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诗人海啸主编的《朦胧诗精选》日前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芒克、多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诗人,率先冲破旷日持久的文化“冻土”,将诗歌直面时代,指向内心。他们的集体崛起与繁衍,在中国近百年的新诗史上镂刻成了一段永恒的文化记忆。那些灿若星辰的美丽诗篇,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
经典是经得起重复的,至少,从目前的文化语境,到诗歌快车键般的随意轻怠,我们有必要重温感动,回到经典。编选《朦胧诗精选》,其实就是对目前“快餐式”阅读提供一本可以“慢”下来的读本。它的意义不在于一本诗集的问世,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让我们在诗歌中“返乡”,追寻那些渐行渐远,甚至日益模糊起来的名字,感受着我们坚持的位置,和脚下的这片土地。海啸在序言中的这段文字,阐明了编选这本诗集的初衷和意义。除了遴选出在读者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并且被各种选本及教科书不断重复的“经典诗歌”,也对那段诗歌史中,曾被各种原因所遮蔽,至今仍鲜为人知的优秀诗人和作品进行“候补性”的编选。
编辑推荐
《朦胧诗精选》:
它标志着中国一个文化时代的诞生
它见证了中国诗歌的历史变迁
它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回到那个属于诗歌的年代,让我们聆听心灵的歌唱
每一个字都是深情的呐喊/每一行诗都是心灵的歌唱/每一个诗人都是精神的寄托/而你,将得到灵魂的洗涤
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江河/多多/食指/芒克……
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媒体推荐
朦胧诗永远不可能被超越!
——著名诗评家:谢冕
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同步。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
——《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
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刚剐启程。诗歌,尤其是朦胧诗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松绑和嘴息的空间。与其称它为一种文学流派,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潮.从它开始,中国文学产生了诸多深远的改变,现在当人们总结归纳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时候,朦胧诗这样一个创作群体的精神,也成为绕不开的一座里程碑。
——《历史不会忘记朦胧诗》 目录
北岛
回答
宣告
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一切
走吧
履历
触电
太阳城札记
另一种传说
岛
岸
陌生的海滩
红帆船
迷途
黄昏,丁家滩——赠M和B
界限
古寺
走向冬天
习惯
彗星
噩梦
明天,不
雨夜
传说的继续
枫树和七颗星星
十年之间
爱情故事
你说
回声
食指
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热爱生命
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
愤怒
命运
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烟
酒
寒风
鱼儿三部曲
诗人的桂冠
向青春告别
舒婷
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呵,母亲
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
北戴河之滨
向北方
北京深秋的晚上
初春
船
中秋夜
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一代人的呼声
神女峰
致大海
悼——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
童话诗人——给G·C
四月的黄昏
春夜
惠安女子
往事二三
墙
芒克
天空
秋天
黄昏
雪地上的夜
如今的日子
阳光中的向日葵
一个死去的白天
灯
一夜之后
把眼睛闭上
死后也还会衰老
城市
这是在蓝色的雪地上
老房子
晚年
太阳落了
葡萄园
路上的月亮
多多
里程
大树
告别
致太阳
大海
……
顾城
江河
杨炼
梁小斌
王小妮
根子
方含
黄翔
哑默
徐敬亚
严力
依群
林莽
吕贵品
傅天琳
启示 序言
给诗歌做“减法”,而且必须要对列队整齐、体态统一的朦胧诗人方阵来进行一次所谓筛金拣珠般的“精挑细选”,其实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面对业已被载入“史册”,在读者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并且被各种选本,乃至教科书一再重复与强调的“经典诗歌”,在此似乎理所当然仍要保留其应当的位置。同时,对那段诗歌史中,曾被各种原因所遮蔽,至今仍鲜为人知的优秀诗人和作品进行“候补性”的编选,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无论是阅读习惯或者经验,每个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毕竟那个时代已是昨日,遥远的如同过去的世纪。
中国新诗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可能早就步履蹒跚,或者干脆已命寿终寝。而在漫长的文化河流中,在我们那条以“诗经”涓淌下来,乃至汇集成唐宋元明的汪洋波涛,不足百年的中国新诗,或日中国现当代诗歌,无疑还是一个呀呀学步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先天营养不良,堰苗助长的孩子,到了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被无端遗弃在“十字”的荒原。但诗歌毕竟是不死的“琥珀”,是我们时代必须葆有的情感动力与精神原乡。如同艾略特所说,诗人与生俱来的任务并非操作美丽的语言,而是透视美丑的根底,观察倦怠、恐怖与荣兴。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在巨大的精神创痛下,诗歌曾一度成为我们排遣心忧,缝补伤口的一剂苦药。 文摘
北岛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
北岛毕业于北京四中。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作过翻译和编辑等工作。1970年开始写作,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80年代末移居国外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等国家居住。1990年旅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担任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之后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
北岛曾著有包括《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在内的多种诗集。出版的诗集有:《陌生的海滩》(1978年)、《北岛诗选》(1986年)、《在天涯》(1993年)、《午夜歌手》(1995年)、《零度以上的风景线》(1996年)、《开锁》(1999年)。其他作品有:《波动》及英译本(1984年)、《归来的陌生人》(1987年)、《蓝房子》(1999年),散文《失败之书》(2004年),散文集《青灯》(2008年1月)。
作者 | 海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