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韬孙膑兵法》内容简介: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国学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它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丛书在国学原著中节选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具有深远影响的精髓,加以注释与解读,并根据原文主旨,配以有趣的哲理故事,引导青少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把握国学的精髓,在品读国学中,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编辑推荐
《六韬孙膑兵法》编辑推荐:国学文化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在品读国学中,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目录
《六韬》
卷一 文韬
文师第一
盈虚第二
国务第三
大礼第四
明传第五
六守第六
守土第七
守国第八
上贤第九
举贤第十
赏罚第十一
兵道第十二
卷二 武韬
发启第十三
文启第十四
文伐第十五
顺启第十六
三疑第十七
卷三 龙韬
王翼第十八
论将第十九
选将第二十
立将第二十一
将威第二十二
励军第二十三
阴符第二十四
阴书第二十五
军势第二十六
奇兵第二十七
五音第二十八
兵征第二十九
农器第三十
卷四 虎韬
军用第三十一
三阵第三十二
疾战第三十三
必出第三十四
军略第三十五
临境第三十六
动静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绝遭第三十九
略地第四十
火战第四十一
垒虚第四十二
卷五 豹韬
林战第四十三
突战第四十四
敌强第四十五
敌武第四十六
鸟云山兵第四十七
鸟云泽兵第四十八
少众第四十九
分险第五十
卷六 犬韬
分合第五十一
武锋第五十二
练士第五十三
教战第五十四
均兵第五十五
武车士第五十六
武骑士第五十七
战车第五十八
战骑第五十九
战步第六十
附录姜太公传略
《孙膑兵法》
擒庞涓
见威王
威王问
陈忌问垒
篡卒
月战
八阵
地葆
势备
兵情
行篡
杀士
延气
官一
强兵
十阵
十问
略甲
客主人分
善者
五名五恭
兵失
将义
将德
将败
将失
雄牝城
五度九夺
积疏
奇正
文摘
文师第一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彨,非虎、非罴④,兆得公侯⑤,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⑥,得皋陶⑦,兆比于此。”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邪?”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本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正]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公曰:“缗微饵明⑧,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⑨。
呜呼!曼曼绵绵⑩,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姜太公周文王将要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之后对文王说:“这次您到渭河北岸打猎,会有很大的收获。不过,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也不是虎,更不是熊,而是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用来辅佐您的王霸功业,并将其绵延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真有这么好吗?”太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经为禹占卜过,结果禹得到了皋陶。今天的结果刚好与上次的相似。”于是,文王斋戒三天,然后乘猎车,驾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果然,见到了姜太公,他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边垂钓。文王见状,上前慰劳问询道:“先生喜欢垂钓吗?”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乐,平凡人则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乐。我现在的垂钓,正与此相似,并非因为真正喜欢垂钓。”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就像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有三种权术。用丰厚的报酬收买人才,好比用饵钓鱼;用大量的金钱收买死士,也好比用饵钓鱼;用官职延揽人才,也好比用饵钓鱼。但凡垂钓,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实在很深,以小见大,可以得到很多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太公回答:“源流的水如果很深,水流就不会停息,水流不停息,鱼儿们就能生存,这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树根扎的深,枝叶就会茂盛,枝叶茂盛,果实自然繁盛。这也是极为平常的道理;君子之间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自然也会成功,这也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言语应对,常常用来掩饰真情,能说真情实话的,才是最好的事情。我现在说的都是真情实话,一点儿也没有隐瞒和忌讳,这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文王说:“具有仁德品质的人,不厌恶真情实话,并能够接受直率的规谏。我怎么会反感呢?”太公说:“垂钓的丝线很细,鱼饵却可以让鱼看见,如此,小鱼儿才会上钩;垂钓的丝线适中,鱼饵味道香甜,中等大小的鱼儿才会上钩;垂钓的丝线又粗又长,鱼饵丰盛,大鱼才会上钩。鱼儿若是贪吃香饵,就会被垂钓的丝线牵住;人若是能够得到君主的俸禄,就会服从君主的差遣。所以,用香饵钓鱼,就可以得到可供烹食的鱼儿;用高官厚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为其所用;以家为基础治理国家,就可以据国家为己有;以国家为基础谋霸天下,就可以征服天下。可叹啊!土地广袤,国祚绵长,而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却最终烟消云散;默默无闻,韬光养晦,暗做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道德言行,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思想考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并树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途径。”
文王问道:“那么,该制定怎样的办法才可以使天下归心呢?”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的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得天下;而那些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个节气,地上满是财富,能和天下人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到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减少人们的苦难,消亡人们的祸患,挽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到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附。和天下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到之处,天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没有不厌恶死亡而欣喜生存、渴望恩德而追求利益,能给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到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附。”
文王拜了两次后说:“先生您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呢?”于是,太公被文王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被拜为师。
ISBN | 9787806808139 |
---|---|
出版社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叁壹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