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业务导论:演进脉络与报道方式 (平装) 978781110722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美国新闻业务导论:演进脉络与报道方式》讲了新闻与新闻报道方式,新闻生产社会学,媒介的社会生态与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党派政治与早期的新闻报道活动,早期报纸的新闻报道活动,党派报纸的新闻报道方式,党派政治对新闻报道活动的影响,媒介商业化与现代新闻报道方式的确立等等。
编辑推荐
《美国新闻业务导论:演进脉络与报道方式》是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社的。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新闻与新闻报道方式 第二节 新闻生产社会学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生态与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 第二章 党派政治与早期的新闻报道活动 第一节 早期报纸的新闻报道活动 第二节 党派报纸的新闻报道方式 第三节 党派政治对新闻报道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 媒介商业化与现代新闻报道方式的确立 第一节 便士报的商业模式 第二节 转型与变化:美国现代新闻报道方式的萌生 第三节 媒介商业化和黄色新闻 第四节 客观新闻报道 第五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 第四章 媒介环境的变化与现代新闻报道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媒介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冷战中的宣传报道 第三节 解释性报道的形成 第四节 新新闻主义的潮流与文学新闻报道 第五节 精确新闻报道 第六节 调查性报道 第五章 媒介新技术的出现与新闻报道方式的娱乐化 第一节 媒介新技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 电视现场直播与24小时新闻报道 第三节 新闻报道方式的娱乐化 第四节 公共新闻 第六章 网络媒体冲击下的当代新闻报道活动 第一节 网络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新闻报道 第三节 草根新闻 第四节 网络新闻报道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第七章 美国新闻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节 媒介环境与美国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美国新闻报道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 对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的启示 附件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录(1995~2009)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本著作由我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博士论文的正式撰写始于2007年元旦,当时我正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在我的求学生涯中,博士学习也许是最艰苦,获得的帮助与温暖最多,收获也是最大的。我的博士论文写作,开始于纽约白雪皑皑的冬天,结束于上海鲜花盛开的春天,留下诸多遗憾,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复旦新闻学院的求学对于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不仅要作为大学老师从事正常的教学活动,指导自己的研究生,还要作为博士生正常修课与学习。与此同时还承担着妻子、母亲、女儿的责任和义务。回顾周围的师长、朋友、家人在这期间所给予我的巨大理解与帮助,心中充满感动。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海贵教授。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又常以敏锐的思维为我指点迷津。虽然言语不多,却总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让我豁然开朗。尤其感谢老师对我未来学术前途的期望,给我自信,又让我不敢懈怠,希望有一天能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不辜负老师的殷切期望。
文摘
读者可能在先看到一个新闻信息之后,再点击与这个新闻信息相关的各种其他信息。这些信息既可能是过去由职业新闻记者写作的新闻报道,也有可能是政府文件,还有可能是网络博客所提供的各种文字、录音、录像资料等。 数字和网络技术不仅给新闻报道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也给报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主流媒体所忽视或故意不报道的重要新闻信息常常首先由网络博客报道出来。1998年1月中旬,马特·加杰通过他的新闻网站《加杰报告》首先发布了总统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绯闻的报道。 由于发布消息的便捷,网络上常常出现虚假的新闻报道,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从来没有像在网络世界这样模糊。即使是在受众中享有盛誉的一些传统媒体,也常利用数字技术的便捷,发布不实信息。 在伊拉克战争中,当美军占领巴格达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巴格达萨达姆塑像被众多的伊拉克人推倒的电视画面上。电视台的记者以激动的语气叙述着整个过程,并将这一事件与推倒柏林墙作类比。同时,报纸与杂志也在头版和封面上刊登了这张激动人心的照片。遗憾的是,无论是电视画面,还是报纸、杂志的照片,都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作了不适当的夸张。一年以后,才有人对电视报道和照片提出质疑。所谓的人山人海的场面其实不到200人,由于电视镜头的放大,场面才显得“壮观”。
ISBN9787811107227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沛芹
尺寸32