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是冰心散文奖是根据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冰心先生生前遗愿而设立的 项全国性文学奖项,旨在检阅我国散文创作的成就,不断推出优秀散文。冰心散文奖从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过三届。参评作品系大陆公开发表出版的散文单篇、散文集和散文理论。
编辑推荐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莫斯科东南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的教堂里,“我”被一幅画面打动了: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下凝结的烛油(迟子建《光明在低头的一瞬》)。父亲还是在我赶回家前走了……悲怆之余,我只能在父亲的灵堂前敬献上儿子的 副挽联(张胜友《父亲》)。每日清晨,我点燃由“3”结构的一炷香,祝福与数字“3”链接的命运,它最后的乐章与旋律是加法而不是减法(谢望新《与数字“3”链接的命运》)
迟子建、张胜友、谢望新、王剑冰等56位获奖作家的56篇散文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敏锐.着力表现现实生活,风格多样。
冰心散文奖是根据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冰心先生生前遗愿而设立的 项全国性文学奖项,旨在检阅我国散文创作的成就,不断推出优秀散文。冰心散文奖从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过三届。参评作品系大陆公开发表出版的散文单篇、散文集和散文理论。
媒体推荐
中国散文学会根据我会名誉会长冰心先生生前遗愿,自2000年设立了冰心散文奖,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冰心先生曾经多次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一定是很崇高的,如果不崇高,我们就不会如此的热爱。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在现代文学作家中,特别是女作家中,我所钟爱的不仅是冰心先生一人,有时我甚至更偏爱张爱玲、萧红,甚至是丁玲。但冰心先生的文字风格,那种婉约中的俏皮,沧桑中的温暖,尤其令我喜欢。她见诸报端的那一张张照片,端庄秀丽,宠辱不惊,一派大家风范。我相信,只有胸如大海的人,才会有那样恬淡安详的笑容。
——迟子建获奖感言
我真诚地看重这个奖项。此前,一个个散文奖尘埃落定。唯独对“冰心散文奖”,似乎感觉与它之间有某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和约定。在别人也包括自己不经意的时候,冰心先生却悄然来到你的身旁。《珍藏起一个名字:母亲》这部散文集,于我,是人生经历磨难后对亲情、爱情、友情和人类良知的永恒回忆与铭记。
——谢望新获奖感言
目录
读者为什么要看散文(代序)
闹市中的大海(获奖感言)
在“冰心散文奖”颁奖会上的获奖感言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父亲
与数字“3”链接的命运
佛国的尘埃
水墨周庄
巫山一片云
砖做的墓碑
美丽的帕米尔
弯弯的桃树
老哨所
家常的诸葛亮
以“爱”取胜的墨西哥老片
断绝的炊烟
感动每天包围着我
淡泊如诗
去见阿炳
找不见的人
黄河影子里的生灵
秋月飞霞
庄稼歌谣
与可可说别离
秋之说
人间伤别情悠长
河之东山之西
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
母亲
洼里黄牛
太阳照在赵王城头
涅瓦河情思
1292年,渤海湾那场飓风
站在五十厘米高的凳子上
青冢脚下祭昭君
丁亥年初冬:北京册页
无雪的寒冬
和一把老算盘聊天
与陈忠实同行
被磕掉门牙的少女
时间的刻度
鱼的个性
七表妹
父亲的“诗集”
麦儿黄,是端阳
水边
过巴颜喀拉山
一夜古榕
我看幽默
飘逝的蓝色文明
昆虫三题
关于父亲母亲的几件小事
父亲之光
岩泉寺夜色
翠竹红袍
瞎子阿婆
天路笛声
国殇回声
父亲的口琴
序言
大凡识字的人,一定会阅读很多的读物。在众多的读物中,文学作品肯定不同于文件、信件、报纸、公告、讲话稿一类的东西。那些东西往往很直观,也很直白,看看就会明白。而文学作品则不同,你看过了,不等于你就看明白了,譬如《红楼梦》。不然就不会产生“红学”,引得那么多的人为它痴狂,为它研究,为它争论。
在当下的文学刊物中,小说自然是重镇。但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散文热的兴起,散文的作者量和读者量空前猛增。以《读者》杂志为例,其发行量比所有的文学刊物的发行量总和还要大。我们必须注意到,《读者》杂志所刊登的作品基本上是散文。这是不是可以说,散文真正地登上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历史舞台呢?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分析,读者为什么要看散文。我以为,看小说就是看故事,看热闹。而看散文则是体味情感,接受情感。青年散文理论家红孩曾说,散文和诗歌是说我的世界(向内),而小说则是我说的世界(向外)。就是说,我们在拥有一个现实的客观世界的同时,还有一个作家给我们提供的想象的世界,即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身的那个世界,这样,不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同时拥有两个世界,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过去,也有人说过,作家再能想象,也没有生活本身更丰富。这话当然不错,但这里有一个思维上的认识问题。我们说作家能创造第二世界,好像那第二世界就一定要高于第一世界,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不论是哪个作家,知识积累再厚重,生活阅历再丰富,其终究还是个体。想想看,一个个体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整个大千世界相比拟的。所谓的高于生活,并非是指高于所有的生活,而是指高于作家自己看到的和感知的生活。
文摘
张于,1963年生于重庆。油画家,散文家。2008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创评室、文艺报、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手写体——张于散文研讨会”,11月参加全国青创会,2009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十一届高研班,2008年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巫山拿来仰望的时候,她不属于尘世。她在高唐,成名于尧时的那一场大洪水。
与生俱来,巫山有一种神性延绵不绝。她在过客们举头的间隙,产生着一丝期期艾艾,总是害怕人们在张望之余,帽儿落到水头。
望天坪与陆游洞隔江相望,当年的陆游怀着两代楚王的非分之想,前往巫山朝拜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爱神。后来他在《入蜀记》里写道,巫峡十二峰可谓名峰争秀,其中一座命名为神女峰。从前,这里每逢八月十五月圆的时候,峰顶上的音乐声盘旋而下,引发一片欢腾的猿声,直到次日清晨才曲终雾散。看来那天,陆游的巫山未能云雨。碧空万里之下,神女峰顶飘拂着几片白云,犹如飞鹤弄舞,久久不散。
上古时代的女神,几乎都出自名门望族,她们构成了中国神谱最暧昧的部分。
巫山神女又叫高唐神女,既是上古楚人侍奉的高裸神,又是一个复合型神祗,糅合了许多小国寡民的神祗形象。对高唐神女的崇拜,是地母、社神、高裸、高妣、生命神、爱神、云神、泽神、处女神等多种崇拜的集合。
ISBN | 7540747080/978754074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作者 | 中国散文学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