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32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9192846 |
所属分类:图书>小说>军事小说 |
商品详情
一:真实可感的情感羁绊,直击人性共鸣
亲情与愧疚的撕裂感:主人公徐开路常年驻守昆仑,与妻子聚少离多,连儿子出生都未能陪伴。书中通过妻子独力操持家庭、儿子追问“爸爸去哪儿”的细节,将戍边军人对家庭的亏欠刻画得锥心刺骨,让读者在泪目中理解“家国难两全”的抉择。
战友生死情与新老传承:老班长为掩护新兵牺牲、新兵从怯懦到独当一面,书中用“战友遗物成遗物信物”“新老哨兵交接日记”等情节,展现铁血军营中的温情传承,既有生死相托的震撼,又有薪火相传的感动。
二:极限环境与硬核任务,打造沉浸式戍边体验
“世界屋脊”的生存实录:书中用“氧气瓶刻度比秒针走得快”“冻伤的手指像胡萝卜”等细节,还原海拔米以上的环境;战士们用冰川水煮面、在雪地匍匐训练等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生命禁区”。
九死一生的边境博弈:面对外敌武装渗透,徐开路团队在暴风雪中潜伏三天三夜,用“冻僵的手指扣扳机”“用体温融化瞄准镜冰霜”等细节,展现现代戍边战士的战术智慧与血性胆魄。
拆弹专家般的生死时速:隧道遇袭的爆炸险情中,战士们用“听声辨弹”“沙盘演”等硬核技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拆除炸弹,其紧张程度堪比军事大片,让读者屏息凝神。
三:从青涩到铁血的成长史诗,见证平凡英雄的蜕变
“菜鸟”哨兵的破茧之路:新兵王大勇初到哨所时,因高原反应呕吐不止,却在次巡逻中为救牧民跌落冰沟。书中通过他“从哭鼻子到主动请战”“用冻伤的手画边境地图”的转变,刻画普通士兵的成长弧光。
精神觉醒的三次质变:徐开路从“机械执行命令”到“主动研究敌情”,从“逃避家庭责任”到“在视频中教儿子敬军礼”,书中用三次思想转展现军人价值观的升华,让“保家卫国”从口号变为具象的生命选择。
四:家国同构的宏大叙事,诠释新时代军人使命
“国门”与“家门”的意象交织:书中反复出现“昆仑隧道是西北经济命脉”“战士们身后是万家灯火”的描写,将戍边任务与人民福祉紧密关联,让读者深刻理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重量。
“牺牲”与“传承”的时空对话:老一辈戍边人留下的“边境石碑刻名”传统,与当代战士用无人机巡逻、卫星通信等科技手段形成对照,展现戍边精神的代际传承与时代创新。
“和平”与“备战”的辩证思考:书中既描写战士们在国庆节与牧欢的温馨场景,也刻画他们“枪不离身、弹不上膛”的警惕状态,传递“岁月静好因有人负重前行”的深刻立意。
五:文学性与纪实性的完美融合,重塑军事文学新标杆
“冰川文学”的诗意表达:作者用“月光在冰棱上流淌成银河”“风声像千万把藏刀在吟唱”等意象,将昆仑山的冷峻与壮美转化为文字艺术,赋予军事文学以哲学美感。
“硬核知识”的精准呈现:书中对式突击步枪的拆解步骤、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实战应用、高原冻土技术等细节的描写,均经过军事专家审校,兼具科普价值与阅读趣味。
“多线叙事”的张力结构:以徐开路的主线任务为轴,穿插妻子视角的“后方战场”、偷猎者视角的“暗线博弈”、牧民视角的“见证者叙事”,形成立体叙事网络,让故事层次丰富、悬念迭起。
《昆仑哨》不仅是一部戍边军人的英雄史诗,更是一面映照人性光辉的棱镜。它用血肉丰满的故事打破“英雄”与“凡人”的界限,让读者在泪与笑中读懂: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将青春化作界碑,用生命守护山河无恙。翻开这本书,就是走进一场直击灵魂的精神洗礼!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昆仑哨开本:开
作者:窦椋定价:
号:出版时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印刷时间:
版次:印次:
章/
我奔向遥不可及的哨卡,寻找雪域时空里的你,不知道是你用年华晕染了世界,还是高原为你涂上了油彩,总之,紧握你如枯枝般的手,我如同投入白云间宽广和煦的怀抱。
第二章/
时光隧道里,我停在你停过的地方顿感彷徨,火车飞驰而过,就像你大手一挥决然而去,我听不到回声,也未收到只言片语的家信,当万物寂寥,我蓦然举目,星星点点的战位如同你的眼睛凝视着群山,也凝视着我归营的路。
第三章/
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拥抱,像拥抱这大山一样,那样我会锁住你们的味道和微笑,就当你们不会离开。不管我伫立多久,那些兄弟爱人,那些家乡父老,那些玫瑰、牡丹和月季,我想看到,便都能看得到。
第四章/
总有如炬的明眸,击穿我神游的灵魂,让我转身惊鸿一瞥,放肆地呼吸。这不是慈悲,这是儿时就漫延成河的梦;这不是安慰,这是我本该徜徉的土地;这不是情怀,这是又一次奋不顾身的觉醒,又一次觉醒得奋不顾身。
