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子 7563398112/9787563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085018 类别: 图书 文学 作品集 中国当代
《看房子》内容简介:西西多年来行旅欧亚等地,专注于“看房子”。《看房子》是西西的行旅笔记:从黄金小径的卡夫卡故居到北京北总布胡同十三号,从德古拉的吸血鬼城堡到伊朗的神秘沙漠泥城,从荷兰的空中楼阁到德国波茨坦广场最漂亮的房子……无论是异国的经典建筑,或是寻常人家的房子,都有一段故事。正如西西所说,发觉自己旅行时最有兴趣的,多年来始终是看房子,有的为了房子本身,有的是为了住过房子的人,各有各好看。 两百多幅精美照片,一段生动的旅程,越看越开心。
编辑推荐
《看房子》:电影和书籍都要经过审查,却没有一套能够制止建筑和城市疯狂发展的制度。这比出版一部黄色下流的小说,其坏影响要深远得多。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关掉电视,离开音乐会,不上电影院,不读也不买某《看房子》,但没有人可以闭上眼睛,抽离那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 西西,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王安忆,余华,陈村,陈子善,艾晓明,龚鹏程,王德威,郑树森,许子东,梁文道,张悦然,荐读。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009。
媒体推荐
两两是一位独创的作家,因此任何围绕西西作品展开的讨论和评说都有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依赖既定的术语和行话是无法走到西西身旁的。 ——余华 西西的作品多年来一直在港台之间流传,无论从童话写实、本土寓言、艺文互涉、性别视角、时空浓缩和零度经验等角度,皆可见其独创的特色,为当代最勇于试验新手法突破新境界的名家之一……多年以来内地未见出版,如今开始引进,犹未晚矣,可说华文世界一大盛事。 ——龚鹏程
作者简介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刨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目录
代序 建筑 西班牙 阿尔罕布拉宫 桂尔宫 捷克 神奇舞衣 斯美塔那 黄金小径 波兰 玛丽·居里 奥斯威辛 盐教堂 罗马尼亚 吸血僵尸城堡 乡村博物馆 法国 浮云 圣礼拜堂 图书馆 美国文化中心 黄饭厅、蓝书房 橘园长卷 雨果故居 到屋顶去 奥地利 红龙虾房子 费加罗房子 柏斯圭拉蒂房子 弗洛伊德 维特根斯坦 玛格丽特 荷兰 空中楼阁 荷兰花园 砌积木 蜂巢 里特维尔德房子 林布兰特故居 比利时 新艺术之旅 意大利 庞贝民居 修道院 史格鲁梵尼 栈道 德国 一片蛋糕 布兰登堡门 彩虹片场 波茨坦广场最漂亮的房子 闪电了 柏林熊 歌德故居 瑞士 女子 土耳其 黎巴嫩 约旦 叙利亚 伊朗 摩洛哥 日本 束埔寨 中国 中国·香港
序言
什么是建筑7如何品评建筑7最好读一下意大利布鲁诺·赛维(Brunozevj)的《建筑空间论》(Architecrureas Space)。全书不过一百多页,但只读开首的十多二十页,已够我们认识建筑了。赛维说:“目前既缺宣传报道优秀建筑的良方,也欠制止建造讨厌建筑的善策。”这话至今适用。电影和书籍都要经过审查,却没有一套能够制止建筑和城市疯狂发展的制度。这比出版一部黄色下流的小说,其坏影响要深远得多。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关掉电视,离开音乐会,不上电影院,不读也不买某一本书,但没有人可以闭上眼睛,抽离那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 的确,公众关心电影、电视、音乐、绘画,要比关心建筑多。冷漠的结果,大家只好受各种恶劣的楼房所困。赛维写建筑,就是要公众张开眼睛,看看自己周围的楼宇、房子,因为我们生活在建筑物内。 回到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建筑7建筑是由地板、天花和四面墙围起来,供我们作息的空间。建筑物和雕塑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是封闭的。我们不可能生活在雕塑里。金字塔是建筑,因为那是法老王的居所;但方尖碑不是建筑,因为我们不能走进方尖碑里。 那么,好看的建筑就是好建筑吗7难看的建筑就是坏建筑吗?好看与否,不是建筑好坏的评定标准,建筑要看空间,空间怎样调配才是裁定的标准。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后记
旅行要趁早,趁还跑得动。青春结伴,正好旅行,而不是还乡。旅行是快乐的,二三十年前和十个朋友夏天西走丝绸之路,冬天则上黑龙江看雪,我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然后,七个朋友到京都看樱花;六个朋友去看吴哥窟。我也记得与小甘到苏州坐三轮车游园,一路从拙政园到寒山寺。当然,还有许多次和朋友欧游,坐欧洲火车;以及到中东看清真寺、看地毯,岂不难得。 这本书可说是这些旅行的笔记,断断续续,写了许多年,再整理一下,发觉自己旅行时最有兴趣的,多年来始终是看房子,有的为了房子本身,有的是为了住过房子的人。各有各好看。这书的许多照片,其实是朋友拍下的,包括甘玉贞、梁滇瑛、何福仁,谢谢他们;尤其是近年右手不灵,要朋友代劳。我的旅行,许多时也获得朋友的慷慨资助。 同时要谢谢陈天授先生的美术设计,我喜欢他的设计,原来书本每一页的文字和图片也是一个房子,有内部外部空间,以及变化无穷的空隙。曾有一个朋友这样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给洪范出书?我的答案是,从纸张、字体、编校、美工等等,洪范让我体会到什么是严谨认真的专业态度,一种文化传承的精神。而且多年合作,出一本书,就好像一次结伴的旅行,是愉快、难能可贵的经验。 我喜欢这本书,希望读者也喜欢。
文摘
插图: 中世纪七百年间,摩尔人进驻西班牙,在格拉纳达山上建立军事要塞及宫室,因为泥土富铁质,呈红色,建筑群被称为“红堡”。红色,阿拉伯语译音“阿尔罕布拉”(Alhambra)。十六世纪时,西班牙夺回格拉纳达。穆罕默德十七世交出钥匙,签下降书,据说是不想宫殿因为奋力抗战而遭战火摧毁。国王黯然下山,留下摩尔人最后的叹息。 摩尔人的皇宫美轮美奂,既非清真寺,天主教的国王看看也喜欢吧,并不拆卸,但又不想长异教徒志气,灭自己威风,就在旧宫殿群的主入口水池庭院前建新王宫,挡挡杀气,换换风水,是为卡洛斯五世宫,应聘的设计师是米开朗基罗的弟子。意大利人的建筑当然有板有眼,气势宏伟,四方外形,内部是传统的圆形柱廊广场。比较起来,霸气十足,不似摩尔皇宫的优雅秀丽。旧官前的作坊、商铺、民居,当然都给拆掉了。清真寺的遗址耸立起玛利亚教堂。格拉纳达山,本来看似一艘远航的船舰,结果剩下搁浅的废船堡垒,兵房、监牢、阅兵台、操练场依稀有些墙根的影子。经过多年维修,算是回复昔年的美丽。船中心的摩尔宫殿,虽经地震,仍然安好无恙,让访客惊叹。城墙周边的塔楼还余八座,船尾的夏宫花园得以保留。侧耳细听,摩尔人的叹息袅袅不散。 如今进入阿尔罕布拉宫由西侧一组次要的小庭院和办事厅开始,稍为迂回,才来到主建筑群的水池宫。庭院中间是个长方形大水池,左右两岸栽植半人高的桃金娘树篱。池水平静如镜,南北楼房的倒影映在水中,一动不动。来自沙漠的人特别爱水。
ISBN7563398112/97875633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西西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