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第7辑) 753331180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内容简介
《藏书家(第7辑)》包括藏书忆往、书林一叶、版本谈故、藏书讲座、域外书情等栏目,文章有:我珍藏的一本小书,残书小记,清刻本的鉴赏与收藏,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盛衰,东京淘书记等。
媒体推荐
编后记 冬去春来,现每年暂定出版两辑的《藏书家》今年“春季号”又要问世了。照常例,编者首先要介绍本辑刊出的文章。但本辑编者就不拟面面俱到、老生常谈了,而只想简单谈谈王英志先生《我珍藏的一本小书》一文的组稿经过和读后的感想。二十年前,编者到苏州大学参加“清诗学术研讨会”,有幸与王先生结识,一见如故,还曾借用他的自行车沿运河浏览考察苏州的风光民俗呢!如今他已成为知名的清诗特别是袁枚的研究专家,而编者适司《藏书家》编辑之职,于是便向他约稿,于是便有了《我珍藏的一本小书》。王先生把“一本小书”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路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南针意义”,“将永远把它珍藏下去”。编者想,王先生的“一本小书”其实是有普遍意义的,普天下读书人有类此经历者大概为数不少;一本书或几本书,对某些有成就的知识分子成为其学术思想的启蒙者或成为其人生转折点的重 要因素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因此,与其让这些意义非同寻常的一本书或几本书珍藏在书柜中,珍藏在记忆里,还不如把它(它们)和那段难忘的经历公之于众,让广大读者去品味,去体验,去借鉴,会有更大的社会意义。王英志先生的文章是撷取其读书生活最刻骨铭心的一个片断,而戈锋先生的文章则是一位与书相伴终生的老人为我们展开了他买书、读书、藏书活动的长卷,成为半个世纪中国人读书生活的缩影,也很值得一读。 另外,再推荐一下本辑的几篇淘书文章。这些书迷不管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不管是旧籍还是新书,都淘得津津有味,自得其乐。虽然他们所淘的所谓“孤本”、“善本”是过去某些藏书家所不屑一顾的,但重要的是他们的淘书志向、心态和乐趣。编者与他们同是“淘书一族”,心是相通的,还由此联想到在济南数十年的淘书的经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包括六十年代后期),济南的古旧书市场虽不能与京、津、沪、宁等地相比,但也颇可观,不仅院西大街(现泉城路)公营古旧书店缥缃满架,就连大观园、新市场、国货商场、西市场甚至山水沟、南门一带,也遍布大大小小的旧书店、旧书摊,其中明清刊本仍唱主角,民国间旧书更俯拾皆是,编者“藏书”的家底,几乎都是那个时期在那些地方淘来的。经过十年文化“浩劫”,古旧书被当做“四旧”或焚或毁,所剩无几,其属漏网幸存民间的古旧书自然成为爱书人追逐的 对象。更有甚者,从前不被重视的古线装书和民国间旧平装书近十多年来竟堂而皇之成为拍卖场的新贵。如今,古旧书虽然少了,身价也高了,但在全国各地仍有书可淘。即使在济南,虽 然公营古旧书店由于地处偏僻、货源枯竭而风光不再,但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英雄山文化市场、儿童乐园内的旧书摊前仍人头攒动,淘书者依然流连忘返。当然,现今旧书摊上的古旧书的质和量,都远不能同“文革”前相比了。也因此,今后的《藏书家》仍要继续刊出各地独具特色的淘书(包括怀旧)文章,也希望继续得到同好的大力支持。 自《藏书家》第1辑问世以来,承蒙老、中、青学者、藏家和广大读者厚爱,来稿支持、来信鼓励者纷至沓来,更使编者树立和增强编好《藏书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也感受到新知识匮乏,目光短浅,需要加强学习,增广见闻。