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谋杀了大唐》内容简介:中国的史学家总说,自古无不亡之国,这些大大小小的中国古代王国、朝代,没有一个是“自然死亡”,它们都是被谋杀的——否则它们又如何甘心死去?大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之一,谋杀大唐对于想要推翻它、取代它的各路英雄、奸雄而言,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大唐还是被谋杀了,尽管它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折腾了好几次。
谁谋杀了大唐?这《谁谋杀了大唐》里,你可以找到真凶、疑凶、伪凶,看到他们的动机、心路变化、作案手法和成败教训;又是谁让被杀手包围的大唐一次次转危为安,奇迹般地多次起死回生?这里,你同样可以看到这些天才大夫的彷徨与挣扎,奋斗与努力,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失败的,对于后来人而言,都是既令人好奇、又令人警醒的。
编辑推荐
《谁谋杀了大唐》:跌宕起伏中,全景再现中国最绚丽王朝谢幕中的起起落落。嬉笑怒骂中,一窥中国历史最大谋杀案两凶手的真真假假。
古人说“其兴也勃,其亡也速”,意思是大国的崛起不易,大国的趴下却又快又容易。但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强大富足的汉族人帝国——大唐王朝的衰亡轨迹却与众不同,它在被消灭16年后又重新出现,奇迹般的复活。但以大唐的名义从血泊中重新站起来的真龙天子,其实是个跟李姓唐朝皇帝毫无血缘关系的少数民族,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复”出来的大唐一共产生了4位皇帝,却分属三个姓氏、两个民族。所以说,大唐的复活其实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影子,倒下去的是大唐帝国的躯壳,重新站起来的却是个借尸还魂的新生命。
喜剧是属于小丑的,悲剧却永远属于英雄。无论是推翻大唐帝国的朱全忠,还是让这被颠倒的乾坤至少在表面上重新颠倒回来的李存勖,都是凭借过人的胆略和能力,决定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物。尽管他们的结局都是悲剧,但前者赤手空拳打倒巨人,后者更打倒了打倒巨人的人,谁敢说他们不是英雄?
就让我们步入大唐帝国的余晖,看一看这段奇特的历史和上演这出历史妙剧的两位联合主演吧。 作者简介
陶短房,生于中国大陆,长期活跃在非洲,现移居温哥华。涉猎范围颇广,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历史……都颇有研究,长于小说、文史、古文、诗词及随笔的创作。曾参与《太平天国通史》编写工作,小说《诅咒》入选《华文2005年度最佳小说选·最佳网络小说》,并作为古体诗词代表被选入《中国网络诗人100家》。在《新京报》连载的《皇帝公关学》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
没人想到他会成为大厚的掘墓人——后梁开国星帝朱全忠
第一章 历史开了个大玩笑/3
——晚唐君臣最担心的几个掘墓人,有的被消灭,有的摇身一变,成了为唐朝“报仇复兴”的“忠臣”。
一、掘墓人第一人选黄巢: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诗人造反者/4
——他的皇帝梦只做了几年,却像一个倒霉的盗墓者,在打开古代帝王宝库的一刹那突然死去,给后来的觊觎者开启了贪婪攫取之门。
二、掘墓人第二人选李克用:本来他的家族可以早成功一代人/6
——长处和短处都很突出的沙陀勇将李克用是晚唐几个皇帝又怕又依赖的人物,他本来有最大的优势可以执天下之牛耳,但个性和战略上的缺陷让他们家族的皇帝梦整整耽搁了一代人,被他最看不起的朱温抢了先。
三、掘墓人第三人选李茂贞:最像奸臣的人最后变成了大唐忠臣/8
——他是第一个敢把皇帝当人质的大唐藩镇,最后却莫名其妙成了大唐和后唐两代“唐朝”的忠臣;他自己从来没当过皇帝,却让老婆当了“皇后”,他老婆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嫁给皇帝、也没有生下皇帝的皇后。
——有当英雄的志气,却没有当英雄的本钱,当不了英雄,又不想当别人的奴才,那么只好当忠臣了,好在他后来忠臣当得很不坏,结局也不赖。
四、该说说主角了/10
——黄巢部下一个镇守外郡的将领,一个来自徐州农村的无赖汉,当他穷途末路,向唐朝投降时,谁也不会想到毁灭唐朝几百年基业的人竟是他。
第二章 反贼朱温/11
——朱温在黄巢手下混得不好不赖,既没有像毕师铎那样中途溜号,也没有像尚让那样大富大贵;
——进长安以后才混到边将;
——和上司不和,最后投入了大唐的怀抱;
——赐名全忠,说书的说这个名字拆开是“人王中心”,不过当时谁也看不出这个降将有多大的前途。
第三章 令人眩目的膨胀/15
一、不到一年工夫就当了宣武节度使/15
——治所在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这个城市几百年的辉煌史,从这一天拉开帷幕。
二、又不到一年工夫就消灭了老东家黄巢/16
——虽然似乎打了很多滑头仗,硬骨头都让李克用那个独眼龙去啃了;
——为什么黄巢的部将绝大多数都投降了他?他有什么过入之处?
