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潜规则:英国名记揭秘全球新闻业黑幕》内容简介:对记者而言,最基本的素质是诚实——讲真话的勇气,而新闻圈的“潜规则”在一点点玷污这个荣誉。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曾经备受尊重的、独立的新闻媒体,在妥协,在堕落,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民主正受到威胁。
多年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直到有人去核查,去推翻。如今,当所有人都相信媒体的新闻报道时,尼克·戴维斯站出来揭醒我们——地球不是平的!
编辑推荐
《媒体潜规则:英国名记揭秘全球新闻业黑幕》:对记者而言,最基本的素质是诚实讲真话的勇气,而新闻圈的“潜规则”在一点点玷污这个荣誉。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曾经备受尊重的、独立的新闻媒体。在妥协,在堕落,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受到威胁。
多年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直到有人走核查,去推翻。如今,当所有人都相信媒体的新闻报道时,尼克·戴维斯站出来提醒我们——地球不是平的! 媒体推荐
如果你看报纸的话,你必须读这本书。
——约翰·汉弗莱斯(John Humphrys),BBC电台4台《Today》节目主持人
所有为新闻业担忧的人的必读书——也就是,所有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伊恩·希斯济普(Ian Hislop),英国《Private Eye》杂志主编,BBC电视节目《Have I got news for you》主持人
这本书引人入胜,也令人义愤填膺,更令人感到震惊!这样的书不得不被写出来,也必须被阅读。
——迈克·詹普逊(Mike Jempson),英国“媒体明智”(Mediawise)基金会负责人
这本书很精彩,也很具有“爆炸性”,如果这本书是我写的,那我该有多么自豪啊!
——罗尔·格林斯兰德(Roy Greenslade),英国《卫报》专栏作荇,英国伦敦城市人学新闻系教授
尼克·戴维斯的这本精彩的书,调查研究一丝不苟,诚实坦白到“残忍无情”,这是本由勇敢无畏的业内人士撰写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揭露性读物。所有对真相感兴趣的人-业内人士和业外人士-都应该读这本书。
——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英国资深战地记者,作家,制片人
这本书特别重要,应该被所有的记者、编辑和媒体所有者阅读,再次阅读,消化吸收……即使尼克·戴维斯所列举的指控只有一半是真实的,这已经意味着新闻业道德腐败,迫切需要根本性的改革。
——皮特·奥本(Peter Oborhe),《每日邮报》政治评论员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尼克·戴维斯 译者:崔莹
尼克·戴维斯,生于1953年,1974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及经济”专业。目前为英国《卫报》调查性报道记者,曾担任英国独立电视台的时事新闻节目《世界存行动》(World in Action)的出镜记者。他凭借对犯罪、毒晶交易、贫穷等社会问题的报道获得过年度英国新闻业大奖“年度记者”、“年度特稿作家”等称号。他是马莎·盖尔霍恩新闻奖的第一个获得者,最近刚获得欧洲新闻奖。他的其他著作包括《白色的谎言:克拉伦斯·布兰得利的真实故事》、《黑心:令人震惊的英国隐性事实》、《学校报道:为什么英国学校在堕落》和《删病房的谋杀案:贝弗莉·奥莉特的故事和摩尔案之后的最恐怖的谋杀案》。2009年11月,英陶威斯敏斯特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人”称号,表彰他对新闻业所做出的贡献。
崔莹(译者简介),生于1977年,山东济南人。200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2005年11月毕业于英国龙比亚大学。获得新闻硕士学位的同时,并获该校“Tristan Hewins Mesorial Prize”(奖励对新闻事业的热情和追求)。著作:《办最赚钱的杂志——对话英国名刊上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做最创意的节目——对话英国权威电视制片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和《做最职业的记者——对话英国名记者》(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目录
致中国读者(尼克·戴维斯)/1
译者序批评自由,赞美有意(崔莹)/3
前言/1
第一部分 平地球故事
1.“吃”了世界的“千年虫”/2
对记者而言,千禧年之夜是一个恐怖之夜。它是全球媒体没有说真话的一个明证。无论那个晚上计算机可能面临怎样的威胁,很显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记者的报道远远言过其实。
第二部分 新闻工厂
2.新闻民工/28
现在,谁还在找新闻?谁还去法院旁听、去政府会议室采访?谁还去酒吧,和毒贩、偷车贼、侦探、医生和老师聊天?谁还在关注某行业和工会?谁还在调查议员?