第五章/
你走,你拥有的不只是平原;我留,我放飞的何止是思念。
第六章/
要亲近你,却被放逐天际;要离开你,又数度梦回这里。
第七章/
你归去你离开,但都请带上昆仑赋予的武装,并带上我对你的深爱。你只需要在月圆之夜抛洒一道耀眼的星光,让怀念你的人看见你不灭的意志,然后,任雪花落满窗台。
第八章/
来路坎坷,你一边愤恨,一边寻找出口,渴望梦想的黎明。回望暗夜中的他们,你一边默然饮泣,一边长久致敬。
第九章/
风雪严寒中,比太阳更温暖的,是我记得你的好,你也没有遗忘。
第十章/
荒原告诉我,就算被无情碾压,平静依然是我的品格;高山告诉我,就算被炮火削平脑壳,那包裹旗帜的胸膛也依然在跳动。
第十一章/
我们之间不只有山水的阻隔,你内心的呐喊不只是接受或拒绝的纠结。我在,却淹没在那人海,籍籍无名;我不在,反而奔腾在你心海,风华正茂,劈波斩浪。
第十二章/
我知道如今沉默的来由,所以我知道该何时出手,如果你是我的动能和信仰,那么就让我一路狂奔,高唱凯歌经过你的垭口,你在那儿永生,我在那儿不朽。
第十三章/
曾与我一起越过穷山巨海的朋友,继续远走他乡或下落不明,我已分不清这里是终点还是起点,可我仍在等待,等待风沙掠过的绿洲,我在沿岸幸福地闭上双眼,霞光顷刻就照耀了大地。
第十四章/
即使无人知道,你也会成为我一个人的英雄,那样我也要如同冰清玉洁的玉珠峰,和你比肩站立。那时,我内心丰盈的骄傲,你一定看得见;我独奏的命运交响曲,你也一定听得见。你指向惦念的远方,我倏然便生长出澎湃的翅膀。
第十五章/
很久以前无意闯入你苦修的角落,从那之后你成为我最美的相遇,我愿手捧幸福的种子,陪你做最朴实的农民,可当我面对疾风骤雨,突然迷失于田间地头,我明白下一个秋季的果实将荡然无存,但我还是祈求你要快乐,因为我执拗不过运气,一定等得到节气,左右不了结局,但一定能挽留住自己。
第十六章/
你尽管去登顶天涯,再高的山也不会标记海拔,你继续放飞千疮百孔的风筝,多冷的天也无法将它冻成冰凌,滚石可以掩埋前进的路,却掩埋不了最终归途。我们从不承认,所以我们就不会被征服,去跋涉你的高原,我没有力气,但我可以化作赤水和明月,陪你去远足。
第十七章/
前生你来过,我们肯定是孪生兄弟,或本就依附于一个身体,遍览同一个视角的日月星光,不像现在山高路远处处受阻,不像现在你是你我是我。当你越过达坂也越过我,我想化作一道紫外线,摧毁自己的辐射,落在铁轨,登上每一列到达你那儿的列车。
第十八章/
我以为我不屑,就看不到你站在的山冈;我冷漠,你就会忘了我当年青涩迷惘的模样;我不让,你就不会抢我的高光。然而一扭头,山雨已来,哪有什么涓流,只剩滔滔大江;哪有顾左右而言他,只有凶猛的遍布血红的战场。满心地想啊,只要你不倒下,这山脊你就是梁,这荒野就是故乡。
第十九章/
迎着冰雪降临的小孩,旧时你藏在草长莺飞的春天,如今我重又听到你的笑,才明白胜利与关切同在,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还匍匐在冻土上,弹袋摩擦出的新路是连接你我的纽带,我挨过晨曦,挺过暮霭,伤痕累累地站起来,那时希望你懂,这世界有一处家园就要多一个勇者,燃起一盏心灯才能消灭一片深海。
第二十章/
他拉下防风眼镜,挡住一丝软弱和浩荡的思念,只让我看到忙碌的人群,忘记战前的恐惧。他关上厚重的车门和瞭望口上的钢板,我细数他到底遗落什么,要去追逐什么,可车轮飞转,我只看到一位扬鞭策马的少年,冲向雄鹰掠过的天边,于是他唱支情歌也气吞霓虹,他已淹没在达坂的后面却仍高出霄汉。
第二十一章/
唯独你没有逃向所谓的自由,留在混沌中看硝烟四起,计时器上的数字每跳动一下,生命的里程碑就平移数里,可你不认为这结局昭然若揭,这世事就该惊天动地或者平淡无奇。幸好,他掸掉飞雪冲破迷雾找到新的制高点,又能实现新的托举,所以当的你走出冻土,在玛尼堆前一遍遍卧倒又爬起来,你说你重复默念的不是经书,你行的是热的大礼。
第二十二章/
不经意间你才会来到我身边吗?像蒲公英或萤火虫,是乱入寒区的温带生物,无意击碎我梦魇,恰好重拾我少年。我清醒着却一无所有,眩晕后美好竟不期而至,我殚精竭虑害怕失去,原来得到才愁肠百结,总得试图改变,我问大地,它默不作声,我问你,你一举手化作了山,无须多言,已是姿态万千。
第二十三章/
你不能沿着高处的小道一直跑下来,用油灯照亮我们幸福的脸,就让我来为你点燃篝火,让它陪你跳跃,我维系住你的温暖,也就驱散了我的严寒,可你能在狼烟弹雨中飞奔,为何不能佑我在风和日丽中穿梭?幸好,我不会迷路,因为通往你那里的方向只有一个,可供吸氧的驿站只有一座,你那里空无一人,也不会鲜花遍野,但我学着你的样子,讲一个不曾有的传说,心中也有了楼桥夜雪,也有了铁马金戈,地当床天当被,也不算流离失所。
第二十四章/
你仍在一〇九逆行,寻找着她,跨越山岭。多年以后,你却用一个转身,让别人跨越了黑暗,独自留下,掂量生命之轻之重,我如果是那堆乱石多好,与你对望每个星空。我想喊,旷野不能吐露我的心声,我要喊,山谷没有回答我的真诚,只好把那座城池的围墙拆净,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我们都热泪滚烫,高接远迎。
第二十五章/
