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是国内新反映《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精神的高校教材。配套齐全,包括100余个生动案例、100余张全真单据样本、1 000余页精美幻灯片、1 000余道习题以及作者讲课视频,等等。作者拥有十多年大型外贸企业从业经历,同时集中了银行、运输、保险、商检、仲裁等实务界的经验和智慧。
作者简介
作者:陈岩
陈岩,祖籍山东曲阜,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布鲁内尔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商务及国际贸易实务领域知名学者。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全国国际贸易实务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跨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已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Management Decisions等SSCI、EI、CSSCI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论著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以一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共23部。取得“国际贸易单证模拟教学系统”“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实训系统”等多项软件著作权。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企业战略咨询项目和精品课建设项目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种类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节新贸易理论
第四节新新贸易理论
第五节贸易保护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
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
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章国际贸易措施
第一节关税措施
第二节非关税措施
第三节鼓励出口措施
第四节鼓励进口措施
第五节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改革
第五章公平贸易救济措施
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
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
第三节特别保障措施
第六章GATT与WTO
第一节GATT概述
第二节WTO概述
第三节多哈回合
第七章国际贸易术语
第一节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概述
第二节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第三节《Incoterms 2000》对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
第四节《Incoterms 2010》对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
第五节贸易术语的理论基础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协议
第九章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交易磋商
第二节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
第十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
第一节商品的品名
第二节商品的品质
第三节商品的数量
第四节商品的包装
第十一章国际货物运输
第一节海洋运输
第二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运输
第三节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
第四节大陆桥运输
第五节海运提单
第六节不可转让海洋运单
第七节租船合约提单
第八节多式联运单据
第九节合同中的装运条款
第十二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第一节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第三节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第四节伦敦保险协会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第五节陆、空、邮货物运输保险
第六节出口信用保险
第七节海运货物保险投保实务
第八节海运货物保险承保实务
第十三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第一节进出口商品作价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合同中的价格条款
第十四章国际货款的收付
第一节票据
第二节汇付和托收
第三节信用证
第四节信用证种类
第五节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
第六节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第十五章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第一节商品的检验
第二节索赔
第三节不可抗力
第四节仲裁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第十六章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备货和落实信用证
第二节报验和申报出口
第三节托运、投保和报关
第四节交单、结汇、核销和退税
第五节出口结汇的主要单据
第十七章进口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申领进口许可证
第二节开立信用证
第三节运输与投保
第四节审单和付款
第五节报关和纳税
第六节商品检验
第七节进口索赔
第十八章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经销与代理
第二节寄售与展卖
第三节招标、投标与拍卖
第四节期货交易
第五节对销贸易
第六节加工贸易
第七节跨境电子商务
序言
本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修订3次,20次印刷,发行量超过7万册,由衷地感谢广大师生的支持与厚爱。这不仅是对作者教材编写质量的高度认可,也为教材下一步的修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首先,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其次,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除此之外,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提出:“我国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积极扩大进口,以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不仅对稳增长、保就业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2014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严峻复杂,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采取果断有力措施,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如今,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随着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的进行,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以“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举步维艰,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上升。同时,“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回升乏力,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总体来看,截至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将继续坚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本书顺应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础技能、形成核心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总结中国对外开放事业最新实践和成果,探讨国际贸易环境、政策与实务的发展趋势,为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提供最新教育介质。
第4版继续保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范畴体系,秉承诠释理性、昭示方向、解析规则、尊重实践的专业特质,在内容上力求做到去粗取精,将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纳入一个完整统一的框架之内。
与第3版相比,第4版在以下环节做了较细致的修订工作。
(1) 除了个别年份外,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
(2) 将“国际贸易理论”部分重新梳理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五个部分,结构更清晰。
(3) 在“国际贸易政策”部分补充了“‘一带一路’倡议”。
(4) 在“国际贸易措施”部分补充了“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改革”。
(5) 对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内容做了修订补充。
再次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外贸发展局董雪女士、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秘书长刘明国先生、中国民生银行刘玲高级经济师、中国银行王磊先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桓博士、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康明博士、中国五金矿产集团公司程伟博士、大连商品交易所郑春风博士、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国际部吕晨总经理、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王树祥先生、建元律师事务所辛英民律师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流媒体事业部张国新总裁、孙毅开先生等各界朋友,他们在贸易实务领域给予了编者有力支持。
