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丛考(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丛书) 730602111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本书作者曾宪通1959年毕业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在古文字学研究室当助教,主要从事汉语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容庚、商承祚先生治古文字之学,研究方向为战国秦汉文字。 本集大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偏重于文字考释;后一部分则侧重于文献训读。但文字考释和文献训读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很难截然分开。集中所收论文由于时间跨度很长,这次收编时只做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性处理,基本上仍保留着发表时的原貌。有些相关问题的论述如前后有出入,则以后出的文章为主。某些需要补充的材料和意见,一般在相关的行文或注释中用括号内加[编按]的形式略加说明;某些牵涉面较广的问题则在篇末用“编后按”和“编校后按”加以申述。“附录”二篇的材料虽然时代较晚,但也有来自古代墓葬出土的文本,属于广义出土文献的范围。文本中有关的疑难字虽不属古文字,但却是试着用考释古文的方法进行考证的,其实也与本书主旨有关。 为了对古文字和出土文献进行语言文字学的本体研究,曾宪通及同事在平时研习和治学的过程中,比较自觉的强化用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和文化学的意识去审视出土文献,并形成若干专题,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探究,先后完成了若干专篇,并结集出版。
作者简介
曾宪通,1935年1月出生,广东潮安人。主要著有《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曾宪通学术文集》,合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 1955年秋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59年夏本科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长期担任容庚、商承祚教授助手,从事汉语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5年起任中文系教授,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汉语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学术专长为汉语古文字学,专攻战国秦汉文字。
目录
总序 谈“文”说“字”话源流——兼谈“耒”字的流变 释“凤”“皇”及其相关诸字 说繇 从曾侯乙编钟之钟虡铜人说“虡”与“黹” 楚文字释丛 楚帛书文字新订 战国楚地简帛文字书法浅析 三体石经古文与《说文》古文合证 敦煌本古文《尚书》“三郊三逋”辨正——兼论遂、述二字之关系 “亯”及相关诸子考辨 去盍考辨 从“子”字族论及字族的研究 古文字资料的释读与训诂问题 宋代著录楚公逆钟铭文补释 吴王钟铭考释——宋·薛氏《款识》“商钟四”新解 吴王光编钟铭文的再探讨 关于曾侯乙编钟文的释读问题 《周易·睽》卦卦辞及六三爻辞新诠 《周易·离》卦卦及九四爻辞新诠 包山卜筮简考释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与帛画之解读 秦骃玉版文字初探 睡虎地秦简日书《岁》篇疏正 试论银雀山汉墓竹书《孙子兵法》 居延汉研究二题 容庚先生和他的颂斋藏器 明本潮州戏文疑难字试释 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之语言学考察 后记
ISBN7306021117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曾宪通
尺寸16开PagesPer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