你终究看到了野草和大树,它们一般夏发浅芽,秋落寒土,可这儿其实竟无夏秋,所以它们只是虚晃着,虽然那也是在向你招手;你看到了通往城市文明的公路,眼前也有了汹涌的人群,他们捧着哈达接近你,绝口不提你显而易见的衰老,然后匆匆去往别处。你站在大地中央,来时的脚印消失在日暮,你什么也不说,就像什么也留不住;可这不是你的愿景,依稀中为自己打一个响指,灯火亮了,那不是口号,那是昨夜赞歌,是今明绝美的重塑。
第二十六章/
江湖不乏误解,难免常被中伤,你并不饮恨,老茧般地麻木。真正的考验只会重重来袭,不只是重重一击,你警觉,如同惊醒的孩子,没有蜷缩在黑暗里,时间触摸的是窗棂,看到的是来路。虚虚实实的谍影中,大多数的流泪,是无助之后,终于穿越了藩篱与迷雾。
第二十七章/
我们曾各怀心事,即刻还会分崩离析,但告别时,哪怕假装,也要不疾不徐。然而,我以为是抵不住时光,却没料到是抵不住刀光,命运也被压进枪膛,我俯卧在你背上,像生长了新的脊梁,以勇者姿态,解释这看似意外实则注定的相依。以后我会像一江水,所过之处,都有我对你说的话语,比如,这世间怎会有了然无痕迹,当然也不会有一直纠葛的结局。
第二十八章/
我思索那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何来魅力,让我梦回连营频频回首,可能是羊肠小道和天边的兄弟,所以我在没有温度的境遇中捡拾温柔。遥望昆仑拐角射的微光,我看到活着的模样,原来是沿着我们跌倒的战地行走,所以多年以来你的栖息之处是春天的起点,我告老还乡的位置在可可西里的尽头,当你的英雄儿女逼近虎口,我播撒的种子一夜之间向上生长,找到了命运的出口。
第二十九章/
你们的常态是等待,比如等待制氧机工作了才能呼吸,等待寒冰融化了才敢对远方说一声爱。我以为雪垄早已与你们握手言和,日子像我曾更换的旗帜,随时被风撕扯,我随时还会让它升起来,所以当你们孤立无援,我即刻听到了召唤。积雪覆住荒墟,螺旋桨薄如蝉翼,阻碍不了我用飞翔的姿态想念你们,即便我坠跌,溅起的雪雾犹如花开,上冻的塑像和你们同在。
第三十章/
人们迎着西风,曾想这一路是寻找是聚合是相拥,所以殚精竭虑从海北到山南,像努力保持羽毛洁白的飞鸽,熬红的眼睛挂满苍穹;人们匍匐于无垠沙海,在漫长疆线上隐没笑容,随之而来的只有离别、只有严冬、只有壮行;我们开始明白了为什么水洼之于大漠叫绿洲,为什么骆驼从不流泪,背负驼峰,像山峰之于高原兵,荒芜背后,终究能走向花火,遇见伟大的新生。章
我奔向遥不可及的哨卡,寻找雪域时空里的你,不知道是你用年华晕染了世界,还是高原为你涂上了油彩,总之,紧握你如枯枝般的手,我如同投入白云间宽广和煦的怀抱。
仰望昆仑哨所制高点,如天梯入云。
数节废旧铁轨搭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至四千八百六十八米高的陡峭山巅,山巅之上有散落的巨石,并未镌刻书上写的“亚洲脊柱、龙脉根源、万山之祖”之类的词语,只有一座比配电间大不了多少的兵舍,寒酸呆板且位置极不科学,呆愣愣地戳在光秃秃的山尖上,既不遮风也不隐蔽,甚是唐突。
连接青海与西藏的昆仑山隧道,静静地俯卧在兵舍下方几百米的地方,它的周边目之所及遍是黄沙,沟壑像老农额头的皱纹爬满峦川,北风夹杂着一层腾空而起的沙雾席卷而过,露出已死透的人造杂草以及奇形怪状的碎石,让一切置身荒芜,清晰了又模糊,一棵飘摇残败的枯树苗孤苦伶仃,却像是世界上一朵盛开的白莲花,昭告天下这里没有开萌的迹象,也不至于完全毁灭。
都知道,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是尼罗河,最远的远方在南极、在北极、在乌斯怀亚、在朗伊尔城、在世界的尽头……但没有多少人知道的铁路在哪里,的冻土隧道在哪里,她是否连通着生命讯息,蕴含着精神高地,隐藏着动人故事。这里可以诠释残酷、孤独、冷漠、绝望、空洞、麻木……但这里又那么扎实地融入我的血液,在似乎静止了的光阴中,幻化成皓月繁星,照耀心门,敲击胸膛。她穿过大地的肾脏,留下无尽的沉默,她伫立,她回望,她高唱凯歌,她低声呜咽,然而,不管她是什么情绪,在朝阳与暮色之间,火车巨龙呼啸而过,径直朝她飞奔而去,从这头到那头,拥抱更高的高原。我是她的朋友,我昂首站立,一直注视着她,贪婪地接受她呼出的贫瘠氧气,我无时无刻不在听她沉重的喘息……清瘦的徐开路像是自言自语,他站在昆仑山的制高点,脸上是晒脱落后残留的死皮,眼角有泪,还冒着热气。
徐开路身着松松垮垮的迷彩服,肩挂自动步枪,每天都擦的枪此刻也像刚从土堆里刨出来的一样。他龇着漏风的牙,挥舞左手,和列兵刘轩坤站在山巅,白云贴着他们的头顶飞驰,刘轩坤脸上露出仰慕的表情。他说:“战友们告诉我,青海七十二万平方千米,整个军级总队覆盖全省,任何一个基层单位都可以去,唯独不能去昆仑山隧道守护中队,尤其是距离这个中队四五十千米远的一号哨,谁去谁是尕(西北土话,土鳖的意思),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信号,十八岁的年纪,两年后就能造得像三十八岁,从青春期直奔更年期,都不知道啥叫身体机能的。来的路上我差点儿哭背过气,被掐人中掐醒的,现在听你这么说,心里好受多了。”
徐开路面无表情地听着,摘下帽子,理了理稀疏的头发说:“他们说得对。”
刘轩坤以为徐开路一定会告诉他,别听那些平庸之人奉劝别人也堕落的话,我们才是和平年代虽然艰苦但最厚重、虽不体面但最崇高的兵。然而徐开路并没有多做解释,刘轩坤等了个寂寞。
刘轩坤问:“到底他们说得对,还是你说得对?”