三、对独眼龙开刀/20
——打不过黄巢,乞援于李克用;在李克用帮忙下消灭黄巢捞到大便宜,随即翻脸谋杀独眼龙,此时距自己投降还不到两年,枭雄做到这个份儿上千古罕见;
——独眼龙侥幸逃脱,敢怒敢言却不敢打,朝廷也和稀泥了事。朱全忠从此成了朝廷和藩镇不敢小视的人物。
四、出现两个假皇帝/23
——京城里有人拥立皇子当假皇帝,蔡州也有个秦宗权自己封自己做了皇帝;
——李克用去打长安的假皇帝,朱全忠却去打蔡州的假皇帝;
——两个人都成功了,但李克用得到的是美名,而朱全忠得到的却是实惠。
五、再次背信弃义/27
——打秦宗权时跟朱碹、朱瑾结盟,还连宗拜了把子;
——秦宗权还没死就翻脸偷袭两个把兄弟,比跟独眼龙翻脸还快。
六、朝廷送来大礼包/29
——让朱全忠兼领淮南,结果弄得跟徐州的时溥不和;
——因为时溥的横插一杠耽误了战机,终朱全忠一生淮南这块肥肉都没能到嘴;
——堤内损失堤外补,得到了张全义、罗弘信两个盟友,威望和形势都大大改善;
——新皇帝封朱全忠东平郡王,总算捞到个千岁当当。
第四章 金角银边草肚皮/32
一、并非天性喜欢当白眼狼/32
——自己身处四战之地,只有先发制人才能生存。
二、跟独眼龙硬来讨不到好/34
——双方无休止的混战和摩擦,谁也奈何不了谁;
——硬来不行也不怕:独眼龙迟早会把盟友一个个赶到自己这边;
——想当英雄的书生张浚,和活着不英雄死了很英雄的大官孙揆。
三、还是先安定一边的好/39
——消灭时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存孝这个假英雄的本来面目;
——独眼龙干了件很愚蠢的事,让朱全忠占了大便宜;
——朱瑄、朱瑾终于也抵挡不住朱全忠的攻势。
四、淮南节度使管不了淮南/53
——乱世英雄起四方,淮南出了个杨行密;
——得陇望蜀,结果赔了庞师古。
第五章 回头看中了大唐天子/59
一、英雄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59
——想当英雄的天子,结果弄得几次被人抓来赶去;
——想当英雄的宰相崔胤,正好被朱全忠当了棋子。
二、把北方诸侯拉过来/63
——无非是不服就打,反正现在我最强。
三、这次得勤几回王了/71
——宦官劫持了天子,结果等于把皇帝塞进了朱全忠的荷包;
——天子给封了个东平王,反正东边也的确给平得差不多了;
——兼领四镇,夺取河中,这次够独眼龙喝一壶。
四、看看到底谁当家/78
——皇帝给弄到李茂贞那里去了,那还了得?