去年十月底,编者有幸参加在绍兴举行的“古越藏书楼创建百年”的纪念活动,对“开放的藏书楼”的化私为公、为广大民众服务有了新的认识,而参观新建的现代化的绍兴图书馆也更感受到国家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会后,承友人帮助,终于登上了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前二次游览天一阁皆望楼兴叹),不禁缅怀前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藏书家》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在茫茫书海中,如一滴水珠,如一朵浪花,但它毕竟是时代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如它能前继古人,利于当代,后启来者,就将不辜负历史使命。使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须努力。
目录
藏书忆往 我珍藏的一本小书王英志 “苦行僧”与藏书戈锋 书林一叶 来燕榭书跋(续五)黄裳 残书小记范景中 版本谈故 关于《唐女郎鱼玄机诗》黄永年 吕无党抄校本《金石录》王世伟 《两般秋雨盒随笔》与《两般秋雨续随笔》来新夏 朱印本《城东唱和词》——苹楼藏书琐谈之二涂宗涛 温肇涵章炳麟《小学答问》篆文初印本温肇忻 藏书讲座 清刻本的鉴赏与收藏林夕 雪泥鸿爪 潘景郑题识的《四部丛刊续编草目》柳和城 寂寞丛书楼韦明铧 翁同稣与常熟藏书家曹培根 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盛衰吴景文 藏书访古日记——苏州之行(续)韦力 建国初的“救书”运动徐雁 倒霉的出版家辛德勇 书海披沙 快炙背而美芹子——珍本杂志脞谈谢其章 云南喜得麻沙本官桂铨 在广州淘革命历史文献罗仁忠 东京淘书记张谦 马来西亚淘书记淮茗 读书偶得 《书衣文录》的文献学价值周国林 域外书情 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日本汉籍书志沈津 编后记
文摘
书摘 此集余箧中旧有一本,系洞庭葛香士藏书,少后印。近收得汪日祺读书堂诗稿本,乃检此集,见日祺名俱已剜去,是雍正三年以后印本也。卷二十三喜青宫再建诗亦剜去,是此书刊成 未几,康熙五十一年,再废太子,即有削板重印之本矣。会见古书店架上有此初印本,都无所失,遂请孙估实君为余易之。书至之日,漫书数语于此。可知板本之事,亦正难言。虽一清人别集,亦颇有关涉也。然竹坨与梅里祁氏及朱朗谐诸子往还诗文都未削去,是时代少远,渐无避忌,不徒竹坨笃于风义也。己亥清明前五日。黄裳记。 《曝书亭集》后印本往往失去竹坨小象,此本独存,可珍重也。尝见汪钝翁全集,前亦有一象,为名手鲍承勋所镌,亦难得。清初名集近来不为人重,传本亦湮没殆尽,是可*已。己亥二月尽日,雨不止。闲坐来燕榭中漫书。 顺治冠生堂刻《吴越诗选》中有竹坨诗不少,皆早年作不入此集者。朱朗谐云,先文懿与文恪相公有一日之雅,尝传辛丑之岁,先文懿应召过秀州,停舟相访,而文恪相公以赎带服于典质之家,移时方出。其廉洁若此。今诸孙贫乏,无糊口策,而复矫然自立,不与世事,为禾城之冠。凡此皆可与此集相证,竹垞、朗谐固生死之交也。己亥清明后二日,雨窗。 “十年不对乡间竹,坨北坨南思杀人。输与君家行看子,一翦占断小园春。” “吾堂张生达者流,衡山游罢华山游。垂畅左肘休言怯,拄杖才须到上头。” 张劭博山《木威诗钞》六卷,乾隆水明楼刻,竹垞有一书二涛,兹据原本补之。癸卯四月廿六日,黄裳。 今日过市,于朵云轩得竹坨行书诗轴,即录东川侍朗夜过诗之一,在集二十一。书于罗纹笺上,新若未触。按集二十二迄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竹坨年已七十八,作书时或更晚,笔墨犹甚丰腴。朱十虽不以书名,然雅致非常,流转亦稀,可重也。乙巳九月廿五日,黄裳记于来燕榭中,时容洁十岁生日。 《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叶儿乐府》,《笛渔小稿》十卷,先生子昆田撰。康熙刻。十二行,二十三字。白口,左右双边。康熙戊子潘耒序,康熙五十三年查慎行序,又原序。小像,龚翔麟赞。目录。收藏有“徐恕”(朱方)、“江夏徐氏文房”(朱方)、“曾归徐氏彊侈(朱长)、“九峰旧庐珍藏书画之记”(朱长)。 严石溪诗稿我的藏本购自杭州的古旧书店。严宝善先生一向笑我买残书和破书,但他对此残本似较为看重,被录入了他的毕生之作《贩书经眼录》内。书中写道:“存卷三至五。