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本:16开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21233063 |
所属分类:图书>小说>社会小说 |
商品详情
作者黄永玉
著黄永玉 译
装帧暂无
印次
定
出版社作家
开本暂无
印刷时间暂无
语种暂无
出版时间
页数暂无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黄永玉(—),湖南凤凰人,土家族。中国当代画家、作家。自学美术,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是少有的“多面手”,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皆精通,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将文学视为自己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八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著有《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吴世茫论坛》《见笑集》《还有谁谁谁》等。他的作品始终拥有着湿润的诗意与可爱的生命力。
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
爷爷在他两个月大的时候从北京回来,见到这个长孙,当着全家人说,这孩子“近乎丑”!
不是随便谁敢说这句话的。妈妈是本县最高学府女子小学校长,爸爸是男子小学校长。
晚上,妈妈把爷爷的话告诉爸爸。“嗳!无所谓。”爸爸说。
孩子肿眼泡,扁鼻子,嘴大,凸脑门,扇风耳,幸好长得胖,一胖遮百丑。
他坐在窗台上。
前房九十五岁的瞎眼太婆,爸爸的祖母,坐在火炉膛边的矮靠椅上。
“狗狗!”没有回答。
“狗狗!狗狗你在吗?”“在。”“在,为哪样不答应我?”“我怕跌,我下不来。”“下不来,也好答应嘛。”“喔!”“那你在做哪样?”“我没做哪样,我坐着。”“嗳!你乖,等响午炮爸妈就放学了——你想屙尿吗?想就叫婆,婆在灶房。”“我没想屙尿。”“那好!想讲话吗?想,就和我讲……”“讲过了。”太婆笑了。
一个太婆,一个婆,和狗狗。屋里就剩下他们三人。
太婆自己跟自己说:“都讲过,喜喜和沅沅要来……”喜喜是她大孙子的儿子,十二岁;沅沅是她嫁到南门上倪家药铺的孙女的第六个孩子,七岁。“讲来又不来……唔,也该快了……”狗狗有很多表姐表哥、堂姐堂哥,还有年轻的表叔堂叔,都轮着陪他玩。
他们不来,狗狗不能乱动。
窗台木头又厚又老,好多代孩子把它磨得滑溜滑溜了。一道雕花栏杆围着,像个阳台。三四个孩子在上头也不挤。窗台后面是张大写字台,两头各放着一张靠背椅。孩子玩腻了,便一层一层下到地上。
写字台上有口放桃源石的玻璃缸子,一个小自鸣钟,一个插鸡毛掸子的瓷筒,婆的铜水烟袋。孩子玩得尽兴,却是从不碰倒摆设。
楼上楼下八间房带前后堂屋,只有楼下四间房装有栏杆供观赏的大窗子。万字、寿字格窗门内开,糊着素净的白“夹帘纸”。夏天冬天都显得宁馨。
四扇窗子,以太婆的后房、婆房间的窗子最招孩子喜欢。大清早就有太阳。长到鼻子跟前的树丛直漫到城墙那头。过了城墙,绿草坡一层又一层,由绿渐渐变成的灰蓝,跟云和天混在一起。
多少多少代的孩子都爱上这里来坐,像候鸟一样。
狗狗坐在窗台上。眼前的那些红、绿、香味、声音、雨点、太阳,只是母体内子宫生活的延续。他什么也分辨不出。他吃饱了,他安全……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醒悟”,他没想过要从窗台上下来自己各处走走。即使想也不可能。要爬越后堂屋的门槛,绕过上楼大梯的梯脚,再翻更高的门槛才进入堂屋。堂屋两边各有四张太师椅和一张茶几,当中还有一个大方桌,底下藏着一张吃家常饭的小方桌。靠墙一口大神柜。处处埋伏的尖角很容易在脑门碰肿一个包。他小,他真的没有想过。像出壳小鸟根本不晓得蛋壳对它曾经有过什么贡献和限制。
……
作者黄永玉
著黄永玉 译
装帧暂无
印次
定
出版社作家
开本暂无
印刷时间暂无
语种暂无
出版时间
页数暂无
外部编号
版次
成品尺寸暂无
黄永玉(—),湖南凤凰人,土家族。中国当代画家、作家。自学美术,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是少有的“多面手”,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皆精通,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将文学视为自己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八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著有《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吴世茫论坛》《见笑集》《还有谁谁谁》等。他的作品始终拥有着湿润的诗意与可爱的生命力。
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
爷爷在他两个月大的时候从北京回来,见到这个长孙,当着全家人说,这孩子“近乎丑”!
