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的全球化 978756144473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的全球化》内容简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美国米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充满了躁动和喧嚣。这个时划的美国,刚刚经历过前一个世纪的工业现代化发展,强大的经济力量已经位居世界之前,但二战结束后的创伤体验还没有消散,同时民权运动伴着冷战和越战接踵而来,意识形态的修复和重建怎么也赶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于是精神的空虚和迷惘让美国的年轻人越来越怀疑世界,虚无、叛逆、自我否定和对自由的向往成了他们的精神印记……。
编辑推荐
《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的全球化》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王维倩,女,四川内江市人。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文学学士。现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和英语教学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5-2006年获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赴加拿大留学半年。曾荣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常州市“巾帼建功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 主要研究英美现当代文学,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多丽丝·莱辛、托尼-莫里森等重要作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已在《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界》核心期刊上发表《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性》等相关学术论文。在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已完成《寒山与“垮掉的一代”禅宗精神的契合》等数篇相关学术论文,并已在《苏州大学学报》《外语研究》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出版了译著“美国现代诗歌鉴赏》,主编《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等四部教材。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研究”并圆满结题。目前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研究与实践”。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垮掉的不仅仅是一代 一、“垮掉的一代”的含义 二、“垮掉的一代”与嬉皮士 三、民权运动与青年亚文化 四、反传统与青年文化革命 第二章 新教伦理的衰落 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 二、新教伦理的衰落 三、中国青年劳动伦理的转变 第三章 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 一、政治风气的转变 二、文化革命 三、性的问题 四、先锋艺术:“垮掉的一代”与嬉皮士之间的桥梁 五、“垮掉的一代”与嬉皮士 六、生育高峰期的一代 七、黑人青年的暴力问题 八、青年亚文化 小结 第四章 法国和英国的文化革命 一、法国“五月风暴” 二、英国的文化革命 第五章 “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的共同点 一、禅宗 二、致幻剂 三、摇滚乐 四、性解放 五、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第三世界无产阶级领袖的崇拜 小结 第六章 六十年代的创痛 一、女权主义运动 二、种族问题 三、犯罪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文摘
根据1968年美国和欧洲的学生运动以及日本的新新人类来看,是否一个社会具备了某些条件就会产生美国、法国和日本那样的垮掉青年?这类青年刚开始往往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政治半开放的社会中。在这种社会里,人们能够较为安全地寻求到肉体的解放。反之,在很富裕而又信仰伊斯兰教的沙特阿拉伯,就无法产生垮掉青年。纳博科夫笔下的像林妖一样的小美女洛丽塔在极地周围的爱斯基摩人中就不会有,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也不会有,她只会生长于繁华的大都市,产生于后工业社会而不是农业社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其军事力量强大,起义和革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政治氛围仍然很压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和欧洲都不可能真的要打一场像巴黎公社那样的街垒战,在高科技时代,手拿砖头的人民肯定不是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的对手。当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革命性质本来就和巴黎公社的阶级革命性质不一样,也不用再来一次真刀真枪的街垒战。这样的国家缺乏真正有效的精神理念和政治凝聚力,物质生产过剩,第三产业发达,消费是发展经济的首要因素,年轻人和父辈之间持有不可沟通的看法,传统道德是青年新生活的阻碍。市场经济文化提倡个人主义,年轻人越来越不关心政治,他们以自己的选择品味来显示自己的个性,仅喜欢娱乐和体育而已。主流教育与青年格格不入,当青年们的迫切期望超过了现实的改变速度时,往往就会把颓废绝望的情绪以堕落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习俗、道德、性的变革,最终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也会在一些繁荣的大都市率先出现时髦一族。
ISBN9787561444733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维倩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