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尔盛开:中国历代名画随笔 978756339409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085083 类别: 图书 文学 作品集 中国当代
内容简介
《忽尔盛开:中国历代名画随笔》是风吹阑叶女士书画随笔的结集,收文六十多篇,以独特视角,述丰富敏锐的感受,所涉及书画家及作品众多。《忽尔盛开:中国历代名画随笔》亦是阑叶女士个人经历及精神生活的写照,其强烈的个人性,恰是普众性的基础。“越是个人的就越是人类的”,这句话用在阑叶女士的书上,是很恰当的。
编辑推荐
编辑《忽尔盛开:中国历代名画随笔》的过程,是很值得记取的。阑叶的文字,是女性的,敏锐的,弥散的,爱娇的。似乎柔滑,但快乐与痛,都是那样深重,叫人不能耽溺于文字本身的华美,不禁生出一丝哀愁来。我时常想起电影中某些桥段,应接不暇的人与景,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又畅快淋漓。在画外,与古人近人交谈着,不知觉间,阑叶已进入画中,甚或与画者合一,迷离恍惚。如她说到槐花,用“云白”二字,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我也见过,就说不出。编书的过程中,童年的往事,旧痕,时时袭来,也就感到亲切了。
媒体推荐
我深信山水有灵,弥漫在她文字中的灵异之气即是证据,那种灵异甚至鬼魅,非人力的修为与浸润可以解释。……我很奇怪风吹阑叶的文字,每一次随手翻开,都有初遇的惊艳。 ——姚敏 风吹阑叶你好:幸福太遥远而快乐更近切,哪怕仅仅为了追求阅读的愉悦我也想找到那本书。或许我太冒昧了,其实只想请你确认一下《两生花》的存在,呵呵。天气转凉,胃口不好,什么好东西都吃不下,还是把牙缝里折下来的银子卖两本喜欢的书吧。虽然,我很少买书,只怕冷落或虐待了它们。感觉自己太啰嗦了。对不起。一笑,转身…… ——网友
作者简介
风吹阑叶,巴蜀女子。既识弦歌,复喜书画,清玩旧赏,雅好文字。有文见于报刊及网络,如流珠散玉,偶有识者贵之。
目录
泥金或花青 自序 书画十二册页 册页一:损之又损玉精神 册页二:种豆南山 册页三:夜雨剪春韭 册页四:结庐 册页五:清甜 册页六:忽尔盛开 册页七:空香沾手 册页八:纯白生活 册页九:空山新雨后 册页十:遇见 册页十一:被一顶桐帽砸伤 册页十二:对弈 画中花事六帖 与叆叇流云苶落——蔷薇 看满园金粉漫落——松花 溯洄之,逆流之——芦苇 喜欢你以后啊——桂花 辋川逢秋的暗疾——芙蓉 给我一朵酒——荷花 顾恺之的华丽放手 三月天书 水底 画中茶事 王维的后现代生活 风尘 竹摇翠,竹摇梦魅 寂静的山林 齐鲁大地的生存兵法 石澜烟树深浅黑 锦瑟 童年灯火 春天的蚂蟥描 采薇是一汪故纸上的秋波 不羡鸳鸯只羡仙 时间之味 宋朝市井 中药铺子 北宋的雨季不再来 雪声绳索 原来你也在这里 在黑暗的河流上 一只鸟儿慢慢醒来 唐寅三伤 黑白 哭泣的葡萄 两生花 颤音里的爱情 合欢 花溅泪 壁立一枝雪上霜 忽有斯人可想 闲情的竹 梅花枝头有只鬼 桃花水母 蓉城的森林 葛衣 欲辩已忘言 关关是一株破壳而出的植物 暗香残志 罗砌 破坏 落叶慵扫,留衬苍苔 像齐白石舒服地活 水墨方物 琴音在夜的深潭空茫已经很久了 菊开那夜 岁月镏金,造一室而已 寂寞画堂荷花杯 花空桐疏乌丝栏 后记 我青春记忆里一支泥金芰荷步摇
文摘
竹摇翠,竹摇梦魅 盛名于世的书画好纸“大千纸”产于我的出生地夹江桃坡村。这种书画纸以竹麻合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宣纸”,可惜现在很少,须定做于纸农。厂家因其市场不好,不产。张大千一生好用此纸,由此得名。王羲之说“纸必用东洋鱼卵”,“鱼卵”指纸细滑柔韧,夹江大千纸正是如此。关于童年的记忆都来自桃坡村,黑瓦粉墙的四合大院外都是竹林,竹林外是竹山,竹山外是竹海。明清性灵小品最能击中我脆弱的乡情,只因一册书里书竹处甚多。有一阵读郑板桥关于竹的随笔,把文字当成苦竹笋头嚼烂,反刍,吞咽,回味,苦竹笋头是甜的。