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语语音的历史语言学研究 (平装) 978731306271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缅语语音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主要论述了缅甸语的文化源头、谱系位置和历史分期,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其他语音学理论及社科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缅语五个历史发展时期的语音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缅语语音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描写缅甸语语音发展的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汉藏语系语言研究工作者、藏缅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语言理论工作者等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学术参考。
编辑推荐
《缅语语音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学术平台,旨在控索当代语言的最新领域,多角度展示研究成果。文库第二辑在为当代语言的研究,发展提供学者间交流机会的同时,继续学科融通、兼收并蓄的编辑理念,崇尚原创作品,力推新人新作。
目录
序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目的、任务、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藏缅语理论研究目标与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目的 二、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任务 三、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与原则 第二节 缅文转写 一、缅甸文字的起源背景 二、缅语研究中的几种文字转写方案 三、各种转写方案分析与本书所用方案 第二章 缅语文化源头与谱系位置 第一节 缅语文化源头 一、文化遗存与藏缅族群的文化源头 二、缅族族源与缅语源流 第二节 缅语与其他藏缅语的关系 一、前人对缅语发生学地位的讨论和缅语谱系位置 二、从同源词比较看缅语与其他藏缅语的关系 三、从语音比较看缅语在藏缅语族的历史地位 四、从语法比较看缅语在藏缅语族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缅语历史分期 一、影响语言变化的因素 二、语言历史分期的标准 三、缅语历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四、本书对缅语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上古缅语语音 第一节 上古缅语与《白狼歌》 一、先缅人——白狼人与上古缅歌《白狼歌》 二、《白狼歌》研究状况 第二节 《白狼歌》所反映的上古缅语声母系统 一、《白狼歌》的汉字注音用字 二、适应于《白狼歌》汉字注音的上古汉语拟音系统 三、((白狼歌》汉字注音所反映的上古缅语声母类别 四、上古缅语的声母特征 第三节 《白狼歌》所反映的上古缅语韵母系统 一、上古缅语韵母的基本元音 二、上古缅语韵母的辅音韵尾 第四章 中古缅语语音 第一节 中古缅语与蒲甘碑铭 第二节 中古缅语声母特征 一、中古时期碑铭样本 二、中古时期缅语字与符的约定与音值 三、中古缅语浊音送气与不送气问题 四、缅语字母表与中古缅语声母单辅音音位 五、中古缅语的复辅音声母 第三节 中古缅语韵母特征 一、中古缅语基本元音系统 二、中古缅语韵母双元音 三、中古缅语韵母类型 四、中古缅语声调问题 第五章 近古缅语语音 第一节 近古缅语与《缅甸馆译语》 一、近古缅语的界定 二、《缅甸馆译语》 第二节 近古缅语声母系统与声母特征 一、近古缅语单辅音声母特征 二、近古缅语复辅音声母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近古缅语韵母系统与韵母特征 一、近古缅语韵母辅音韵尾的发展变化 二、近古缅语元音系统 第四节 近古缅语声调系统与声调特征 一、音长与声调的关系 二、近古缅语声调符号与缅语声调 第六章 近代缅语语音 第一节 近代缅语的界定 一、近代缅语 二、反映近代缅语语音状况的几份材料 第二节 近代缅语声母系统与声母特征 一、近代缅语声母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近代缅语声母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近代缅语韵母系统与韵母发展 一、近代缅语口元音韵母中双元音的单音化过程 二、近代缅语喉塞音?尾韵母的发展演变 三、近代缅语鼻音尾韵母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 近代缅语声调特征 第七章 现代缅语语音 第一节 现代缅语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缅语的形成 二、现代缅语语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现代缅语语音系统 一、现代缅语声母系统 二、现代缅语韵母系统 三、现代缅语声调系统 四、现代缅语声母、韵母配列方式 第八章 缅语声韵调系统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缅语声母系统的历史发展 一、缅语声母类别的划分 二、古藏缅语声母遗存与声母新发展 三、早期缅语声母的演变 四、缅语声母复辅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缅语韵母系统的历史发展 一、缅语长短元音的历史发展 二、缅语韵母弱化元音的形成与发展 三、缅语辅音韵尾的历史演变 四、缅语元音的演变机制 第三节 缅语声调系统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一、缅语声调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缅语声调起源的关键 三、缅语声调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缅语语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声韵调结构关联关系 一、缅语声母和声调的结构关联关系 二、缅语声母和韵母的结构关联关系 三、缅语韵母和声调的结构关联关系 附录:亚扎古曼碑全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语言是在一定的时空维度中发展变化的。