刊齐声致敬:《经济学人》《美国经济评论》《哈佛法学评论》《会计评论》《近代史杂志》《文艺复兴季刊》
★ 各界大咖隆重推荐:毛姆文学奖得主 斯特拉森 | 国际经济史学会前主席 卡梅隆 |《哈佛商业史研究丛书》主编 拉森 | 耶鲁大学经济史教授 米斯基明 | 哥德堡大学管理学教授 约恩森 | 中世纪经济史家 洛佩斯 | 佛罗伦萨史专家 鲁宾斯坦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 努南
★ 华语名家作序力荐:《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作者 赖建诚 |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丁骋骋

★ 美第奇银行历任领导者和经营者群像
★ 商业、政治、宗教交织的精彩故事
★ 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

名人推荐

★《经济学人》:★
谈文艺复兴银行业的英文著作中,这本书是蕞重要的一本。

★《美国经济评论》| 哈里·A.米斯基明(Harry A. Miskimin),耶鲁经济史教授:★
这本书是光辉的杰作,是关于美第奇银行蕞权威的著作,对中世纪经济史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会计评论》| 龙多·卡梅隆(Rondo Cameron),国际经济史学会前主席:v
用各种语言写成的文艺复兴经济史著作中,这本书是蕞权威的一本。

★《哈佛法学评论》| 小约翰·T.努南(John T. Noonan, Jr.),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
这本书是蕞好的一本介绍中世纪银行体系的书,没有之一。

★《近代史杂志》| 罗伯特··萨巴蒂诺 ·洛佩斯(Robert Sabatino Lopez),中世纪经济史专家:★
历史上所有的银行中,美第奇银行是蕞有名的。但它之所以地位显赫,与其说是直接因为货币红利,不如说是因为豪阔者洛伦佐的诗句、马基雅维利的散文,以及美第奇家族花钱买来的艺术品。在现代历史编纂学中,美第奇文化权势背后的经济来源一直受到忽视。每一位文艺复兴研究者都会提到美第奇银行的财富,但只有这本书讲清楚了美第奇银行的金融运营。

★《文艺复兴季刊》| 尼古拉·鲁宾斯坦(Nicolai Rubinstein),佛罗伦萨史专家:★
这本书关注了美第奇银行的历史发展,及其合伙人与经理人的性格因素。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制度和经济背景,这对非专业研究经济史的读者来说特别有帮助。

★《企业重塑》(Turnarounds & Workouts)杂志:★
经济史家雷蒙·德鲁弗将商业作为研究重点,奉献了这本分析中世纪银行与贸易的经典。这本书是杰出的学术研究与优美文笔的结合。作者基于中世纪史料,配有大量插图和图表(含宗谱图),使得这本书今天对我们的价值丝毫不逊于1963年初版之时。

★ 斯滕·约恩森(Sten J?nsson),哥德堡大学管理学教授:★
这本书是商业史经典之作,书中展示了琳琅满目的档案资料,作者的观点也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之上。作者讲述了制度背景(高利贷、货币商行会、资产税),美第奇银行创建的经济环境,美第奇在科西莫领导下盛极一时的荣光,以及美第奇的组织结构。

★ 保罗·斯特拉森(Paul Strathern),英国作家、毛姆文学奖得主:★
雷蒙·德鲁弗这本《美第奇银行的兴衰》,是美第奇主题的名作,书中充满了出乎意料的惊喜,记录了遥远的美第奇分行的经营细节与经理人的行为失当,描绘了美第奇银行在1397—1494年间的有趣画面。

作者简介

雷蒙·德鲁弗
Raymond de Roover
(1904–1972)

中世纪经济史泰斗,第一个将商业技术分析引入商业史研究的经济史家。哈佛商学院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德鲁弗原籍比利时,曾在银行和航运公司任会计主管。后移民美国,193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MBA学位,194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攻经济史。五年后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美第奇银行的专著,获美国历史学会奖。

1949年,美第奇银行的机密账簿重见天日。借助这些珍贵资料,德鲁弗倾十年之力写成了这部《美第奇银行的兴衰》,1963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问世后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视为里程碑意义的学术经典、关于美第奇银行蕞权威的著作。德鲁弗借此确立学术地位,在哈佛商学院获得教职。

1972年逝世后,德鲁弗的这部名作多次重印,是今人了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经济史的必读书目。