同时也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赵忠秀教授、王健教授、冷柏军教授、洪俊杰教授以及浙江财经大学王俊豪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刘恩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魏浩教授、云南财经大学钟昌标教授、东华大学高长春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尹国俊教授、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永安教授、商务部研究院何曼青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张宏霖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王海波教授等学术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这里还要特别缅怀昔日的合作伙伴朴虎吉先生,他对本书建立在贸易实践的基础之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所参阅的文献除了在参考书目中列出的一部分外,还有大量国际商会的出版物、近年的大量相关报刊文章以及网络资料,相关文献数百篇之多。在此,谨向所有使作者获益的同行致以真诚的谢意。
编写团队的每一分子都对本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张晨霞、罗森林、董炜炜、翟瑞瑞、李冬杰、王丽霞、郑江、艾宝林、湛杨灏、高洁、张李叶子、李飞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国际金融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同时可以作为财政学、会计学等本科专业选修课教材,也适用于外销员、商务师、报关员考试辅导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的电子配套资源还包括PPT课件、课堂讨论题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教学案例库(教师版)、考试平台(学生版、教师版)等。扫一扫本书中的二维码,可以获得扩展资料、单证等,还可以在线做题,并反馈正误。
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浅薄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及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3月
于明光楼
文摘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国际贸易问题,关心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关键概念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对外)贸易额
国际(对外)贸易量出口贸易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贸易差额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有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贸易条件
章首案例
郑和7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他国的新航道也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同时,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大陆型国家,加上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长期以来,贸易动机只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大都资源短缺,亟须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欧洲航海者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新航道进行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仅限单独关税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劳务、技术、货币、咨询等)交换。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狭义的对外贸易则只包含货物贸易。
三、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 而不能简单地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加。
四、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亦称为对外贸易值。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它由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从境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或地区同一时期向境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依国际惯例,出口额要以FOB(船上交货价)价格计算,进口额要以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价格计算。
表11所示为2007—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
表112007—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
年份
进出口出口进口
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
差额/
亿美元增速/%
200721738.323.512180.225.79558.220.82622.047.73
200825616.317.814285.517.311330.818.52954.712.4
200922072.2-13.812016.6-15.055.6-11.31961.0-4.4
201029727.634.715779.331.313948.338.71831.0-6.6
201136420.622.518986.020.317434.625.01551.4-15.3
201238669.86.220487.87.918182.04.32305.848.63
续表
年份
进出口出口进口
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
差额/
亿美元增速/%
201341603.17.622100.27.919502.97.32597.312.4
201443030.43.423427.56.019602.90.53824.647.3
201539586.4-8.022765.7-2.916820.7-14.25945.055.4
201636855.6-6.920976.3-7.815874.8-5.65097.0-13.9
201741044.711.422634.97.918409.816.04225.1-17.1
资料来源: 商务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以下简称“海关总署”)统计资料。
五、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200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与外贸依存度如表12所示。
表12200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与外贸依存度
年份GDP/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进口额/亿美元外贸依存度/%
2008314045.425616.314285.511330.855.77
2009340903.022072.212016.610055.644.23
2010397983.029727.615779.313948.349.15
2011471564.036420.618986.017434.650.14
2012519322.038667.620489.418178.347.02
2013568845.041603.122100.219502.945.40
2014643974.043030.423427.519602.941.03
2015689052.139586.422765.716820.735.63
2016743585.536849.320974.415874.832.73
2017827122.041044.722634.918409.833.60
资料来源: 商务部2017年商务统计资料。
七、对外贸易条件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表13所示为2011—2016年中国贸易条件系数的国际比较。
表132011—2016年中国贸易条件系数的国际比较
名称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CEPGL)1.511.40 1.35 1.30 1.16 1.19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04 1.03 1.04 1.03 1.02 1.03
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1.19 1.18 1.18 1.16 1.12 1.13
亚太贸易协定区(APTA)0.73 0.73 0.74 0.76 0.85 0.87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1.28 1.29 1.28 1.25 1.24 1.23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ECS)0.82 0.82 0.80 0.79 0.82 0.82
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CEMAC)2.05 2.08 2.10 2.00 1.38 1.24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0.96 0.95 0.94 0.95 0.98 0.97
资料来源: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官网及2016年《统计手册》,
http://unctadstat.unctad.org/wds/TableViewer/tableView.aspx?ReportId=16421。
课堂讨论11: 2011—2016年我国贸易条件系数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的特点有哪些?
