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搜神记(经典珍藏版)(国学大书院) 978780736225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031727 类别: 图书 小说 中国 古典小说
《国学大书院:山海经搜神记(经典珍藏版)》仅仅31000多字,却是一部涵盖古代地理学、方志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药物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学、民族学和巫术学等集大成的旷世奇书。由西汉刘歆等人校刊而成,全书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记载了约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这些邦国、山水的地理关系,风土民俗和重要的物产,还记载了140多个历史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或世系。
编辑推荐
《国学大书院:山海经搜神记(经典珍藏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汉朝)刘歆 (晋)干宝
目录
山海经 卷一 南山经 卷二 西山经 卷三 北山经 卷四 东山经 卷五 中山经 卷六 海外南经 卷七 海外西经 卷八 海外东经 卷九 海内南经 卷十 海内西经 卷十一 海内东经 卷十二 大荒东经 卷十三 大荒南经 卷十四 大荒西经 卷十五 大荒北经 卷十六 海内经 搜神记 神农鞭百草 雨师赤松子 宁封子自焚 马皮蚕女 彭祖七百岁 焦山老君 嫦娥奔月 商汤祷雨 灌坛令太公望 三王墓 韩凭夫妇 紫玉与韩重 王道平妻 董永与织女 白鹤思侣 毛衣女 园客养蚕 千日酒 田里种玉 望夫冈 姥死城陷 龟化城 雌雄二童 蛇报隋侯恩 吴王脍余 焦尾琴 柯亭笛 李寄斩蛇 由基更赢善射 宋定伯与鬼 桑树生李 高山君 丹阳道士 周式之死 吴兴老狸 孙策杀吉 左慈 葛玄使法术 乐羊子妻 王祥剖冰 华佗治疮
序言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中国古籍,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理著作。它包含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对《山海经》及其学术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东汉时,著名的治水专家王景,被朝廷派去治理黄河,临行之时,明帝赠送一些参考书,其中就有《山海经》。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达80余处。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到了近代,人们对《山海经》有了重新认识,普遍将其归入地理著作之列。《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 5卷,[海经]8卷,[大荒经14卷,[海内经]1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550山,300水道,100多邦国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山经》中,以山为纲,分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分叙时把有关地理知识附在上面。全文以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在叙述每列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小,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连,有的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显然已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岳地理书。在叙述河流时,必言其发源与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广泛。《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不详。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是知识的山,是知识的海,并以它广博、丰富的内容和奇特、高超的想象力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因而它不仅是广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也是广大读者朋友获得许多古代文化、历史、民俗等知识的宝库。此书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而且,《山海经》也为人们了解自然知识和古代某些充满巫神祈祷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山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圆缺盈亏、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仅是上古人要为解释自然现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探索的勇气。 《山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是千古奇书、中华宝典,记述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进程。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文摘
二王墓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日:“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日:‘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吾父所在?”母日:“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予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王梦见一儿,眉问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日:“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日:“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日:“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乃剑奉之,立僵。客日:“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日:“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日:“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译文】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造宝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很生气,要杀死他们。宝剑有雌剑雄剑,当时干将的妻子身怀有孕将要分娩,丈夫对妻子说:“我替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生气,我去送剑必定会被杀。你如果生的是男孩,长大了,就告诉他说:‘出门望着南山,见松树长在石头上,宝剑在树的背上。…于是干将就带上雌剑去见楚王。楚王非常生气,让人察看铸好的剑,察看的人说:“宝剑共有两把,一把雄剑,一把雌剑,雌剑送来了,雄剑还没有送来。”楚王发怒便杀死了干将。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他长大了,就问他的母亲说:“我父亲在哪里?”他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把他杀了。他离家时嘱咐我:‘告诉我儿子,出门望着南山,有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宝剑在树的背上。…儿子于是走出门来向南望去,不见有山,只看见堂前有一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儿子使用斧头劈破松树的背,得到了宝剑。他日夜思虑,要向楚王报仇。这时楚王梦见一个男孩,两条眉毛之间宽一尺,说要报仇。楚王醒来就悬赏千金捉拿他。赤听到消息,赶紧逃走,躲进深山,他边走边哭。有一个侠客遇见他,问他:“你年纪还小,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赤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我父亲,我想要为父亲报仇!”侠客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要你的脑袋,把你的脑袋和宝剑拿来,我为你报仇。”赤说:“太好了!”于是就割下自己的头,两只手捧着头和宝剑交给侠客,身子僵硬地站立着。侠客说:“我不会辜负你。”这时候赤的尸体才倒下去。侠客带着人头去见楚王,楚王十分高兴。侠客说:“这是勇士的头颅,应当用大汤锅来煮它。”楚王依照他的话去做。赤的头煮了三天三夜,没有煮烂,头在滚水中跳出水面,睁大眼睛怒视楚王。侠客说:“这个小孩的头颅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汤锅那里去察看他,这样必定能煮烂。”楚王就走到汤锅边上去看。侠客趁机用宝剑向楚王的头砍去,楚王的脑袋随着宝剑掉进滚水中。侠客也挥剑砍断自己的头,他的头也掉进滚水中。三颗人头都煮得稀烂,无法分辨出是谁的。于是只好把那锅里的肉汤分成三份埋葬,所以笼统称作“三王墓”,如今这墓在汝南郡北宜春县境内。
ISBN9787807362258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刘歆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