那段时光,书房内外一片青碧。如同回到故乡,那个漫山遍野乱跑的小女孩。三年前二伯父八十高寿,父亲率全家回乡,正值腊月二十九,天光阴翳,山里纷纷扬扬下起了小雪。二伯父和几位堂哥高鼻深目,背挺身长,高龄的老人,行止潇洒得让人暗暗叫好。大堂哥而今也是快要退休的老人了,他参军那年,我还没有出生,他与我的感情,似乎隔了代,羞涩、不诉,一生暖。腊月二十九,二伯父在堂屋里置上长条桌,摆满了鸡鸭鱼肉,酒暖了,雪在门外簌簌而落,门并不关,也不见冷。蜀中难得下雪,可是高山里,年年下。四合院周围都是石灰糊的白壁,年月久了,光亮而暗黄。 造纸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七十二道工序一天天机械重复,伐竹、破竹、锤麻、烧锅、捣浆、捻纸、刷纸、收纸是这些叔伯婶娘们司空见惯的劳动。 抄纸是造纸中最日常也很优美的一个程序。二叔手握纸帘两端,往一个石砌成的槽浆里微微一折,舀起薄薄一帘纸浆,叭嗒两声取下帘边,一贴,就是一张纸。这个动作日复一日,水灵灵的叭嗒声响彻半山,空谷处传来寂寞回声。之后是捻纸刷纸收纸。二婶常忙到深夜,点着的煤油灯在粉墙边的地上摇摇欲灭。灯光照着她灵秀好看的双手,柔若无骨,翩翩飞舞。一张张洁白的纸就随她的纤纤玉手下从墙上飞下来。细纹腻理,洁白如玉,轻盈胜雪,芳香四溢。二婶忙到深夜,眼睛涩得睁不开,纸还没有贴完。 竹的记忆如此深,我的生命底子里竹影摇翠。你见过小溪边的竹吗?水把竹根冲刷得干干净净,即见“盘根错节”,白中见黄黄中见绿的竹根有生机,有爆发力,有野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而十十而百百而成片成林。我初一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在刊物上,场景就是竹林,是故乡竹林景物的写实。一个女孩在竹林里为了挣脱贫穷的命运奋力争取上学,去竹林里求滴水观音的故事。大段的描写,就是“白生生的竹根”,悲剧里有着唯美和向上的力量。 大伯父与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写一手好字。村里人逢年节都来求字,红纸一铺,对联慢慢吟来,家家门上都是他的真迹。哪天我回乡,带支笔,若运气好看到他的手迹,即书“大伯父真迹,无疑”,大概也神气得一如乾隆老儿。 我家院里的那三笼金竹,是妈妈亲手种植的,她粗手大脚担了粪全部倒到泥窝里,竹栽上,疯长。现在可要长到堂屋里了吧,堂屋的水泥地哪经得起竹根乱窜,春笋破土。水泥地是爸爸亲手铺就,而现在爸爸已经不在人世。金竹粗大,高,竹枝竹叶光滑干净,在上面刻字,它慢慢长成伤痕一样的记忆,爸爸的爱是这个世界唯一不求回报的绝对无私的付出,它刻在我的年轮里。 童年的记忆幽暗,幽暗里透着高光,那是雪在月夜里的返照。摇翠,冷落一地的雪踩上去吱吱出响。当我于爸爸故去一月之后看到五代徐熙《雪竹图轴》时,吓了一跳。据称“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奇诡。宛若底片。竹白而劲,映以阴云暮气,图正中天间隐隐天光,极目而视,便忽觉竹宛在身边,人在梦中。画中之竹就是我童年摩挲过的那一丛吧,竹节、竹叶、竹枝,竹上的雪、蛛丝,历历在目,细节跟梦境吻合,如同杜丽娘借画还魂,时光立即回去二十多年,那种细枝密集的竹逼真得吓人。徐熙仿佛中邪了,把冬夜的雪竹营造得诡异森冷,森冷里又有暖意和安静——黛玉死后,潇湘馆里仍闻哭声那一回看得我毛骨悚然。闻哭声是爱她的人怀念她时灵魂出窍,说到底于人心还是安慰的。人与竹相处久,会在回忆里生出竹之魅影。小时看过一本连环画《王府鬼影》,说雷雨之夜,清朝的妃子去园子里埋珠宝,电光与墙上的某种化学物质相摩擦,产生近似拍电影的胶片那样的化学作用,于是把埋好珠宝投井的妃子整个藏宝、跳井的过程“拍”下来,百年后,一到雷雨之夜相同的电光照亮下仍可于墙上看到这神秘的一幕。 竹与徐熙的画笔一碰撞,也如王府鬼影一样产生“化学反应”,笔下放幻灯片一样把童年往事细微末节尽展。从五代到林黛玉的潇湘馆到我的童年再到现在,惊人相似的是那尽精微的刻画,文字语言和图画语言模糊界限,记忆和现实重合,梦境里魅影祟祟。