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精装) (精装) 978711806586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现代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精装)》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目标跟踪的建模与估计”,包括第1章自适应加速度模型和第2章广义扰动输入下的随机系统自适应滤波;第2部分“概率数据关联”,包括第3章C—IMMPDA算法、第4章单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算法、第5章多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与融合和第6章综合扩展概率数据关联算法;第3部分“成像目标跟踪”,包括第7章基于图像的模糊多模型跟踪算法、第8章MeanShift跟踪算法中的尺度自适应策略和第9章基于多参考模型的Camshift跟踪算法;第4部分“系统设计、评估与仿真”,包括第10章基于信息类效能函数的传感器管理、第11章机载雷达目标跟踪数据处理技术、第12章跟踪系统性能评估及指标体系和第13章机载多传感器跟踪融合系统架构设计与仿真实现。《现代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精装)》内容总结了作者在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现代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精装)》可供复杂系统建模与估计、信息融合、视频处理、系统仿真等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同时对从事侦察预警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现代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精装)》是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潘泉,1961年生,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控制与信息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1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任第一、二届总装备部飞机机载电子综合与火力控制专业组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第一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协作组组长。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估计与控制,信息融合,目标跟踪与识别,生物信息学等。 粱彦,1971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加拿大Alberta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Research Fellow。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出版专著1部。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陕西省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估计理论、信息融合、非合作目标跟踪与识别。 杨峰,1977年生,工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讲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各1项,国防科技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2本,获软件著作权1项,IEEE会员。研究方向:自适应估计、目标跟踪与识别、多源信息融合、组合导航。 程咏梅,1960年生,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博士点基金、国防科技项目等干斗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曰索引5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研究方向,智能推理、信息融合、组合导航。
目录
第0章 绪论 0.1 引言 0.2 现代目标跟踪技术 0.2.1 机动目标运动建模与估计 0.2.2 时空信息的数据关联 0.3 信息融合技术 0.3.1 定义、特点与性能优势 0.3.2 常用传感器 0.3.3 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0.3.4 信息融合的系统结构 0.3.5 面向目标跟踪的信息融合 0.4 本书章 节概述 参考文献 第1部分 目标跟踪的建模与估计 第1章 自适应加速度模型 1.1 引言 1.2 匀加速目标模型 1.3 时间相关模型 1.4 自适应加速度模型 1.5 自适应加速度模型性能分析工 1.5.1 自适应加速度模型的稳态精度分析 1.5.2 自适应加速度模型的动态精度分析 1.6 自适应加速度模型性能分析Ⅱ 1.7 自适应加速度模型性能分析Ⅲ 1.