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奇石艺术》是由奇石收藏家周学森先生撰稿。书中叙述了奇石的分类、采集和鉴赏知识。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石头,竟然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奇石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那么应当怎样采集、怎样命名、怎样装饰,请听奇石收藏家周学森为您一一讲述。
编辑推荐
《奇石艺术》: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
媒体推荐
序言
我国素称文物之邦,历代遗留下来的古文物,多不胜数,不仅可供我们稽考先贤制作之源,寻索其变化之迹,也是中华先祖精神之结晶、民族文化之表现。古代工艺的兴废,每与国运世变、政经发展有密切关系。举凡国家政治清明者,其制品必定精良;反之则不然。譬如汉唐陶器,其规模之宏大,远胜辽金。清代自嘉庆以后,其瓷器之质亦远逊盛清康、雍、乾三朝。古文物之收藏现象亦是如此,灾年多饥民,盛世藏文物,千真万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更强,民更富,收藏之风蔚然而起,作为中国人,我自豪;作为收藏家,我鼓舞。
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遗产,对这些国宝珍品,如何保存研究?如何出版陈列?藉以发扬我国艺术与文化,实是我中国人之共同责任。今辽宁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分门别类逐年推出,无疑是对藏宝于民这个良策之喝彩,是应受到公众欢迎及支持的益事。
嗜古敏求,不独可以陶冶性情,更可从中领略到不少书本上所缺乏之实际知识。古文物经历千载朝代更迭与兴衰,欣赏之余,也感到人生造化,可使个人对于成败得失,处之泰然。此外,要成为一位快乐的文物鉴赏家,更须具有深厚涵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明辨真伪,详考文物之历史源流。
在此竞争之现代商业社会中,收藏及鉴赏文物无疑是一种无形的自我提升,也深具潜移默化之协调作用。从个人之亲身体验而言,我深感受用不浅,乐趣无穷。想来,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的作者藏友们,大概也会有这般感受。
徐展堂
二○○一年四月厂香港
作者简介
周学森,湖北省恩施市人,曾任文化馆干部、文物管理所所长,当过编辑、记者,现就职于宜昌市园林植物研究所。擅长摄影、工艺美术,注重根艺创作和奇石收藏和研究,现有根艺数百件,奇石收藏千余万字,著有《根雕》、《神农架揽胜》等多部书籍。其奇石藏品曾获中国奇石展优秀奖。他曾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先后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数十次。
目录
第一章 奇石源流
第二章 奇石分类
生物化石
宝玉石
象形石
纹理石
第三章 奇石的采集及收藏
奇石的采集
化石的采集
其他奇石的采集
奇石组合
奇石的命名
奇石的配座
奇石收藏与室内装饰
第四章 奇石鉴赏
诗情画意赏奇石
奇石与美学
奇石与相关艺术
(一)奇石与盆景
(二)奇石与根艺
第五章 奇石艺术前景展望
收藏奇石有利于了解自然
奇石收藏活动有益健康
奇石的社会效益
奇石的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
序言
我国素称文物之邦,历代遗留下来的古文物,多不胜数,不仅可供我们稽考先贤制作之源,寻索其变化之迹,也是中华先祖精神之结晶、民族文化之表现。古代工艺的兴废,每与国运世变、政经发展有密切关系。举凡国家政治清明者,其制品必定精良;反之则不然。譬如汉唐陶器,其规模之宏大,远胜辽金。清代自嘉庆以后,其瓷器之质亦远逊盛清——康、雍、乾三朝。古文物之收藏现象亦是如此,灾年多饥民,盛世藏文物,千真万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更强,民更富,收藏之风蔚然而起,作为中国人,我自豪;作为收藏家,我鼓舞。
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遗产,对这些国宝珍品,如何保存研究?如何出版陈列?藉以发扬我国艺术与文化,实是我中国人之共同责任。今辽宁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分门别类逐年推出,无疑是对“藏宝于民”这个良策之喝彩,是应受到公众欢迎及支持的益事。
嗜古敏求,不独可以陶冶性情,更可从中领略到不少书本上所缺乏之实际知识。古文物经历千载朝代更迭与兴衰,欣赏之余,也感到人生造化,可使个人对于成败得失,处之泰然。此外,要成为一位快乐的文物鉴赏家,更须具有深厚涵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明辨真伪,详考文物之历史源流。
在此竞争之现代商业社会中,收藏及鉴赏文物无疑是一种无形的自我提升,也深具潜移默化之协调作用。从个人之亲身体验而言,我深感受用不浅,乐趣无穷。想来,“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的作者藏友们,大概也会有这般感受。
文摘
插图:
奇石的命名
我们在审视一块奇石时,如果给它注入一个很好的名字,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古往今来,不论星回家、雕塑家,还是根艺家、藏石家,都很注重对自己作品一或藏品一的命名。一个好的命名,确实能发人深思,成点睛之笔,能使石头内在的意境充分显露,使之锦上添花。湖南藏石家周新中先生有一呈红紫色的奇石,上面的黄色斑纹酷似一古人,侧身散发,仰面朝天。周先生在给这枚石头命名时反复推敲,最后想到当年越王勾践不忘国耻,决心复仇,每日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披发昂首,仰视上苍,他尝苦励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吴国。此石构图正好与此情吻合,遂命名为“卧薪尝胆”。石中更绝的是,石中人物仰望的上方,一团黄色斑纹活像吊着的一个大苦胆,真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观奇妙趣,发思古之幽情,的确耐人寻味。
周先生另有一石,石上图案呈一派秋色。一湖清池,湖面恬静,岸边翠竹青青,一垂钓者头戴草帽,神情专注,酷似国画大师笔下的写意小品,又合古代文学家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的诗意,于是将其命名“秋江独钓”。
我有一枚石头,石上的图案黑白分明,好像一人侧身而坐,手持书本在读书。我想将它命名“苦读”、“书生”,但都觉得不太满意,后来才想起命为“十年寒窗”比较好。若无十年寒窗之苦读,哪有一举成名的荣耀?
ISBN | 7806015337 |
---|---|
出版社 | 辽宁画报出版社 |
作者 | 周学森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