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 978751150047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为鲁迅参与的历次论争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史料,也为研究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论争内容涵盖20世纪早期鲁迅和复古派、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左联内部的几次论争等等,论争人物涉及吴宓、章士钊、陈源、梁实秋、田汉、郭沫若、徐懋庸、顾颉刚、高长虹等。而论战起因,既有不同革命营垒的分歧,又有由误会引发的私仇等。
编辑推荐
《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翻看书页,我们依旧能闻到80多年前文坛浓郁的硝烟味,可以看到以鲁迅为旗帜的文化新军和明明暗暗的论敌进行较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作者简介
陈漱渝,1941年7月25日出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国丁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著有《胡适与周氏兄弟》《胡适心头的人影》等。
目录
壹 与复古派的论争 1 估“学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与复古派的论争 如何看待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 估“学衡” 《学衡》杂志简章 《学衡》弁言 中国文学改良论. 评提倡新文化者 《吴宓自编年谱》(节录) 2 批“甲寅” 鲁迅与章士钊的一场诉讼 答KS君 十四年的“读经” 从胡须说到牙齿(节录) 学界的三魂 “碰壁”之余 再来一次 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 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二件 贰 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 新文化营垒的分化:与现代评论派之辩 关于陈西滢 我的“籍”和“系” 并非闲话 并非闲话(二) 并非闲话(三)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有趣的消息 不是信 我还不能“带住” 无花的蔷薇之三(节录) 粉刷毛厕 参战 剽窃与抄袭 “管闲事” 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上) 闲话的闲话之闲话引出来的几封信 陈源致周作人 徐志摩致周作人 徐志摩致周作人 胡适致鲁迅周作人陈源 叁 左联时期参加的三次论争 1 “嘘”梁实秋 鲁迅参加“左联”的第一仗 我也来谈梁实秋 卢梭和胃口 文学和出汗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卢梭论女子教育 论批评的态度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论鲁迅先生的“硬译” “资本家的走狗” 2 撕开“民族主义文学”的 撕开民族主义文学的假面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不通两种 对战争的祈祷 ——读书心得 止哭文学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 以民族意识为中心的文艺运动 附录:反共文人的攻讦 二心集·序言(节录) “以夷制夷” 伪自由书。后记(节录) 准风月谈·后记(节录) 文坛上的贰臣传 解放中国文坛 如何突破现在普罗文艺嚣张的危机 鲁迅加盟左翼之动机 鲁迅卖狗皮膏药 呜呼“自由运动”竟是一群骗人勾当 鲁迅愿作汉奸 内山完造底秘密天 鲁迅与托派 3 戳穿“第三种人” 戳穿“第三种人” 关于杜衡先生的一篇回忆 论“第三种人” 又论“第三种人” 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 论“第三种人” “第三种人”的出路 ——论作家的不自由并答复易嘉先生 法国通信 ——关于文艺界的反法西斯谛运动 肆 左翼文坛内部之争 1 “革命文学”论争 “革命文学”之辩 “醉眼”中的朦胧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二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讲 《三闲集》序言 艺术与社会生活(节录) 死去了的阿Q时代 谈现在中国的文学界 请看我们中国的DonOuixote的乱舞 ——答鲁迅《“醉眼”中的朦胧》 “除掉”鲁迅的“除掉”! 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批评鲁迅的《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阿Q与鲁迅 “眼中钉” 周伯超致鲁迅 2 鲁迅与田汉之争 鲁迅与田汉 答《戏》周刊编者信(节录) 调和 ——读《社会月报》八月号 田汉致鲁迅 田汉致《戏》周刊编者信 3 鲁迅与廖沫沙之争 廖沫沙误伤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节录) …… 伍 有关中西文化的论争 陆 与高长虹、顾颉刚等人的短兵相接
序言
《一个都不宽恕》199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初版。因当时跻身于畅销书排行榜前列,陣即遭到盗版(起码有两种盗版本);又因为盗版书错字超标,遭到了某读书周报的酷评,使我精神物质两败俱伤。不料14年之后,本书又有幸得到修订再版的机缘,作为编者,自然会倍感欣慰。 “一个都不宽恕”这六个字出自鲁迅遗嘱式的杂文《死》。鲁迅在留下七条遗嘱之后接着写道:“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间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显然,鲁迅素来不认同这种“勿念旧恶”的“恕道”,主张“拳来拳对,刀来刀挡”的“直道”。他认为人被压迫,且退让到无可退避之地的时候,反抗和斗争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同样在杂文《死》中,鲁迅谆谆告诫他的读者——“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这也就是说,宽容的对象中,不应该包括那种一方面贻害于人一方面又骗以“宽恕”美名的伪善者。鲁迅的上述主张,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吴越地域文化的明显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启示。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中庸》第十三章 的注文中提出过“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见解,被鲁迅引用到《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著名的战斗檄文当中。明末浙江籍佥事王思任所说“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这句话也使鲁迅十分欣赏,并因身为越人而引以为荣。
文摘
插图: 我在二月四日的《晨报副刊》上看见式芬先生的杂感,很诧异天下竟有这样拘迂的老先生,竟不知世故到这地步,还来同《学衡》诸公谈学理。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所以,决用不着较准,只要估一估就明白了。 《弁言》说,“籀绎之作必趋雅音以崇文”,“籀绎”如此,述作可知。夫文者,即使不能“载道”,却也应该“达意”,而不幸诸公虽然张皇国学,笔下却未免欠亨,不能自了,何以“衡”人。,这实在是一个大缺点。看罢,诸公怎么说: 《弁言》云,“杂志迩例弁以宣言”,按宣言即布告,而弁者,周人戴在头上的瓜皮小帽一般的帽子,明明是顶上的东西,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评提倡新文化者》文中说,“或操笔以待。每一新书出版。必为之序。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顾亭林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其此之谓乎。故语彼等以学问之标准与良知。犹语商贾以道德。娼妓以贞操也。”原来做一篇序“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便有这样的大罪案。然而诸公又何以也“突而弁兮”的“言”了起来呢?照前文推论,那便是我的质问,却正是“语商贾以道德。娼妓以贞操也”了。 《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之商榷》中说,“凡理想学说之发生。皆有其历史上之背影。决非悬空虚构。造乌托之邦。作无病之呻者也。”查“英吉之利”的摩耳,并未做Pi。。fUt。,虽曰之乎者也,欲罢不能,但别寻古典,也非难事,又何必当中加楦呢。于古未闻“睹史之陀”,在今不云“宁古之塔”,奇句如此,真可谓“有病之呻”了。 《国学摭谭》中说,“虽三皇寥廓而无极。五帝招绅先生难言之。”人而能“寥廓”,已属奇闻,而第二句尤为费解,不知是三皇之事,五帝和招绅先生皆难言之,抑是五帝之事,招绅先生也难言之呢?推度情理,当从后说,然而太史公所谓“招绅先生难言之”者,乃指“百家言黄帝”而并不指五帝,所以翻开《史记》,便是赫然的一篇《五帝本纪》,又何尝“难言之”。难道太史公在汉朝,竟应该算是下等社会中人么?
ISBN9787511500472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陈漱渝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