徐开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昆仑。将来,你也会有你心中的昆仑。昆仑看似永远是一副面孔,其实它才有最鲜明的性格。”
空中白云突然染上了黑墨,远处三四道闪电并列划破天际,刚才还静谧美好,瞬间乌云压顶。徐开路不管身体的其他部位,率先捂住了帽子。刘轩坤疑惑地看向徐开路,还没来得及错眼珠,犀利的风号叫着奔腾而来。还系着帽带的帽子从头上被掫掉,在山崖间飞舞,不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
徐开路拽起刘轩坤转身便往岗楼跑,但刘轩坤还惦记着他的帽子,挣脱开他,不顾身后的呼喊,沿着上兵舍的小路跑。刚跑出去十多米,突然鹅蛋般大的冰雹从天而降,直击急速奔跑的刘轩坤脑门,鲜血飞溅。
兵舍里,徐开路查看刘轩坤的伤势,因为半夜刘轩坤疼醒了好几次,还发出阵阵呻吟。
徐开路说:“忍忍吧,不出人命都是小事。”
刘轩坤哭着说:“我要去西宁,哪怕是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检查站也行。”
徐开路说:“白天还说要跟着我在这儿干一番大事业。”
刘轩坤说:“班长,那是看你说得激情四射,不忍心不配合。事业?这里有事业?您自己信不?”
徐开路没有回答,翻身下床,把烧成炭色的铁壶从炉子上提下来,用铁筷子把盖板夹开,拨弄了几下底部的气门,火苗很快蹿上来,映红了他的脸。
副班长陈爱山说:“刘儿啊,你还是重点名校毕业的,说话没水平觉悟也不行不能这么跟上级说话啊,你要委婉一些、迂回一些,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确实挺白扯,虽说没有事业但还是有事情干的,对不对?”
刘轩坤说:“除了站岗还有什么事?你们是被什么理论洗的脑?总能秀出新的下限。”
陈爱山说:“唉,可以数一数隧道里的枕木到底有几节嘛。”
刘轩坤说:“早数清楚了。”
陈爱山说:“刚来几天就数清楚了?我好几年了还没数清楚呢。”
刘轩坤说:“我数清楚了。”
陈爱山说:“那完了,完了!脑子太好用,在这地方待不住的。明天开始你跟我去打理温室里的西红柿,那是个大活儿,老少爷们关键时候可靠着西红柿改善生活呢。”
刘轩坤说:“秧子不少,只有十几棵结柿子,还用打理?”
陈爱山说:“正是因为不怎么结柿子才让你去打理嘛,我刚来的时候,连秧子都栽不活,更别提结柿子了。棵成活以后,我恨不能抱着它睡觉,班长半小时查它一次,比查哨都勤,它们不是普通的西红柿秧子。”
刘轩坤说:“金丝做的?”
陈爱山说:“比金丝稀罕,当你满眼荒芜,看到它就像看到一片绿洲;当你心如荒漠,看到它就像置身现代文明;当你思念亲人,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亲爹。”
刘轩坤说:“你去陪你亲爹,我不去,我头疼!”