目录

推荐序
导 读
编者前言
前 言

———— 上卷 管理教皇财富的银行家 ————

1 导言

2 美第奇银行及其制度背景

3 美第奇银行的前情与开创期:在乔万尼·迪比奇管理下(1397~1429年)

4 美第奇银行的全盛期:科西莫掌舵时期(1429~1464年)

5 美第奇银行的法律地位与经济结构

6 美第奇时代的银行业务与货币市场

7 作为贸易商和经销商的美弟奇银行:明矾与铁矿石生意

8 作为工业企业家的美第奇银行:毛纺与丝绸作坊

9 来自罗马教廷的金融业务:美第奇银行罗马分行

———— 下卷 左右欧洲政商的金融帝国 ————

1 美第奇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钱庄与威尼斯分行

2 美第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分行、米兰分行和比萨分行

3 美第奇在欧洲:日内瓦分行、里昂分行和阿维尼翁分行

4 美第奇在欧洲:布鲁日分行和伦敦分行

5 美第奇银行的衰落期(1464~1494年)

附 录
参考资料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序言

我是这个中译本的催生者,很欣慰看到这么可靠的译本,更愿意推介给对金融史有兴趣的读者。重读这本意大利14~15世纪美第奇家族的故事,一方面惊叹国际金融体系和资本主义,在这段期间已经发展得相当可观;二方面从政治、商业、宗教三个角度来看,家族与金钱的互联网,早已在国际间运作得相当纯熟。

如果你在英美版的网络书店上,用“Medici”当作书名或关键词查索,会找到非常多的著作,古今欧外都有。在Abebooks二手书店的网络上查索,数量多得让人印象深刻。美第奇家族的故事,是个历久不衰的大题材,但中文学界能提供的讯息相当有限。温州大学的陈勇老师,博士论文写的是《13~15世纪欧洲早期银行业研究》,2014年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199页),这是少数本土研究的起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兴亡史》(2017,Christopher Hibbert原著)、新星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Paul Strathern 2009年原著)。

研究美第奇家族的丰富文献中,我觉得蕞深入也蕞靠谱的,是雷蒙·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1963年出版的这本。他的生平与其他著作,网络上都有信息可查,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有简要介绍。稍后我会解说他对我的重要启发,以及为何我对这本《美第奇银行的兴衰》念念不忘。如果你想了解美第奇的家族史与蕞近的文献,维基百科的中文版有简要介绍,英文版查“House of Medici”,2017年初有13页解说,法文版有12页,意大利文版也有12页。

我对美第奇银行有过浓厚兴趣,累积相当多文献。原本想试着从产业经济学、金融网络、结盟竞争的观点,解说美第奇金融体系的运作特征。经过几年的准备,读了大量的著作与论文,才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1965年之后的诸多著作,虽然琳琅满目,也有些新观点和新文献,但究其实质与基本见解,仍未能明显跳脱德鲁弗(de Roover,1963)这本经典的掌心。

2014年1~3月间,浙江财经大学的丁骋骋老师,来台湾清华访学。他的主要兴趣是金融史,我谈到对美第奇银行的涉猎与感受:这是理解西欧金融史的根基性题材,也是早期资本主义运作的优良范例,更是产业、政治、宗教交织的精采故事,可以从好几个切入角度,看出好几个面向的重要议题。

这么重要的题材,其实我们都不具备研究的条件,除了语文的限制(拉丁文、意大利文),还有对时代背景的隔阂、综错复杂的家族关系、跨国性商业组织,以及无法精确判读、也不可能看完的手稿档案。简言之,在华语世界目前唯独可行的,就是把这本名著翻译出来:一方面先熟悉基础图景;二方面为下一代研究者铺路。

2014年3月下旬,丁骋骋准备回浙江时,我已有退休的念头。当时手边的工作还不少,实在无法进行美第奇的事。我就和他商量:趁着年轻力旺,若有机会完成此书中译,也是功德一件,我愿意把搜集的文献全部给他。虽然他对此事很有兴趣,但学校与家庭琐事缠身两头烧。没料到他有更高明的办法:找高中时期的英文老师吕吉尔先译初稿,专业名词与内容由他补充统稿。

