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研究丛书)(John Dewey:Religious Faith and Democratic Humanism) 9787301163894
配送至
《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是专门研究杜威的信仰历程和宗教思想的评传,曾经获得美国著名杂志《选择》(Choice)1992年度的“杰出学术著作奖”。该书既是一本传记,也是一部杜威的精神史。
作者聚焦于作为杜威思想核心的宗教信仰和道德想象,清晰地展示了杜威这一思想层面的演进变化。作者揭示了杜威思想的革命性:他对基督教信仰和美国其他精神传统,进行了民主式的激进改造。
该书首次完整地呈现了杜威宗教思想的全面探寻,包括其中的神秘的维度。作者的笔触覆盖了杜威的整个精神生活历程,包括早期新黑格尔理想主义,晚期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教育理论,评价理论,宗教哲学等。作者讲述了杜威的信仰和哲学视野的故事,对这位美国最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价值提供了新颖的洞察。
编辑推荐
《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研究丛书。
媒体推荐
斯蒂文·洛克菲勒的这本大作是对杜威的宗教信仰最为瀚博丰沛的表述。
——《宗教季刊》(The Journal of Religion)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斯蒂文·洛克菲勒(Steven C.Rockefeller) 译者:赵秀福
斯蒂文·洛克菲勒,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的第四代,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艺术学学士,Union Theologiical Seminary的神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后成为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宗教教授。他曾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RBF)和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协作委员会主席(TPC),积极投身于慈善、环保和跨文化对话事业。他曾经在2006年担任国际地球宪章委员会的主席,也在其他环境、和平、民族、儿童权利、野生动物保护、亚洲文化与宗教等机构和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的主要著作:The Christ and the Bodhisattva(ed.by Donald S.Lopez,Jr.,and Steven C.Rockefeller.SUNYPress,1987),Spirit and Nature-Why the Environment Isa Religious Issue.(ed.by Steven C.Rockefeller and John C.Elder,Beacon Press,1992)。
赵秀福,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美国文学、文化和西方美学。
目录
杜威归来(丛书总序)
前言
序言
第一部分 基督教的民主重建
第一章 统一性的追求
第二章 新黑格尔唯心主义和新心理学
第三章 基督教自由主义和社会行动
第四章 “真理将使你自由”
第二部分 通向自由与社群之路
第五章 民主、教育和宗教经验
第六章 实用主义、进步主义和战争
第七章 诗歌、书信与功课
第八章 自然、科学和价值观,
第九章 进化世界中的道德生活
第十章 宗教人本主义
第十一章 自然、上帝和宗教情感
第十二章 “恩典的礼物”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生平和思想的故事,是他所属的民族极为重要的叙事之一,因为这些叙事有助于该民族的人们认清其共享的认同及其共同生活的意义。本书的目的即在于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述与杜威的故事相关的思想、道德和宗教的传统。对杜威的工作之更深层次的、持久的意义进行再发现和审慎的评价,不仅对于美国人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当今整个世界那些热爱自由,追寻民主的生活方式的人,也是极为重要的。
20世纪初的几十年,杜威在其生涯的巅峰状态,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国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先前对其著述所有的广泛兴趣开始消退。部分原因在于新一代人的出现而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更为悲观保守的情绪的影响。分析哲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新正统神学以及其他运动在大学里流行开来,因此在许多团体那里,杜威杂糅了自然主义、实验主义和民主人本主义的(democratic humanism)思想,逐渐被疏远了。但是,一小部分哲学家和学者仍继续宣传杜威思想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另外,开始于60年代的一项重要的学术举措,历时25年之久,倾注了许多学者辛勤的研究和编辑之功,使得杜威的文集,包括数百篇文章和三十多部专著得以汇集和整理,并由杜威研究中心和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80年代,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经典美国哲学传统的价值,关于杜威的学术研究明显增多。
后记
2004年秋,我以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的身份访问美国匹兹堡大学。11月,我在该校书店浏览时,看到了Roger T.Ames和David L.Hall翻译的《道德经》。阅读该书封底有关译者的介绍,得知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都有研究,于是就买了下来。
虽然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经典保持着较大的兴趣,也经常买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研究著作来读,但这只是一种业余爱好者的兴趣。因此,尽管当晚我也曾在网上查看有关译者的情况,却并没有多少发现,甚至略感失望,因为我没有找到两位学者有关实用主义研究的著作的信息。
2005年秋天回国后不久,我从2006-2007年度美国访问我国高校的富布莱特学者名单上发现:Roger T.Ames的名字,得知他将于2006年上半年在武汉大学讲学一个学期。2006年2月中旬,寒假结束后不久,我向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及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中心的领导表达了想邀请Roger T.Ames来讲学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赞成,于是就以两个中心主任的名义向他发出了邀请。他欣然表示同意,并按照约定,很快就把讲稿发给了我。他在文艺美学中心的讲稿是关于儒学与实用主义之比较的,是我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为保证这次学术交流的质量,我抽空认真拜读了他长达30多页的讲稿,并译成了中文。等到与易学中心的学者就讲座的最后安排情况进行交流时,我才知道,Roger T.Ames在国际儒学界早就大名鼎鼎,并有中文名字——安乐哲。
文摘
杜威1882年到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时候,美国哲学正处在一个新时期的门槛上。霍普金斯是一个新建学校,建于1876年,对科学、研究生培养和原创性研究特别重视。该校的哲学系很年轻,密切关注欧洲的重要思想潮流,也不乏引领未来思潮的观念。该系开设哲学史、逻辑、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课程。让杜威略感遗憾的是,哲学系竟然没有开设社会和政治哲学方面的课程。①然而,杜威跟随学习的三位教授,G.S.霍尔、G.S.莫里斯和C.S.皮尔士,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杜威的发展施加了深刻的影响。
皮尔士既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19世纪70年代,他都在致力于如何把观念和信仰的意义弄得更清楚,并已经提出了这种新理论的梗概,他也凭借在这方面的贡献而最终被推为哲学实用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杜威在巴尔的摩的时候曾经听过他的逻辑课,但彼时还没有能力欣赏皮尔士思想的风采,因为在他看来,皮尔士的思想过于关注数学和科学方法论。在19世纪90年代,杜威将对皮尔士的思想有新的认识,并以皮尔士的思想为基础建构自己的逻辑学理论。②杜威和霍尔与莫里斯的关系则颇为不同。他对霍尔的心理学讲座和莫里斯对新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阐释反应热烈。结果,在19世纪80年代,他把自己作为一名哲学家的精力大多用在了完善和整合两位教授介绍给他的思想上。本章主要探讨这种不懈的努力引领他思考的有关哲学方法、自然和宗教观念,以及道德和宗教经验理论等问题。
ISBN | 9787301163894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