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泽谕吉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代化的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福泽谕吉精读》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国家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福泽谕吉精读》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十九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作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全球化”处境等问题。
编辑推荐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东亚·思文丛书 目录
中文版序
序为何现在要阅读《文明论概略》
《文明论概略》第一部
一、文明:日本的课题(其一)
精读一:《绪言》
(一)以“文明”为主题的文明论
(二)与异文明的接触及文明化的渴望
(三)“一身二世”的经验与侥幸
二、文明:日本的课题(其二)
精读二:第一章 《确立议论的出发点》
(一)为何“议论”成为议题?
(二)以“文明”为本位的议论
(三)激进主义文明论的成立条件
三、日本文明化的基本设计
精读三:第二章 《以西方文明为目标》(一)
(一)文明是相对而成的
(二)由文明论划分的世界:文明与野蛮
(三)文明化的第一阶段:野蛮状态
(四)文明化的第二阶段:半开化状态
(五)文明化的第三阶段:文明状态
(六)日本文明化的战略
(七)外在的文明与内在的文明
(八)人民精神的文明改革
(九)文明社会,“多事”的世界
(十)专制的国家:支那论
(十一)日本:权力与权威的二重性
(十二)历史的侥幸
四、文明论对“国体论”的批判
精读四:第二章 《以西方文明为目标》(二)
(一)国体论的解构
(二)绝对国体观之解体
(三)何谓“国体”的断绝?
(四)政治体制变革的可能性
(五)血统与“国体”的连续性
(六)必须护持的“国体”是什么?
(七)耽溺于旧习中
五、文明的社会与政治体制
精读五:第三章 《论文明的本质》
(一)与文明相对的语汇
(二)文明是什么?
(三)文明要求特定的政治体制吗?
(四)是针对耽溺思考的批判吗?
(五)经验主义批判的原则
(六)合众政治的现状
《文明论概略》第二部
六、一国之所以为文明
精读六:第四章 《论一国人民之智德》(一)
(一)一国之人所呈现的智德
(二)以一国为范围来思考的方式
(三)一国的发展阶段与一国的志向
(四)由整体而观一国之人心
七、一国之文明化与历史的看法
精读七:第四章 《论一国人民之智德》(二)
(一)关于“形势、时势”两个词汇
(二)所谓“史论”之历史言说
(三)对历史而言英雄是什么
(四)孔孟不知时势?
(五)批判儒教的意义
(六)楠公果真时运不济?
(七)时势就在人心
八、文明论的社会动态史——智力与众论
精读八:第五章 《续前章》
(一)何谓众论
(二)言论的动态史——以维新史为例
(三)智力与专制间之拮抗
(四)智力与众论
(五)开口发议论
九、文明的智慧和道德——智德的重构
精读九:第六章 《智德之辩》
(一)智德的重构
(二)智·德的区.分与重构
(三)道德主义批判
(四)日本的当务之急是智慧
(五)智失去了德之后盾
十、作为目标的文明社会——智力所当推行的社会
精读十:第七章 《论应推行智德的时代与场所》
(一)文明化的“时”与“地”
(二)反文明的·反智的社会
(三)人智发达的光景
(四)独立人民与政府——激进自由主义(radicalliberalism)
(五)情谊的社会与规制的社会
《文明论概略》第三部
十一、日本文明的批判——权力偏重的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精读十一:第九章 《日本文明的由来》
(一)西洋——日本的比较社会论
(二)权力偏重的社会
(三)日本文明只有两种元素
(四)日本无国民
(五)日本之意识形态批判
十二、一国的独立与文明化——后进国文明化论
精读十二:第十章 《论自国之独立》
(一)独立是日本目前的课题
(二)日本当前的文明化
(三)休憩中的人民
(四)关于国体论·臣民统一论的批判
(五)基督教与先进国家的现实
(六)近代国家与战争
(七)日本所面对的病症=所谓“困难之事”
(八)内外权力之不平等
(九)国际外交上遭受差别待遇的实况
(十)以独立为目的、以文明为手段
结语《文明论概略》与我们该重新审思的课题
后记
反思“脱亚入欧”的文明史观
《劝学初篇》与《文明论概略》 序言
福泽谕吉所著《文明论概略》一书,已经被公认为近代的古典。岩波文库致力于编修古今内外的典籍,所精选的百册经典之中,《文明论概略》总是居于上位。若不提及此书,则无法谈论日本近代,尤其日本的近代化。若将日本的近代化视为文明化(即西洋文明化),那么《文明论概略》便可以说是近代化的法典。这本书恐怕正因为被当作近代化的法典,才会被翻译为中文及韩文吧!
