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建筑是展示古迹的平台,要解读古建筑,除了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的历史人物以外,还必须掌握解读古建筑的种种元素,即《中国古建筑密码》所指的密码,它包括物(如牌坊、石狮子等)和各种符号(如方位、数宇、色彩、彤状、明阳、五行等)。介绍密码乃是《中国古建筑密码》的主题。
编辑推荐
《中国古建筑密码》:
旅游时您知道吗?
古建筑中暗藏的数字、色彩、形状有什么玄机?
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怎么贯穿在古建筑中?古建筑群的布局与方位有什么说道?
路、门、桥、台阶、屋顶形状及琉璃瓦色体现怎样的等级? 作者简介
徐伦虎,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地理系,现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地理学副教授,曾任该校导游系专业教研室主任、上海国内旅行社协会培训中心《古建筑文化》、《旅游地理》主讲老师,对旅游古建筑文化有较深的造诣。编著有《中国最佳旅游景点地图册》、《中国旅游线路精选地图册》等,《人文旅游景观观赏指南》是其代表作。 目录
第一章 品古建筑精神之厚味
第一节 古建筑之功能
第二节 品读古建筑之方法
第二章 解古建筑文化之内涵
第一节 以大称威——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第二节 以中为尊——显示帝王居天地之正中而统一天下
第三节 等级制度——古建筑处处彰显的“礼”制
1.路、桥、门
2.门钉
3.门戟
4.屋顶形制及琉璃瓦色
5.柱色与门色
6.台基与台阶
7.彩画
8.斗棋
9.面阔间数
10.建筑物的平面图形
11.坟丘
12.石像生
第四节 祈福避邪——古建筑中充满民俗意愿的装饰
1.螭吻
2.翘角
3.仙人走兽
4.藻井与轩辕镜
5.四方之神及瓦当
6.鱼
7.天一生水
8.门字不钩脚
9.门海
10.坎卦图石
11.铜镇
12.石敢当
13.石狮
14.玉器
15.虎与柏
16.镜
17.熏炉与博山炉
18.太极八卦图
19石经幢
20.四灵
第五节 象征手法——古建筑中以隐喻方式表达其含意
1.方位
2.数字
3.色彩
4.形象
5.物象
6.吉祥寓意图案
第六节 阴阳观念——古建筑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1.示尊卑
2.分上下
3.明方位
4.别正邪
第三章 赏古建筑构筑之杰作
第一节 古建筑的特殊结构与技法
1.斗棋
2.榫卯
3.飞檐翘角
4.悬柱
第二节 古建筑构筑之瑰宝
1.山西应县木塔
2.山西浑源悬空寺
3.江苏南京中华门
4.江苏吴县雕花大楼
5.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6.河北赵县赵州桥
第四章 读古建筑类别之门道
第一节 亭、台、楼、阁
1.亭
2.台
3.楼
4.阁
第二节 寺、庙、观、祠
1.佛寺
2.石窟寺
3.道观
4.庙
5.祠
第三节 皇家建筑
1.北京故宫
2.北京天坛
3.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
4.河北遵化裕陵
5.北京颐和园
第四节 江南园林
1.江苏苏州拙政园
2.江苏苏州狮子林
第五节 书院、会馆
1.书院
2.会馆
第六节 长城
第五章 点中华众古迹之精华
第一节 天下第一胜迹
1.天下第一佛——四川乐山大佛
2..天下第一桥——河北赵州桥
3天下第一塔——山西应县木塔
4.天下第一钟——北京永乐大钟
5.天下第一名刹——河南嵩山少林寺
6.天下第一长联——云南昆明大观楼
7.天下第一斜塔——上海松江天马山护珠塔
8.天下第一金殿——湖北武当山金殿
第二节 双雄惊世骇俗
1.两大世界奇迹
2.两大皇家宫殿
3.两大清帝陵区
4.两处关陵建筑
5.两个赤壁
6.两座三顾堂
第三节 三杰名闻天下
1.三大古建筑群
2.三大宫殿式建筑
3三大九龙壁
4.三大岳飞庙
5.三座悬空寺
第四节 四大卓著遗迹
1.四大石窟
2.四大佛教丛林
3.四大清真寺(沿海)
4.四大名亭
5.四大古典名园
6.四大文化名楼
7.四大碑林
8.四大书院(宋代)
9.四大水利工程(古代)
10.四大铜殿
11.四大卧佛
12.四座保存佛祖舍利的名寺
13.四大佛教名山
14.四大道教名山
15.四大回音建筑
第五节 五大奇伟名迹
1.五方五座大佛
2.五大古代桥梁
3.五大古斜塔
4.五座五百罗汉堂
第六节 六大古都、古坛和黄教寺院
1.六大古都
2.六大古坛(北京)
3.六大黄教寺院(藏传佛教格鲁派)
第七节 七大清代皇家藏书阁
第八节 八大佛教祖庭和祖师
第九节 九大雄关
第十节 十大名楼与名寺
1.十大名楼
2.十大名寺
附录1 中华古迹游线路精选
附录2 国家旅游线路 序言
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引人人胜的旅游美景多如繁星,除了鬼斧神工让大山河川变得如此雄姿秀丽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千百年来人文的古建筑景观,也在谱写着浓彩重墨的华美篇章。
古建筑给原生态的自然增添了活的灵魂,是历史与文化的沉积,是物质与精神的交织,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雄伟、宏大、精美、独特、绚烂等等繁多的赞赏之词,常常会脱口而出,这就是“热闹”。
但“热闹”的背后是什么呢?如何真正进入到“游趣盎然”的境界昵?值得有心的游人去思索和诠释。
建筑群的布局与方位有何讲究?