因无首卷,故撰者、刊刻人及卷数皆不可考。《四库》未收。据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载:‘《石溪诗稿》四卷,明如皋严怡撰。万历间刊。’此存有卷五,孙氏作‘四卷’有误。……是书罕见,惜不全。’查全国善本总目,此书确实传本不多,不过,作者、卷数和刊刻人,著录得一清二楚:严怡撰,明万历五年刘效祖刻本,全书共六卷。闲读这三卷残书,果然见有一些违碍之处。《悲王生》一诗记一大力士,名叫王邦直,膂力绝人,用的马上刀,重五十斤,步下刀,重六七十斤,能于两指上举人。可惜遇靼贼蛮斗了一场,结果身死无功。诗的首句就是“胡虏如大鱼,矫矫时陆梁”这样令清廷朝臣刺目的字眼。另外像“星象喜占胡虏灭,鞠华愁傍战场开”、“捷书昨夜报虏退,燕乐可以知明廷”之类的句子,恐怕都是让作者的书在身后遭禁的原因。又,王渔洋评选的边仲子集中有怀严石溪的诗,并附有石溪本人的三首,刊于康熙三十九年前后,说明在那时《石溪诗稿》还未成为销毁之物。 日新园诗钞清人刘沛撰,乾隆年间刊本,扉页上题“宣城梅雪坪、恕漪先生论定”,下题“本衙藏板”,在下方钤一白文大方印“玉隅阁藏书记”,当为主人自家印信。书按诗体划分,不标卷次,只是页码自为起讫。根据目录来看,全书应为七卷,订为两册。此册存五古、七古、五律三卷,合为一册。前面为梅庚的大字序言,接着就是诗钞的全部目录。我对于刘沛的情况,毫无所知,所看重的只是集内与梅庚交往的几首诗,尤其是卷首梅庚的序。梅庚是梅清的弟弟,也是有名的画家,序的落款为康熙五十二年,其时,梅庚大约已有七十五岁左右。开头一句便是“吾乡多抑郁悲苦之士,无所发抒每以诗自豪”,由此似可窥见先生晚年的心境。集中有涉及到吴去尘墨一事,在目录中的五言排律下还有“詠墨十八韵”。自明以降,安徽制墨名家辈出,此篇或有史料可供钩稽,遗憾的是这册残卷没有五言排律,也不知道在何处能找到它。 竹庄诗草黔中傅玉书(字素馀)撰。六卷,为编年诗。贵州皮纸印,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从刊刻风格推断,似为乾嘉间印本。我对这位作者并不了解,之所以引起兴趣,是因为卷五《书明处士杨静庵先生园居遗迹》一诗后的附录,它们是:静庵居士《石赞》、韩文举《春日章邱道中过杨静庵先生西园》二首(万历七年)、张自慎《宿静庵先生故园》二首(万历十年)、《赠静庵隐居杨先生园居》效陶体四首(万历五年)。因为友人参加编辑《全明诗》的工作,我想这几首诗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关于傅玉书其人,除了集中所透露出的一点消息外,较详细的资料见于宣统年间陈田为莫庭芝、黎汝谦编辑的《黔诗纪略后编》所写的诗人小传。在这部书中,傅玉书的诗入选较多,共一百首,其中有二、三十首见于这册《竹庄诗草》。而小传还用双行小字过录了竹庄与犹酉樵论文书,正可与《诗草》卷一中《与犹酉樵论丈五首》互参对读。他对于同乡刘养园兄弟的推奖可在他为刘启秀《养园诗稿》和刘启华《历陵游草》所作的序中略见一斑。他最受黔人景仰的是他在罢官之馀,闭关却扫,孜孜砣砣编辑的十二卷《黔风》(有乾隆精刻本)。许多黔人道诗没有湮没在荒墟遗壤、蛮烟瘴雨之间,全赖他的开创之功。他生活在乾嘉年间,可能也是贵州甕安诗派的领袖。尽管这一诗派没什么名气,但在当地却有不小的影响。傅玉书传世的著作,除了陈田所述《竹庄诗文集》、《读书拾遗》、《象数蠡测》、《卦爻蠢测》、《汉诗笺》、《桑梓述闻》、《黄平州志略》之外,还有《鸳鸯镜传诗》,写于乾隆三十九年前后,演明季忠烈杨左诸公后人之事。其自序落款为“筠墅老人”,这是他的又一别号。刻本刊于光绪年间,有他的曾孙傅达源的跋,其中有云:“先曾王父生平著述,经卢南石、吴白华、钱箨石、翁凤西诸巨公所刊布者,曰《竹庄四书文》,曰《古今诗赋文钞》,曰《桑梓说》。其属吾邦文献经仪征相国所鸠镌者,曰《黔风旧闻录》,曰《黔风鸣盛录》。兵燹板悉烬。其历为达源所宝藏者,曰《五经四子书拾遗》,曰《象数蠢测》。《鸳鸯镜》亦其一也。”这里的《桑梓说》即《桑梓述闻》,曾见光绪戊戌戎州刊本,书中除了记其乡贤事迹外,也言自家事。例如,录有他的父亲傅龙光的《甕安县赋》和邵晋涵写的傅龙光墓表,也录有他本人的《龙门坡修筑记》等文。傅达源的跋中没有提到竹庄先生的诗集,因此陈田所谓的诗文集四十馀卷,大概从未刊刻过,《黔诗纪略后编》所选的一百首诗很可能依据的是写本,其中《读汉书》一诗就比我手边的这部《竹庄诗草》中的少了两句。