本书是一部军旅题材小说,讲述了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昆仑山某制高点,主人公徐开路带领哨所成员常年默默守护西北命脉昆仑山隧道的故事。他协同战友抓捕偷猎分子、解决爆炸险情,带领新队员排查堵截外敌破坏势力的渗透,却愧对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儿子。他忠于信仰、敢于斗争,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这是一首反映边防军人军胆、军魂的斑斓凯歌和壮烈史诗。和徐开路一样,每名高原兵都有各自的成长之路和情感世界,守土卫国是他们的职责,但作为个体,他们更多需要面对的是挑战和斗争,以及沉默、孤独甚至牺牲。本书真实再现了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们在战斗中成长、在沉默中坚守的高尚情操,表达了戍边军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决心。
窦椋,年生于山东高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长篇小说《昆仑哨》《冰点火炬》《天涯海警》等部,获全军文艺新作品奖、武警文艺奖等省级以上文学奖余项。《昆仑哨》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书目。
一:真实可感的情感羁绊,直击人性共鸣
亲情与愧疚的撕裂感:主人公徐开路常年驻守昆仑,与妻子聚少离多,连儿子出生都未能陪伴。书中通过妻子独力操持家庭、儿子追问“爸爸去哪儿”的细节,将戍边军人对家庭的亏欠刻画得锥心刺骨,让读者在泪目中理解“家国难两全”的抉择。
战友生死情与新老传承:老班长为掩护新兵牺牲、新兵从怯懦到独当一面,书中用“战友遗物成遗物信物”“新老哨兵交接日记”等情节,展现铁血军营中的温情传承,既有生死相托的震撼,又有薪火相传的感动。
二:极限环境与硬核任务,打造沉浸式戍边体验
“世界屋脊”的生存实录:书中用“氧气瓶刻度比秒针走得快”“冻伤的手指像胡萝卜”等细节,还原海拔米以上的环境;战士们用冰川水煮面、在雪地匍匐训练等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生命禁区”。
九死一生的边境博弈:面对外敌武装渗透,徐开路团队在暴风雪中潜伏三天三夜,用“冻僵的手指扣扳机”“用体温融化瞄准镜冰霜”等细节,展现现代戍边战士的战术智慧与血性胆魄。
拆弹专家般的生死时速:隧道遇袭的爆炸险情中,战士们用“听声辨弹”“沙盘演”等硬核技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拆除炸弹,其紧张程度堪比军事大片,让读者屏息凝神。
三:从青涩到铁血的成长史诗,见证平凡英雄的蜕变
“菜鸟”哨兵的破茧之路:新兵王大勇初到哨所时,因高原反应呕吐不止,却在次巡逻中为救牧民跌落冰沟。书中通过他“从哭鼻子到主动请战”“用冻伤的手画边境地图”的转变,刻画普通士兵的成长弧光。
精神觉醒的三次质变:徐开路从“机械执行命令”到“主动研究敌情”,从“逃避家庭责任”到“在视频中教儿子敬军礼”,书中用三次思想转展现军人价值观的升华,让“保家卫国”从口号变为具象的生命选择。
四:家国同构的宏大叙事,诠释新时代军人使命
“国门”与“家门”的意象交织:书中反复出现“昆仑隧道是西北经济命脉”“战士们身后是万家灯火”的描写,将戍边任务与人民福祉紧密关联,让读者深刻理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重量。
“牺牲”与“传承”的时空对话:老一辈戍边人留下的“边境石碑刻名”传统,与当代战士用无人机巡逻、卫星通信等科技手段形成对照,展现戍边精神的代际传承与时代创新。
“和平”与“备战”的辩证思考:书中既描写战士们在国庆节与牧欢的温馨场景,也刻画他们“枪不离身、弹不上膛”的警惕状态,传递“岁月静好因有人负重前行”的深刻立意。
五:文学性与纪实性的完美融合,重塑军事文学新标杆
“冰川文学”的诗意表达:作者用“月光在冰棱上流淌成银河”“风声像千万把藏刀在吟唱”等意象,将昆仑山的冷峻与壮美转化为文字艺术,赋予军事文学以哲学美感。
“硬核知识”的精准呈现:书中对式突击步枪的拆解步骤、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实战应用、高原冻土技术等细节的描写,均经过军事专家审校,兼具科普价值与阅读趣味。
“多线叙事”的张力结构:以徐开路的主线任务为轴,穿插妻子视角的“后方战场”、偷猎者视角的“暗线博弈”、牧民视角的“见证者叙事”,形成立体叙事网络,让故事层次丰富、悬念迭起。
《昆仑哨》不仅是一部戍边军人的英雄史诗,更是一面映照人性光辉的棱镜。它用血肉丰满的故事打破“英雄”与“凡人”的界限,让读者在泪与笑中读懂: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将青春化作界碑,用生命守护山河无恙。翻开这本书,就是走进一场直击灵魂的精神洗礼!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昆仑哨开本:开
作者:窦椋定价:
号:出版时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印刷时间:
版次:印次:
章/
我奔向遥不可及的哨卡,寻找雪域时空里的你,不知道是你用年华晕染了世界,还是高原为你涂上了油彩,总之,紧握你如枯枝般的手,我如同投入白云间宽广和煦的怀抱。
