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证明 7506352222/97875063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内容简介
《哈佛的证明》内容简介:哈佛是一个理性自由、传统激扬、资源非凡的王国。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怀抱、理想的证明。《哈佛的证明》以热诚而幽默的语言表现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的办学宗旨、育人理念、人文风采、学术精神,给中国励精图志的学子、望子成龙的父母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成功蓝本。图文并茂,趣味盎然。
编辑推荐
《哈佛的证明》小贴士:令我惊喜的一句话: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难以弥补的缺憾:年轻时不懂得留学。 不切实际的梦想:全世界的人自由来往无须签证。 泰坦尼克号下沉时,游客们逃到甲板上拥向小船,偏有一个叫威德纳的青年逆向而行奋力返回船舱,仅仅是为了抢救一本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集。威德纳和散文集和泰坦尼克号一起下沉了。这个爱书胜过生命的青年人是哈佛的学生。 威德纳的母亲就是泰坦尼克号那位幸存的老夫人,她以威德纳的名义给哈佛捐助了一座图书馆。这是哈佛一百座图书馆中最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图书馆。
作者简介
陈祖芬,女,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曾连续五次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及其他文学奖几十次,已出版个人作品集二十多种。著有报告文学集《陈祖芬报告文学选》、《陈祖芬报告文学二集》、《青春的证明》、《挑战与机会》、《中国牌知识分子》、《挂满问号的世界》等。
目录
哈佛告诉你(写在前面) 哈佛不相信红绿灯 泰坦尼克号是怎样建成的 贵人乡里的小女生 中国文化的课堂为什么那么大 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 筷子Show和“木兰”们 雪夜“踏青”的快乐 哈佛医院的温暖享受 中国通傅高义的“先行一步” 哈佛的西方大儒史华兹 聪明的哈佛商学院学生 崇尚颠覆的人上人 波士顿近郊的人文气场 张光直:手上的表一天响5次 因为是哈佛(写在后面) 附录 夏志清:天马行空的风流 王德威:近代有多现代 圣约翰大教堂:通向真理的路是无限长的 纽约的玩笑
文摘
插图: 哈佛不相信红绿灯 哈佛人说话执拗地带一种特殊的哈佛口音。哈佛人在校园里走路不看红绿灯,是否相信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1月31日,中午到波士顿,再到剑桥,再找花园街29号。来哈佛的访问学者,很多住在这幢楼里。梦溪在112室,已经住了3个月。他说,隔壁,114室,原先胡适之就住这儿,教课8个月,那是20世纪40年代初。 我们在台北去看过胡适之纪念馆,没有想到,后来我们就住在他隔壁了。于是想到早年在哈佛的中国留学生,赵元任、陈寅恪、吴宓、俞大维、林语堂、杨杏佛、竺可桢、李济、梁实秋、梁思成。 哈佛有100个图书馆,100个博物馆,更有一个特殊的气场。据说在哈佛校园里走,一不留神就可能碰到一个诺贝尔奖得主。1636年建校的哈佛的历史,早于1783年独立的美国的历史,但是哈佛至今保留着当年新英格兰地区的风格,一眼望去都是低矮的红砖房。哈佛又是一个真正现代的帝国,炒股票、房地产,一年有60亿美元。但是奖学金不高,教授工资也不见得多高,事实上,即使低薪也能把资深教授挖来。为什么?因为是哈佛。 哈佛人说话执拗地带一种特殊的哈佛口音。哈佛人在校园里走路不看红绿灯,是否相信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ISBN7506352222/978750635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陈祖芬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