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第2版) 7532397483/9787532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第2版)》共14章,包括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概述、发动机性能检测、汽车动力性检测、汽车燃料经济性检测、汽车制动性检测、汽车前照灯检测、汽车车速表检测、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汽车噪声检测、汽车车轮定位的检测、车轮平衡检测、汽车悬架性能检测、汽车外观底盘检查与底盘动态检验、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第2版)》内容全面、新颖,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第2版)》可用作高等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用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汽车运输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检测站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第2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概述 第一节 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第二节 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现代汽车检测设备的测量系统 第四节 汽车检测站 思考题 第二章 发动机性能检测 第一节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 第二节 发动机功率的就车检测 第三节 点燃式发动机点火系检测与波形分析 第四节 压燃式发动机供油系检测与波形分析 第五节 发动机气缸密封性检测 思考题 第三章 汽车动力性检测 第一节 汽车动力性评价检测参数 第二节 路试检测汽车动力性 第三节 台试检测汽车动力性 思考题 第四章 汽车燃料经济性检测 第一节 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概况和试验方法 第二节 汽车燃料消耗量的测量方法与使用 第三节 路试检测汽车燃料消耗量 第四节 台试检测汽车燃料消耗量 思考题 第五章 汽车制动性检测 第一节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第二节 路试检测汽车制动性 第三节 台试检测汽车制动性 第四节 汽车轴重的测量 思考题 第六章 汽车前照灯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汽车前照灯检测仪 第三节 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的使用 思考题 第七章 汽车车速表检测 第一节 汽车车速表示值误差成因及测量原理 第二节 车速表检验台 思考题 第八章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 第一节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 第二节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检测 第三节 AsM检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思考题 第九章 汽车噪声的检测 第一节 声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噪声的检测 思考题 第十章 汽车车轮定位的检测 第一节 车轮定位参数 第二节 汽车转向轮侧滑检测 第三节 汽车四轮定位检测 思考题 第十一章 车轮平衡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离车式车轮平衡机 第三节 就车式车轮平衡机 思考题 第十二章 汽车悬架性能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谐振式悬架装置检测台 思考题 第十三章 汽车外观、底盘检查与底盘动态检验 第一节 汽车外观检查 第二节 汽车底盘检查与底盘动态检验 思考题 第十四章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序言
《现代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第一版问世后,得到了很多同行和读者的肯定与支持。尽管如此,由于时间仓促及有关原因所限,该书在体系和局部内容方面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另外,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多项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和行业新标准陆续发布与实施,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不断涌现,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笔者对第一版的结构与内容做了相应的修改与充实,进而推出本书的第二版。 本版的篇目章节安排基本与第一版保持一致,除了对全书的各种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和对第一版的错误进行修订之外,主要还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修订:第一章第四节汽车检测站,在结构上调整并增加了检测站规划设计、检测线的检测设备标准配置等内容;第二章删除了无外载角加速度测功法内容;第四章第一节改为“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概况和试验方法”,根据路试和台试燃料消耗量的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第三节和第四节内容进行全面改写;第五章第二节改写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对第三节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并增加了ABS制动的检测;第六章重新进行了编写,并删除了投影式前照灯检测仪和自动追踪光轴式前照灯远光检测仪部分;第七章重新编写为“汽车车速表检测”;第八章第一节删除了二气分析仪部分,改写了排气分析仪部分,对第二节中的不透光烟度计部分进行了重新编写,对第三节的内容进行了调整;第十章第三节修订为目前常用的CCD式和3D图像式四轮定位仪;第十三章根据GB21861-2008重新编写为“汽车外观底盘检查与底盘动态检验”;第十四章根据JT/T478-2002进行了重新编写。 本书由周建鹏统稿并担任主编,黄虎和严运兵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周建鹏博士(第一、五、六、八、十、十三、十四章)、黄虎高工(第二章)、张光德教授(第三章)、杨启梁副教授(第九章)、严运兵副教授(第四、十一章)、蔡家明讲师(第十二章)、罗素云讲师(第七章)。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交通部有关领导及专家、上海市汽车维修管理处有关领导及专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关领导、业内同行和出版社编辑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由曹永上教授担任主审。他对本书稿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或“汽车运用工程”等专业“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汽车运输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检测站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文摘
插图: 四、检测参数(一)检测参数的分类由于在汽车或总成不解体的条件下,汽车结构参数(如气缸间隙、气缸磨损量等)一般无法直接测量得到。因此,在检测汽车技术状况时,需要采用一些能够反映汽车整车、总成技术状况的间接指标,这些间接指标称为检测参数。它与结构参数有关,并带有反映检测对象技术状况的足够信息,是一些可测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常用的汽车检测参数见表1-1。 汽车检测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1.工作过程参数 该参数是指汽车整车、总成和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输出的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输出功率、驱动轮输出功率或驱动力、汽车燃料消耗量、制动距离和滑行距离等,往往能表征检测对象总的技术状况,适合于总体检测。如某车经过检测,驱动轮输出功率符合要求,说明发动机技术状况和传动系技术状况均符合要求。反之,如驱动轮输出功率不符合要求,可进行深入的检测,以确定是发动机技术状况不佳还是传动系技术状况不佳。所以,工作过程参数是深入检测的基础。汽车不工作时,工作过程参数无法测得。 2.伴随过程参数该参数是指伴随工作过程输出的一些可测量,如振动、噪声、异响和过热等,它可以提供检测对象的局部信息,常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检测。汽车不工作或工作后已停驶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无法检测该参数。 3.几何尺寸参数该参数用于提供总成及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如配合间隙、自由行程、圆度、圓柱度、端面圆跳动和径向圆跳动等。虽然几何尺寸参数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却能表征检测对象的具体状态。
ISBN7532397483/978753239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周建鹏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