第二章/
时光隧道里,我停在你停过的地方顿感彷徨,火车飞驰而过,就像你大手一挥决然而去,我听不到回声,也未收到只言片语的家信,当万物寂寥,我蓦然举目,星星点点的战位如同你的眼睛凝视着群山,也凝视着我归营的路。
第三章/
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拥抱,像拥抱这大山一样,那样我会锁住你们的味道和微笑,就当你们不会离开。不管我伫立多久,那些兄弟爱人,那些家乡父老,那些玫瑰、牡丹和月季,我想看到,便都能看得到。
第四章/
总有如炬的明眸,击穿我神游的灵魂,让我转身惊鸿一瞥,放肆地呼吸。这不是慈悲,这是儿时就漫延成河的梦;这不是安慰,这是我本该徜徉的土地;这不是情怀,这是又一次奋不顾身的觉醒,又一次觉醒得奋不顾身。
第五章/
你走,你拥有的不只是平原;我留,我放飞的何止是思念。
第六章/
要亲近你,却被放逐天际;要离开你,又数度梦回这里。
第七章/
你归去你离开,但都请带上昆仑赋予的武装,并带上我对你的深爱。你只需要在月圆之夜抛洒一道耀眼的星光,让怀念你的人看见你不灭的意志,然后,任雪花落满窗台。
第八章/
来路坎坷,你一边愤恨,一边寻找出口,渴望梦想的黎明。回望暗夜中的他们,你一边默然饮泣,一边长久致敬。
第九章/
风雪严寒中,比太阳更温暖的,是我记得你的好,你也没有遗忘。
第十章/
荒原告诉我,就算被无情碾压,平静依然是我的品格;高山告诉我,就算被炮火削平脑壳,那包裹旗帜的胸膛也依然在跳动。
第十一章/
我们之间不只有山水的阻隔,你内心的呐喊不只是接受或拒绝的纠结。我在,却淹没在那人海,籍籍无名;我不在,反而奔腾在你心海,风华正茂,劈波斩浪。
第十二章/
我知道如今沉默的来由,所以我知道该何时出手,如果你是我的动能和信仰,那么就让我一路狂奔,高唱凯歌经过你的垭口,你在那儿永生,我在那儿不朽。
第十三章/
曾与我一起越过穷山巨海的朋友,继续远走他乡或下落不明,我已分不清这里是终点还是起点,可我仍在等待,等待风沙掠过的绿洲,我在沿岸幸福地闭上双眼,霞光顷刻就照耀了大地。
第十四章/
即使无人知道,你也会成为我一个人的英雄,那样我也要如同冰清玉洁的玉珠峰,和你比肩站立。那时,我内心丰盈的骄傲,你一定看得见;我独奏的命运交响曲,你也一定听得见。你指向惦念的远方,我倏然便生长出澎湃的翅膀。
第十五章/
很久以前无意闯入你苦修的角落,从那之后你成为我最美的相遇,我愿手捧幸福的种子,陪你做最朴实的农民,可当我面对疾风骤雨,突然迷失于田间地头,我明白下一个秋季的果实将荡然无存,但我还是祈求你要快乐,因为我执拗不过运气,一定等得到节气,左右不了结局,但一定能挽留住自己。
第十六章/
你尽管去登顶天涯,再高的山也不会标记海拔,你继续放飞千疮百孔的风筝,多冷的天也无法将它冻成冰凌,滚石可以掩埋前进的路,却掩埋不了最终归途。我们从不承认,所以我们就不会被征服,去跋涉你的高原,我没有力气,但我可以化作赤水和明月,陪你去远足。
第十七章/
前生你来过,我们肯定是孪生兄弟,或本就依附于一个身体,遍览同一个视角的日月星光,不像现在山高路远处处受阻,不像现在你是你我是我。当你越过达坂也越过我,我想化作一道紫外线,摧毁自己的辐射,落在铁轨,登上每一列到达你那儿的列车。
第十八章/
我以为我不屑,就看不到你站在的山冈;我冷漠,你就会忘了我当年青涩迷惘的模样;我不让,你就不会抢我的高光。然而一扭头,山雨已来,哪有什么涓流,只剩滔滔大江;哪有顾左右而言他,只有凶猛的遍布血红的战场。满心地想啊,只要你不倒下,这山脊你就是梁,这荒野就是故乡。
第十九章/
迎着冰雪降临的小孩,旧时你藏在草长莺飞的春天,如今我重又听到你的笑,才明白胜利与关切同在,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还匍匐在冻土上,弹袋摩擦出的新路是连接你我的纽带,我挨过晨曦,挺过暮霭,伤痕累累地站起来,那时希望你懂,这世界有一处家园就要多一个勇者,燃起一盏心灯才能消灭一片深海。
第二十章/
他拉下防风眼镜,挡住一丝软弱和浩荡的思念,只让我看到忙碌的人群,忘记战前的恐惧。他关上厚重的车门和瞭望口上的钢板,我细数他到底遗落什么,要去追逐什么,可车轮飞转,我只看到一位扬鞭策马的少年,冲向雄鹰掠过的天边,于是他唱支情歌也气吞霓虹,他已淹没在达坂的后面却仍高出霄汉。
第二十一章/
唯独你没有逃向所谓的自由,留在混沌中看硝烟四起,计时器上的数字每跳动一下,生命的里程碑就平移数里,可你不认为这结局昭然若揭,这世事就该惊天动地或者平淡无奇。幸好,他掸掉飞雪冲破迷雾找到新的制高点,又能实现新的托举,所以当的你走出冻土,在玛尼堆前一遍遍卧倒又爬起来,你说你重复默念的不是经书,你行的是热的大礼。
第二十二章/
不经意间你才会来到我身边吗?像蒲公英或萤火虫,是乱入寒区的温带生物,无意击碎我梦魇,恰好重拾我少年。我清醒着却一无所有,眩晕后美好竟不期而至,我殚精竭虑害怕失去,原来得到才愁肠百结,总得试图改变,我问大地,它默不作声,我问你,你一举手化作了山,无须多言,已是姿态万千。
第二十三章/
你不能沿着高处的小道一直跑下来,用油灯照亮我们幸福的脸,就让我来为你点燃篝火,让它陪你跳跃,我维系住你的温暖,也就驱散了我的严寒,可你能在狼烟弹雨中飞奔,为何不能佑我在风和日丽中穿梭?幸好,我不会迷路,因为通往你那里的方向只有一个,可供吸氧的驿站只有一座,你那里空无一人,也不会鲜花遍野,但我学着你的样子,讲一个不曾有的传说,心中也有了楼桥夜雪,也有了铁马金戈,地当床天当被,也不算流离失所。
第二十四章/