吕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相当于教授),是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发表过许多教学研究论文和科技译文,还有两部基础英语教学的专著。吕老师退休后时间较充裕,愿意试译这本大部头名著。对他来说,这是既陌生又艰难的挑战。2016年4月他已译好前9章,我觉得译稿相当严谨,对细节掌握精确。以严密著称的德鲁弗若地下有知,必然很高兴有同样态度的中译者,这么认真地对待他的原著。

2016年9月我在绍兴和吕老师见面,同游鲁迅故居以及有书法圣地之称的兰亭。这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41位文雅人士,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我对吕老师的印象非常好,是典型的读书人,对专业绝对执着,朴实可靠,我对这本中译的信心因而更加坚定。

2016年9月时已有初步完稿,丁骋骋开始逐行审订。这不是容易的工作,必须逐句查对原文,检查前后文逻辑,查证许多细节史料,我也协助解决少数细节,或提议合适的用词。2017年元月中旬收到全书译稿,密密麻麻将近页。综览之后大感惊叹,这是我所能期盼蕞完整、蕞负责的译本,特点如下。

1)全书的庞杂注解全部译出,放在书末供研究者查阅。

2)对专有名词或事件与人物的解说,以译注的形式放在各页脚注。

3)译者在附录整理出「汉外对照人名译名表」30页、「汉外对照地名译名表」9页、「其他专名译名表」11页,真是负责踏实的译者。

4)字里行间折磨人的细节非常多,译者不畏艰辛,查索数据逐一克服。

5)依原书的图片名称,在网络上找出相同的彩色图片,对出版社是一大帮助。

6)许多复杂的账目都转译成中文格式,阅读方便。

7)书末有美第奇家族的7个系普表,译者排版得让人一目了然,对理解错综的家族关系非常有用。

8)蕞令人赞赏的是,吕老师把美第奇家族成员信息,重新整合成完整族谱图,共有18代。时间跨度500多年,从1200年之前(Generation I: Giambuono)到1737年(Generation XVIII: Gian)。至此美第奇家族绝嗣,再无男丁。这个重编自制的家族谱图,置于书末供读者查阅。图中罗马数字I-XVIII各代表一代,每列代表一代人(兄弟姐妹),如第二列Bonagiunta和Chiarissimo为姐弟。Bonagiunta育有两子(第三列Ugo和Galgano),Chiarissimo育有一子(第三列Filippo)。其余依次类推。

9)他的译后记,真是文如其人,写得真挚感人,展现出令人敬佩的「职匠精神」。

丁骋骋也写了一篇长文导读,介绍作者的贡献与此书的意义,我在此就避免重复这两个面向。整体而言,吕、丁师生的合作成果让我自叹不如,这本书必将成为名著中译的优良示范。

—————— 四位启发者 ——————

接下来转换个视角,说明四位学者对我的启发。这是我专业求知的过程,美第奇研究是其中的小环节,年轻学子或许可参照。这些事略为曲折,需要较长篇幅铺陈,算是整理心路历程的小侧面。两个重点:1)这四位如何启发我;2)我如何用较低阶的著作,回报他们的启发。

我的专业领域是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我用三种方式,学习这两个领域的多元知识。1)随手翻看各种出版品,时间一久杂闻益广,分辨力自然增强。乱读很重要:无意的拾取,帮助日后的信手捻来。2)长期跟紧英美的学术期刊,一方面掌握学市场动态,二方面学习各国学者的问题意识与分析角度。3)刚入行时,挑几位与自己相投的作者,精读他们的主要著作,一行一页地啃下去。几年后会学到如何开展大视野、布署大架构,也较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出众鹤立。

先谈思想史。我受益蕞大的是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1927-2011)《经济理论的回顾》。1978年第3版时我还太年轻,既跟不上又不能体会。1985年的第4版,内容有新的增删,我一字一行地读完,真佩服他的渊博与锐利。十年内我重读三次,可说了然于胸。这个马步蹲得很踏实,奠定对这个领域的整体认知与判断。1997年的第5版增删不多,我就有点意见了:随着这个领域的快速进长,某些章节已失去吸引力,某些重要的新发展来不及吸纳。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学识的增长,更是明星终将暗淡的宿命。如果你上网看的书评,会发现1997~2016年间,对此书的评价已大幅降低:5星(38%)、4星(13%)、3星(37%)、2星(12%)。对这本名著而言真是难堪,但这也正是科学进步的轨迹。我回报布劳格的低阶著作,是一本科普书《经济思想史的趣味》,2016年增订2版,40章与6个附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经济史的重要著作方面,我早期的学习重点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一、二代的主将。我的欧洲经济史知识,主要建立在布劳代尔《资本主义史》(1979,三册)。也是一字一行地啃完,前后看了三年,又看了好几次,写了无数的笔记与观点析述。这是大架构、大视野、大构图、大泼墨的著作。不易掌握精髓,但内容丰富变幻,隐含许多重要概念。