不是随便谁敢说这句话的。妈妈是本县最高学府女子小学校长,爸爸是男子小学校长。
晚上,妈妈把爷爷的话告诉爸爸。“嗳!无所谓。”爸爸说。
孩子肿眼泡,扁鼻子,嘴大,凸脑门,扇风耳,幸好长得胖,一胖遮百丑。
他坐在窗台上。
前房九十五岁的瞎眼太婆,爸爸的祖母,坐在火炉膛边的矮靠椅上。
“狗狗!”没有回答。
“狗狗!狗狗你在吗?”“在。”“在,为哪样不答应我?”“我怕跌,我下不来。”“下不来,也好答应嘛。”“喔!”“那你在做哪样?”“我没做哪样,我坐着。”“嗳!你乖,等响午炮爸妈就放学了——你想屙尿吗?想就叫婆,婆在灶房。”“我没想屙尿。”“那好!想讲话吗?想,就和我讲……”“讲过了。”太婆笑了。
一个太婆,一个婆,和狗狗。屋里就剩下他们三人。
太婆自己跟自己说:“都讲过,喜喜和沅沅要来……”喜喜是她大孙子的儿子,十二岁;沅沅是她嫁到南门上倪家药铺的孙女的第六个孩子,七岁。“讲来又不来……唔,也该快了……”狗狗有很多表姐表哥、堂姐堂哥,还有年轻的表叔堂叔,都轮着陪他玩。
他们不来,狗狗不能乱动。
窗台木头又厚又老,好多代孩子把它磨得滑溜滑溜了。一道雕花栏杆围着,像个阳台。三四个孩子在上头也不挤。窗台后面是张大写字台,两头各放着一张靠背椅。孩子玩腻了,便一层一层下到地上。
写字台上有口放桃源石的玻璃缸子,一个小自鸣钟,一个插鸡毛掸子的瓷筒,婆的铜水烟袋。孩子玩得尽兴,却是从不碰倒摆设。
楼上楼下八间房带前后堂屋,只有楼下四间房装有栏杆供观赏的大窗子。万字、寿字格窗门内开,糊着素净的白“夹帘纸”。夏天冬天都显得宁馨。
四扇窗子,以太婆的后房、婆房间的窗子最招孩子喜欢。大清早就有太阳。长到鼻子跟前的树丛直漫到城墙那头。过了城墙,绿草坡一层又一层,由绿渐渐变成的灰蓝,跟云和天混在一起。
多少多少代的孩子都爱上这里来坐,像候鸟一样。
狗狗坐在窗台上。眼前的那些红、绿、香味、声音、雨点、太阳,只是母体内子宫生活的延续。他什么也分辨不出。他吃饱了,他安全……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醒悟”,他没想过要从窗台上下来自己各处走走。即使想也不可能。要爬越后堂屋的门槛,绕过上楼大梯的梯脚,再翻更高的门槛才进入堂屋。堂屋两边各有四张太师椅和一张茶几,当中还有一个大方桌,底下藏着一张吃家常饭的小方桌。靠墙一口大神柜。处处埋伏的尖角很容易在脑门碰肿一个包。他小,他真的没有想过。像出壳小鸟根本不晓得蛋壳对它曾经有过什么贡献和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