八、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表14所示为201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表14201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亿美元
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出口金额进口金额
总值20981.515874.2
一、初级产品1050.74401.6
0类 食品及活动物610.5491.4
1类 饮料及烟类35.460.9
2类 非食用原料130.82019.1
3类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268.41762.8
4类 动、植物油脂及蜡5.667.3
二、工业制成品19930.811472.6
5类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1218.91640.1
6类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3512.01218.5
7类 机械及运输设备9845.16579.4
8类 杂项制品5296.21260.1
9类 未分类的商品58.6774.5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以下简称“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
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为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一般是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为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2012—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如表15所示。
表152012—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亿美元
名称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总值38667.6 41603.1 43030.4 39586.4 36849.3
亚洲20451.1 22240.1 22734.8 20944.1 19469.1
日本3294.6 3123.8 3123.1 2785.2 2750.8
韩国2564.2 2742.4 2904.4 2757.9 2527.0
中国香港3413.1 7.0 3757.0 3432.1 3039.5
中国台湾1689.8 1970.4 1982.8 1881.0 1790.9
新加坡692.7 759.0 797.4 795.2 705.3
非洲1985.6 2102.5 2216.7 1788.0 1489.6
欧洲6830.9 7299.2 7749.6 6963.1 6777.6
英国631.0 700.2 808.7 785.0 744.0
德国1611.3 1615.0 1777.2 1567.8 1513.7
法国510.2 498.2 557.6 513.7 471.9
意大利417.2 433.3 480.4 446.5 431.0
荷兰676.0 701.4 742.7 682.3 672.7
俄罗斯882.1 892.6 952.7 680.2 696.2
拉丁美洲2612.9 2613.9 2632.8 2358.9 2170.1
北美洲5362.8 5754.7 6105.6 6131.1 5657.2
加拿大513.4 544.5 551.9 556.4 456.8
美国4846.7 5207.5 5551.2 5570.2 5197.2
大洋洲1365.3 1533.1 1560.4 1333.5 1281.6
澳大利亚1223.5 1365.1 1367.8 1138.2 1082.2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年度数据。
课堂讨论12: 结合以上表格数据,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种类
一、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分类
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和复进口贸易。
(一)出口贸易
一国的商人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或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交换活动,称为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或输出贸易。
净出口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某类或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部分。
(二)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一国的商人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含劳务)购买后,将其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亦称为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净进口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某类或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部分。
(三)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interpre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是专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运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 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四)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五)复出口贸易
复出口贸易(reexport trade)也称为再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商人把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买进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国外的商品贸易活动。
(六)复进口贸易
复进口贸易(reimport trade)也称为再进口贸易,是指一国商人把本国生产的商品输出到国外后,在境外未对其加工又重新输入本国国内市场的贸易活动。
二、按照贸易政策分类
按照贸易政策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统制贸易和管理贸易。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free trade)一般是指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中不过多地干涉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种种障碍,也不对本国的出口商品活动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交易活动的自由竞争。
(二)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protect trade)是指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中广泛地使用各种限制措施去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免受外国企业和商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同时,对本国的出口商所从事的出口本国商品的活动给予各种优惠甚至补贴,以鼓励本国出口商更多地从事出口贸易。
(三)统制贸易
统制贸易(control trade)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利用其政府的力量,统计、组织和管理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行为。
(四)管理贸易
管理贸易(management trade)是西方经济学家对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经济政策特点的一种概括。政府一方面通过签订大量协定和条约来处理和协调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另一方面又颁布大量的法律和法规来管理与约束本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行为。这一政策特征被称为管理贸易政策。
三、按照交易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照交易对象的性质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一)有形商品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传统的商品进出口,也叫作货物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分别如下。
0类食品及活动物。
1类饮料及烟类。
2类非食用原料。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
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
8类杂项制品。