我的这个本子从卷一起至卷女止,无序无跋,无从判定是否全书,但总觉得是早于四十除卷本之前的一个刻本。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想、一种看书的直觉。其实,遇到这样的书,往往很难裁决。《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目录》所收的两部龚鼎孳的《尊拙斋诗集》就可作为这类的例子,著录均为四卷,其实都是残书,全书应为六卷。 《唱和词》距今已有近八十年历史,由于是个人雕版刷印以馈赠亲友的作品,属非卖品,当时的印数就很有限,加上又是雕版完成后试印的朱色印本,其印数就更加屈指可数了。我所藏的这一本,书皮有作者兼刻印者张祖廉的亲笔题辞,是他以自己仅存的一本赠予琅邪居士的,故嘱其“善宝之”;当时就已很罕见,今天,要想再找一本有张祖廉题辞的《唱和词》朱印本,几乎是不可能了。因此,自认为我所藏的这一本弥足珍贵。再检各种书目,尚未发现有著录此书的。 《唱和词》两位作者的简况是:吴昌绶(?—1918年前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伯宛,室名双照楼,清光绪三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民国后曾任司法部秘书。著有《松邻遗集》(1921年刻本)、《梅祖盒杂诗》、《吴郡通典备考》等传世,并辑刻有《松邻丛书》(收书二十种)、《劳民碎金》等书。他不仅是诗人、学者,也是著名的刻书家。另一作者张祖廉(1873—?),浙江嘉善人,字彦云,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次年经济特科考取知县。曾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弼德院秘书。民国后曾任陇秦豫海铁路督办。著有《长水词》、《八识田斋骈文》、《文选类韵》、《定盒先生年谱外纪》等传世;此外,他还辑印有《娟镜楼丛刻》(共收书七种。1920年嘉善张氏排印本)一部。从以上简况可以看出:《唱和词》的两位作者都是名家,为诗人兼学者,均擅长填词,也有著作传世;本书收词虽仅三十阕,但都不失为佳作,在晚清词坛上具有一定代表性,它为编纂《全清词》或“清词选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唱和词》除具有文学价值之外,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光绪年间江苏仪征的一位民间篆刻家方仰之,生前和吴昌绶、张祖廉、曹秉章等名流有交往,张祖廉赞其“妙解六书,特精摹印”,予以高度评价;但这样一位有造诣的民间篆刻家,却一生潦倒,最后仅得中寿而客死于苏州旅舍,张祖廉经纪其丧,才得以安葬。有关方仰之事迹,除这本《唱和词》之外,不见于其他文献记载。闵尔昌编了《碑传集补》,又为《唱和词》写了序,他是读过《唱和词》载张祖廉《满江红》(死便长埋)后附录《清故处士方仰之墓志铭》的,却没有将这篇《墓志铭》收入《碑传集补》,殊为遗憾!为了阐扬幽光,特将张祖廉撰《满江红》及《方仰之墓志铭》(《唱和词》第三一四页),逐写标点如下,以广其传: 满江红祖廉 仰之既殁,予以嘉平六日棹舟视窆,川塗寒雪,顾景纍欷。归读伯宛之作,辱承过誉,重增愧叹!即用石帚体报谢,且以补挽仰之也。 死便长埋,且伴此、一角好山。荒亭外、败芦残柳,扶送桐棺。飞雪漫空如掌大,冷风一径射日酸。问素车、临穴几人来,尊酒寒。虫鱼篆、金石编,散膏馥,在人间。祗翠珉题字,为表新阡。三步回头犹腹痛,频年伤逝总忧煎。剩冢边、春夜与招魂,啼杜鹃。 附录《清故处士方仰之墓志铭》祖廉 仰之讳镐,仪征人也。亡家,早年过江,千里飘萧孤寄。族系翳如。惟其妙解六书,特精摹印,故得内交世俊,方驾先民。美疚斯侵,中寿奄启,以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庚午殁于苏州旅舍。尘蜕遗委,首邱靡正,卜兹埋宅,俾妥羁魂。于是识君者,谓不可无以铭之:锲弗舍,蕲作家,学虽下,艺足多,玉一莹,春万华,郁幽宫,石不磨。 ……
ISBN7533311809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本社编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