——没胡子的都杀光,宦官专权的时代结束了;
——当上梁王,终于出现了这个“梁”字;
——皇帝满世界撒诏书;
——“百姓王师范”,一个伟大的小人物;
——现在该轮到收拾崔胤了,可怜长安从此成为废墟;
——皇帝干脆也换一个。
……
第六章 皇帝轮流做,该到我家了
一、把清流变成浊流
二、皇帝是打出来的
第七章 后粱大皇帝朱晃
一、改了国号再改名,如今俺是梁太祖
二、还是河西最要紧
第八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
一、强娶公主是谣传
二、发妻虽丑却有贤
三、可惜老婆死得早
第九章 谁日如此不英雄
下篇 百战百胜却丢了天下——后唐庄宗李存勖
第十章 如果老爹争气,本来江山不用来得这样辛苦
第十一章 二十四岁便称晋王
一、这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二、内乱虽平,外敌未退
第十二章 一步一步强大起来
一、机会终于来了
二、大燕皇帝刘守光
第十三章 是对付梁朝的时候了
一、天平在向自己一方倾斜
二、契丹人成了气候
三、打过黄河去
第十四章 后院起火
一、王镕和王处直居然同一年出了意外
二、小小镇州城,竟然害死了晋国三员名将
三、李嗣昭的死又引出大麻烦
第十五章 现在该过把皇帝瘾了
一、还没登基就气死了张承业
二、不叫建国叫复国
三、其实这一年形式并不好
第十六章 十根手指夺天下
一、王铁枪,一个神话的诞生
二、财还是不财
三、王铁枪的末日
四、终于把梁朝皇帝的脑袋装进了盒子
第十七章 还是想接着打:此时天下有几个皇帝?
一、前蜀的一家皇帝,已经传到第二代
二、广东还有个大汉天子
三、淮南也快出皇帝了
第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十九章 该收拾后蜀那个王衍了
第二十章 长处是会打仗,短处是只会打仗
一、用人是个大问题
二、这钱怎么挣又怎么花
三、皇帝喜欢唱戏
四、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灯
第二十一章 十指上滑落了亲手打下的天下
一、俘虏的王衍还没送进京城,天下已乱作一锅粥
二、终于又有人造反了
三、讨贼的元帅变成了贼元帅
四、这时还不舍得钱
第二十二章 巨人到底死于何时 序言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国历史虽然以统一为总的趋势,却也多次出现过混乱分裂的局面,较著名的比如汉末三国、东晋南北朝、残唐五代等。其中要说最乱的,大概非五代莫属了,从唐末黄巢起义算起,直到北宋建立,虽然还不到100年的时间,却乱得够彻底、够血腥,后人看来是既扼腕叹息,又一头雾水。
谁能把这一头雾水驱除干净,把无数团乱麻梳理清楚呢?陶短房先生的《谁谋杀了大唐》,算是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谁谋杀了大唐》虽然没有完整地解构五代史,只写了唐末和其后的后梁、后唐两朝,但整个残唐五代的混乱局面却可以一目了然了,再往后也不外乎军阀混战、皇帝轮流做而已,天子换了一朝又一朝,骨子里的残暴和血腥基本不变。
《谁谋杀了大唐》,书名里所谓的“大唐”其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李渊建立的隋唐之唐,二是李存勖建立的后唐之唐。前一个唐亡于官僚党争、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后一个唐其实也差不太多,病根不除,哪怕再有多少个中原王朝建立,有多少个野心家顶着“大唐”的名号“复兴”,短命的结果恐怕也都相同。