9类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二)无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进行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交易,主要指劳务、技术、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等。
四、按照国境与关境分类
按照国境与关境不同,国际贸易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叫总进口,后者叫总出口。
(二)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入保税仓库,不进入关境,一律不列入进口。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过境贸易不属于专门贸易。对于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五、按照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多少分类
按照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多少不同,国际贸易分为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
(一)双边贸易
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是指发生在两国(或异地支付在双边基础上进行),各以向对方的出口支付从对方的进口,不用向对方的出口来支付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二)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triangular trade)示意图
如图11所示,中间商C一方面与乙国进口商B订立销售货物的买卖合同; 另一方面与丙国的出口商A订立采购货物的买卖合同,货物则由丙国直接运往乙国。货款的清算,一方面由进口商B支付中间商C,另一方面由中间商C支付出口商A。
图11三角贸易示意图
(三)多边贸易
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间发生贸易并保持贸易收支的贸易形式。
六、按照清偿方式的不同分类
按照清偿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分为现汇贸易、协定贸易和易货贸易。
(一)现汇贸易
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 trade)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其特点是通过银行逐笔支付货款以结清债权债务。目前国际贸易中能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二)协定贸易
协定贸易(agreement trade)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签订贸易协定,通过记账方式交易,而不是直接动用外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行结算。贸易差额结转到下一年的账户。
(三)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是指经过计价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以货易货可以使贸易双方在外汇不足的情况下达到交易的目的。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是国内新反映《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精神的高校教材。配套齐全,包括100余个生动案例、100余张全真单据样本、1 000余页精美幻灯片、1 000余道习题以及作者讲课视频,等等。作者拥有十多年大型外贸企业从业经历,同时集中了银行、运输、保险、商检、仲裁等实务界的经验和智慧。
作者简介
作者:陈岩
陈岩,祖籍山东曲阜,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布鲁内尔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商务及国际贸易实务领域知名学者。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全国国际贸易实务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跨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已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Management Decisions等SSCI、EI、CSSCI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论著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以一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共23部。取得“国际贸易单证模拟教学系统”“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实训系统”等多项软件著作权。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企业战略咨询项目和精品课建设项目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种类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节新贸易理论
第四节新新贸易理论
第五节贸易保护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
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
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章国际贸易措施
第一节关税措施
第二节非关税措施
第三节鼓励出口措施
第四节鼓励进口措施
第五节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改革
第五章公平贸易救济措施
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
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
第三节特别保障措施
第六章GATT与WTO
第一节GATT概述
第二节WTO概述
第三节多哈回合
第七章国际贸易术语
第一节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概述
第二节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第三节《Incoterms 2000》对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
第四节《Incoterms 2010》对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
第五节贸易术语的理论基础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协议
第九章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交易磋商
第二节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
第十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
第一节商品的品名
第二节商品的品质
第三节商品的数量
第四节商品的包装
第十一章国际货物运输
第一节海洋运输
第二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运输
第三节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
第四节大陆桥运输
第五节海运提单
第六节不可转让海洋运单
第七节租船合约提单
第八节多式联运单据
第九节合同中的装运条款
第十二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第一节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第三节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第四节伦敦保险协会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第五节陆、空、邮货物运输保险
第六节出口信用保险
第七节海运货物保险投保实务
第八节海运货物保险承保实务
第十三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第一节进出口商品作价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合同中的价格条款
第十四章国际货款的收付
第一节票据
第二节汇付和托收
第三节信用证
第四节信用证种类
第五节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
第六节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第十五章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第一节商品的检验
第二节索赔
第三节不可抗力
第四节仲裁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第十六章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备货和落实信用证
第二节报验和申报出口
第三节托运、投保和报关
第四节交单、结汇、核销和退税
第五节出口结汇的主要单据
第十七章进口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申领进口许可证
第二节开立信用证
第三节运输与投保
第四节审单和付款
