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色:当代中国人情感实录》内容简介:作者延续她一贯的犀利、深刻、直达人心的采访风格,记述了17位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他们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或家庭,努力在都市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点生存空间。他们亲口讲述着各自的悲欢离合及对婚姻、金钱、子女等的看法,也讲述着他们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城市男女的情感与城市家庭的生活,为读者展示了当代活生生的众生相,揭示了城乡的差别、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冲突与蜕变,再现了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群体、不同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异与同,展示了人性最深处的欲动。
编辑推荐
《原色:当代中国人情感实录》以城市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当代人生百态,表现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道德观的冲突与蜕变,揭示人性最深处的欲动。中国第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女记者继《绝对隐私》之后,新推重磅力作!
无奈、麻木、沉重、压抑,每一字都在诉说真实的生活
坚韧、抗争、奉献、温情,爱又是多么的平凡和伟大
展示了“希望中的绝望,绝望中的希望”!
展现同一片蓝天下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异与同;提示人性最深处的爱的坚韧,生的顽强…… 媒体推荐
妇女解放,先不让自己受气,就要有钱,拿着钱,你欺负我,我走。
——《婚姻改变命运》
你以为城里人不抠门不算计?你以为农民才抠门算计?错了,城里人才算计呢,因为人家有东西可算。
——《活得有声有色有尊严》
哪儿能是个孩子就成博士?总得有人当厨子,博士也得吃饭,让人家当博士,你就当给博士做饭的吧!
——《一辈子最好的东西》
人家吃饭了围在桌子边,你妈趴在地上干活呢,眼前都是人家的脚,你妈这样挣钱养你们。
——《扎实的幸福》
我急疯了,眼睛都蓝了,我说你这不是丢人吗?放在旧社会也不能这么闹不是?哪儿有大老婆自己把自己撵走的?哪个大老婆不把二房当奴隶使唤,急眼了还拿大针扎?
——《谁说下一个女人会更好》 作者简介
安顿,《北京青年报》记者。自1995年8月起从事有关“当代中国人情感状态”的个案调查,出版了《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系列畅销图书,并因此被西方记者称为“中国第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女记者”。2007年起进行“一百个中国人的梦”系列采访,至今已出版《一百个中国人的梦》之一、之二中英文版。另有散文集《动词安顿》、《天堂雨》,小说《欲望碎片》、《焚心之恋》等,均为畅销书。根据原著小说《生死劫》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多个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奖,担任编剧的电影《我们》获得200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 目录
活得有声有色有尊严
她彻底明白了女人这辈子最该想去依靠的人其实还是自己,而可靠的自己要靠知识来打造。
梦也不会做?
半醉半醒的时候,他跟大伙儿说,今年,想找个别的活儿干,老在这种地方,看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慢慢地连梦都不会做了。
幸福的变与不变
儿子说,变和不变,与婚礼的繁复与简单没有关系,就像小姑身体力行告诉大家,幸福不幸福、爱不爱,和有没有结婚证没有关系。
一辈子最好的东西
她发誓一辈子不会告诉孩子这里面还有多深的渊源和恩怨,她觉得能有这孩子对她的爱和依赖。一切付出都值了,别人,爱谁谁!
时代的缺陷VS个人的美德
虽然他没能改变环境,至少还坚持独善其身。这一点和很多普普通通、忙于生计也迫于生计的小人物一样,他们的缺陷是整个时代的缺陷,而他们的某些美德,的的确确只属于个人。
明天会更好,不信也得信
这些朴素的念头,足以支撑眼下的每一天,未来,还是交给未来好了,她只要相信,明天会更好,不信也得信。
婚姻改变命运
知识能改变命运,懂得这个的时候已经晚了。婚姻也能改变命运,她在边学手艺边做杂役时,遇见了后来成为丈夫的人。
剁不断,越剁越乱
那一次,那把刀举起来又落下去,她自己就明白了。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剁断什么,剁不断,只能是越剁越乱。
婚姻里的海量
婚姻要包容,包容就要有海量,海量就能藏污纳垢,日子才能过下去。道理她明白,也亲眼看见好多人都这么过,可到了自己,就是做不到。
但愿
他写下各式各样祝福新年的话,发给他的衣食父母。写着写着,他开始高兴起来,但愿这一年真的如他祝福别人那样,能真的好起来,他能多卖几套房子,多挣些钱,他弟弟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工作,他母亲仍然能是他们陆家的媳妇但愿。
离禅最近?