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广义扰动输入下的随机系统自适应滤波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 2.3 上限滤波器设计 2.4 仿真分 析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概率数据关联 第3章 C-IMMPDA算法 3.1 引言 3.2 C-IMMPDA算法的提出 3.3 C-IMMPDA算法的推导 3.4 C-IMMPDA算法的仿真研究 3.4.1 对于三种不同航迹条件下两种算法的仿真结果 3.4.2 对于三条交叉航迹情况下两种算法的仿真结果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单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4.1 引言 4.2 数据关联算法简介 4.2.1 单目标数据关联 4.2.2 多目标数据关联 4.3 广义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4.3.1 算法思想 4.3.2 状态估计 4.3.3 互属概率计算 4.3.4 GPDA算法流程 4.4 仿真分析 4.4.1 点目标交叉运动 4.4.2 小目标交叉运动 4.5 综合交互式广义数据关联算法 4.5.1 C-IMMJPDA算法 4.5.2 C-IMMGPDA算法 4.6 仿真分析 4.6.1 两机动目标仿真 4.6.2 四机动目标仿真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多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与融合 5.1 引言 5.2 集中式多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5.2.1 序贯多传感器广义概率数据关联 5.2.2 仿真分析 5.3 分布式多传感器广义数据关联与融合 5.3.1 基于GPDA的快速航迹关联与融合算法 5.3.2 仿真分析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综合扩展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6.1 引言 6.2 综合扩展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6.2.1 算法思想 6.2.2 状态估计 6.2.3 关联概率的计算 6.2.4 IEPDA算法流程 6.3 仿真分析 6.3.1 场景 6.3.2 评价指标 6.3.3 仿真结果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部分 成像目标跟踪 第7章 基于图像的模糊多模型跟踪算法 7.1 引言 7.2 算法的结构论述 7.3 图像特征提取 7.3.1 图像分割 7.3.2 特征提取 7.4 混合量测的计算 7.4.1 异步数据融合 7.4.2 同步数据融合 7.5 模糊多模型跟踪算法 7.5.1 目标运动模型 7.5.2 模糊跟踪 7.6 模糊关联 7.7 小结 参考文献 …… 第8章 Mean Shift 跟踪算法中的尺度自适应策略 第9章 基于多参考模型的Camshift 跟踪算法 第4部分 系统的设计、评估与仿真 第10章 基于信息类效能函数的传感器管理 第11章 机载雷达目标跟踪数据处理技术 第12章 跟踪系统性能评估及指标体系 第13章 机载多传感器跟踪融合系统架构设计与仿真实现 附录1 第2章公式的推导 附录2 第3章部分公式的推导
序言
目标跟踪是人们运用各种观测和计算手段,实现主体对被关注运动客体状态建模、估计、跟踪的过程。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及时对陆、海、空、天中的运动目标进行预警或跟踪,发现并锁定被跟踪目标,估计并分析其运动状态,为火力控制、威胁估计、态势评估,直至各级指挥控制系统的决策提供基本信息。目标跟踪是战场预警、精确打击、空中交通管制、智能监控等重要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信息融合技术是将不同来源、不同模式、不同媒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表示形式的信息进行综合,最后得到对被感知对象的更精确描述,从而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目标的可探测性,扩大时间和空间搜索范围,降低推理模糊程度,增加目标特征矢量的维数,提高空间分辨率,增强系统的容错能力和自适应性,进而提高整个探测系统的感知性能。信息融合的出现,扩展了以状态估计与数据关联为核心的传统目标跟踪概念,使现代目标跟踪扩展到传感器管理调度、复杂大系统仿真、多传感器综合、弱小目标检测、成像目标跟踪等方面。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分为目标跟踪的建模与估计,概率数据关联,成像目标跟踪,系统的设计、评估与仿真等4部分。
文摘
插图: 3.混合式结构 混合式结构是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结构的组合,同时传送各个信源的量测以及各个信源经过跟踪处理的航迹,综合融合量测以及目标航迹。该结构保留了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结构的优点,但在通信带宽、计算量、存储量上一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0.3.5 面向目标跟踪的信息融合 面向目标跟踪的信息融合技术包括了航迹关联与融合、联合跟踪识别、成像目标跟踪、性能评估等方面。 1.航迹关联与融合 航迹关联就是判断两条稳定航迹是否代表同一个目标。航迹相关解决了传感器空间覆盖区域中的重复跟踪问题,同时也起到了目标航迹区分的作用。基于统计的航迹关联是目前的主流,包括加权法、修正加权法、统计双门限法、序贯航迹关联法、多维分配法、最近邻法等。加权法假设各航迹的估计误差相互独立,利用局部航迹的状态估计和协方差构造检验统计量,将问题转化为假设检验问题。而实际上目标运动的不确定性会造成估计误差相关,因而算法的融合精度不高。但加权法简单易行,通信带宽要求不高。修正加权法考虑到同一目标公共过程噪声的存在,认为局部航迹对同一目标状态估计的状态估计误差并不独立,在加权法的检验统计量中引入互协方差。互协方差的计算与传输在改进融合精度的同时,增大了算法计算和信息传输的复杂度。加权法和修正加权法这两种关联法都只是考虑本拍信息,单纯利用本拍的航迹信息进行假设检验,在密集目标环境下以及交叉航迹较多的场合,关联性能严重降低,出现大量错、漏关联航迹。
ISBN9787118065862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潘泉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