第五节报关和纳税
第六节商品检验
第七节进口索赔
第十八章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经销与代理
第二节寄售与展卖
第三节招标、投标与拍卖
第四节期货交易
第五节对销贸易
第六节加工贸易
第七节跨境电子商务
序言
本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修订3次,20次印刷,发行量超过7万册,由衷地感谢广大师生的支持与厚爱。这不仅是对作者教材编写质量的高度认可,也为教材下一步的修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首先,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其次,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除此之外,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提出:“我国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积极扩大进口,以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不仅对稳增长、保就业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2014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严峻复杂,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采取果断有力措施,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如今,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随着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的进行,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以“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举步维艰,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上升。同时,“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回升乏力,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总体来看,截至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将继续坚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本书顺应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础技能、形成核心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总结中国对外开放事业最新实践和成果,探讨国际贸易环境、政策与实务的发展趋势,为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提供最新教育介质。
第4版继续保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范畴体系,秉承诠释理性、昭示方向、解析规则、尊重实践的专业特质,在内容上力求做到去粗取精,将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纳入一个完整统一的框架之内。
与第3版相比,第4版在以下环节做了较细致的修订工作。
(1) 除了个别年份外,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
(2) 将“国际贸易理论”部分重新梳理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五个部分,结构更清晰。
(3) 在“国际贸易政策”部分补充了“‘一带一路’倡议”。
(4) 在“国际贸易措施”部分补充了“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改革”。
(5) 对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内容做了修订补充。
再次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外贸发展局董雪女士、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秘书长刘明国先生、中国民生银行刘玲高级经济师、中国银行王磊先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桓博士、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康明博士、中国五金矿产集团公司程伟博士、大连商品交易所郑春风博士、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国际部吕晨总经理、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王树祥先生、建元律师事务所辛英民律师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流媒体事业部张国新总裁、孙毅开先生等各界朋友,他们在贸易实务领域给予了编者有力支持。
同时也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赵忠秀教授、王健教授、冷柏军教授、洪俊杰教授以及浙江财经大学王俊豪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刘恩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魏浩教授、云南财经大学钟昌标教授、东华大学高长春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尹国俊教授、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永安教授、商务部研究院何曼青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张宏霖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王海波教授等学术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这里还要特别缅怀昔日的合作伙伴朴虎吉先生,他对本书建立在贸易实践的基础之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所参阅的文献除了在参考书目中列出的一部分外,还有大量国际商会的出版物、近年的大量相关报刊文章以及网络资料,相关文献数百篇之多。在此,谨向所有使作者获益的同行致以真诚的谢意。
编写团队的每一分子都对本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张晨霞、罗森林、董炜炜、翟瑞瑞、李冬杰、王丽霞、郑江、艾宝林、湛杨灏、高洁、张李叶子、李飞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国际金融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同时可以作为财政学、会计学等本科专业选修课教材,也适用于外销员、商务师、报关员考试辅导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的电子配套资源还包括PPT课件、课堂讨论题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教学案例库(教师版)、考试平台(学生版、教师版)等。扫一扫本书中的二维码,可以获得扩展资料、单证等,还可以在线做题,并反馈正误。
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浅薄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及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3月
于明光楼
文摘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国际贸易问题,关心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关键概念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对外)贸易额
国际(对外)贸易量出口贸易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贸易差额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有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贸易条件
章首案例
郑和7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他国的新航道也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同时,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大陆型国家,加上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长期以来,贸易动机只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大都资源短缺,亟须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欧洲航海者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新航道进行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仅限单独关税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劳务、技术、货币、咨询等)交换。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狭义的对外贸易则只包含货物贸易。