馒头,当下,眼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好好干了,就对。她明白了,大概这就是禅。两代。
女人的命运不能跌进同样的深谷
人生不能是轮回,两代女人的命运不能跌进同样的深谷里,这是她目前只要有机会就对女儿说的话。
“无能”的母亲
从心理诊所走出来,她难过得连眼泪都流不出来,她觉得自己真无能,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竟是这么无能。
谁说下一个女人会更好?
自称爱上他的女孩说了,前方有更美丽的爱情等着你,就算不是我,也没关系。他觉得这不靠谱,谁说下一个女人会更好?
扎实的幸福
人和人,对幸福的要求不一样,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同,像她这么平凡的劳动妇女,偶尔带来的一些感慨,不辛酸,很温暖,不浪漫,很扎实。
不敢离婚
她是要反驳母亲的,现在跟那时候不一样了,离婚不是新鲜事,这么被一个男人欺负才叫人瞧不起。
不能释怀的过去
知道这些的那天,她独自感慨了一小会儿,想想前夫,似乎关于她和那个夭折的孩子已经是陈旧的、被撕掉的一页,而自己却抱着这点回忆永不能释怀。男人和女人。终究是不一样的。 序言
到2010年,我的记者生涯整整15年,以“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为主题的采访和写作,也整整进行了15年。通常,在记者式的记录文字中,最不应该出现的是作者的观点和判断,这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行且每一名记者都要遵守的职业法则。具体到这本书的每上篇,作为采访者和记录者的“我”必须是隐蔽的,而作为受访者的“他”和“她”才是故事的主角,他们在平凡日子中的喜怒哀乐,他们命运里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疼痛和安慰、忧虑和欣喜、沮丧和梦想……是这本书的主体和灵魂。那么,我呢?
这本书中唯一彻底属于我个人的位置,只有这篇短短的序言。
从2008年底开始,我把采访对象定位在大城市中的外地务工者和低收入市民,更进一步说,这是不太拥有话语权和不太懂得表达自己,或者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书写的一个相对沉默的人群。 文摘
插图:
我当上育儿嫂是因为遇见董姐。她来做美容,跟我有缘。她是留守女士,老公在外国,她带孩子在北京。她老公念到博士学位了还在念书,她女儿五岁时就走了,现在孩子都18了。这么多年,董姐带着孩子去过三次,她老公一次没回来。董姐在图书馆工作,孩子上寄宿学校。老公每月寄钱,她们住的房子是外国人住的高级公寓。董姐除了身边没老公什么都不缺。我们说董姐一打扮真漂亮,怎么不找个相好?反正老公不知道,这么待着就老了。董姐说没劲,找男人麻烦。她走了我们猜,说董姐的老公肯定在那边有人,要不怎么这么多年把老婆、孩子扔在北京还那么踏实,估计董姐心里明白,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董姐说孩子高中毕业不考大学,直接去美国,她不一定去,岁数大了不愿意换环境。我们又猜,没准儿董姐熬的就是把孩子送出去,要不这是干什么?跟寡妇一样。
认识董姐是我的幸运,没有她,我不会有今天。有一回给她做脸,她说她家对门的女人嫁给老外,刚生孩子,想找个白天来晚上走的小保姆,带孩子、给孩子洗衣服,不做别的,一个月给1500。她悄悄跟我说,要想去,她给介绍。带刚出生的小孩省事,孩子躺着不动,不操心磕着、碰着,不累,比干美容强。她说,你知道我们那儿老外家找这种不住家的育儿嫂给多少钱?
ISBN | 7501238073/978750123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作者 | 安顿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