历史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对特定语言的变化进行描述和解释;对话语共同体(speech communities)的历史进行描写;重构语言群的史前史,确定其相互之间的发生学关系;阐述有关语言变化的成因及方式。历史语言学肇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比较语言学,当时研究的重点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语音系统。1786年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在对梵语作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指出,梵语同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存在着非常系统的对应关系。接着,丹麦学者R.K·拉斯克、德国学者J·格里姆等人在更多的语言中发现了类似的对应现象,并且根据这些系统的对应关系,推测了它们的共同起源一一原始印欧语的表现形式,并把原始印欧语同后发语言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定律展现出来。
后记
2004年,我考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师承张光军教授,攻读历史语言学方向博士学位。承蒙导师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使得我在学业上进步飞速。在结束了规定的课程学习后,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终于在2006年3月开题了。北京大学姜永仁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铁英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尹湘玲教授等国内缅语顶尖级专家作为开题报告评审人认真评审,一丝不苟,提出质疑,耐心地听取我的答辩。在近四个小时的开题评审中,他们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受益匪浅。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完善了自己的论文体系,正式开始了论文的写成。经过近十个月的发奋工作,终于拿出了文章的初稿。本书便是在文章初稿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而成的。
文摘
插图: 3.选定同源词,确定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中,同源词的研究是确定语言同源关系的主要因素。汉藏语系中,由于侗台语、苗瑶语与汉语在很早以前就有过借贷关系,故区分同源词与早期借词便成为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一个难点。我们认为,藏缅语同源词研究可以为汉藏语系其他语言的研究提供参考。藏缅语同源词产生年代较早,是藏缅族群先民共同使用并在多数语言中保存至今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缅族群的史前文化。历史上藏缅族群的先民为古西羌人,在藏缅族群分化之前和分化初期,使用共同的原始藏缅语,其语言反映了当时(距今5000~3000年)的物质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状况和文化发展形态。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由于斯瓦迪什揭示同源词的一百词表和二百词表的设定是从印欧语言出发的,与藏缅语的历史文化环境有一定距离,又由于早期借词与同源词关系不易确定,所以藏缅语理论研究的一大目标就是探寻同源词,排除借贷关系,以此证明不同语言间是同源关系还是接触关系,从而还原出语言的历史发展面貌。 (二)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目的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语言的物质基础。没有语音,语言就失去了它所依附的客观实体。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诸要素中,语音的变化最能反映语言发展的物质属性。缅语语音的历史发展反映了缅语的历史变化过程。与藏缅语其他语言一样,缅语语音有着音节化和韵律化两大特点。结构上,缅语语音具有声韵两分的向心音节结构,音节界线分明。声母、韵母具有形式特征,可以单独发展演化。声调作为音节区分单位具有辨义、表义功能。音节内元音、辅音的排列较为整齐。在许多方面缅语与其他藏缅语有着相同的发展趋势,有着共同的来源和相似的发展规律,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汉藏语系语言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如系属研究的同源词问题、作为汉藏语系语言重要类型特征的音节结构问题、复辅音声母问题、浊声母清化问题、韵母元音松紧长短问题、声调的产生与发展问题、辅音韵尾的演化问题等等都是语言研究的重大问题。
ISBN978731306271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钟智翔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