三、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 而不能简单地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加。
四、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亦称为对外贸易值。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它由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从境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或地区同一时期向境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依国际惯例,出口额要以FOB(船上交货价)价格计算,进口额要以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价格计算。
表11所示为2007—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
表112007—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
年份
进出口出口进口
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
差额/
亿美元增速/%
200721738.323.512180.225.79558.220.82622.047.73
200825616.317.814285.517.311330.818.52954.712.4
200922072.2-13.812016.6-15.055.6-11.31961.0-4.4
201029727.634.715779.331.313948.338.71831.0-6.6
201136420.622.518986.020.317434.625.01551.4-15.3
201238669.86.220487.87.918182.04.32305.848.63
续表
年份
进出口出口进口
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
差额/
亿美元增速/%
201341603.17.622100.27.919502.97.32597.312.4
201443030.43.423427.56.019602.90.53824.647.3
201539586.4-8.022765.7-2.916820.7-14.25945.055.4
201636855.6-6.920976.3-7.815874.8-5.65097.0-13.9
201741044.711.422634.97.918409.816.04225.1-17.1
资料来源: 商务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以下简称“海关总署”)统计资料。
五、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200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与外贸依存度如表12所示。
表12200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与外贸依存度
年份GDP/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进口额/亿美元外贸依存度/%
2008314045.425616.314285.511330.855.77
2009340903.022072.212016.610055.644.23
2010397983.029727.615779.313948.349.15
2011471564.036420.618986.017434.650.14
2012519322.038667.620489.418178.347.02
2013568845.041603.122100.219502.945.40
2014643974.043030.423427.519602.941.03
2015689052.139586.422765.716820.735.63
2016743585.536849.320974.415874.832.73
2017827122.041044.722634.918409.833.60
资料来源: 商务部2017年商务统计资料。
七、对外贸易条件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表13所示为2011—2016年中国贸易条件系数的国际比较。
表132011—2016年中国贸易条件系数的国际比较
名称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CEPGL)1.511.40 1.35 1.30 1.16 1.19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04 1.03 1.04 1.03 1.02 1.03
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1.19 1.18 1.18 1.16 1.12 1.13
亚太贸易协定区(APTA)0.73 0.73 0.74 0.76 0.85 0.87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1.28 1.29 1.28 1.25 1.24 1.23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ECS)0.82 0.82 0.80 0.79 0.82 0.82
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CEMAC)2.05 2.08 2.10 2.00 1.38 1.24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0.96 0.95 0.94 0.95 0.98 0.97
资料来源: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官网及2016年《统计手册》,
http://unctadstat.unctad.org/wds/TableViewer/tableView.aspx?ReportId=16421。
课堂讨论11: 2011—2016年我国贸易条件系数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的特点有哪些?
八、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表14所示为201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表14201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亿美元
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出口金额进口金额
总值20981.515874.2
一、初级产品1050.74401.6
0类 食品及活动物610.5491.4
1类 饮料及烟类35.460.9
2类 非食用原料130.82019.1
3类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268.41762.8
4类 动、植物油脂及蜡5.667.3
二、工业制成品19930.811472.6
5类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1218.91640.1
6类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3512.01218.5
7类 机械及运输设备9845.16579.4
8类 杂项制品5296.21260.1
9类 未分类的商品58.6774.5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以下简称“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
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为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一般是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为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2012—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如表15所示。
表152012—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亿美元
名称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总值38667.6 41603.1 43030.4 39586.4 36849.3
亚洲20451.1 22240.1 22734.8 20944.1 19469.1
日本3294.6 3123.8 3123.1 2785.2 2750.8
韩国2564.2 2742.4 2904.4 2757.9 2527.0
中国香港3413.1 7.0 3757.0 3432.1 3039.5
中国台湾1689.8 1970.4 1982.8 1881.0 1790.9
新加坡692.7 759.0 797.4 795.2 705.3
非洲1985.6 2102.5 2216.7 1788.0 1489.6
欧洲6830.9 7299.2 7749.6 6963.1 6777.6
英国631.0 700.2 808.7 785.0 744.0
德国1611.3 1615.0 1777.2 1567.8 1513.7
法国510.2 498.2 557.6 513.7 471.9
意大利417.2 433.3 480.4 446.5 431.0
荷兰676.0 701.4 742.7 682.3 672.7
俄罗斯882.1 892.6 952.7 680.2 696.2
拉丁美洲2612.9 2613.9 2632.8 2358.9 2170.1
北美洲5362.8 5754.7 6105.6 6131.1 5657.2
加拿大513.4 544.5 551.9 556.4 456.8
美国4846.7 5207.5 5551.2 5570.2 5197.2
大洋洲1365.3 1533.1 1560.4 1333.5 1281.6