你仍在一〇九逆行,寻找着她,跨越山岭。多年以后,你却用一个转身,让别人跨越了黑暗,独自留下,掂量生命之轻之重,我如果是那堆乱石多好,与你对望每个星空。我想喊,旷野不能吐露我的心声,我要喊,山谷没有回答我的真诚,只好把那座城池的围墙拆净,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我们都热泪滚烫,高接远迎。
第二十五章/
你终究看到了野草和大树,它们一般夏发浅芽,秋落寒土,可这儿其实竟无夏秋,所以它们只是虚晃着,虽然那也是在向你招手;你看到了通往城市文明的公路,眼前也有了汹涌的人群,他们捧着哈达接近你,绝口不提你显而易见的衰老,然后匆匆去往别处。你站在大地中央,来时的脚印消失在日暮,你什么也不说,就像什么也留不住;可这不是你的愿景,依稀中为自己打一个响指,灯火亮了,那不是口号,那是昨夜赞歌,是今明绝美的重塑。
第二十六章/
江湖不乏误解,难免常被中伤,你并不饮恨,老茧般地麻木。真正的考验只会重重来袭,不只是重重一击,你警觉,如同惊醒的孩子,没有蜷缩在黑暗里,时间触摸的是窗棂,看到的是来路。虚虚实实的谍影中,大多数的流泪,是无助之后,终于穿越了藩篱与迷雾。
第二十七章/
我们曾各怀心事,即刻还会分崩离析,但告别时,哪怕假装,也要不疾不徐。然而,我以为是抵不住时光,却没料到是抵不住刀光,命运也被压进枪膛,我俯卧在你背上,像生长了新的脊梁,以勇者姿态,解释这看似意外实则注定的相依。以后我会像一江水,所过之处,都有我对你说的话语,比如,这世间怎会有了然无痕迹,当然也不会有一直纠葛的结局。
第二十八章/
我思索那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何来魅力,让我梦回连营频频回首,可能是羊肠小道和天边的兄弟,所以我在没有温度的境遇中捡拾温柔。遥望昆仑拐角射的微光,我看到活着的模样,原来是沿着我们跌倒的战地行走,所以多年以来你的栖息之处是春天的起点,我告老还乡的位置在可可西里的尽头,当你的英雄儿女逼近虎口,我播撒的种子一夜之间向上生长,找到了命运的出口。
第二十九章/
你们的常态是等待,比如等待制氧机工作了才能呼吸,等待寒冰融化了才敢对远方说一声爱。我以为雪垄早已与你们握手言和,日子像我曾更换的旗帜,随时被风撕扯,我随时还会让它升起来,所以当你们孤立无援,我即刻听到了召唤。积雪覆住荒墟,螺旋桨薄如蝉翼,阻碍不了我用飞翔的姿态想念你们,即便我坠跌,溅起的雪雾犹如花开,上冻的塑像和你们同在。
第三十章/
人们迎着西风,曾想这一路是寻找是聚合是相拥,所以殚精竭虑从海北到山南,像努力保持羽毛洁白的飞鸽,熬红的眼睛挂满苍穹;人们匍匐于无垠沙海,在漫长疆线上隐没笑容,随之而来的只有离别、只有严冬、只有壮行;我们开始明白了为什么水洼之于大漠叫绿洲,为什么骆驼从不流泪,背负驼峰,像山峰之于高原兵,荒芜背后,终究能走向花火,遇见伟大的新生。章
我奔向遥不可及的哨卡,寻找雪域时空里的你,不知道是你用年华晕染了世界,还是高原为你涂上了油彩,总之,紧握你如枯枝般的手,我如同投入白云间宽广和煦的怀抱。
仰望昆仑哨所制高点,如天梯入云。
数节废旧铁轨搭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至四千八百六十八米高的陡峭山巅,山巅之上有散落的巨石,并未镌刻书上写的“亚洲脊柱、龙脉根源、万山之祖”之类的词语,只有一座比配电间大不了多少的兵舍,寒酸呆板且位置极不科学,呆愣愣地戳在光秃秃的山尖上,既不遮风也不隐蔽,甚是唐突。
连接青海与西藏的昆仑山隧道,静静地俯卧在兵舍下方几百米的地方,它的周边目之所及遍是黄沙,沟壑像老农额头的皱纹爬满峦川,北风夹杂着一层腾空而起的沙雾席卷而过,露出已死透的人造杂草以及奇形怪状的碎石,让一切置身荒芜,清晰了又模糊,一棵飘摇残败的枯树苗孤苦伶仃,却像是世界上一朵盛开的白莲花,昭告天下这里没有开萌的迹象,也不至于完全毁灭。
都知道,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是尼罗河,最远的远方在南极、在北极、在乌斯怀亚、在朗伊尔城、在世界的尽头……但没有多少人知道的铁路在哪里,的冻土隧道在哪里,她是否连通着生命讯息,蕴含着精神高地,隐藏着动人故事。这里可以诠释残酷、孤独、冷漠、绝望、空洞、麻木……但这里又那么扎实地融入我的血液,在似乎静止了的光阴中,幻化成皓月繁星,照耀心门,敲击胸膛。她穿过大地的肾脏,留下无尽的沉默,她伫立,她回望,她高唱凯歌,她低声呜咽,然而,不管她是什么情绪,在朝阳与暮色之间,火车巨龙呼啸而过,径直朝她飞奔而去,从这头到那头,拥抱更高的高原。我是她的朋友,我昂首站立,一直注视着她,贪婪地接受她呼出的贫瘠氧气,我无时无刻不在听她沉重的喘息……清瘦的徐开路像是自言自语,他站在昆仑山的制高点,脸上是晒脱落后残留的死皮,眼角有泪,还冒着热气。
徐开路身着松松垮垮的迷彩服,肩挂自动步枪,每天都擦的枪此刻也像刚从土堆里刨出来的一样。他龇着漏风的牙,挥舞左手,和列兵刘轩坤站在山巅,白云贴着他们的头顶飞驰,刘轩坤脸上露出仰慕的表情。他说:“战友们告诉我,青海七十二万平方千米,整个军级总队覆盖全省,任何一个基层单位都可以去,唯独不能去昆仑山隧道守护中队,尤其是距离这个中队四五十千米远的一号哨,谁去谁是尕(西北土话,土鳖的意思),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信号,十八岁的年纪,两年后就能造得像三十八岁,从青春期直奔更年期,都不知道啥叫身体机能的。来的路上我差点儿哭背过气,被掐人中掐醒的,现在听你这么说,心里好受多了。”
徐开路面无表情地听着,摘下帽子,理了理稀疏的头发说:“他们说得对。”
刘轩坤以为徐开路一定会告诉他,别听那些平庸之人奉劝别人也堕落的话,我们才是和平年代虽然艰苦但最厚重、虽不体面但最崇高的兵。然而徐开路并没有多做解释,刘轩坤等了个寂寞。
刘轩坤问:“到底他们说得对,还是你说得对?”
