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宗皇帝》一书以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为主线,展现了北宋中期朝廷内部
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对西夏、契丹两个邻国的军事、外交斗争。仁宗初年,太后刘采苹垂帘听政,以强硬的手段清除异己势力,先后将宰相丁谓、首利用贬谪到南方而死,又凭借权势,将仁宗的生母逼死。当她忘乎所以欲自立为女皇时,却遭到宰相吕夷简、小皇帝赵祯等人的强烈抵制,最终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吕夷简在北宋中期,为王朝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他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这种局限性,使他对杜衍、范仲淹等人的变革主张采取了排斥和反对态度,形成了宋代历史上第一次党争,其结果是造成了这一时期长达二十余年的政局动荡,直到庞籍、韩琦、富弼为相,才渐渐归于平静有序。仁宗无子,临终之前,在韩琦等人的主张下,立宗室赵宗实为帝,改名赵曙,是为英宗。在宋朝历史上,仁宗或许不是最有作为的帝王,但他能够忠实秉承太祖遗训,成为这一王朝中最为仁爱的帝王。
媒体推荐
导语
作者以浓墨重彩,对宋朝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及其一朝的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勾画。除了一些主要人物外,作者还穿插了不少与当时民俗、科举、官制、宗教等有关的内容,以及宋朝与契丹的外交、与西夏的惨烈战争、后宫之争、宦官之险毒、小民之艰辛。故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伏线连连,前呼后应,引人入胜。
前言
《赵宋王朝》是一部真实详尽展现有宋一代三百余年历史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起于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止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作者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和锤炼,将这一王朝十八代皇帝、数百位臣僚的风云叱咤、悲欢离合再现给读者,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巨的历史长卷(共八百多万字)。《仁宗皇帝》是全书的第三部。
本部以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为主线,展现了北宋中期朝廷内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对西夏、契丹两个邻国的军事、外交斗争。仁宗初年,太后刘采苹垂帘听政,以强硬的手段清除异己势力,先后将宰相丁谓、曹利用贬谪到南方而死,又凭借权势,将仁宗的生母逼死。当她忘乎所以欲自立为女皇时,却遭到宰相吕夷简、小皇帝赵祯等人的强烈抵制,最终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吕夷简在北宋中期,为王朝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他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这种局限性,使他对杜衍、范仲淹等人的变革主张采取了排斥和反对态度,形成了宋代历史上第一次党争,其结果是造成了这一时期长达二十余年的政局动荡,直到庞籍、韩琦、富弼为相,才渐渐归于平静有序。仁宗无子,临终之前,在韩琦等人的主张下,立宗室赵宗实为帝,改名赵曙,是为英宗。在宋朝历史上,仁宗或许不是最有作为的帝王,但他能够忠实秉承太祖遗训,成为这一王朝中最为仁爱的帝王。《宋史·仁宗纪》中说他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他关心百姓疾苦,尤其不愿伤害人命。“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基调之下,着力刻画了这样一位帝王和他统理下的四十多年仁治。读者可以看到:赵祯为政的年代,不仅是宋朝历史上最仁爱和光明的时代,而且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仁爱和光明的时代;为政数十年,没有妄杀一个大臣,仅就这一点而言,便值得人们对这段历史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索。
本书在大量运用史实的前提下,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对仁宗一朝进行了大背景下的真实再现。仁宗的生母李氏究竟受到了何种虐待?是不是像京剧《狸猫换太子》里所说的那样?这个时期中,有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些人物,比如大词人晏殊,改革派范仲淹,大文豪欧阳修,断案如神的包公等,本书本着尊重史实的原则,给予了他们一定篇幅的描述,读者或许感觉到有些描述和您已有的印象有较大的出入,而这正是作者为兑现本书题词 “抖开尘封千年的真切历史”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还要说明的是,这一时期还有许多风云人物是人们不太熟悉,却必须用浓墨重彩去描画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宰相吕夷简、韩琦、富弼、杜衍之外,还有威名赫赫的宰相庞籍、声名狼藉的宰相贾昌朝、循循默默的宰相章得象、阴险无耻的宰相夏竦、建树颇多的宰相文彦博,重要臣僚如王拱辰、张方平、韩绛等,这些人在那段历史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起之秀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也都已经出场亮相,这几个人在下一部当中,都是风云际会的重要角色,此前点染的花絮,比如苏轼的科场作弊、王安石的歪批经史,能否让读者感到拍案叫绝或忍俊不禁? 