澳大利亚1223.5 1365.1 1367.8 1138.2 1082.2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年度数据。
课堂讨论12: 结合以上表格数据,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种类
一、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分类
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和复进口贸易。
(一)出口贸易
一国的商人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或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交换活动,称为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或输出贸易。
净出口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某类或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部分。
(二)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一国的商人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含劳务)购买后,将其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亦称为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净进口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某类或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部分。
(三)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interpre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是专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运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 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四)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五)复出口贸易
复出口贸易(reexport trade)也称为再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商人把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买进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国外的商品贸易活动。
(六)复进口贸易
复进口贸易(reimport trade)也称为再进口贸易,是指一国商人把本国生产的商品输出到国外后,在境外未对其加工又重新输入本国国内市场的贸易活动。
二、按照贸易政策分类
按照贸易政策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统制贸易和管理贸易。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free trade)一般是指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中不过多地干涉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种种障碍,也不对本国的出口商品活动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交易活动的自由竞争。
(二)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protect trade)是指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中广泛地使用各种限制措施去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免受外国企业和商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同时,对本国的出口商所从事的出口本国商品的活动给予各种优惠甚至补贴,以鼓励本国出口商更多地从事出口贸易。
(三)统制贸易
统制贸易(control trade)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利用其政府的力量,统计、组织和管理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行为。
(四)管理贸易
管理贸易(management trade)是西方经济学家对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经济政策特点的一种概括。政府一方面通过签订大量协定和条约来处理和协调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另一方面又颁布大量的法律和法规来管理与约束本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行为。这一政策特征被称为管理贸易政策。
三、按照交易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照交易对象的性质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一)有形商品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传统的商品进出口,也叫作货物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分别如下。
0类食品及活动物。
1类饮料及烟类。
2类非食用原料。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
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
8类杂项制品。
9类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二)无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进行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交易,主要指劳务、技术、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等。
四、按照国境与关境分类
按照国境与关境不同,国际贸易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叫总进口,后者叫总出口。
(二)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入保税仓库,不进入关境,一律不列入进口。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过境贸易不属于专门贸易。对于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五、按照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多少分类
按照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多少不同,国际贸易分为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
(一)双边贸易
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是指发生在两国(或异地支付在双边基础上进行),各以向对方的出口支付从对方的进口,不用向对方的出口来支付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二)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triangular trade)示意图
如图11所示,中间商C一方面与乙国进口商B订立销售货物的买卖合同; 另一方面与丙国的出口商A订立采购货物的买卖合同,货物则由丙国直接运往乙国。货款的清算,一方面由进口商B支付中间商C,另一方面由中间商C支付出口商A。
图11三角贸易示意图
(三)多边贸易
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间发生贸易并保持贸易收支的贸易形式。
六、按照清偿方式的不同分类
按照清偿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分为现汇贸易、协定贸易和易货贸易。
(一)现汇贸易
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 trade)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其特点是通过银行逐笔支付货款以结清债权债务。目前国际贸易中能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二)协定贸易
协定贸易(agreement trade)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签订贸易协定,通过记账方式交易,而不是直接动用外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行结算。贸易差额结转到下一年的账户。
(三)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是指经过计价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以货易货可以使贸易双方在外汇不足的情况下达到交易的目的。
ISBN | 7302504415,9787302504412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岩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