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考》中古代蒙古作家的汉文创作是蒙古文学研究领域中较新的课题,我们说这个课题新,主要是指这一研究领域自70年代末期才普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将它视作蒙古文学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已有零星的考证文章发表,但从整体上看,直至70年代末期的这数十年间几乎没有多大进展。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蒙古作家汉文创作的研究开始活跃,涉足此项研究的专家学者有所增加,也有论著问世。截止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搜集整理,以及对一些作家生平、仕履的考证,作品注释、评介等方面。
编辑推荐
《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考》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白·特木尔巴根,蒙古族,1951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人。197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留校任教。1990年任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1995年考入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999年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蒙古文学研究,在《元朝秘史》研究、占代蒙占作家汉文创作及蒙占学文献研究方面用力最勤,出版有《中国蒙古族作家传》,主编《(蒙占秘史)多视角研究》等,住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目前主持有教育部古籍整理《九、五》规划项目《十五卷校勘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挞金项目《汉族古代文学在蒙占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目录
导论 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文献研究发凡
第一节 选题宗旨
第二节 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专著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概述
第一节 汉文创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作家队伍的构成
第三节 汉文创作的文献特点和度藏形式
第二章 汉文创作文献考(上)
第一节 元代蒙古帝王的汉文创作考略
第二节 出身贵胄世家之作家考略
第三节 科第出身之作家考略
第四节 明代蒙古作家考略
第三章 汉文创作文献考(下)
第一节 博明生平事迹考
第二节 翰苑名流梦麟、法式善、锡缜考略
第三节 边疆重臣松筠、和瑛、三多考略
第四节 八旗蒙古作家丛考
结语
附录一:现存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及见录
附录二:主要作家传记资料擷要
附录三: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研究论著要目
附录四:参考文献目录
文摘
第一章 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概述
第一节 汉文创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蒙古作家的汉文创作始见于元朝初期,随着时序的更迭愈见丰富,历明朝、清朝,及至清末时,作家人数已近二百人,各种体裁的创作在数量上也已积累到多于蒙文书面创作的程度。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这一奇特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考察这一现象的社会历史背景,踵寻它的发展轨迹。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多部落,建立了蒙古大帝国。从此,蒙古高原诸部落由野蛮时期进入到文明时代。
如果说蒙古帝国初建后所制定的千户制、怯薛制和大断事官这三项制度基本上参照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保持着游牧社会的特质的话,那么从成吉思汗发动征服战争开始,到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铁骑之七十多年的疆场驰骋缩短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距离。
蒙古帝国的征服战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灭掉了中国范围内的所有分立的民族政权,二是对亚欧地区进行了三次西征。通过征服战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一统,同时,也开辟了中西交通,在客观上促进了东方文明的大交汇。“从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的立场出发,谁也不能轻视成吉思汉的巨大影响,因为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尚带有原始意味的新力量,这种力量又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
ISBN | 7531146355 |
---|---|
出版社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白·特木尔巴根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