对于历史来说,陶先生有知识、有见识,更有一支鞭辟入理的犀利文笔,读他的书实在是一种享受。所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现今流行着一种风潮,那就是用调侃的笔调去解构历史,使得原本沉重的历史变得轻松,原本艰涩的史学变得大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只有对一件事情了解足够之深,足够之广,才能去调侃,才能用看似轻松的笔调抒写沉痛之事,坊间流传的很多书籍却根本达不到这个基本要求,在史识不足、史观不正的前提下还胆敢调侃历史,说句不客气的话,那根本就是缺乏史德。 文摘
上篇 没人想到他会成为大唐的掘墓人——后梁开国皇帝朱全忠
第一章 历史开了个大玩笑
——晚唐君臣最担心的几个掘墓人,有的被消灭,有的摇身一变,成了为唐朝“报仇复兴”的“忠臣”。
唐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其广袤的疆土、强盛的国力、灿烂的文化、无坚不摧的兵锋、海纳百川的胸怀,都是它无愧于当时世界第一帝国的称号。
可惜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开元盛世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安史之乱、吐蕃来犯、宦官专权、大臣党争……把昔日强大的唐帝国弄得千疮百孔,四分五裂。由于战乱不断,皇帝的威信下降,各地的封疆大吏“节度使”们逐渐控制了辖区内的军政大权,在各自的辖区内,他们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自行征兵,自行控制财税,对管下军民任意行赏,甚至处决也不上报朝廷,节度使死了,常常由他的子弟或亲信自行继任,皇帝往往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这些节度使的辖区被称为“藩镇”,事实上就是一个个半独立的小王国,他们的长期存在,割裂了唐朝的疆土,减弱了唐朝的凝聚力,枯竭了唐朝的财源,让这个伟大的帝国,无可奈何地一天天走向它的末日。
在这无可奈何中大唐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终于轮到了一个叫李俨的皇帝,后来被称作唐僖宗。话说这唐僖宗聪明伶俐,音乐、算术、骑马、射箭、除了正事那是样样精通,他喜欢的是听戏,打球,斗鹅,斗鸡,有一次戏听得美了,曾喜孜孜地对一个叫做石野猪的伶人(演员)说:“如果这皇帝非得考试才能当,只要考的是打球,朕一样稳当天子”,这石野猪笑嘻嘻地答道:“如果是尧舜当主考,陛下一定要名落孙山的。”这皇帝出手大方得很,买斗鹅、斗鸡,赏赐伶人,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吊钱——反正没钱可以挪用公款,怕什么,只管花。
可皇帝终究要干点儿活的。唐僖宗自有他的主意:他找了个干爹,一个叫田令孜的小太监,这太监果然有些秘书天分,他知道皇帝喜欢玩,每次见皇帝都自备两盘点心零食,一边伺候皇帝吃着喝着,一边随口汇报朝务,皇帝吃得高兴,玩得开心,哪还听得清干爹说些什么?随口敷衍几句“你办事我放心”之类废话,一门心思,还放在那些文娱活动上,于是这田令孜便成了二皇上,为所欲为,毫无顾忌,把本已一团糟的大唐江山,弄得更是乌烟瘴气。
皇帝毕竟不是白痴,朝野也还有些明白人,他们在不犯浑时不免也会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类,甚至私下里还会偷偷嘀咕,究竟是何方神圣,将成为大唐帝国的掘墓人?
