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等教育交通类专业规划教材·汽车运用基础》系统介绍了从汽车选购到报废的整个使用过程中的汽车选购、户籍管理、保险、汽车运用效益、运行材料合理选用、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输技术状况变化规律、车辆技术管理和车辆年检及审验等有关知识。
《普通高等教育交通类专业规划教材·汽车运用基础》可用做相关专业本科生“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汽车运输部门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交通类专业规划教材·汽车运用基础》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汽车运用条件
第一节 气候条件
第二节 道路条件
第三节 交通控制设施
第四节 运输条件
第五节 汽车运用技术
第二章汽车的基础知识与选购
第一节汽车的总体构造
第二节汽车的使用性能指标
第三节汽车的分类
第四节汽车的选购
第三章汽车的户籍管理与保险
第一节汽车的户籍管理
第二节汽车的保险
第四章汽车运输过程和效益
第五章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
第六章汽车的行驶安全
第七章汽车的公害及防治
第八章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第九章汽车的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第十章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第十一章汽车的年度检测及审验
附录
参考文献 文摘
第一章 汽车运用条件
汽车的运用条件指影响汽车使用效果的各类外界因素。汽车使用效果既指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效率,也指汽车性能的发挥和快速、方便的出行给人们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在汽车从选购到报废的整个使用寿命时期内,汽车运用条件对汽车的使用效果有极大影响。
汽车的运用条件对汽车运用的影响有的直接作用于汽车,有的通过驾驶员操纵控制系统输入汽车。汽车对这些影响的“响应”使工作状况参数发生改变,包括发动机的转矩、转速、传动比、指示效率、有效效率、底盘传动效率、车轮半径、悬架参数等,从而使得汽车使用性能参数如汽车运行速度、燃料消耗、发动机排放、噪声、故障率和备件消耗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汽车运输工作的生产率和成本。
汽车运用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运输条件和运输技术条件等。
第一节 气候条件
汽车是全天候载运工具,可能在春夏秋冬、风沙雨雪、晴阴昼夜、酷暑严寒、潮湿腐蚀等各种气候条件下从事运输工作。因此,汽车运用的气候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气候条件对汽车运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大气压力、风速和太阳辐射热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有高原寒冷和干燥地区、北方寒冷和干燥地区、南方高温和潮湿地区等。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温度和湿度差别很大。例如,东北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40℃,南方炎热地区夏季气温高达40℃,而西北、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又极为复杂。
大气温度对汽车,特别对发动机的热工况影响很大。汽车各总成在最佳热工况区工作时的工作效率最佳。如发动机在最佳热工况区的冷却液温度为80-90℃,在这一热工况区运行时,发动机热效率最高,燃油经济性最好,零件磨损最小。
ISBN | 7111083466,978711108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陈焕江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