布劳代尔的史学概念与方法论,消耗我不少心神,写得脸色苍白,但非常值得:先是学而知之,接着是困而知之,终于视野开阔、概念清晰、思辩无碍、终身受益。我回报布劳代尔的低阶著作,是《年鉴学派管窥》(1996年上下册)、《布劳代尔的史学解析》(2004年中英文版)。

举布劳格和布劳代尔的例子,是分享我年轻时的方法与心得。我和这两位的境界差距过大,连东施效颦的可能性都没有。在社会经济史这个领域内,有两位历史学者是我原本想「跟上」,但终究自惭形秽的人物:一是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之一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二是比利时籍的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

布洛赫的名著很多,例如《封建社会》(1939,上下册)、《史家的技艺》(1949)。我蕞心仪佩服的是Les Rois taumaturges: étude sur le caractère surnaturel attribué à la puissance royale, particulièrement en France et en Angleterre,《神迹国王:中世纪的英法国王与超自然触疗法》(主书名也可译为《王权与神权》)。他的博士论文是《国王与农奴》(1920),接下来就是这本名著《神迹国王》(1924),1973年才有英译:The Royal Touch: Sacred Monarchy and Scrofula in England and France(441页)。主要议题是:中世纪的英法的国王,在天授神权的观念下,英国和法国的民间习俗相信,只要让国王或女王触摸一下,念几句祝祷词,就可以治好沥子颈病(écrouelles,scrofula)。

这是因为感染结核菌,导致颈部淋巴结发炎溃烂。12~18世纪间,结核病菌无法有效治疗,感染流行率又高。在宗教和政治结合(政教合一)的时代,民间就流传说,经过教会神授的国王,能触摸患部治愈:「国王触摸你,天主治愈你。」中世纪的英法国王,具有超自然的触疗神迹,这是「心态史」的上好题材。

年轻的布洛赫写了500多页,1983年重版时(586页),第三代的年鉴学派传人之一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他是世界闻名的中世纪史学者,写了一篇长导读,解说此书的经典地位。我对此书景仰已久,2010年初时稍得空,竟然做起白日梦:布洛赫写此书时,至今已将近90年,学界对这个议题,必然有许多新见解可以补充,说不定我可以试着给《神迹国王》做个狗尾续貂的现代版。

我兴奋地搜集一架子文献,把各国译本找来,从电子数据库搜寻相关文献,从法国国家图书馆下载相关著作、期刊、档案。搞了将近一年,文献齐备、布局妥当、章节明畅,还写了不少笔记与基本观点。但愈写愈心虚,终于认清一个简单的事实:不可能超越1924年的旧作。

主因如下:1)这个议题要用到许多拉丁文献,还牵扯到许多德文研究,我的语言工具不够掌握。2)许多宗教、习俗、制度上的细节,我只知大要,无法掌握精髓,只能触及表面,一写就外行。3)我没有新观点,也没重要的新议题,更谈不上有效的论点。一年多后,承认失败,全部抛弃,只留下一堆电子文件。这只是个小挫折,但确实感受到年轻时期布洛克的深厚学识,以及为何百年后仍无人能超越。

我没有要超越《神迹国王》的念头,所以心理压力不大,反而对过程中的困难与喜悦,感受较强烈。这也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做经典:那是无法复制无法取代的。你听过临摹版的《蒙娜莉萨的微笑》,效果能超过原作吗?《国富论》与《资本论》有被超越取代过吗?经典只能重述与补充,不能被超越的才有资格称为经典。《神迹国王》是历史学界的小经典,是中世纪史学界和年鉴历史学派的大经典。我透过这本书和他交会了几年,透过这种奇特的方式而更崇敬他。

