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伦》内容简介: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他发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面对某些评论的围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在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拜伦成年后,适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兴起的时代,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20岁时,出国游历,先后去了许多国家。1811年回到英国。这次旅行大开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
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第一章 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 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是拜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恰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
编辑推荐
《拜伦》:善良、正直、优秀的名人是社会的精英、后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自有启迪世人之妙用。借鉴前人,借鉴历史,可推动文明进步。
目录
初露锋芒
贵族家世
母子相依为命
年轻的爵爷
中学时代
剑桥的大学生
文学界新贵
向往东方
《哈洛王孙游记》
对东方人的看法
回到英国
盛名之累
为情所累
姐姐奥古斯塔
与安娜贝拉的婚姻
站在文学的巅峰
再度踏上旅途
威尼斯之行
运河上的唐璜
新情人泰莉莎
比萨的文艺圈
雪莱之死
热那亚的生活
荣誉之重
重返希腊
麦索隆基的救星
自由民主的战士
拜伦年表
序言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tdonByron1788~1824),1788年1月22日生于英国的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生于伦敦,长于苏格兰。10岁时承袭了男爵的称号。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他发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面对某些评论的围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在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拜伦成年后,适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兴起的时代,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20岁时,出国游历,先后去了许多国家。1811年回到英国。这次旅行大开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
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第一章 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 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是拜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恰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专制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后两章则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赞美欧洲的艺术。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
此后,拜伦又写了《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和《海盗》(1814)等6部长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作品以东欧、西亚一带为背景,充满异国浪漫情调。诗歌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高标独举、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
文摘
插图:
拜伦的祖先中还有一位叫约翰·拜伦的,也很出名。他因替查理一世作战而几乎失去纽斯德的家园;曾有人传说:他的妻子是查理二世的第十七号情妇,他因而“夫以妻贵”!
此外,拜伦的祖父和祖父的哥哥——威康·拜伦五世也很有名。这位威康·拜伦五世曾花了一大笔钱。在纽斯德盖了一座小城堡和两个小堡垒。专供他荒淫度日和玩战争游戏之用。
1765年,威廉·拜伦因为酒后与人争论玩游戏的方法,而把自己的亲人杀死,从此有“邪恶的拜伦男爵”之称。事后他虽然被贵族法庭宣判无罪开释。可是儿子却恰好在此时与一个家境贫寒的侄女私奔,于是,他在盛怒之下,把领地内所有的古老橡树砍伐一空,又杀死了森林里养的2700多只鹿,拿到市场去拍卖。
比起这位“邪恶的拜伦男爵”来,诗人拜伦的祖父要平易近人得多了。他从1740年,17岁时起就开始当海军见习生,到1778年升到海军副总司令,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海难、饥饿和艰险,而且在海上经常遭遇暴风雨的袭击,因此大家都叫他“坏天气杰克”;当然,这样的人也免不了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言。但是在1786年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前,他的长子约翰(人称“疯狂杰克”)就已经在和妇女谈情说爱、制造丑闻以及任意挥霍等方面“青出于蓝”了!这位老将军几乎气死,最后不得不把儿子的继承权取消。
这位约翰·拜伦即诗人拜伦的父亲,先是在西敏学校读书,后来又到法国的陆军学校去求学。大概因为在法国学到了一口标准的法国语,能和当地的高级人士一起消遣,因而养成了浪费的习性,年纪轻轻的就已经声名狼藉。他只在侍卫队服役了一段时间,就于1778年返回伦敦,去当他的花花大少了。同年,他和一位美丽而且拥有一份可观遗产的侯爵夫人私奔到法国,这一来,这年轻人不但避免了流言的扩散,也躲开了穷追不舍的债主!
ISBN | 7510006996/978751000 |
---|---|
出版社 | 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 《图解天下名人丛书》编委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