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鉴》内容简介: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国学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它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丛书在国学原著中节选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具有深远影响的精髓,加以注释与解读,并根据原文主旨,配以有趣的哲理故事,引导青少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把握国学的精髓,在品读国学中,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编辑推荐
《兵鉴》编辑推荐:国学文化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在品读国学中,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目录
第一章 治军之策
治军首先抚民
严禁军队扰民
禁止扰民,严戒烟赌
兵勇扰民,严惩不贷
湘军营制
兵不在多,在于精
城乡团练有别
团练重在团,不重在练
招募兵勇察胆气
营营相救,万众一心
欲练湘军之念
先训练,后出征
唯有一心,或有成功
论湘勇
阵法
组营之法
军营吃饭宜早
治军与治家同理
治兵在严管
行军首重纪律
治军宜适当分权
士卒需恤,营规需严
细心防奸
湘军不宜迁地而处
带勇之要法
失职之罪,虽胜不免
治军须严
违犯军纪者革职
长江水师,约法三章
不准私设炮船
水师不准干预盐务
定期考核官兵技艺
严惩虐兵之将
严惩侵饷恶习
遣散之勇饷暂补一半
加意选兵练将
内湖水师筹办之宜
治军须脚踏实地
军中戒惰漫喧杂之象
第二章 灵活用兵
为将不可贪生
坚持一“慎”字
将才应具四大端
兵分力单,将分谋寡
救败何以难
有爱民之心者能带兵
奖将不如激将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办大事者须多选替手
少用呆兵,少用重兵
观人论事宜博采众议
军中事务,择将第一
骄悍者易降
言将兵之法
慎勿轻敌
安省城之策
动如脱兔,静如处女
离心离德之象
不可过稳
振人心而作士气
领兵与筹饷之难
众志成域,军之大诗
用兵重气
先自治,后制敌
行军当相机行事
移营之要
注重主客之势
贵得人和,贵求实际
用兵重在审势
用兵全在主力自强
应手救急当自裁
审力较审机审势尤贵
用兵贵在自强
用人不可率冗
团结军心
不可藐视客军
筹饷必有责成之人
行军最忌有赫赫之名
筹饷宜归画一
第三章 运筹帷幄
攻守奇正无定
防守之道
湘鄂唇齿相依
战者必胜
抢占制高点
乘虚而入
因地制宜
以寡击众,不用虚声
民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水师不可顺风进击
战后的休整
断后之要
火箭乃军中无用物
以固守为主
兵不厌诈
探看地势
出军不宜过远
驻扎重水土
大炮之利弊
贵在坚持
剿抚直有主见
打仗以多杀敌人为要
寸土必争,一民必救
以静制动
炮船选地之宜
危急时只有自己靠得住
哀兵必胜
人谋三分,天意七分
以骑制骑
敌疲我追
治军以能战为第一
到吉安后宜守不宜攻
唐桂生剿敌大胜
进兵须由自己作主
扎营不宜太近
相持日久戒浪战
于极冲次冲处择人守之
缩营蓄锐之策
不能常驻雨花台
克复金陵须稳固图之
可专守大壕待敌
必从者五,自为者三
专守一静字法
湘军营规
不必寻敌开仗
直隶练兵之法
深恐营兵腐败
营私将弁须严惩
避锐击惰之计
儆效尤而肃众志
兵勇增募过多之虑
联络众志,兼取众长
招人入幕
带勇应体察人才
谋定而后战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
我用兵失之太呆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
带勇勿存畏难之念
劝慰诸将无过忧郁
用人全赖方寸权衡
筑垒之道
带勇以能打仗为要
老营仍扎宿松
训练须常讲常辨
拟三路赴常德进剿
告各地胜败军情
船只损伤亟须修整
告近日陆军战况
东南大局数日可定
水师破敌
罗山湘营及水师失利
少听他营之令
令鲍军进孝陵卫
论捻匪战术
军务与心绪
刘松山自洛阳援秦
以劳而强,以逢而弱
两军遇战胜负难卜
生死早迟,冥冥之中是已安排
看地势审敌势宜独往 文摘
治军首先抚民
【原文】