屋顶形制的样式与等级有何联系?
路、门、桥等等彰显出怎样的礼制?
螭吻、翘角、仙人走兽等物件有何物质与精神的作用?
古建筑中暗藏的数字、色彩、形状表达着怎样的情感?
五行学说怎么贯穿在古建筑之中?
佛陀的手印造型有什么寓意?
佛家八宝、道家八宝、民问八宝有什么象征意义?
北京故宫内有很多大铜缸,为什么其中18口是鎏金的? 后记
《中国古建筑密码》是“旅游古建筑文化”中的一个专题,它专解古建筑文化之内涵,其中古建筑中的含义与意境则是其主题。“旅游古建筑文化”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优秀导游的必修课。自1983年起,我在该校导游系及“上海国内旅行社协会培训中心”的各期导游培训班讲授此课都很受欢迎。这主要源于古建筑文化的内容十分引人,且非常适合众多导游的需要。
1999年我的代表作《人文旅游景观观赏指南》问世后即被学术界、旅游界关注。但我发现在此著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最重要的是对种种古迹应有的联想还不够,在对中国传统美德、精神文明、积极奋进的正确导向方面还较薄弱,在叙述历代圣贤的历史评价方面还不够全面……。同时,总论部分的内容还不够丰富详实,而且对某些定论还缺乏可靠材料佐证(如:“以中为尊”、“九五——帝王之尊”、“一六生水”等等)。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于是我又进一步想方设法去开拓和研究,通过几年的艰辛,值此72岁高龄时又完成了这本《中国古建筑密码》一书的编著。然而,事情总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因为我的初稿中虽有众多精美的黑白钢笔画插图,但却没有一张彩照。现在几乎可以说是读图的年代,要把此书做成能让广大读者接受的大众读物,光有枯燥的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幸好,测绘出版社祁彩梅编审的慧眼看中了我这本书稿,决定以全新的方式出版这本著作。 文摘
插图:
第二节 品读古建筑之方法
简要来谈,在游览名胜古迹之际,品古建筑文化之厚味的方法主要有:
1.要搞清楚古建筑的性质。在古建筑中,常常包括有古城、宫殿、坛庙、寺观、园林、桥梁等种类,类型不一,功能和含义就不同,观赏的内容和方法也就不一样。例如,宫殿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古城体现严密的防御体系,佛寺体现关爱众生之苦难,陵寝体现庄严肃穆的厚葬制度,同林体现诗情画意的自然情趣,祠庙体现先贤的情操和气节等。
如品读和欣赏皇家建筑,首先应关注和了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皇权至上、江山永同等内容,其次才是驱魔辟邪、祈福纳祥等方面的装饰和陈设。
若游览祠庙,最好能将有关人物的生平、志向、情操、气节、美德等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楹联、匾额、牌坊、碑石等来思考和探讨问题,这样就会在游览中思路清晰,各种装饰和陈设的含意也就随之脱颖而出。对于佛寺,首先要分清和明白佛陀、菩萨、罗汉、天王等各自的职责和大愿,然后再去欣赏佛的智慧、菩萨的慈悲、罗汉的虔诚、天王的威武等。当然还要欣赏它们的雕塑艺术,但最重要的是探讨诸尊的优秀品质,如释迦牟尼佛,他以慈悲为怀,把解脱众生之苦难放在心中第一位.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也是最深入民心之所在。
2.游览前要认真阅读有关景点的众多资料,特别是景点的历史背景,名人游记。这一步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3.游览古建筑群时必须挑重点、抓亮点。重点一般就是中轴线上的各个建筑,特别是中轴线上的正殿乃是重中之重;亮点一般指该建筑群中有代表性的装饰物或各种陈设,如故宫太和殿前的御路石、鼎形铜香炉、铜龟、铜鹤,太和殿中的皇帝宝座及轩辕镜、香亭、太平有象等。
4.游览中对各个楹联、匾额、牌坊一定要认真地加以体会。匾额、牌坊中所写的几个精辟的字,往往能直接点明主题,或标榜功德,或赞颂品德。楹联的联语常常能为建筑物增辉添色,别具神韵,也能使游客提高认识、启迪思想。
ISBN | 9787503019746 |
---|---|
出版社 | 测绘出版社 |
作者 | 徐伦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