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百姓收藏图鉴:铜元证章》内容简介:铜元又叫铜板、铜毫、铜角子,尺寸大小不等,随面值变化,是用紫铜或黄铜铸造的辅币,在近代中国经济、金融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徽章最早始于宋代,当时被称之为“腰牌”,它也是历史见证者中的重要一员。前人留下的这些艺术瑰宝,为我们记录下了一段段历史事件,《百姓收藏图鉴:铜元证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你讲述铜元与徽章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历史地位。
编辑推荐
《百姓收藏图鉴:铜元证章》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铜元史话
铜元
徽章史话
微章
文摘
插图:
自从袁世凯窃取总统大权之后,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修复了辛亥革命中被乱兵劫掠焚毁的天津造币总厂,准备作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造币厂。1914年2月,北洋政府公布新的《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铜元为辅币,由天津造币厂铸造二分(重二钱八分)、一分(重一钱八分)、五厘(重九分)、二厘(重四分五厘)、一厘(重二分五厘)五等紫铜元(原料配比为铜95%、锡4%、铅1%)配合主币流通,其他地方仅允许奉天、南京、武昌、长沙、成都、广州、云南、重庆等地七厂二局存在。
新《条例》特别强调“国币之铸发权,专属于政府”,因此裁撤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铜元局厂,并规定袁世凯头像的一圆银币为“国币”。五等币中只有二分、一分、五厘三种于民国5年(1916)发行,其中二分仅有少量样币。这套币均为中间圆孔,既区别于南方革命政府的“开国纪念币”类型,又多少保留了一些旧制钱的遗迹。这类币由于北洋军阀政权的不稳定性,以及南方不少地方当局出于自身利益的抵制,因而发行不广,并没有能够取代南方革命政府发行的硬币。只有银币“袁大头”逐步取得了稳定的地位,占领了以前外国银币在中国的市场。《国币条例》的颁布,短时期内结束了全国各地混乱无序的铸币现状,为国家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改革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ISBN | 9787535627858 |
---|---|
出版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作者 | 欣弘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