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建筑史》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起步。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现代产业迅速崛起,在现代产业大量需求设计人才的市场驱动下,我国各大院校实行了扩大招生的政策,艺术设计教育迅速膨胀。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专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和设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教育体系,包括了设计教育的所有科目,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尚处于初创阶段,教学范畴仍集中在服装设计、室内装潢、视觉传达等比较简单的设计领域,设计理念与信息产业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
编辑推荐
《中外建筑史》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篇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建筑活动
第一节 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活动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小结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小结
第四章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宋、辽、西夏、金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宋代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元代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明代的建筑设计
第三节 清代的建筑设计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清末至民陶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小结
第八章 现代建筑设计探索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建筑设计的探索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设计的探索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篇 外国建筑史
第九章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占代波斯帝国的建筑活动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建筑活动
第二节 两河流域及古代波斯帝国的建筑活动
第三节 小结
第十章 欧洲原始时期的建筑活动
第一节 欧洲原始时期的建筑活动
第二节 小结
第十一章 欧洲古典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爱琴文明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古希腊的建筑设计
第三节 古罗马的建筑设计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拜占庭建筑
第二节 西欧中世纪的建筑设计
第三节 小结
第十三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二节 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三节 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设计
第四节 小结
第十四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建筑设计艺术发展概况
第二节 英国的建筑设计
第三节 法国的建筑设计
第四节 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设计
第五节 美国的建筑设计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五章 欧美现代建筑没计探索
第一节 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二节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第三节 小结
第十六章 伊斯兰教建筑和日本建筑概述
第一节 伊斯兰教建筑
第二节 日本建筑
第三节 小结
附录:建筑专业名词释义
参考文献 序言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起步。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现代产业迅速崛起,在现代产业大量需求设计人才的市场驱动下,我国各大院校实行了扩大招生的政策,艺术设计教育迅速膨胀。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专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国。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和设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教育体系,包括了设计教育的所有科目,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尚处于初创阶段,教学范畴仍集中在服装设计、室内装潢、视觉传达等比较简单的设计领域,设计理念与信息产业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
为了适应信息产业的时代要求,中国各大艺术设计教育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提出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培养“通才”的目标。正如姜今先生在其专著《设计艺术》中所指出的“工业+商业+科学+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当代设计师知识结构的建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还要讲解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心理学、宗教学、数学、艺术学、美学等知识,以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优秀设计师。另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院校中,对设计方法、基础工艺、专业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也越来越注重教学课题的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正是沿着这样的路线,在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在具体的教学理论方面,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艺术教育的需求,知识的快速更新为现代艺术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兼具知识性、创新性、前瞻性的教材不断涌现出来。
随着社会多元化产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现在全国已有1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而且各高等院校每年都在扩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超过10万人。 文摘
插图:
公元2世纪末,东汉统治衰落,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分裂时期。所谓的“魏晋”是朝代名称的复合词,最初是魏、蜀、吴三国鼎立(220-265年),三国局面因西晋王朝的建立而结束,但西晋的统一仅维持了短短50多年,分裂又重新开始。西晋皇族在南方建立了东晋(317-420年),北方则陷入民族混战,直至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南北朝(420-589年)是南朝、北朝的合称。按朝代先后更替次序,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包括北魏,北魏分裂成的东魏和西魏,取代东魏的北齐、取代西魏的北周,北周消灭北齐后再次统一中国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方各民族陆续内迁,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迁徙和杂居加速了民族统一的进程,同时促进了建筑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集权制度衰退,社会动荡,佛教文化盛行,厚葬风气衰退,皇陵规模渐小,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寺院、佛塔和石窟等佛教建筑,“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当时大兴佛教建筑的鲜明写照。中国的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早期寺院布局仿照印度建筑风格,后来逐步中国化,不仅将中国庭院式木架结构应用在佛寺建筑中,而且将私家园林也设计成了佛教寺院的组成部分;佛塔原为埋藏舍利、供佛徒绕塔礼拜而作,传到中国后,塔的各个部分逐渐格式化、复杂化,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塔的平面多呈方形,仿照多层木构楼阁做法,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这可以说是传统的中国多层木构建筑的开始。除此之外,砖石结构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建高达数十米的石塔和砖塔。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的洞窟型佛教建筑,佛教的盛行使开凿石窟的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最早是在新疆,其次是在甘肃,以后各地石窟相继建造,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石窟平面多呈方形,窟口有建筑木构廊,石窟壁龛呈方形、圆券形或五边券形,圆券形外饰火焰纹或卷草纹券面,五边券形券面雕刻若干梯形格,格内饰以飞仙。石窟主要壁面浮雕塔殿设有阶基,正面中央为踏步,两边设栏杆,塔基或平素,或作须弥座,后世的通常做法基本与此相同。石窟立柱多呈八角形,柱身上小下大,中间柱础采用坐兽或覆莲雕饰,两侧柱础则用覆盆雕饰,柱头上施栌斗以承担阑额及斗拱,整体形象比秦汉时期更为清秀。并且还有一些石窟立柱很明显受到了西方柱式的影响,如石窟外室廊柱柱脚作高座,座上四角雕饰忍冬草纹样,柱头呈西式两卷耳形,柱身列多数小龛,每龛雕塑一尊小佛像,石窟中留存下来的壁画、雕刻、前廊和石窟屋檐等方面所表现的建筑形象,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建筑类型、布局、结构、雕饰、彩画等建筑设计形式,是后世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设计的重要资料。
ISBN | 9787564023225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章曲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