这个话题从唐僖宗谈到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再谈到李晔的儿子,唐朝末代皇帝李柷,直谈到唐朝灭亡前的最后一刻。数代唐朝君臣提心吊胆的几个可怕名字,却鬼使神差般一个个从掘墓人名单上被勾去,而最初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落魄降将朱温,最终竟成了给289年的大唐帝国钉上最后一枚棺材钉的人。
一、掘墓人第一人选黄巢: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诗人造反者
——他的皇帝梦只做了几年,却像一个倒霉的盗墓者,在打开古代帝王宝库的一刹那突然死去,给后来的觊觎者开启了贪婪攫取之门
第一个令他们担心是山东冤句人黄巢。
这黄巢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里说他生得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总之要多吓人有多吓人,跑到京城赶考,拿了状元,喜孜孜上殿谢恩,结果皇帝一看他那张脸立马休克,这状元自然也泡汤,他是上访无门,打工无路,在京城里做了几天盲流,只得灰溜溜地哪儿来哪儿去。
话说长安城外有座藏梅寺,住持法明和尚梦见小鬼,说有个黄巢将在藏梅寺起兵反唐,第一个开刀的就是法明,以后还要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法明听得心惊肉跳,听说真有个黄巢路过,急忙恭恭敬敬迎进寺里,把自己做得梦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当晚上天果然赐给黄巢一口宝剑,黄巢答应法明不杀寺中,让和尚们各自避难,这才举剑刺向一棵大树,发誓反唐,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这法明恰好躲在树洞里,结果自然一命呜呼。
现实中的黄巢生得未必那么怕人,也没中过状元。他读过书,诗也写得不错,是不是因为皇帝喜欢小白脸而倒霉说不清,反正是高考落榜,没能当官,结果不得不靠贩私盐过日子。唐乾符二(公元875)年,他跟着一个叫王仙芝的一起造了反。
这王仙芝只是想多捞些现的,多吃点好的,并没有太大野心,起兵后隔三岔五向大唐天子抛些媚眼,打算拿自己这点本钱,跟朝廷混顶乌纱帽戴戴。黄巢觉得王仙芝当官,自己半点好处捞不到,于是一千个不服,一万个不服,经常跟王仙芝抬杠,一怒之下打伤了他的前额,结果两军分道扬镳,王仙芝很快就给唐朝灭了,黄巢不知是否真得了什么上天宝剑,越打越发达,带着几十万人从山东、河南渡过淮河、长江,又开山路七百里杀入福建、广东,然后写了一大堆非法印刷品,把唐朝臭骂一顿,带着全军浩浩荡荡北上,终于在唐广明二(公元881)年杀进长安,把唐僖宗赶到了成都,自己做起了“大齐金统皇帝”来。
可惜黄巢很有些狗熊掰包谷的风范,一路上得地不少,却是得一个,丢一个,这“大齐国”名字虽好听,版图最大时,也不过长安城四周巴掌大的地方,唐僖宗逃到四川后知道皇帝丢了乖乖不得了,暂时顾不上玩球斗鸡,急忙敦促各地藩镇“勤王”。这大唐虽然衰落,毕竟立国两百多年,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还是很让大家珍惜的,各路藩镇的大家很快将“大齐国”围了个水泄不通,黄巢顶到883年四月,终于顶不住撤了,第二年六月,在泰山附近的狼虎谷被逼自杀。
黄巢起兵8年,当了四年多大齐皇帝,杀人或许没有八百万,流血又何止三千里?他就像一个倒霉的掘墓者,在打开古代帝王宝库的一刹那突然死去,给后来的觊觎者开启了贪婪攫取之门。唐僖宗虽然回到长安,继续他“文化立国”的治国路线,但那些原本只满足于土皇帝地位的藩镇们却被黄巢惊世骇俗的举措提醒了:原来皇帝只要兵强马壮就能当的,那老子为什么不能?如果说,黄巢起义以前,藩镇们争斗的目标,通常不过一点地盘,一点财物,如今他们贪婪的目光,却纷纷集中在皇帝那张宝座上了。
二、掘墓人第二人选李克用:本来他的家族可以早成功一代人
——长处和短处都很突出的沙陀勇将李克用是晚唐几个皇帝又怕又依赖的人物,他本来有最大的优势可以执天下之牛耳,但个性和战略上的缺陷让他们家族的皇帝梦整整耽搁了一代人,被他最看不起的朱温抢了先。
外号人称“独眼龙”的李克用,也是被晚唐几个皇帝提心吊胆提防了十几年,有时却免不了又要利用利用的厉害角色。
皇帝的这种又怕又用,又用又怕,让李克用本人很不自在,他在某次皇帝打算卸磨杀驴前不无委屈地写了封“公开信”抱怨:你们大唐皇帝用得着我独眼龙时,就把我比作姜太公、韩信;用不着时,就骂作胡虏、杂种,实在让人有些吃不消。
其实皇帝骂的也不能算错,李克用真的是归顺唐朝的少数民族——沙陀族朱邪氏,到了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帮助唐朝消灭徐州叛军有功,被赐姓名李国昌。
皇帝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沙陀族拥有最善战的骑兵,因为喜欢穿黑,号称“鸦儿兵”,李国昌当年曾以千骑一举击败了唐朝大军围攻数月无可奈何的徐州叛军,沙陀骑兵五百更在湖北荆门大破王仙芝五万人马,到了黄巢占长安,各路藩镇束手无策,又是李克用的鸦儿兵先破长安,又一路穷追不舍,终于把威名盖世的“大齐金统皇帝”置于死地。李克用十五岁便勇冠三军,被誉为“飞虎子”,据说他最擅长射箭,曾经一箭射穿两只大雕,还常常把缝衣针挂在树枝上,在百步外弯弓射针,百发百中。他不但自己善战,手下还收养了许多壮士做义子,评书里说他有“十三太保”,其实足有上百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将才。这样一支由强将统辖的异族强兵,就算天天高喊“拥护中央”,皇帝也放心不下,何况他们时不时要闹些“高度自治”呢?