徐开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昆仑。将来,你也会有你心中的昆仑。昆仑看似永远是一副面孔,其实它才有最鲜明的性格。”
空中白云突然染上了黑墨,远处三四道闪电并列划破天际,刚才还静谧美好,瞬间乌云压顶。徐开路不管身体的其他部位,率先捂住了帽子。刘轩坤疑惑地看向徐开路,还没来得及错眼珠,犀利的风号叫着奔腾而来。还系着帽带的帽子从头上被掫掉,在山崖间飞舞,不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
徐开路拽起刘轩坤转身便往岗楼跑,但刘轩坤还惦记着他的帽子,挣脱开他,不顾身后的呼喊,沿着上兵舍的小路跑。刚跑出去十多米,突然鹅蛋般大的冰雹从天而降,直击急速奔跑的刘轩坤脑门,鲜血飞溅。
兵舍里,徐开路查看刘轩坤的伤势,因为半夜刘轩坤疼醒了好几次,还发出阵阵呻吟。
徐开路说:“忍忍吧,不出人命都是小事。”
刘轩坤哭着说:“我要去西宁,哪怕是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检查站也行。”
徐开路说:“白天还说要跟着我在这儿干一番大事业。”
刘轩坤说:“班长,那是看你说得激情四射,不忍心不配合。事业?这里有事业?您自己信不?”
徐开路没有回答,翻身下床,把烧成炭色的铁壶从炉子上提下来,用铁筷子把盖板夹开,拨弄了几下底部的气门,火苗很快蹿上来,映红了他的脸。
副班长陈爱山说:“刘儿啊,你还是重点名校毕业的,说话没水平觉悟也不行不能这么跟上级说话啊,你要委婉一些、迂回一些,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确实挺白扯,虽说没有事业但还是有事情干的,对不对?”
刘轩坤说:“除了站岗还有什么事?你们是被什么理论洗的脑?总能秀出新的下限。”
陈爱山说:“唉,可以数一数隧道里的枕木到底有几节嘛。”
刘轩坤说:“早数清楚了。”
陈爱山说:“刚来几天就数清楚了?我好几年了还没数清楚呢。”
刘轩坤说:“我数清楚了。”
陈爱山说:“那完了,完了!脑子太好用,在这地方待不住的。明天开始你跟我去打理温室里的西红柿,那是个大活儿,老少爷们关键时候可靠着西红柿改善生活呢。”
刘轩坤说:“秧子不少,只有十几棵结柿子,还用打理?”
陈爱山说:“正是因为不怎么结柿子才让你去打理嘛,我刚来的时候,连秧子都栽不活,更别提结柿子了。棵成活以后,我恨不能抱着它睡觉,班长半小时查它一次,比查哨都勤,它们不是普通的西红柿秧子。”
刘轩坤说:“金丝做的?”
陈爱山说:“比金丝稀罕,当你满眼荒芜,看到它就像看到一片绿洲;当你心如荒漠,看到它就像置身现代文明;当你思念亲人,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亲爹。”
刘轩坤说:“你去陪你亲爹,我不去,我头疼!”
本书是一部军旅题材小说,讲述了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昆仑山某制高点,主人公徐开路带领哨所成员常年默默守护西北命脉昆仑山隧道的故事。他协同战友抓捕偷猎分子、解决爆炸险情,带领新队员排查堵截外敌破坏势力的渗透,却愧对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儿子。他忠于信仰、敢于斗争,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这是一首反映边防军人军胆、军魂的斑斓凯歌和壮烈史诗。和徐开路一样,每名高原兵都有各自的成长之路和情感世界,守土卫国是他们的职责,但作为个体,他们更多需要面对的是挑战和斗争,以及沉默、孤独甚至牺牲。本书真实再现了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们在战斗中成长、在沉默中坚守的高尚情操,表达了戍边军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决心。
窦椋,年生于山东高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长篇小说《昆仑哨》《冰点火炬》《天涯海警》等部,获全军文艺新作品奖、武警文艺奖等省级以上文学奖余项。《昆仑哨》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