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内容简介:孙武,字子卿,春秋末年齐国人。关于孙武本人的生平,最可靠的资料首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记载。孙武因躲避齐国田、鲍、国、高四姓的政治冲突,来到吴国。经伍子胥七次举荐,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吴王阖闾(即“阖庐”)决定试一试孙武的指挥才能,从宫中选出一百八十名美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把宫女分成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名美姬为队长。孙武交代说:“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宫女们回答:“诺。”三令五申之后,击鼓命令向右看,宫女们嘻嘻哈哈。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是将帅的错误。”又三令五申.后,击鼓命令向左看,宫女们又大笑不止。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是将帅的过错。既已明白而不执行军令者,是吏士的过错。”下令将两名队长斩首。吴王在台上观看,见孙武要斩二姬,马上让使者传命:“寡人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位美姬,食不甘味。希望将军不要杀她们。”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两位美姬。孙武另选两位队长,又重新击鼓操练。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还是跪下、站起,所有动作都合乎规矩。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这样的队伍可以效命君王了,即使让她们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时代经典文库 作者简介
作者:(春秋时代)孙武 合著者:刘国华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附录一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
附录二 孙子佚文简释
附录三 《史记·孙子列传》简释 序言
孙武,字子卿,春秋末年齐国人。关于孙武本人的生平,最可靠的资料首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记载。孙武因躲避齐国田、鲍、国、高四姓的政治冲突,来到吴国。经伍子胥七次举荐,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吴王阖闾(即“阖庐”)决定试一试孙武的指挥才能,从宫中选出一百八十名美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把宫女分成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名美姬为队长。孙武交代说:“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宫女们回答:“诺。”三令五申之后,击鼓命令向右看,宫女们嘻嘻哈哈。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是将帅的错误。”又三令五申.后,击鼓命令向左看,宫女们又大笑不止。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是将帅的过错。既已明白而不执行军令者,是吏士的过错。”下令将两名队长斩首。吴王在台上观看,见孙武要斩二姬,马上让使者传命:“寡人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位美姬,食不甘味。希望将军不要杀她们。”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两位美姬。孙武另选两位队长,又重新击鼓操练。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还是跪下、站起,所有动作都合乎规矩。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这样的队伍可以效命君王了,即使让她们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 文摘
孙子的结论是:“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有些人只想到用兵可能带来的利益,却忽略了用兵造成的危害,这是不全面的。
第三段从“善用兵者”至“是谓胜敌而益强”。本段再度强调用兵之害,为克服用兵对财力的消耗,孙子提出了第二个解决方案:“因粮于敌”、“取敌之利”的策略。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将帅,不再次征兵,不多次运输粮草,武器装备从国内取得,而粮食却要从敌方夺取,这样可以解决军队的粮草补给。如果部队所需粮草都要从国内长途运输,百姓就会陷入贫困。靠近师旅的地方,物价便会飞涨,百姓就会因缴纳军赋而耗尽全部财力。军队在中原战场消耗兵力,百姓在家耗尽物力,十分之七的财力用于战争。国家也要置办车马武器,也要用去六成财力。这样的耗费是国家与百姓难以承受的。所以聪明的将帅便想到了“务食于敌”。从敌人那里夺得一钟粮食,就相当于国内节省了二十钟粮食;从敌人那里夺得一石秸草,就等于国内节省了二十石秸草。粮草可以夺取,敌人兵车自然也可以夺。对于“取敌之利者”,要给予物质奖励。缴获敌人的兵车,超过十辆就奖励给先夺得兵车的人。只要把兵车上的战旗更换成我方战旗,就可以编入我方车队发挥作用了。善待俘虏也可以扩充兵源。“取敌之利”不仅有利于战胜敌人,也壮大了我们自己。
第四段从“故兵贵胜”至结尾。本段是全篇的结束语。“兵贵胜,不贵久”是本篇的结论。将帅是否知道用兵的法则,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孙子兵法》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走出国门,而真正引起西方世界普遍关注却是几十年前的事。1961年,美国直接参与越南战争,凭借先进的武器设备,在越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令美军不解的是,胜仗一个接着一个,可就是无法赢得全局的胜利。十几年过去了,美国在越南还是输掉了整个战争。1973年尼克松总统被迫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ISBN | 9787539633763 |
---|---|
出版社 |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孙武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