3.信息提供者/46
路透社和美联社告诉世界“千年虫”、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吸毒和犯罪之间的关系、核辐射……如果按照准确记录别人所说的话来看,这些报道都很“准确”,但是,没有一篇报道是真实的。
4.生产的规则/70
在极权主义国家,媒体睁着眼说瞎话,当众羞辱读者却毫不在乎;在自由的社会,谎言稍微有些遮掩,往往藏匿在陈词滥调之中。
第三部分 隐形的游说者
5.公关人员的私生活/104
布什总统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行动,他没有在他的农场前,也没有在白宫办公室宣布这一决定,他的公关人员为他安排的是,穿上战斗服,飞往一艘停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航空母舰上宣布该决定。
6.政治宣传迷阵/137
从阿布·穆萨卜·扎卡维到萨达姆,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华盛顿D.C.到塔什干,假新闻源源不断。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故事是基地组织故事的插曲。
第四部分 媒体内幕
7.暗黑艺术/172
一家“高雅”报纸的记者告诉我,他用这样的方式“了解”一名政府顾问,对方整个笔记本内存置的内容都被复制了下来。他还用这样的方式调查了一名重要的商人(这名记者同时称,他获得了这位商人所有家庭成员的电话明细单)。
8.《星期日泰晤士报》内幕/192
1983年4月,鲁珀特·默多克突然通知《星期日泰晤士报》要连载希特勒日记。报社顾问迪克瑞爵士怀疑日记的真实性。鲁珀特·默多克回复了一句著名的话:“操,迪克瑞。发表!”
9.被蒙蔽了双眼的《观察家》报/221
“你打算对报纸进行怎样的改变?”大卫·米利班德问道,显然,他在打探对方的政治观点。罗杰·阿尔顿彻底慌了手脚,结结巴巴地回答:“头版多些关于性的新闻,增加体育报道,就是这些。”
10.《每日邮报》的攻击性/241
他们从不畏惧媒体投诉委员会:媒体投诉委员会为他们说话;很多受害者没有钱打官司;即使受害者有钱打官司,报纸也甘愿花点小钱奉陪。这就好比观看一名足球队员的表演:当他发现自己是可以阻止对手进球的最后的因素时,他宁愿采取违规的方式阻止对方进球,哪怕受到裁判的处罚也在所不惜。
结束语/267 序言
两年前,因写作《做最职业的记者——对话英国名记者》一书,我认识了英国著名记者尼克·戴维斯,当时,他的著作《媒体潜规则》(Flat Earth News)刚出版,便引起英国新闻界一片哗然。我马上在网站以17.9 9英镑的价格购买了此书——从未有过如此淋漓尽致的阅读快感!不久,在伦敦维多利亚火车站旁边的高富诺酒店的咖啡会客厅,我对尼克·戴维斯进行了采访。记忆尤其深刻的是,会面前,尼克.戴维斯并没有告诉我他的手机号码,只是发邮件告诉我:“我是灰色的短发,穿黑色的皮夹克,挎黑色的皮革肩包。”他在两个月前,就计划好那天的装束了,我对这位和我“秘密接头”的记者充满了好奇,并在书中形容他是新闻界的007。更难忘的是——那天所喝的一杯红茶是迄今为止我喝过的最昂贵的红茶,一杯要6英镑。
尼克.戴维斯很准时,他也很会体谅“后辈”,我请他喝茶,喝咖啡,他都婉言拒绝了,只是滔滔不绝地回答我的提问。我被尼克·戴维斯的新闻激情深深感染:虽已从业30多年,他依然执著地告诉我,他的理想是要改变世界!