我之所以会对此书展开精读,用意并非为其再添一层近代化之法典的色彩。这个工作已经在丸山真男手上完成(氏著:《读》,东京,岩波新书)。丸山视《文明论概略》为古典而进行阅读,令他的著述充满关于“近代”之教养主义式的谈话。我并未将此书当作古典来重读。那么,我究竟为何、又是如何重读距今约一百四十年前的日本近代黎明期之著作《文明论概略》的呢?我着手对此书进行重读的时间是2001年,正当福泽辞世后百年。我试着把这部书回归它问世的时间点——即1870年代的日本——然后再进行阅读。
1870年那个时代,日本甫经明治维新,开始迈向近代国家的道路。但是日本对于究竟要如何形成一个国家,还在摸索,也还未确立方向。十九世纪后期,先进国家的帝国主义性格日益强固,日本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承受列强的压迫,一方面必须形成独立的国家。那是一个日本无法确定自己能否成功晋升为独立国家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福泽描绘了日本文明化一近代化的蓝图。他清楚地指出:日本的文明化必须以西洋的近代文明为准则。福泽写作该文明论的历史意义,在于明确地将近代日本文明论之国家策略规定为以西洋先进文明为典范的文明化一近代化。在这个基础上,他讨论何谓文明,探究文明社会的内容,订立迈向文明化的对策,也描绘出文明化的蓝图。 后记
如同我在本书《绪言》所提到的,我开始精读《文明论概略》的时间是福泽谕吉去世后的第一百年,即二〇〇一年。这一年也正是本居宣长(译注;江户肘期著名的民族主义“国学”思想家、学者)去世后的第二百年。他们两人都与近代日本的形成息息相关,也同样值得我们重新阅读与思考。随着世纪的转换,世界也产生着重大的变化,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重新阅读他们的著作!,也就等同于阅读日本近代的发展过程,为即将来临的新世界预作准备。在日本近代黎明期的著作《文明论概略》为日本的文明化做了充满逻辑性的设计,我在精读的过程有如重新思索了一九四五年为止的日本近代之实际过程。这样的阅读和审思,是我们面对二十一世纪提出规划时,不可或缺的过程。
我在重读《文明论概略》的过程中,其间也陆续在各个市民讲座或研究会及大学课堂上报告我的阅读结果。我一直保持着兴高采烈的态度在进行精读《文明论概略》的工作。我总是告诉市民与学生们,很希望能把自己这份兴致能与他们共享。我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对《文明论概略》的精读保持。这么高度的兴致。最初,我只是把它踉内藤湖南踉柳田国男的著作一样,当作是我的“近代知识考古学”系列工作之一,单纯地试图进行内容的分析。但是在精读的过程中,我不再只是分析文本,反而被文本吸引进去了。仿佛是重新发现了《文明论概略》这个文本一般,感到十分兴奋。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呢?福泽的文本并没有改变,只是我之前没有读透罢了。 文摘
脱离后进亚洲诸国的思维,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冒生出来的,而是在文明理论本身找到理论基础而进一步发展的。那么,福泽的文明论如何在世界地图上着色呢?
如今在判断世界各国的文明程度时,通常以欧洲诸国及
美国为最上等的文明国家;以土耳其、中国、日本等亚洲诸国为半开化国家;以非洲、澳洲等为野蛮国家。这样的区分已成为世界通说,不单单只有西方诸国自诩为文明,连被判定为半开化或野蛮的地区,也服膺这个说法。这些地区的人民甘愿接受半开化、野蛮等称呼且不以为辱,没有人敢夸耀本国的情况以为胜于西洋诸国。(25~26页)
当然,这种区分法本来就是按照西方文明国家的立场与思维来划分的——视欧洲国家为具备最高文明的地域,再把亚洲、非洲及澳洲等国家,个别判定为半开化的、野蛮的地域。福泽指出,这种划分法竟然是“世界通说”,它不仅在西方国家通用,连半开化或野蛮地域的人民也无异议接受。不仅如此,他还指出“明了事物之理”的知识分子,反而因为“对自己国家的情况了解得更透彻,而更深刻体会到自己远不如西方,忧之患之,于是或开始学习西方国家,或思发奋图强以与西洋并驾齐驱。这个问题在亚洲,仿佛成了知识分子的终身之忧。”(同上,26页)
基于西方产生的文明论式来区分的世界文明地图,在十九世纪中后期逐渐扩及东亚地域,日本、中国,都受到这样的观点所制约。因此,当不属于西方文明的地区要讨论文明论或文明化时,都必须经过一个步骤,就是承认西方的文明论,并按照他们对世界的区分来理解世界。这“整个世界的通论”不只在西方地区通用,连非西方地区的人民也无异议地接受这一事实。然而,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世界的人民为什么会接受这么偏颇又不公平的区分法呢?对于这个疑问,福泽所提出的答案是,世界的人们亲眼见到这。‘清楚又明显,且无法否认的证据”的缘故。
ISBN | 7302203369/978730220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子安宣邦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