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教程》内容简介:落实在具体措施上,就是要做到:全面复习:考试大纲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要点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全面复习。
系统把握: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内在逻辑、系统和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要点的全部内容,纳入章、节、目的教材体系。
分清层次: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不同的题型如单选、多选、辨析和分析题、图例分析题,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采用系统逻辑的方法,分部分、分层次、按顺序进行识记和熟记。
理解记忆: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点所包含的内容有几点;二是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区别;三是正确观点在理论上、政治上、实践上的方法论意义。
突出重点:突出各章的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尤其是需要突出主观性试题的重点,突出大题即分析型论述题或分析型材料题的重点。
编辑推荐
《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教程》:紧扣新教材,直击考点,记忆逻辑图,一目了然,突出难重点,名师点拨,配套测试卷,真题重现,四位一体学习法,经典力作,政治学习新思维,再掀狂澜。 作者简介
阮晔,从事考研政治辅导18年,主讲考研哲学、政治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创始人,人民大学博士,副教授,考研政治辅导的旗帜性人物。其独创的“四位一体”教学法直击试题陷阱,让考生轻松自如得高分,深受全国考研学子的赞誉和业界同仁的高度评价。 目录
总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绪论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部分 辩证的唯物论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
绪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第一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
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一章 认识
第二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及规律
第三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第四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总论
总论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Ⅰ.社会的发展
第一章 社会历史的基础和本质
第二章 社会历史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社会历史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动力和基本规律
Ⅱ.人的发展
第一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第二章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影响作用
Ⅲ.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章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乘余价值理论、资本理论)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二部分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理论)
第二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历年试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二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摘
插图:
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中介
(一)主体
1.定义: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
2.特点: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
3.基本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
4.主体和主观:主体是指包含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主观是指人与动物相区
别的本质属性——意识的特性。
(二)客体
1.定义:进入实践活动中从而与主体相联系的事物。
2.特点:对象性、客观性、历史性。
3.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4.客体和客观:客观是指一切事物的共性;客体是指进入到实践活动中,从而与主体
相互联系的事物。
(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基本形式
1.首要根本的关系: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4.审美关系——对人本质力量的体现。
(四)实践的中介是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探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所以实践是一个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的复杂系统
(五)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这种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2)实质: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主体对象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
作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过程,实践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人的主观世界,创造出属人世界即人类世界,从而实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和实际把握。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是它们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具有世界观意义。
ISBN | 9787801969910 |
---|---|
出版社 |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阮晔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