李克用的确早有那么点不规矩,他造唐朝皇帝的反,比黄巢进长安城还早了3年;后来虽然帮朝廷灭了黄巢,却不时搞个武装请愿,逼得皇帝两次躲到外地,甚至打败过皇帝的讨伐大军,把领头的大臣孙揆拿锯子锯作了两半。应该说,李克用一度拥有晚唐最强大的藩镇武力,有造反的野心和历史,所占据的河东(山西中部、北部)易守难攻,有山河之险,西、北面都无劲敌,非常适宜进取,如果他头脑清楚些,手脚麻利些,也许大唐就真让他装进棺材给埋了。
但李克用却终于未能成功,败在了他最看不起的朱温手下。
民间传说里,独眼龙是个怕老婆、软耳朵的汉子,甚至皇帝让他出兵,也要先把诏书送给他两个老婆,让老婆揪着耳朵把他轰上战马。史实虽并非如此,但李克用性格上的弱点的确坏了他的大事。
他虽然善战,却不善谋略,头一次造反造得毛毛糙糙,结果弄得众叛亲离,逃进沙漠,差点当一辈子“唐侨”;毫没来由得罪了朱温,却又大大咧咧赴人家的宴,还喝得烂醉夜不归宿,险些丢了性命;他很少打败仗,却总干赔本买卖,有时会兴师动众去支援遥远的盟友,白白消耗兵力;有时又莫名其妙得罪邻近藩镇,几乎让左邻右舍都反目成仇;他锯死孙揆固然过瘾,却让皇帝心里怕到发寒,宁肯躲到外地、甚至投奔狼子野心的朱温,也不肯和他凑合,结果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良机白白让给了这个冤家对头。
他有很好的根据地,却不懂得大生产,也不晓得勤俭节约,弄得经常为军费犯愁;他虽东征西讨,却毫无计划,结果胜仗打了不少,等那个朱温当了“大梁”皇帝,低头一划拉自己地盘,却几乎和十几年前没什么变化。
他麾下虽然猛将如云,却似一个拿着满把钞票的小孩般不知该怎样使。有个叫做李罕之的大将,外号“李摩云”,原也是一方藩镇,后来落魄投奔他,为他立下汗马功劳,又是软求又是明要,想弄个节度使当当,哪怕空头的也可以,可独眼龙就是不肯,结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李摩云脚底抹油,硬是投了朱温,把个老大的潞州也带走了;他的弟弟李克修为人精明和气,很得人心,他却喝醉了酒发酒疯,拿鞭子抽人家脑袋玩,结果玩出了人命;他的几个养子钩心斗角,经常闹内讧,找他评理,他也弄不清谁是谁非,长官意识出发,高兴杀就杀,高兴赏就赏,有时刚杀完立马后悔,迁怒眼前的旁人不及时劝阻,于是一并喀嚓了事。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原本稳稳自摸的一把牌,被他扯了个十三不靠,虽然仗着底子硬抗揍,好歹保住了河东一亩三分地,但自己家族的皇帝梦,却因此被整整耽搁了一代人。
ISBN | 7501791732/978750179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 陶短房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