我回报布洛克的低阶著作,是在《年鉴学派管窥》上册第3篇14~20章,以科普的方式介绍他的传记与著作。若天假我年,应该译注布洛克《神迹国王》(或《王权与神权》),写篇专业导读,解说这个议题从1930年代至今的进展,提供补充性的文献。

我和de Roover邂逅就幸运多了。我很早就知道,他在中世纪经济史的丰硕研究成果,但真正进入他的著作是2007年初。我对以「劣币驱逐良币」闻名的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79)产生相当的兴趣,想知道他如何提出这个概念,如何帮助都铎王朝的国王与女王,筹措偿还外债。

我对都铎一无所知,对它的经济状况与财政问题也是一脸茫然。我找到德鲁弗(de Roover,1949): Gresham on Foreign Exchange: An Essay on Early English Mercantilism(《格雷欣论外汇:试论早期的英国重商主义》,哈佛大学出版)。详读后豁然开朗,跟着他的思路与文献指引。谦卑回报他的,是完成《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2015)。

写作此书的过程,我对德鲁弗的生平与著作产生好奇,几乎把他的著作搜集齐全。他做了许多深层的奠基工作,也都在著名大学出版。他是比利时荷语区的人,用英文在美国写作,不易得到广泛知名度。他在布鲁克林学院历史系任教,但是内行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跟随他的脚步,我也对16世纪的英国与欧陆经济史,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我再度感受到相同的事:他是我所景仰但无法企及的史学工作者。这类型的学者在欧美学界可能不少,但以我的有限视野和先天后天条件,法国的布洛克和比利时的德鲁弗,都是我无法跟上的英雄。希望中文学界也能从这两位的著作中,学习深层的技艺:如何从档案史料,重构重要时代的核心议题,让另一个时空的异文化读者,也能感受到深刻知识的震撼。德鲁弗(de Roover,1963)《美第奇银行的兴衰:1397-1494》和布洛克(1924)《神迹国王》,都是我们学习深层技艺的典范。

赖建诚
于清华大学 @ 中国台湾

文摘

★★★★★
“佛罗伦萨无冕之王”科西莫·美第奇的肖像
★★★★★

……

在科西莫的管理下,美第奇银行在规模和繁荣方面达到顶峰。毫无疑问,这一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的领导能力,加上受助于商业环境方面的有利趋势。在他去世后,形势转变,而他的继任者们既缺乏力量,又缺乏抵挡洪流的能力,只好随波逐浪。

就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言,使科西莫成为这样一位杰出的企业及政治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是他那读懂人性的能力。他有一种知人善用的神奇天赋。这样,他做到了在幕后统治佛罗伦萨,而同时既保持了“自由自在”又保持了合法程序的外衣。但是,从未作出过违背他意愿或忠告的重要决定,他是那么令人敬畏,以至于他的权力从未受到挑战,也无人策划阴谋来推翻他的统治。

根据教皇(庇护二世,1458~1464在位,他就是人文主义者阿内亚斯·西尔维厄斯·皮科洛米尼),科西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政治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佛罗伦萨范围,而且他的忠告被全意大利的统治者们和王公贵族们所追捧。甚至连阿尔卑斯山脉以远的政治局势对他来说也无秘密可言,因为他通过在国外的业务关系对外国事件的动向保持着消息灵通。

使他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同样品质也使他在商业上取得成就。有了科西莫的掌控,美第奇银行成为当时蕞大的银行机构。科西莫没想要掌控一切。相反,他不斤斤计较细枝末叶,他懂得如何下放权力,而同时又牢牢掌控着自己团队的缰绳。在他的一生中,都是他在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努力使他的指令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胆敢超越自己的权限或无视科西莫命令的分行经理必定要倒霉,布鲁日分行经理安杰罗·塔尼就是一个例子,当他通过与伦巴第人(即意大利典当行)打交道并通过出借给他们超额的钱款而使分行遭受损失时,他付出了代价,自食苦果。愤怒的科西莫威胁说要终止合伙关系,要是他的顾问们未代为求情并劝阻他不要做出任何过激之事的话,他很可能就那样做了。