复杂的情感放进去,恐惧、美、黑暗、温暖、父爱、乡情、悔或倦;长长的半生放进去,一卷电影胶片在放映机上,一时半会儿拉不完。 寂静的山林 丰收之歌的欢乐唱颂之后,董源穿着宽大的草鞋,叭哒叭哒粗犷沉郁的脚步,行走在山间小道上,草笠掩面,头顶花坠,硕大的紫,如一颗露,聚合,沉了,滴下来砸在肩头。忽一抬头,尽是神清气朗的欣喜。一只鸟呆瞧这一幕之后,展翅飞去这是董源笔下寂静的山林。 班德瑞的《寂静的山林》在车里已经放了一年了,每次开车就听,若不是特别烦躁,就会无心无绪地听下去。一日恰好听到《阿迪玛斯》,是一种弦乐为主打,把俺一颗凡俗的心当成纷乱的弦,一把一把掐下去。那音色嫩得似乎挤得出汁液来——不可言说的佳酿!以前听父亲的二胡,他拉空山鸟语,就会听到很多鸟在乱跳,精灵似的,鸟是精灵,精灵化为鸟。班德瑞《寂静的山林》,也有鸟语,可我听到的却是录自阿尔卑斯山下的风声和鸟语,还有排笛模拟的风声。董源的画,静极了,静到似可闻鸟语,可嗅花香,有巨大的山野清音联袂哼唱,也有排笛和呼呼的风声;水镜子似的微微光亮,它似乎没有流,满漾的江水把山穿透,山载浮载沉。四处静到让你心跳慢下来,慢下来。董源的笔是一把晦涩的弦,弹奏着无声之歌,真真是大音稀声。 董源好用枯笔淡墨,他沉着,微温,谦和,内敛,坚定,有着中年人的包容和淡泊,他的笑容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沧桑,无音之音四面八方围拢来。每次看董源的画,如坐对一个宽厚的男人,在他面前,你的激烈、偏颇、浓得化不开的情愫以及小儿女态甚至粗暴、发蛮、巫性恰好是他眼里怒放的青春和独一无二的美态,他不说,可他懂得眼前之极艳正是他欣赏的——他捧在手心,吹弹怕破,近观怕亵。他有欣赏的能力,欣赏的能力本身就是深不可测的河或远了又远的山林,欣赏的能力还包括敬意礼让和怜惜珍重。你在他手心,远远地,远远地幸福,似在董源的水山里,所有的寂静安宁包容都是为你鲜艳的才貌衬出的背景。阔远的安慰,深不可测的宁静。 这样的男人足够潇洒,给人安全和幸福,他本身就是一座寂静的山林;相似的人还有张岱,张岱尚有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的狂野,节制的嶙峋和隐蔽的仇恨让他具有了吐故纳新的力量。他说你痛吗?那就咬咬手臂看痛不痛,不痛就是梦。真是好安慰,我咬了一口——原来诸多伤痛皆大梦一场! …… 《湖心亭看雪》也静,雪消化了戾气,神清气爽里唯有温和干净,差不多已经是董源的枯笔淡墨。张岱若无身世之憾,也许可以如董源做官到北苑。为官也是要气度的,静和之气化却艺术家敏锐尖刺,任世事风云变幻,也是凭空劈掌,遇到董源的化功大法。儒家的修身为人之道,修来是不易的,得有天赋,董源天生得其真髓。平淡、轻逸、柔曲、纯一而不外露刚拔,是画境,也是人生观。米芾《画史》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比。”真是说到我心里,谈画品实是谈人品。《洞天山堂图轴》岚色苍郁,枝干劲挺,咸有生意,云一团团围在山腰,像绕来绕去的白丝巾,它系得稳妥,掉不下来,它蘸饱了水,沉甸甸的有了重量,它收拢了翅膀,静静低头看着你。《寒林重汀图》几可见下雪前的干冷,一只麻雀子弹一样嗖一声飞过枝头,光秃秃的枝头复又平静,万山遍野皆悄然。却又如此饱满,似蕴蓄着生机和力量,千钧待发。《龙袖骄民图》是政治颂歌,却是发自内心的,饱含深情的,金陵临江之山山势平缓,不险;山脚有人划龙船。董北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董北苑心怀天下,董北苑的脾性修养适合搞政治——他就是不做官,也是独善其身的良民;若为商定是儒商。 其实董源并不多么复杂,他就是不多废话的一个中年男人。静若山,深若水,广阔浩渺,一如江南。他看似寂静,坚劲力量却透纸而来。
ISBN978756339409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风吹阑叶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