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16107068 |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史学理论>史学史 |
商品详情内容简介
本书以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基本理论为径,以香溪文化的构成要素为纬,全面梳理了香溪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香溪文化与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的关系,香溪文化精神的四大支柱,以屈原、昭君为代表的香溪流域文化名人名宦,香溪的民俗风物、名山、名水、名景,以及香溪文化精神在现阶段发扬光大的脉络,提出了拓新香溪文化的思路与举措。专著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从全流域的视角首次提出香溪文化的概念,提出香溪文化符合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般特征,是长江母文化的一个有特色的分子。书中就“楚居丹阳”“夔城”,屈原出生地等众多学术问题提出了一家之言,认为香溪延续几千年文明不辍的根本是楚文化基因深厚,这里是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始发地,应正确区分“楚居”与“楚都”,动态理解早期楚人的迁徙。本书把香溪文化精神概括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天问精神”“九死未悔、受命不迁的爱国主义精神”“珍爱和平、敢于担当的昭君精神”,这四大精神构成了香溪文化精神的四柱。书中运用个案分析,把兴发精神归纳为艰苦创业的“猴子包精神”、永不止步的改革创新精神、协作共享的开放包容精神。全书对全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香溪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做了有益的探讨。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香溪文化的学理基础
一、流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
三、香溪文化的建构
第二章 香溪文化之地理历史空间
一、地貌地缘
二、历史赓续
第三章 香溪文化之源
一、远古文明
二、楚国筚路蓝缕起始点
三、楚文化肇始及巴蜀文化的辐射
四、明清以来的风云激荡
第四章 香溪文化之魂绪论
第一章 香溪文化的学理基础
一、流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
三、香溪文化的建构
第二章 香溪文化之地理历史空间
一、地貌地缘
二、历史赓续
第三章 香溪文化之源
一、远古文明
二、楚国筚路蓝缕起始点
三、楚文化肇始及巴蜀文化的辐射
四、明清以来的风云激荡
第四章 香溪文化之魂
……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李敏昌,三峡大学教授。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宜昌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多年跋涉于中共党史、宜昌地方史研究。近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宜昌城市社会变迁史》等专著部。《宜昌城市社会变迁史》被誉为“宜昌家谱”。
本书以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基本理论为径,以香溪文化的构成要素为纬,全面梳理了香溪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香溪文化与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的关系,香溪文化精神的四大支柱,以屈原、昭君为代表的香溪流域文化名人名宦,香溪的民俗风物、名山、名水、名景,以及香溪文化精神在现阶段发扬光大的脉络,提出了拓新香溪文化的思路与举措。专著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从全流域的视角首次提出香溪文化的概念,提出香溪文化符合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般特征,是长江母文化的一个有特色的分子。书中就“楚居丹阳”“夔城”,屈原出生地等众多学术问题提出了一家之言,认为香溪延续几千年文明不辍的根本是楚文化基因深厚,这里是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始发地,应正确区分“楚居”与“楚都”,动态理解早期楚人的迁徙。本书把香溪文化精神概括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天问精神”“九死未悔、受命不迁的爱国主义精神”“珍爱和平、敢于担当的昭君精神”,这四大精神构成了香溪文化精神的四柱。书中运用个案分析,把兴发精神归纳为艰苦创业的“猴子包精神”、永不止步的改革创新精神、协作共享的开放包容精神。全书对全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香溪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做了有益的探讨。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香溪文化的学理基础
一、流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
三、香溪文化的建构
第二章 香溪文化之地理历史空间
一、地貌地缘
二、历史赓续
第三章 香溪文化之源
一、远古文明
二、楚国筚路蓝缕起始点
三、楚文化肇始及巴蜀文化的辐射
四、明清以来的风云激荡
第四章 香溪文化之魂绪论
第一章 香溪文化的学理基础
一、流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
三、香溪文化的建构
第二章 香溪文化之地理历史空间
一、地貌地缘
二、历史赓续
第三章 香溪文化之源
一、远古文明
二、楚国筚路蓝缕起始点
三、楚文化肇始及巴蜀文化的辐射
四、明清以来的风云激荡
第四章 香溪文化之魂
……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李敏昌,三峡大学教授。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宜昌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多年跋涉于中共党史、宜昌地方史研究。近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宜昌城市社会变迁史》等专著部。《宜昌城市社会变迁史》被誉为“宜昌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