凡为将帅者,以不骚扰百姓为第一义。凡为督抚者,以不需索属员为第一义。督抚与属员交涉,以巡捕、门印、签押三处为最。明日起早,经过地方,即是与州县交涉之始。兹特严定条约,愿巡捕、门印、签押敬听而牢记之。
第一、不许凌辱州县。人无贵贱贤愚,皆宜以礼貌相待。凡简慢傲惰,人施于己而不能堪者,己施于人,亦不能堪也。往尝见督抚过境,其巡捕、门印、签押及委员等,见州县官,皆有倨侮之色、严厉之声,实可痛恨。今当痛改恶习。凡见州县及文武属员,总以和颜逊词为主,不可稍涉傲慢,致启凌辱之渐。
第二、不许收受银礼。凡自爱者,丝毫不肯苟取于人。凡收人礼物,其初不过收茶叶、小菜之类,渐而收及鞍马、衣料,渐而收及金银、古玩。其初不过投赠之情,渐而笑索授意,渐而诛求逼勒,贿赂公行,皆始于此。嗣后我巡捕、门印、签押,务各自爱,不准收受丝毫礼物。即茶叶、小菜、至亲密友赠送微物,若非禀明本部堂再三斟酌者,概不准收。倘有隐瞒收受者,重则枷号棍责,轻则递解国籍。
第三、不许荐引私人。凡巡捕、门印、签押,势之所在,人或不敢不从。或其亲族,或其旧识,或荐至各将营盘,或荐入州县衙门,纵有过失,互相隐蔽,勾通袒护,为患甚大。自此次告戒之后,概不准荐人入将领之营,入州县之署,亦不准各营各署收受。以上三条,巡捕、门印、签押三处,各写一分,贴于座右。如其自度不能,即趁早告退;若其在此当差,即小心凛遵。本部堂既告戒,尔等亦加倍自行儆惕。凡接见文武属员,无论大小,虽至佐杂外委,亦必以礼貌相待,断不以厉色恶声加人。至送礼物者,一概谢绝不收。无论茶叶、小菜,以及裁料、衣服、书籍、字画、古玩、器皿、金银、食物、均皆不收。亦不荐人入武员之营,文员之署。此三者,本部堂若犯其一,准备随员指摘谏争,立即更改。
咸丰十年五月谕巡捕、门印、签押三处。
——《谕巡捕、门印、签押三条》
【译文】
凡是做将帅的人,都应该把不骚扰百姓作为最高原则。曾国藩凡是做督抚的人,都应该把不强求索取下属官员财物作为最高原则。督抚和下属官员进行接洽交涉,最频繁、最重要的部门是巡捕。门印、签押三处。明天早晨,经过州县,开始与沿途州县的地方当局进行交涉活动。这里特严格制定了几条有关约法,希望巡捕、门印、签押三处的办事人员认真听取并牢记在心。
第一,不许凌辱地方州县官员。地方官员无论贵贱贤愚,都要以和对待他们。一切轻视怠慢、骄横无礼的态度,他人以此对待自己,使自己无法忍受,自己以此对待他人,他人也是无法忍受的。以前曾发现督抚经过州县辖境,其所属的巡捕、门印、签押及委员等人,在见到州县官员时,都是神色倔傲轻蔑,声色俱厉无礼,实在令人痛恨。现在应该彻底改除这种恶习。凡是见到州县官员及其文职、武职下属官员,一律以和气、谦逊的态度为主,不可稍有流露傲慢的神态,而导致出现凌辱地方官员的倾向。
第二,不准接受他人的钱财礼物,一切爱惜自己名誉的人,都不许随便向他人索求丝毫。通常收取他人礼物,起先只是接受茶叶、小菜之类,渐渐地开始接收鞍马、衣料,接着便是收受金银、古玩。从接受礼物的态度而言,最初不过是应酬交际、联络感情,渐渐地发展到以含蓄的方式暗示求取,最后就变为勒索逼迫,公开接受贿赂,都由此开始。今后我处巡捕、门印、签押三处办事人员,务必请各自爱惜名誉,不允许接收半点礼物。即使是茶叶、小菜、亲朋好友赠送的小物件,如果不是禀明于我,经过再三斟酌同意接受的,都一律不许收下。假如有人暗中收受,隐瞒不报,严重的戴枷锁,加以棒打,轻微的则开除公职押回原籍。
第三,不准荐举引用个人的亲戚朋友。大凡巡捕、门印、签押等处,是权势集中的地方,人们不敢不听从他们。于是,他们把自己的亲朋故友或者引荐到各将领的军队中,或者引荐到各州县的衙门里。即使后来犯有过失,也可以互相包庇隐瞒,勾结偏袒,危害极大。从这次警告劝诫之后,一律不准将亲朋故旧引荐到军队和州县衙门里,也不许各部队、各衙门接收他们引荐来的人员。
以上三条,巡捕、门印、签押三处各写一份,贴在座位旁显眼之处。如果有人自己觉得做不到这三条,就请趁早辞职离开;如果继续在此任职,就要谨慎、认真遵守。我已经告诫了你们,你们也应该加倍自我反省、监督。无论接待文职还是武职的下属官员,无论官大官小,哪怕他们是佐杂外委这样小官卑职,也必须以礼貌待人,绝不许恶劣的态度对待他们。至于所送礼物,一概谢绝。不管是茶叶、小菜,以及布料、衣服、书籍、字画、古玩、器皿、金银、食物,一律都不许收。也不能引荐亲属去军队、衙门。这三条,我如果违犯一条,请各位随员批评指责,并立即改正。
咸丰十年五月晓谕巡捕、门印、签押三处。
ISBN | 9787806808139 |
---|---|
出版社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叁壹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