写作《媒体潜规则》正是他试图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新闻业的一次勇敢无畏的行动。
通过对业内同行进行调查采访,尼克·戴维斯发现新闻媒体已经变成了宣传错误与报道二手新闻的代名词,报纸杂志存在太多的问题,而这一切又都与销量有关,各家媒体总在计算每天是否又有了新的读者,而根本不在乎报道的质量。并且,新闻媒体低劣无知的操作已经成为让真相浮出水面的障碍。他感慨,“我最终被迫承认我正从事着一项腐败的行业”。
他告诉我们,英国国内新闻中,60%的内容直接来自新闻社,20%的内容改编自新闻社的稿件,8%的内容没有标明信息来源,只有12%的内容由各报社的记者独自采写;他告诉我们,在英国,公关人员的人数比记者的人数要多。 文摘
结果是,对那漫长的一夜所发生的事,我们知之甚少,原因之一是,在那一夜,并没有多少事情发生。
在英国,朴茨茅斯海港的测潮器失效了,阿伯丁天气预报台的一台计算机死机,来自英国政府的、被任命专门负责对付“千年虫”的大臣表示:“这些小事根本不值一提。”英国斯旺西的一个商人报料,在千禧年前夜,他的计算机“罢工”了,但是后来他发现,是老鼠的粪便把计算机的电路板搞得一团糟。
千禧年深夜,克林顿总统千禧年对话委员会主席约翰·科斯基宁(John Koskinen)宣布:“此刻,我们没有发现‘千年虫’引发的任何毁坏性行为。”千禧年问题国际合作中心总监布鲁斯·麦康纳(Bruce Mc Connell)也同意:“简而言之,我们一直在等待一件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
整个世界,都在期待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没有飞机失事,没有电站崩溃。这个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不仅仅令多年为对付“千年虫”付出大量人力、财力的国家惊讶万分,也让对“千年虫”置之不理、毫无防范的国家莫名其妙。中国、印度没有任何事故发生。之前,全球媒体曾经警告:中国、印度政府如此松懈,“千年虫”会轻而易举地摧毁该国的电力系统、通讯网络,从而引发民众暴动,社会混乱。从俄罗斯到白俄罗斯,到摩尔多瓦,到乌克兰,那些对“千年虫”置若罔闻的国家,同样安然无恙。而在千禧年之前,美国国防部曾经发出正式通告,美国公民若前往这类国家,他们的健康、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原因之二是:那些加晚班、到处寻找灾难故事的记者对“没有任何故事发生”的千禧夜报道很少。没有“千年虫”?没有世界崩溃?甚至那些没有实施任何防范措施保护自己的国家也没有出现危机?那些成千上万的新闻报道、专题、权威评论,那些来自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故事,难道没有一点真实性可言?大众媒体的报道都是假的?——没有新闻故事,也没有记者报道过这些事件。
受这些新闻报道的鼓动,很多政府花费巨款对付“千年虫”(这不比一分钱不花的政府安全系数高)。有媒体报道,英国政府花费39600万英镑用于防御“千年虫”,有媒体说是43000万英镑,还有媒体说是78800万英镑。美国政府花得更多,有的报道称是1000亿美元,有的报道称是2000亿美元,有的报道称是60000亿美元,也有的报道称是8580亿美元,到底多少钱,取决于你所读的是哪个记者的报道。总之,不是个小数目。此外,“千年虫”带动了一批微型产业。计算机公司出售对付“千年虫”的软件包,出版商出版了对付“千年虫”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房地产商出售可防御“千年虫”的房子。
ISBN | 9787806529935 |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作者 | 尼克·戴维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