除此之外,本书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礼法、官制、兵制、民俗等方面也甚为重视,勾勒出一幅全景式的中世纪中国写生图。本书在结构上注意宏观与微观的把握,书中不仅刻画了众多帝王将相,还穿插了一些市井小民的恩恩怨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疑窦丛生,既伏线于千里,又百川而归一,很多前面一笔带出的人物,后面往往会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每个重要人物,都有一个既合于人情世理又出人意料的结局。还有一些暂时尚无结局的人物,如福康公主究竟如何?宰相韩琦与王安石关系怎样发展 ?富弼和韩琦能否协同一心?英宗的病能否痊愈?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果,又惹出了哪些麻烦?这次变法对北宋乃至整个宋朝的经济和士子风气造成了何种影响?王安石本人的结局如何?还有哪些英髦之士和无耻之徒将要登场?敬请关注第四部《宋神宗》。
需要一提的是,为了突出每一部故事的独立性,重拟了每一部书名,具体篇名见本书后勒口。为此带来的不便,特向读者致歉。
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汪修荣先生是该社第一个对《赵宋王朝》创作充分肯定并热情鼓励我一定要把全书写完写好的人,并对部分章节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他说他坚信浅薄和时髦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有市场,但那些东西不可能替代厚重的人文精神和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如果中华文化都要靠浅薄和时髦来支撑,那就太可悲了。在此对他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赵宋王朝》前两部面世短短几个月,就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在此也向关注本书的读者致谢,并向读者承诺:只要生命之火不熄,我一定会在2010年之前,把十部完完整整的《赵宋王朝》长卷奉献给你们,这一点用不着怀疑。
李之亮 2006年10月8日 目录
第一回 议国事丁谓献媚
思畴昔人后笞亲
第二回 刘采苹重访旧居
杨崇勋乍承新命
第三回 吕知府勘察皇陵
刘太后剪除邪佞
第四回 丁司户雷州坦言
杨太妃驼巷荐美
第五回 小皇帝误入慈安
刘采苹议立皇后
第六回 钱惟演盛极遭贬
李用和伤愈被拘
第七回 李用和化险成祥
秦采薇出幽遇宠
第八回 吕夷简一箭双雕
刘采苹明书暗用
第九回 夏大人再附新贵
孙军头难脱律条
第十回 念旧情太后赠宅
用苦心宦官施计
第十一回 杨崇勋兵临帅府
曹利用祸从天来
第十二回 吕丞相三愿俱谐
曹知州一命归天
第十三回 应天府晏殊召贤
邓封村无双寻姐
第十四回 观图画神摇心动
探皇陵目瞪口呆
第十五回 会庆宫赵祯诉苦
议政殿宰帽陈词
第十六回 烦心事接踵而至
逆耳言茅塞顿开
第十七回 李用和有惊无险
秦采薇失而复还
第十八回 拼科场二士争先
望回 朝各怀筹算
第十九回 少天子为母庆寿
老娘亲含恨归泉
第二十回 刘采苹终辞人世
吕夷简太过聪明
第二十一回 孟王府乍得真情
洪福院再见生母
第二十二回 郭皇后私房闲话
吕丞相大殿失蹄
第二十三回 杨太妃池边哭子
尚美人殿内陈情
第二十四回 出宫人先后殒命
纳后妃彼此相安
第二十五回 阎文应暴死荒郊
范仲淹逞强大殿
第二十六回 杨太妃临终偿愿
韩司谏盛年受擢
第二十七回 青面虎保安大捷
两部署三川战殁
第二十八回 文御史初现锋芒
任将军惨败好水
第二十九回 韩将军偶然得救
范安抚兀意招灾
第三十回 齐嫂再访国舅府
富弼初使契丹国
第三十一回 老相国临终论道
新参政崭露锋芒
第三十二回 欧阳修献贺喜诗
苏舜钦遭自盗谤
第三十三回 庞安抚再战延州
富枢密横遭飞语
第三十四回 杨府尹如获至宝
包大人小试牛刀
第三十五回 富枢密决意离京
贾集贤计取首相
第三十六回 王中丞气急败坏
范知州兔死狐悲
第三十七回 聪明反被聪明误
侥幸终埋侥幸灾
第三十八回 夏大人惨遭无趣
福姑娘两遇多情
第三十九回 杜衍灰心辞高位
颜秀昏头起阴谋
第四十回 老庞籍痛陈时弊
贼王则据地称王
第四十一回 赵祯除两块心病
颜秀送四颗人头
第四十二回 小福儿宫中魂断
犟公主愤然离家
第四十三回 应天府杜衍灰心
马军桥菊花奇想
第四十四回 狂人惹火自焚身
府尹失职丢纱帽
第四十五回 范仲淹怆然辞世
侬智高再乱广南
第四十六回 赵知州舍生取义
狄元帅号令初发
第四十七回 陈曙败兵昆仑关
苏缄受缚邕州城
第四十八回 贾昌朝蓄谋离间
周春花意外得幸
第四十九回 庞丞相盛极遭贬
狄枢密因梦成疾
第五十回 晏枢密九泉有慰
娇公主一爱难求
第五十一回 杜常监试眉州院
春花邀幸福宁宫
第五十二回 包拯断宗说一案
春花承赵祯新恩
第五十三回 李驸马贬谪卫州
王提刑嚼字欧府
第五十四回 包大人回乡探嫂
文丞相入宫谏驾
第五十五回 犟福康回心转意
贤丞相因病失官
第五十六回 周才人摆出难题
富丞相当机立断
第五十七回 富昭文丁忧离朝
韩枢密应时主政
第五十八回 周春花红叶出渠
赵宗实喜忧接踵
第五十九回 任守忠后宫进谗
赵宗实终归受命
第六十回 立皇子告天成礼
惊新帝退廷归家
ISBN | 7539924241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 |
作者 | 李之亮 |
尺寸 | 0开 Pages Per She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