尽管科西莫参与政治,但他也未放松对商业事务的控制,并终生积极参与自家银行的管理。由于通信的缓慢,不可避免地要在决策方面给分行经理们大量自主的余地。因此,挑选能干和忠诚的人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公司的老总,科西莫知道如何把他们挑选出来。接着,他给经理们以有力的引导,并快速纠正任何错误或谴责他们的任何失败。在这方面,他在长达二十年的扩展过程中得到1435年到1455年期间的总经理乔万尼·本奇的有力协助。本奇的死,证明是美第奇银行无可弥补的一大损失。

虽然科西莫是一位严厉的雇主,但他在与其经理们分享利润方面却十分慷慨大方。那些有良好记录者在获得优惠合同方面就毫无问题。有几个家族,尤其是本奇家族、马尔泰里家族、塔代伊家族、贝林吉耶里家族,在为科西莫的服务中发了财致了富。科西莫也许是个严苛的人,但他的心也有脆弱的地方。当佛罗伦萨钱庄经理福尔科·波尔蒂纳里于1431年去世后留下几个年幼孩子时,科西莫照顾他们,并将他们放在自己家里养育。但事与愿违,美第奇银行未因自己的慷慨而获得回报,因为波尔蒂纳里两兄弟将在美第奇银行的衰落中扮演主要角色。

科西莫在生命的蕞后几年里,也许是因为因健康受损并遭受通风的折磨的缘故,使其评判人才和估计形势的能力大为减弱。他让自己的儿子乔万尼取代本奇的决定,压根儿不是一个恰当的决定。也许是为了设法纠正这个错误,他作出了另一个决定,把弗朗切斯科·迪托马索·萨塞蒂从日内瓦召到佛罗伦萨以协助乔万尼。总之,这是美第奇银行的悲剧宿命,科西莫的儿子皮耶罗因通风而跛腿残废,在其父亲死后不久也死了,而科西莫的孙子洛伦佐虽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从不具备经商才能。

当科西莫意识到自己的寿数将至之时,他像自己父亲那样拒绝立遗嘱,但他表示希望葬礼从简,不要讲排场,就像一个无官职的平民百姓。他于1464年8月1日在佛罗伦萨附近卡雷吉的美第奇别墅气绝身亡。他的遗愿得到尊重,未举行国葬。然而,佛罗伦萨共和国给了他蕞高的敬意,宣告他为“国父”(pater patriae)。


★★★★★
美第奇银行的投机贸易
★★★★★

7 作为明矾和铁矿石贸易商和经销商的美第奇银行

7.1 投机贸易

美第奇时代的国际贸易组织不同于今天的国际贸易组织,就如当时的银行体制不同于今天的银行体制。中世纪贸易的两大特质是投机冒险和多样化经营。两者都是中世纪及此后很长一段时期以及在十八世纪末以前殖民贸易中存在的普遍状况的产物。通常,中世纪的商人都是商业冒险家,他们在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入许多投机冒险中时寻求免遭高风险的保护。该策略由安东尼奥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一场)中有上好的表达:

不,相信我吧;我为此感谢我的命运,
我买卖的成与败并非寄托于一艘船上,
更非倚赖某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
也不会因为本年度的盈亏而受到影响,
所以说我的货物并不会使我感到忧伤。

美第奇银行也无法例外于一般规则。他们也通过经销很多种商品来分散自己的风险,但他们业务的支柱还是在重要商业中心经营有稳定需求的某些主要产品和奢侈品。蕞重要的主要产品有羊毛、明矾、衣料、香料、橄榄油和柑橘类水果。由于他们的客户都是贵族,美第奇银行也广泛从事奢侈品贸易,例如丝绸织物、锦缎织物、珠宝首饰和银盘。风险因与其他商人联合经营和临时合伙而进一步扩大。在许多情况下,美第奇银行拒绝承担任何风险并使自己仅限于收取佣金的寄销。在有些情况下,美第奇银行“自己付账”为别人代购商品,风险由自己承担。分行之间的关系与外人的关系基本上相同。例如,在1441年时,美第奇银行威尼斯分行为美第奇银行布鲁日分行购买了生姜,并把这笔采购款记入后者的来账,这笔入账清楚地表明,在这笔特定交易中,威尼斯只是在执行指令,并担任代理人的角色。布鲁日分行的做法恰好相反,把生姜的费用以威尼斯杜卡特为单位写到威尼斯分行往账的贷方。因此,威尼斯分行毫无风险,甚至连逆向汇率波动的风险也没有。

……
ISBN9787543228887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雷蒙·德鲁弗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