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词入门 97875325552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读词入门》从最基本与必备的词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并力求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为说明问题,几乎每一章节,都举出实例,释疑解难;关键处还附详细表格,化繁为简。要之,知识含金量高,一本在手,阅读古诗文的困难便能迎刃而解,是这三《读词入门》的主要特点。 愿该书能成为您打开传统文化殿堂之门的金钥匙。
编辑推荐
《读词入门》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一 什么是词 二 词的起源和流变 三 词的格律 (一) 词调和词牌 1.词调是怎么来的 2.词调是怎么定名的 3.同调异名和异调同名等 4.词调和字数的关系 5.单调、双调和三叠、四叠 6.填词者是怎样选择词调的 (二) 词的用韵 1.词韵的分部情况 2.词的押韵方式 (三) 句式和平仄 1.什么是平仄 2.词句的平仄格式 3.词字跟四声的关系 (四) 词的对仗 四 “词”的语法特点 (一) 词的活用 (二) 成分的省略 (三) 词序的变化 (四) 一字逗 五 词的用典 (一) 用事、用句、用词 (二) 明用、暗用、正用、反用 六 词的章法举隅——开头、过片、结尾 七 词集、词话、词谱 (一) 词集 (二) 词话 (三) 词谱 结束语
序言
时代已步入21世纪,明智而有远见的现代人,愈发意识到,在搞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应当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料,以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增长智慧,那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多一种拼搏奋斗的资本与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接触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能够读通读懂古诗文,然而这又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道理很简单,我们的语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其内部要素,诸如语音、词汇、语法,起了变化;而先哲们创制的不同文学样式,诸如小说、诗词曲等,历经嬗变,也形成了各自固定的规范。这些无不成了今人阅读古诗文的拦路虎,甚或每每令人望文生畏。
文摘
一、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诗体。初起时,它本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所以又称“曲子词”。 词是诗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普通所谓“旧体诗”。旧体诗,特别是其中的“近体诗”,格式只有那么几种,字数、句数、平仄、用韵方式都是相当固定的。而词就复杂多了,每一首词都属于一定的词调,每个词调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格式。光是它那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就跟近体诗显然不同。这是因为词和诗不一样,诗不一定配乐,即使配乐,也都是先有了诗,然后再按诗配乐。也就是说,诗与乐的结合,只是以乐迎合诗,因此诗仍可保持原来整齐的格式,不必去迁就乐曲。但是,词则不同,它一般都是先有了乐,然后按乐填词,因此它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要受到乐律的影响。乐谱多种多样,词的形式也就跟着千变万化,形成各种不同的词调,如《浪淘沙》、《蝶恋花’》、《沁园春》等。 如上所述,每一种词调按照各自依据的乐谱,大体上都有一定的格式,但这种格式在开始时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们据谱填词,他所要求的,也只是合情、易唱、顺耳而已,无需苛求每个地方都字切句合。正如我们今天对歌曲中的每一个节拍,可以唱一个字音,也可以唱二个或多个字音;反过来几个节拍既可以唱几个字音,也可以合唱一个字音。同样,作者在填词时虽按乐谱填写,但在某些音节上,可以你多填几个字,我少填几个字,在个别音律不吃重处,还可略变一下平仄韵律,使演唱时仍能悦耳动听。这样一来,词调也就更加多样化。早期的词,往往一调数体,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宋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诗人本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作诗而不在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睬曲谱,只按前人已经填了的某调,一字字、一句句地照填下去,“依样画葫芦”——你叫《更漏子》,我也叫《更漏子》,你开头三字的格式是“仄平平”,我也照填“仄平平”。这样一来,格式反而固定了、严格了。明清两代更有人归纳旧词,厘定词谱,使填词者有所依据。于是词便成了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一种格律十分严格的诗体。
ISBN9787532555239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陈振寰
尺寸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