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的历史》一书由德国著名学者苏珊娜·帕尔奇(Susanna Partsch)于1999年出版。《建筑的历史》深入浅出,以简练的文字和大量的彩色照片与插图,展示了人类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历史及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建筑样式和风格,勾勒出一幅建筑历史发展的全程图景。书中配有大量古遗迹图片、房屋构造图、地图等珍贵资料,既可以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入门读物,也为研究西方建筑发展史提供了大量极富参考价值的史实资料,是一本文质兼美,集建筑学、建筑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于一体的跨学科综合性读物,具有较高的认知价值与鉴赏价值。
编辑推荐
《建筑的历史》是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苏珊娜·帕尔奇 译者:吕娜 等 目录
第一章 序
第二章 最早的庇护棚与鲁滨逊的小屋
第三章 黏土、砖块、木料以及石材
黏土建筑方式
砖块
木料
石制建筑
第四章 平面图和模型
平面图
模型
第五章 从地基到屋顶
地基
墙和房屋立面
框架结构方式
屋顶
楼梯
第六章 从单室住宅到廉租房
庭院式住宅和行列式住宅
相似的住宅
乡间别墅和城市出租房
第七章 房间,厨房和浴室
门厅代替庭院
市民住宅和出租房
贫民窟和社会住房
厨房和供暖
浴室和水管
第八章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之都
巴黎——林阴大道之城
柏林——欧洲最大的建筑工地
第九章 鲁滨逊在信息中心
附录
阅读提示
大量建筑专业书籍及部分建筑百科
索引
图片出处
插图目录
译者后记 序言
今天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固定的房子里。这些房子或高或低,或是出租房或是单户住宅,或为行列式住宅或为别墅。那么最早的房子是什么时候造起来的,它们看上去长什么样,又是用哪些材料建造的呢?为什么有些房子可以历经几个世纪仍屹立不倒,而另一些房子仅仅过了几十年就倒塌了呢?平面图是什么,模型、地基又是什么?为什么远古的人们有能力建起金字塔和钟楼却建不起高楼大厦?古罗马人在哪里沐浴?国王又是在哪里如厕的呢?
本人试图在此书中就这些问题向大家做一个解答。但这不是一本描述建筑的历史或研究金字塔、神庙、教堂及宫殿城堡的书;也不是一本阐述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比较欧洲古典时期、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现代派及后现代派建筑风格的差别的书,更不用说比较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非洲或澳洲的建筑艺术了。这大抵需要另出一本书来解释。
尽管如此,本书还是提到了一些金字塔、神庙和教堂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建筑物往往能够更加形象地揭示早期的建筑方式。 后记
《建筑的历史》一书由德国著名学者苏珊娜·帕尔奇(Susanna Partsch)于1999年出版。《建筑的历史》深入浅出,以简练的文字和大量的彩色照片与插图,展示了人类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历史及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建筑样式和风格,勾勒出一幅建筑历史发展的全程图景。书中配有大量古遗迹图片、房屋构造图、地图等珍贵资料,既可以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入门读物,也为研究西方建筑发展史提供了大量极富参考价值的史实资料,是一本文质兼美,集建筑学、建筑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于一体的跨学科综合性读物,具有较高的认知价值与鉴赏价值。
本书作者苏珊娜·帕尔奇写过关于弗朗茨·马尔克、保罗·克莱和古斯塔夫·克里木特的书,还出版过两本在佛罗伦萨和卢瓦尔河河谷艺术寻踪的旅游指南。此外,她还为《新苏黎世报》(Neue Zurcher Zeitung)撰写有关艺术展览的报告,在德国知识界拥有众多的读者。她在1997年出版的《艺术的房屋》一书赢得了1998年“德国青年文学奖”。
本书的翻译工作分配如下:吕娜(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寿雯超(第四章、第五章)、周磊(第六章、第七章)、王翔(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吕娜校译、统稿,陈弘策划。 文摘
插图:
一次飞机失事后,所有乘客都成功地使用了降落伞进行自救。只有一名乘客被风吹走,虽然人们使用直升飞机展开营救,但至今搜救工作仍毫无成效。
随着降落伞的打开,鲁滨逊下降的速度减缓,他睁开了双眼。在他左侧稍远一点的地方,他看到另一些打开的降落伞。他想靠近它们些,但风把他吹开了,现在这些降落伞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小黑点。他最后降落在一个被群山包围的山谷中。四处溪水潺潺,鸟儿啾啾,但视线所及之处,丝毫没有人类居住的痕迹。鲁滨逊孤身一人,形单影只。他身边只有一顶降落伞、一把小刀以及一个打火机。要幸存下来,这点东西还远远不够。他很快发现山谷中生长着很多野果,因此他还不至于挨饿。
不过鲁滨逊没学过什么技术性的活儿,对手工制作或搭建一些东西也没什么兴趣,他怎样才能找到一处可以遮阳避雨的地方呢?
第一天晚上,他用降落伞作睡袋,躺在一片灌木丛中过了一宿。但因为过度焦虑,他辗转难眠。第二天早上,他找到一处尽可能平坦的宽敞的地方,用木棒在地上划刻出一条弧线,并在其中一个纵侧面上留出一点空隙。之后,他找了些石子,沿着弧线层层垒砌上去,一道矮矮的石墙就建起来了。
当鲁滨逊建起一条高高的、足够稳固的石墙时,他又从灌木丛和树上折了一些较长的枝条。有时他还必须借助组合小刀中小锯子的帮助。他沿着石墙内壁将树枝倾斜着钻入泥土中,以防它们往下滑落,并将两根彼此相对竖立着的树枝的上端交叉在一起,这样的话这些树枝可以互相支撑而不至于倒塌。斜着深深打入地下的树枝就这样形成了屋顶。不过,枝条之间还留有巨大的缝隙。于是,鲁滨逊取下树叶及小枝桠加以覆盖,再在上面放上一层泥土和小石头。当然,他也可以用降落伞来盖在上面,但这样的话他晚上就没“被子”盖了。
他的小屋虽不能撑很长时间,但也能暂时躲风避雨。几千年前的人们,在没有同定住所居住的条件下,建造的正是这样的棚屋(参见插图2,3)。
ISBN | 780730877X/978780730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作者 | 苏珊娜·帕尔奇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